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7210发布日期:2019-08-24 09:3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电容器元件的固体电解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被设置于第1端部侧的阳极部、和被设置于与第1端部相反的第2端部侧的阴极部。



背景技术:

由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较小,频率特性优良,因此被搭载于各种电子设备。固体电解电容器至少包含一个电容器元件。电容器元件由阳极部和阴极部构成。在阴极部,经由导电性粘接剂来连接阴极导线。此外,在将多个电容器元件层叠的情况下,阴极部彼此经由导电性粘接剂而连接。

专利文献1从抑制因回流处理的热量引起的漏电流的增大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在阳极部与阴极部的边界形成绝缘性树脂层的方案。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提出了通过遮挡湿气、氧气的绝缘性的阻挡层来覆盖电容器元件的方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155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7-1943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绝缘性树脂层为了抑制漏电流而覆盖阴极部的较少的部分,不具有遮挡湿气和氧气的功能。此外,专利文献2将形成于薄膜基材上的阻挡层转印至电容器元件的表面,固体电解电容器越小型化,越难以适量地覆盖阴极部。其中,在具备将多个电容器元件层叠的元件层叠体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情况下,仅其最表面能够由阻挡层覆盖,难以抑制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劣化。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具有被设置于第1端部侧的阳极部、在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第2端部侧被设置为与所述阳极部相邻的阴极部;和阴极导线,与所述阴极部连接,所述电容器元件在所述阴极部的表面,具有被设置于所述第1端部侧的绝缘性的第1保护层以及被设置于所述第2端部侧的绝缘性的第2保护层的至少一方,所述阴极部与所述阴极导线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层而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元件层叠体,将多个电容器元件层叠而成,所述多个电容器元件具有被设置于第1端部侧的阳极部、在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第2端部侧被设置为与所述阳极部相邻的阴极部,所述多个电容器元件在所述阴极部的表面,具有被设置于所述第1端部侧的绝缘性的第1保护层以及被设置于所述第2端部侧的绝缘性的第2保护层的至少一方,所述多个电容器元件的所述阴极部彼此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层而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抑制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被层叠的多个电容器元件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一个例子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元件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3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被层叠的多个电容器元件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一个例子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元件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被层叠的多个电容器元件的另一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一个例子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一个以上的电容器元件。电容器元件具有:被设置于第1端部侧的阳极部、和在与第1端部相反的第2端部侧被设置为与阳极部相邻的阴极部。在阴极部的表面的第1端部侧,设置绝缘性的第1保护层,在第2端部侧,设置绝缘性的第2保护层。

通常,阴极部与阴极导线电连接,阳极部与阳极导线电连接。阴极导线能够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层,与阴极部电连接。

固体电解电容器也可以具备将多个(2个以上)电容器元件层叠的元件层叠体。多个电容器元件例如被层叠为阳极部彼此重叠,阴极部彼此重叠。在该情况下,在多个阳极部被层叠的阳极层叠部以及多个阴极部被层叠的阴极层叠部,分别连接阳极导线以及阴极导线。

在元件层叠体中,也可以在2个以上的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的表面,分别在第1端部侧设置绝缘性的第1保护层,在第2端部侧设置绝缘性的第2保护层。并且,也可以将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彼此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层来电连接。此外,优选将全部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分别独立地由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覆盖。

具备第1保护层和第2保护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能够通过第1保护层和第2保护层,适量地覆盖阴极部。此外,第1保护层与第2保护层之间的区域比较难以受到湿气、氧气的影响。因此,通过第1保护层和第2保护层,能够较大减少湿气、氧气对电容器元件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第1保护层、第2保护层不阻碍阴极部与阴极导线的连接或者阴极部彼此的连接,因此也容易实现低esr。进一步地,由于在两端具有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的构造体的对象性优良,因此阴极部与阴极导线的连接或者阴极部彼此的连接的可靠性也提高。

电容器元件例如具有:箔状的阳极体、被设置于阳极体的表面的电介质层、被设置于第2端部侧以使得覆盖电介质层的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覆盖固体电解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阴极引出层。阳极部由阳极体的未被固体电解质层覆盖的区域构成。另一方面,阴极部由固体电解质层和阴极引出层构成。

覆盖固体电解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阴极引出层例如具备碳层和导电性糊膏层。导电性糊膏层通常由导电性糊膏形成,所述导电性糊膏包含热固化性的树脂成分和分散于树脂成分的金属粒子。也可以对导电性糊膏进行加热来使树脂成分固化。树脂成分使外部空气(湿气、氧气等)透过,但通过由绝缘性的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覆盖阴极部,从而湿气、氧气等难以到达阴极部。因此,可抑制阴极部(特别是固体电解质层)的劣化或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的上升。

