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筒注塑式井下直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1406发布日期:2019-08-07 01:4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导电筒注塑式井下直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电缆穿越器主体配合使用的直插头,特别涉及一种导电筒注塑式井下直插头,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事业的发展,油井开发力度越来越大,与之配套使用的电潜泵综合采油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电缆穿越器是一种用于在电潜泵采油井口上贯穿油管挂和上法兰,并连接井下电潜泵和井上电源的装置,它改变了传统的电缆穿越方式,具有安全性好、密封性高、操作方便等特点,电缆穿越器包括电缆穿越器主体与插头。

但是,现有结构的插头在耐温耐压性上并不理想,特别是在井喷发生时,面对瞬间高压往往会使插头密封失效,对于高温油井来说至今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有必要对插头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插头的耐温耐压性,保证井喷发生时插头的密封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筒注塑式井下直插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电筒注塑式井下直插头,包括直插头壳体,设置在直插头壳体前部内的通过导电筒注塑形成的前接头、直插头壳体中部内的绝缘插针,在直插头壳体尾部设置有与之适应的直插头尾外壳,在直插头尾外壳内设置有电缆剥线头,所述电缆剥线头与绝缘插针连接,在直插头壳体前端设置有唇密封圈,在直插头壳体外依次设置有直插头连接螺盖及直插头定位套,在所述绝缘插针上设置有凸起,在所述直插头壳体内绝缘插针处设置有直插头密封挡块,在直插头密封挡块一侧设置有绝缘插针压板,在所述绝缘插针压板与直插头密封挡块之间设置有压紧垫圈,在所述直插头壳体与直插头密封挡块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A,在所述绝缘插针与直插头密封挡块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B,在所述直插头尾外壳内设置有多个凹槽,在直插头尾外壳与电缆剥线头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层。

作为优选,所述直插头连接螺盖与直插头定位套均通过螺栓与直插头壳体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插针压板通过螺栓与直插头密封挡块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筒内设置有弹簧片。

作为优选,在所述环氧树脂层末端设置有环氧树脂挡块。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采用了全新的密封设计方案,密封性能好,提高插头耐温耐压性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井喷发生时插头的密封可靠性,适宜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直插头壳体,2-前接头,201-导电筒,3-绝缘插针,4-直插头尾外壳,5-电缆剥线头,6-唇密封圈,7-直插头连接螺盖,8-直插头定位套,9-凸起,10-直插头密封挡块,11-绝缘插针压板,12-压紧垫圈,13-O型密封圈A,14-O型密封圈B,15-凹槽,16-环氧树脂层,17-弹簧片,18-环氧树脂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及图2所示的导电筒注塑式井下直插头,包括直插头壳体1,设置在直插头壳体1前部内的通过导电筒201注塑形成的前接头2、直插头壳体1中部内的绝缘插针3,在直插头壳体1尾部设置有与之适应的直插头尾外壳4,在直插头尾外壳4内设置有电缆剥线头5,所述电缆剥线头5与绝缘插针3连接,在直插头壳体1前端设置有唇密封圈6,在直插头壳体1外依次设置有直插头连接螺盖7及直插头定位套8,在所述绝缘插针3上设置有凸起9,防止绝缘插针3前后移动,在所述直插头壳体1内绝缘插针3处设置有直插头密封挡块10,在直插头密封挡块10一侧设置有绝缘插针压板11,在所述绝缘插针压板11与直插头密封挡块10之间设置有压紧垫圈12,在所述直插头壳体1与直插头密封挡块10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A13,在所述绝缘插针3与直插头密封挡块10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B14,在所述直插头尾外壳4内设置有多个凹槽15,在直插头尾外壳4与电缆剥线头5之间设置有环氧树脂层16,凹槽15与环氧树脂层16配合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直插头连接螺盖7与直插头定位套8均通过螺栓与直插头壳体1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插针压板11通过螺栓与直插头密封挡块10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筒201内设置有弹簧片17。

进一步地,在所述环氧树脂层16末端设置有环氧树脂挡块1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