柔性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9745发布日期:2019-09-24 23:35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柔性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趋严峻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开发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尤其是在发展遥遥领先的城市,以大型建筑物为例的很多领域都需要消耗极高的能源。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瞩目,而借助于太阳光实现光电转换功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随着市场对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需求变化,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需求量显著提升。但是,传统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表面耐磨性较差,其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表面磨损的问题,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表面磨损又会严重的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从而造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光伏组件。该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包括:

柔性光伏电池,具有受光面;

柔性透光耐磨层,位于所述柔性光伏电池的受光面侧;

第一柔性粘结层,位于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与所述柔性透光耐磨层之间,所述第一柔性粘结层为透光粘结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透光耐磨层为超薄玻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薄玻璃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180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粘结层为POE(Polyolefin Elastomer,聚烯烃弹性体)层、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以及PVB(Polyvinyl Butyral,聚乙烯醇缩丁醛)层中的任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光伏电池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吸收层和缓冲层,所述吸收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吸收层的表面为所述受光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光伏电池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吸收层之间的柔性衬底基板、阻挡层、掺杂层和预置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为非晶硅柔性光伏电池、CIGS(CuInGaSe,铜铟镓硒)柔性光伏电池、以及有机柔性光伏电池中的任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光伏组件还包括:

柔性衬底层,位于所述柔性光伏电池背离所述柔性透光耐磨层的一侧;

第二柔性粘结层,位于所述柔性光伏电池与所述柔性衬底层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衬底层为POE层、PI(Polyimide,聚酰亚胺)层、PE(polyethylene,聚乙烯)层、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层、以及硅胶层中的任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粘结层为POE层、EVA层、以及PVB层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在柔性光伏电池的表面增设柔性透光耐磨层,并采用透明的第一柔性粘结层来固定该柔性透光耐磨层,使其对柔性光伏电池产生保护作用,从而避免柔性光伏电池受到磨损,这样便可有效的确保柔性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柔性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柔性光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柔性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可应用于交通、建筑、通信和气象等多个领域。图1示例性绘示了该柔性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可知,该柔性光伏组件包括:

柔性光伏电池10,具有用于接收光照的受光面;

柔性透光耐磨层20,位于柔性光伏电池10的受光面侧,用于保护柔性光伏电池10免受磨损;

第一柔性粘结层30,位于柔性光伏电池10与柔性透光耐磨层20之间,该第一柔性粘结层30为透光粘结层,用于实现柔性光伏电池10与柔性透光耐磨层20之间的粘结固定。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在柔性光伏电池10的表面增设柔性透光耐磨层20,并采用透明的第一柔性粘结层30来固定该柔性透光耐磨层20,使其对柔性光伏电池10产生保护作用,从而避免柔性光伏电池10受到磨损,这样便可有效的确保柔性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本实施例中,柔性透光耐磨层20具体可以采用超薄玻璃,其厚度小于或者等于180μm,该厚度范围的耐磨层不仅不会影响柔性光伏电池10的受光效果,而且还能保证良好的耐磨性能,使得柔性光伏电池的寿命得以延长。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柔性透光耐磨层20也可以采用其它的透明耐磨材料制得,但超薄玻璃具有透光率高、表面平整、硬度高、以及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因此更加适合作为柔性光伏组件的耐磨层。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光伏组件进行示例性说明。参考图1所示,该柔性光伏组件包括柔性光伏电池10、柔性透光耐磨层20、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第一柔性粘结层30。其中,柔性光伏电池10可以采用非晶硅柔性光伏电池、CIGS柔性光伏电池、以及有机柔性光伏电池中的任一种,且不以此为限。

以CIGS柔性光伏电池为例,图2示例性绘示了柔性光伏电池1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该CIGS柔性光伏电池包括柔性衬底基板100例如厚度为50μm的430不锈钢衬底,位于柔性衬底基板100背离柔性透光耐磨层20一侧的第一电极即背电极层101例如氧化钼MoOx反射层,位于柔性衬底基板100面向柔性透光耐磨层20一侧的阻挡层102,位于阻挡层102面向柔性透光耐磨层20一侧的掺杂层103例如钼钠MoNa掺杂层,位于掺杂层103面向柔性透光耐磨层20一侧的预置层104例如CIGS预置层,位于预置层104面向柔性透光耐磨层20一侧的吸收层105例如CIGS吸收层,位于吸收层105面向柔性透光耐磨层20一侧的缓冲层106例如硫化镉CdS缓冲层,以及位于缓冲层106面向柔性透光耐磨层20一侧的第二电极即透明氧化物导电层107例如高掺杂的AZO(Aluminum doped Zinc Oxid,铝掺杂氧化锌)或者低掺杂的RAZO(High Resistivity Aluminum doped Zinc Oxide,高电阻率铝掺杂氧化锌)。其中,MoOx反射层能够提高不锈钢衬底的稳定均匀性,阻挡层102能够阻挡不锈钢衬底中的金属元素扩散,MoNa掺杂层能够提供钠Na源以使掺杂量可控,CIGS预置层能够提高CIGS膜层的附着力并促进晶粒生长,CIGS吸收层可作为P型半导体,其具有渐变带隙,CdS缓冲层可作为N型半导体,以形成PN结,并在CIGS吸收层的表面形成钝化保护。

基于上述结构,柔性透光耐磨层20可以采用厚度在100~180μm范围内的超薄玻璃,例如厚度为130μm的超薄玻璃。具体而言,该超薄玻璃可以采用含碱超薄玻璃例如钠钙玻璃,或者也可以采用无碱超薄玻璃例如硬质硼酸盐玻璃,本实施例对于超薄玻璃的具体成分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结构,第一柔性粘结层30可以采用POE胶膜、EVA胶膜和PVB胶膜等透明胶膜中的任一种,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采用这些胶膜来实现柔性光伏电池10与柔性透光耐磨层20之间的粘结固定,不仅不会影响柔性光伏电池10的受光效果,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考虑到柔性光伏组件的双面防护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光伏组件还可进一步包括柔性衬底层40和第二柔性粘结层50。图3示例性绘示了该柔性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3可知,该柔性光伏组件包括:

柔性光伏电池10,具有用于接收光照的受光面;

柔性透光耐磨层20,位于柔性光伏电池10的受光面侧,用于保护柔性光伏电池10免受磨损;

第一柔性粘结层30,位于柔性光伏电池10与柔性透光耐磨层20之间,该第一柔性粘结层30为透光粘结层,用于实现柔性光伏电池10与柔性透光耐磨层20之间的粘结固定;

柔性衬底层40,位于柔性光伏电池10背离柔性透光耐磨层20的一侧,用于对柔性光伏电池10的背光面起到保护效果;

第二柔性粘结层50,位于柔性光伏电池10与柔性衬底层40之间,用于实现柔性光伏电池10与柔性衬底层40之间的粘结固定。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柔性光伏电池10的两侧分别设置柔性透光耐磨层20和柔性衬底层40,便可实现对柔性光伏电池10的双面防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柔性衬底层40可以采用POE衬底层、PI衬底层、PE衬底层、ABS衬底层、以及硅胶衬底层中的任一种,且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粘结层50可以为透光粘结层,但也可以为半透光粘结层或者非透光粘结层。以透光粘结层为例,其可与第一柔性粘结层30采用相同的胶膜,例如POE胶膜、EVA胶膜或者PVB胶膜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