固体电解质层有时具有未被阴极引出层覆盖的露出部。固体电解质层的露出部特别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湿气、氧气的影响,因此容易以露出部为起点而进行固体电解质层的劣化。因此,优选第1保护层覆盖固体电解质层的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劣化被进一步抑制。

优选第2保护层覆盖被配置于第2端部侧的阴极部的端面。即,优选第2保护层不仅覆盖箔状的电容器元件具有的阴极部的第2端部侧的两主面,还覆盖第2端部的端面以使得使形成于该两主面的第2保护层连续。优选第2保护层除了两主面以及端面,也覆盖2个侧面。

优选第1保护层与第2保护层相互分离。由此,在第1保护层与第2保护层之间,能够在不存在任何保护层的情况下形成基于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导电路径。因此,有利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的减少。

优选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的组合覆盖阴极部的表面的60%以上。这样,通过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覆盖阴极部的较多的表面,可进一步抑制基于来自外部的湿气、氧气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劣化。

电容器元件通常与阳极导线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导线的一部分一起,被外装树脂密封。外装树脂构成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装体。作为阳极的外部端子而发挥功能的阳极导线的一部分以及作为阴极的外部端子而发挥功能的阴极导线的一部分分别在不被外装树脂覆盖的情况下导出到外部。阳极导线以及阴极导线均为金属材料,例如由从金属制板材料切出的材料形成。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120(120a~120c)被层叠的元件层叠体的固体电解电容器130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电容器元件20的构造的剖视图。

多个电容器元件120分别具备具有阳极部110n和阴极形成部110e的箔状的阳极体111。阳极部110n构成电容器元件120的第1端部1201侧。阴极形成部110e构成电容器元件120的第2端部1202侧。具有阳极部110n和阴极形成部110e的阳极体111例如通过对金属箔的一部分进行蚀刻而形成。

在阴极形成部110e的表面,形成电介质层122。与图示例无关地,电介质层122也可以形成于包含阳极部110n的阳极体111的整体。电介质层122的一部分被固体电解质层123覆盖,固体电解质层123被阴极引出层124(碳层124a以及导电性糊膏层124b)覆盖。即,阳极部110n从阳极体111的未被固体电解质层123覆盖的区域形成。阴极部由固体电解质层123以及阴极引出层124构成。

电容器元件120a~120c均是阴极部的第1端部1201侧被第1保护层125a覆盖,第2端部1202侧被第2保护层125b覆盖。在固体电解质层123的最靠第1端部1201侧,存在未被阴极引出层124覆盖的固体电解质层123的露出部123t。其中,由于露出部123t被第1保护层125a覆盖,因此以露出部123t为起点的固体电解质层123的劣化被抑制。此外,由于阴极部的大部分的区域(例如60%以上)被第1保护层125a以及第2保护层125b的组合覆盖,因此不仅露出部123t,而且阴极部的大部分被遮挡以免受到来自外部空气的湿气、氧气。

在由第1保护层125a覆盖阴极部的表面的第1端部侧、由第2保护层125b覆盖第2端部侧时,例如,残留配置有导电性粘接剂层126的区域,在阴极部涂敷绝缘材料的溶液并使其干燥即可。此时,如图2所示,优选将阴极部的第2端部1202侧的端面(以及侧面)的整体由第2保护层125b覆盖。然后,至少在第1保护层125a与第2保护层125b之间涂敷导电性粘接剂。

电容器元件120a~120c彼此通过存在于阴极部间的导电性粘接剂层126而被并联连接。在多个阳极部110n重叠的阳极层叠部,电连接折弯成形为规定形状的阳极导线132。在阴极层叠部,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层126,电连接阴极导线133。由于第1保护层125a与第2保护层125b相互分离,因此这些连接不会被各保护层较大阻碍。

接下来,元件层叠体与阳极导线132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导线133的一部分一起,被外装树脂131密封。阳极导线132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导线133的一部分从外装树脂131露出并作为外部端子而发挥功能。

根据本发明,由于阴极部由被配置于导电性粘接剂层的两侧的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覆盖,因此可抑制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劣化。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一个以上的电容器元件。电容器元件具有:被设置于第1端部侧的阳极部、和在与第1端部相反的第2端部侧被设置为与阳极部相邻的阴极部。通常,在阴极部电连接阴极导线,在阳极部电连接阳极导线。阴极导线能够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层,与阴极部电连接。

