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336发布日期:2019-10-19 03:0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护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



背景技术:

倒闸操作是指将电气设备从一种工作状态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在日常的10千伏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倒闸操作,10千伏线路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的常用工具是倒闸操作杆,在日常10千伏线路电气设备运行的倒闸操作过程中由于隔离开关锈卡、操作时光线不好,风沙较大等不便于倒闸操作的环境下倒闸操作杆金属杆头误碰隔离开关底座致使隔离开关的金属底座与隔离开关的动触头通过倒闸操作杆的金属杆头接通,继而引起的单相接地短路故障,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危害人身及线路电气设备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金属杆头误碰隔离开关底座,致使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包括护罩套管,所述护罩套管套设在所述倒闸操作杆上,所述护罩套管的内部预设有空腔,护罩套管的一端预设密封,护罩套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活接管,所述活接管的内部贯通,且活接管远离护罩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进口,所述空腔的内部放置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护罩套管与活接管的材料均为橡胶,且橡胶材料至少选择三元乙丙橡胶。

优选的,所述支撑条的材质为塑料。

优选的,所述活接管的管壁向外侧凸起并引出弧形槽,所述支撑条延伸至所述活接管的内侧,且支撑条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弧形槽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护罩套管的管道端口与所述活接管的管道端口之间通过活接撕条对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可以实现不增加工作人员、不增加机械设备、不改变作业环境的基础上,能起到避免在倒闸操作过程中由于错误使用操作杆致使的隔离开关的金属底座与隔离开关的动触头通过倒闸操作杆的金属杆头接通引起的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所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为倒闸操作杆新加的配用零部件,只需要在目前使用的倒闸操作杆杆头安装佩戴即可,不需要淘汰目前使用的倒闸操作杆或隔离开关,推广使用时具有经济高效、便于推广的特点。

综上,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避免在倒闸操作过程中由于错误致使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情况,而且经济效益高,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的护罩套管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的收缩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的绝缘护罩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罩套管、2空腔、3活接管、4进口、5弧形槽、6支撑条、7活接撕条、8倒闸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包括护罩套管1,护罩套管1套罩套管1与活接管3的材料均为橡胶,且橡胶材料至少选择三元乙丙橡胶,支撑条6的材质为塑料,活接管3的管壁向外侧凸起并引出弧形槽5,支撑条6延伸至活接管3的内侧,且支撑条6呈螺旋状设置在弧形槽5的内壁上,护罩套管1的管道端口与活接管3的管道端口之间通过活接撕条7对接固定设在倒闸操作杆8上,护罩套管1的内部预设有空腔2,护罩套管1的一端预设密封,护罩套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活接管3,活接管3的内部贯通,且活接管3远离护罩套管1的一端设置有进口4,空腔2的内部放置有支撑条6,支撑条6呈螺旋状设置在空腔2的内壁上,护。

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日常10千伏线路电气设备运行的倒闸操作过程中,尤其适用于隔离开关锈卡、操作时光线不好,风沙较大等恶劣环境下的倒闸操作,安装方法便携,只需将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的护罩套管1安装在倒闸操作杆8的杆头上,当活接管3的底端触及倒闸操作杆8时,将护罩套管1用力向下压动,使得活接管3变形,弧形槽5向外侧挤压,这样,其一压力逐渐增大,将把护罩套管1完全套在倒闸操作杆8上,其二,活接管3由于变形,活接撕条7被扯开,活接管3从护罩套管1上脱落,活接管3变形之后,其口径增大,于是便可以从护罩套管1上抽脱出活接管3,而活接管3内侧的支撑条6外露,再抽出支撑条6,这样,最终倒闸操作杆8杆头绝缘护罩套管1紧紧地包裹在杆头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