在专利文献1提出的构造中,在将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彼此连接、或将阴极部与阴极导线连接的情况下,从防止短路的观点出发,导电性粘接剂被配置于从阳极部与阴极部的边界分离的位置。因此,在绝缘性树脂层与导电性粘接剂之间形成阴极部露出的缝隙。若存在这样的缝隙,则应力集中于缝隙附近的部位,电容器元件的强度可能降低。此外,在将电容器元件由外装树脂密封时,外装树脂不能侵入到缝隙,容易在固体电解电容器形成内部空隙。进一步地,由于湿气、氧气从阴极部露出的缝隙浸入,因此阴极层容易劣化。

鉴于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阴极部的表面的至少第1端部侧,设置绝缘性的第1保护层。阴极部的表面的第1端部侧包含与阳极部的边界。阳极部与阴极部的边界容易受到湿气、氧气等的影响,阴极部容易以边界为起点而劣化。通过将阴极部的表面的第1端部侧由第1保护层覆盖,能够有效地抑制阴极部的劣化。优选第1保护层尽量覆盖阳极部与阴极部的边界。也可以除了第1保护层,还在阴极部的表面的第2端部侧设置第2保护层。

固体电解电容器也可以具备将多个(2个以上)电容器元件层叠的元件层叠体。多个电容器元件例如被层叠为阳极部彼此重叠、阴极部彼此重叠。在该情况下,在多个阳极部被层叠的阳极层叠部以及多个阴极部被层叠的阴极层叠部,分别连接阳极导线以及阴极导线。

在元件层叠体中,也可以在2个以上的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的表面,分别设置绝缘性的第1保护层。并且,也可以将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彼此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层而电连接。此外,优选在全部电容器元件的阴极部分别独立地设置第1保护层。由此,能够较大减少湿气、氧气等对阳极部与阴极部的边界的影响。

在将从阳极部与阴极部的边界(阴极部的第1端部侧)到第2端部的长度设为l时,优选第1保护层覆盖从该边界起至少到0.5×l的阴极部的区域。具备这样的第1保护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能够较大地减少湿气、氧气等的影响。

这里,将阴极部与阴极导线连接、或将阴极部彼此连接的导电性粘接剂层被配置为覆盖设置于电容器元件的第1保护层的至少一部分。此时,优选将第1保护层和导电性粘接剂设置为在第1保护层与导电性粘接剂之间不形成缝隙。只要导电性粘接剂与阴极部可电连接,阴极部的表面的被第1保护层覆盖的比例就不被特别限定,但从抑制阴极部的劣化的观点出发,优选由第1保护层覆盖阴极部的表面的尽量多的比例。另一方面,从减少esr的观点出发,优选与导电性粘接剂层接触阴极部的表面的尽量多的比例。此外,从防止内部短路的观点出发,优选从阳极部与阴极部的边界(阴极部的第1端部侧)到0.25×l的第1保护层的区域未被导电性粘接剂层覆盖。

电容器元件例如具有:箔状的阳极体、被设置于阳极体的表面的电介质层、被设置于第2端部侧以使得覆盖电介质层的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覆盖固体电解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阴极引出层。阳极部由阳极体的未被固体电解质层覆盖的区域构成。另一方面,阴极部由固体电解质层和阴极引出层构成。

覆盖固体电解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阴极引出层例如具备碳层和导电性糊膏层。导电性糊膏层通常由包含热固化性的树脂成分、和分散于树脂成分的金属粒子的导电性糊膏形成。也可以对导电性糊膏进行加热来使树脂成分固化。树脂成分使外部空气(湿气、氧气等)透过。通过将容易受到湿气、氧气等的影响的阴极部的第1端部侧的表面由绝缘性的第1保护层覆盖,可抑制阴极部(特别是固体电解质层)的劣化或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的上升。

固体电解质层有时具有未被阴极引出层覆盖的露出部。由于固体电解质层的露出部特别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湿气、氧气的影响,因此容易以露出部为起点而固体电解质层的劣化发展。因此,优选第1保护层覆盖固体电解质层的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可进一步抑制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劣化。

进一步地,也可以将第2保护层设置于阴极部的表面的第2端部侧。此时,优选第2保护层覆盖阴极部的第2端部侧的端面。即,优选第2保护层不仅覆盖箔状的电容器元件具有的阴极部的第2端部侧的两主面,还覆盖第2端部的端面以使得使形成于该两主面的第2保护层连续。优选第2保护层除了两主面以及端面,也覆盖2个侧面。

在第1端部侧以及第2端部侧分别设置第1以及第2保护层的情况下,优选这些保护层相互分离。由此,在第1保护层与第2保护层之间,能够形成不存在任何保护层的基于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导电路径。因此,有利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的减少。

在不具有第2保护层的情况下,优选第1保护层覆盖阴极部的表面的50%以上。通过这样设置第1保护层,可进一步抑制因来自外部的湿气、氧气引起的阴极部的劣化。在具有第2保护层的情况下,优选通过第1保护层与第2保护层的组合,覆盖阴极部的表面的60%以上。另外,由于在导电性粘接剂层也具有遮挡来自外部的湿气、氧气的效果,因此也可以通过第1保护层以及导电性粘接剂层的组合,覆盖阴极部的表面的60%以上。此外,也可以通过第1以及第2保护层与导电性粘接剂层的组合,覆盖阴极部的表面的60%以上。

电容器元件通常与阳极导线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导线的一部分一起,被外装树脂密封。外装树脂构成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装体。作为阳极的外部端子而发挥功能的阳极导线的一部分以及作为阴极的外部端子而发挥功能的阴极导线的一部分分别在不被外装树脂覆盖的情况下导出到外部。阳极导线以及阴极导线均为金属材料,例如由从金属制板材料切出的材料形成。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220(220a~220c)被层叠的元件层叠体的固体电解电容器230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电容器元件220的构造的剖视图。

多个电容器元件220分别具备:具有阳极部210n和阴极形成部210e的箔状的阳极体211。阳极部210n构成电容器元件220的第1端部2201侧。阴极形成部210e构成电容器元件220的第2端部2202侧。具有阳极部210n和阴极形成部210e的阳极体211例如通过对金属箔的一部分进行蚀刻而形成。

在阴极形成部210e的表面,形成电介质层222。与图示例无关地,电介质层222也可以形成于包含阳极部210n的阳极体211的整体。电介质层222被固体电解质层223覆盖,固体电解质层223被阴极引出层224(碳层224a以及导电性糊膏层224b)覆盖。即,阳极部210n从阳极体211的未被固体电解质层223覆盖的区域形成。阴极部由固体电解质层223以及阴极引出层224构成。

电容器元件220a~220c均是阴极部的第1端部2201侧被保护层225覆盖。在固体电解质层223的最靠第1端部2201侧,存在未被阴极引出层224覆盖的固体电解质层223的露出部223t。其中,由于露出部223t被保护层225覆盖,因此可抑制以露出部223t为起点的固体电解质层223的劣化。此外,由于阴极部的第1端部侧的较多的区域被保护层225覆盖,因此不仅露出部223t,而且阴极部的第1端部侧在整体上被遮挡以免受到来自外部空气的湿气、氧气。

在将阴极部的表面的第1端部侧由保护层225覆盖时,例如,在阴极部的第1端部侧涂敷绝缘材料的溶液并使其干燥即可。然后,导电性粘接剂被涂敷为保护层225的至少一部分被覆盖。

电容器元件220a~220c彼此通过存在于阴极部间的导电性粘接剂层226而被并联连接。导电性粘接剂层226均覆盖保护层225的一部分,并且被配置为在保护层225与导电性粘接剂层226之间不形成缝隙,并且与阴极引出层224电连接。在多个阳极部210n重叠的阳极层叠部,折弯成形为规定形状的阳极导线232被电连接。在阴极层叠部,经由导电性粘接剂层226,电连接阴极导线233。

接下来,元件层叠体与阳极导线232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导线233的一部分一起被外装树脂231密封。阳极导线232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导线233的一部分从外装树脂231露出并作为外部端子而发挥功能。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220(220a~220c)被层叠的元件层叠体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230a的剖视图。在图5中,对与图3的结构要素对应的结构要素,赋予与图3相同的符号。在图5中,电容器元件220a~220c均是阴极部的第1端部2201侧被第1保护层225a覆盖,第2端部2202侧被第2保护层225b覆盖。在该情况下,由于阴极部的大部分的区域(例如60%以上)被第1保护层225a以及第2保护层225b的组合覆盖,因此阴极部的大部分被遮挡以免受到来自外部空气的湿气、氧气。

在将阴极部的表面的第1端部侧由第1保护层225a覆盖、将第2端部侧由第2保护层225b覆盖时,例如,残留配置有导电性粘接剂层226的区域,在阴极部涂敷绝缘材料的溶液并使其干燥即可。此时,如图5所示,优选将阴极部的第2端部2202侧的端面(以及侧面)的整体由第2保护层225b覆盖。然后,在第1保护层225a与第2保护层225b之间涂敷导电性粘接剂。由于第1保护层225a与第2保护层225b相互分离,因此电容器元件间的连接、电容器元件与阴极导线的连接不会被保护层225较大阻碍。

通过本实施方式,由于导电性粘接剂被配置为覆盖保护层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在保护层与导电性粘接剂之间难以形成阴极部露出的缝隙。此外,容易抑制湿气、氧气从这样的缝隙浸入所导致的阴极层的劣化。因此,可得到电容器元件的强度以及可靠性优良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接下来,对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结构要素进一步进行说明。

(阳极体)

形成阳极部的阳极体是包含阀作用金属并具备第1主面和其相反的一侧的第2主面的箔(金属箔)。作为阀作用金属,使用钛、钽、铝、铌等。阳极体的厚度并不被特别限定,例如是50~250μm。

(电介质层)

电介质层通过利用化学合成处理等来将阳极体的表面阳极氧化而形成。在使用铝来作为阀作用金属的情况下,形成包含al2o3的电介质层。电介质层并不局限于此,是作为电介质而发挥功能的即可。

(固体电解质层)

优选固体电解质层包含导电性高分子。作为导电性高分子,能够使用聚吡咯、聚噻吩、聚呋喃、聚苯胺、聚乙炔、聚苯、聚苯乙炔、多并苯以及/或者聚噻吩乙烯以及这些的衍生物等。包含导电性高分子的固体电解质层能够在电介质层上通过化学重合以及/或者电解重合来形成原料单体。或者,能够通过将导电性高分子溶解的溶液或者导电性高分子分散的分散液涂敷于电介质层而形成。

(阴极引出层)

阴极引出层是具有集电功能的结构即可。阴极引出层例如具有碳层、形成于碳层的表面的导电性糊膏层。碳层由包含导电性碳材料的组成物形成。作为导电性碳材料,能够使用炭黑、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等。

导电性糊膏层通过对包含树脂成分以及金属粒子的导电性糊膏进行加热,使树脂成分固化而形成。对金属粒子例如使用银粒子。树脂组成物包含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其中优选环氧树脂。

(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

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由具有遮挡来自外部的湿气、氧气的功能的绝缘材料形成即可。作为绝缘材料,举例聚苯砜、聚醚砜、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一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环氧树脂等。其中,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在绝缘性方面优良、容易紧贴于阴极部、能够形成致密的层这点优选。此外,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较薄,容易形成均质的保护层,对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低矮化有利。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在遮挡湿气、氧气的效果上特别优良。

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可以由相同的绝缘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绝缘材料形成。优选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的至少一方包含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例如能够通过将使绝缘材料溶解于溶剂的溶液涂敷于阴极部的表面的第1端部侧或者第2端部侧,然后,使溶剂挥发来设置。

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更加优选为1μm以上。优选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的厚度为5μm以下,以使得将电容器元件层叠的元件层叠体的厚度不会变大。

(导电性粘接剂层)

导电性粘接剂层例如通过将包含树脂成分以及金属粒子的导电性粘接剂涂敷于阴极部,使树脂成分固化而形成。对金属粒子例如使用银粒子。树脂成分优选包含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

(外装树脂)

外装树脂构成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外装体。外装体例如通过树脂组成物的传递成型而形成即可。树脂组成物包含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酮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不饱和聚酯等的树脂成分。

优选外装树脂包含填料。填料的平均粒子直径并不被特别限定。填料的种类并不被特别限定,但能够使用二氧化硅、氧化铝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由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难以劣化,因此适合于在长期间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用途等。

-符号说明-

110n:阳极部,110e:阴极形成部,111:阳极体,120(120a、120b、120c):电容器元件,122:电介质层,123:固体电解质层,123t:露出部,124:阴极引出层(124a:碳层,125b:银糊膏层),125a:第1保护层,125b:第2保护层,126:导电性粘接剂层,130:固体电解电容器,131:外装树脂,132:阳极导线,133:阴极导线,1201:第1端部,1202:第2端部

210n:阳极部,210e:阴极形成部,211:阳极体,220(220a、220b、220c):电容器元件,222:电介质层,223:固体电解质层,223t:露出部,224:阴极引出层(224a:碳层,225b:银糊膏层),225:保护层,226:导电性粘接剂层,230(230a):固体电解电容器,231:外装树脂,232:阳极导线,233:阴极导线,2201:第1端部,2202:第2端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