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7717发布日期:2019-08-24 09:3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7年6月13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07423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模块,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确保易于组装感测部件的电池模块,以及包括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背景技术:

近来,对于诸如笔记本计算机、智能电话和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并且已经积极开发了用于蓄能的电池、机器人和卫星。为此,正积极研究允许重复充电和放电的高性能二次电池。

目前市售的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和锂二次电池,其中,与镍基二次电池相比,由于锂二次电池几乎没有记忆效应而允许自由充电和放电,并且还具有极低的自放电率和高能量密度,因此锂二次电池备受关注。

锂二次电池主要使用氧化锂和碳质材料分别作为正电极活性材料和负电极活性材料。锂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中,分别涂覆有正电极活性材料和负电极活性材料的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被布置为使得分隔件被介于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之间;以及外部,即电池外壳,用于以密封的方式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

一般而言,根据外部的形状,锂二次电池可以分为罐型二次电池以及袋型二次电池,在所述罐型二次电池中,电极组件被包含在金属罐中,在所述袋型二次电池中,电极组件被包含在由铝层压片制成的袋中。

近来,二次电池不仅广泛用于诸如便携式电子设备这样的小型设备中,而且还广泛用于诸如车辆和蓄电设备这样的中型和大型设备中。特别地,随着碳能源的耗竭和对环境关注的增加,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世界各地的注意力集中在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上。这种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中最重要的部件是为车辆电动机提供驱动力的电池组。由于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能够通过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和放电来获得车辆的驱动力,因此燃料效率高于仅使用发动机的车辆的燃料效率,并且不会排放污染物或大幅减少污染物,从而用户日益增多。

大多数电池组、尤其是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以及能量存储系统(ess)的中型和大型电池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块,并且该电池模块包括多个二次电池。此外,这些多个二次电池在电池模块中彼此串联和/或并联连接,从而提高容量和输出。另外,由于袋型二次电池易于堆叠,重量轻,并且可以大量提供,因此袋型二次电池常用于中型和大型电池组。

在使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中,可以感测每个二次电池的电压,以便测量二次电池的性能,检测故障,并且进行单体平衡。一种感测二次电池电压的代表性方式是使用汇流条。例如,金属板形式的感测条与每个二次电池的电极引线相互接触的点发生接触,并且感测电压等可以通过连接到感测汇流条的感测电缆等传输到控制装置,诸如电池管理系统(bms)。

在对包括感测汇流条的电池模块进行构造时的重点之一在于确保良好的组装。如果组装电池模块时无法确保良好的组装,则制造电池模块的时间增长,并且整体制造成本增多。而且,如果电池模块不易组装,则难以自动化制造电池模块,并且电池模块的缺陷率可能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公开被设计以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可确保易于组装用于感测二次电池的部件的电池模块以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通过以下详细描述可以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将更加完全清楚这些和其他目的和优点。此外,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表明的手段及其组合来实现。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提出了一种电池模块,其包括:单体组件,所述单体组件具有多个二次电池,所述多个二次电池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堆叠,并且被构造成使得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极引线在所述单体组件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突出;上壳,所述上壳被布置在所述单体组件的上部处;以及感测块,所述感测块位于所述单体组件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并且具有汇流条,所述汇流条由导电材料制成,并接触所述二次电池的电极引线,所述感测块通过滑动而联接到所述上壳。

这里,所述单体组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电极引线在所述单体组件的前侧和后侧上突出,并且所述感测块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单体组件的前侧的前块和位于所述单体组件的后侧的后块。

此外,所述感测块可以被构造成能够沿着所述单体组件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滑动。

此外,所述感测块可以进一步包括汇流条安装部,所述汇流条安装部位于所述单体组件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使得所述汇流条安装到所述汇流条安装部上,并且至少一个滑动部位于所述汇流条安装部的上部,以朝向所述上壳突出,所述滑动部通过滑动而联接到所述上壳。

此外,所述上壳可以具有引导部,所述滑动部插入到所述引导部中,以能够沿着所述单体组件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移动。

此外,所述引导部可以具有形成在所述上壳处的空心形状,以在所述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伸长。

此外,电池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感测电缆,所述感测电缆形成为在所述单体组件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伸长,并电连接到所述汇流条,以提供用于传输来自所述汇流条的感测信息的路径。

此外,所述感测电缆可以具有沿着所述单体组件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能够调节的长度。

此外,所述感测块可以具有穿孔,所述电极引线以直立形式穿过所述穿孔,所述汇流条安装到所述感测块的外侧。

此外,电池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由板状导热材料制成,并且被布置在所述单体组件的下部,以吸收所述单体组件的热量,其中,所述感测块进一步包括辅助联接部,所述辅助联接部设置在所述感测块的下部,以朝向所述冷却板突出,并且所述冷却板可以进一步包括辅助插入部,使得随着所述感测块的接近,所述辅助联接部插入所述辅助插入部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单体组件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移动。

此外,感测块可以进一步包括止动件,用于在预定距离内限制滑动距离。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其包括上述电池模块。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电池模块。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组装性的电池模块。

特别地,由于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包括感测汇流条,因此可以更容易组装用于感测二次电池的电压等的感测部件。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制造电池模块时,可以更容易使得组装感测部件的过程自动化。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由于可以不使用螺栓等来联接感测部件,因此减少了部件的数目,从而简化了组装过程并节省制造成本和时间。此外,由于螺栓等不会突出到电池模块之外,因此可以进一步缩小安装电池模块所需的空间,并且可以提高安装性能。

而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感测部件可以很容易与单体组件分离。因此,当感测部件与单体组件彼此分离来更换或修复电池模块的零件时,可以很容易执行分离过程。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且结合前述内容用于提供对本公开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本公开不应解释为局限于附图。

图1是示意性示出处于组装状态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感测块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中滑动的立体图。

图4是仅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中的感测块和上壳而不包括单体组件的立体图。

图5和图6是示意性示出感测块的滑动部沿着上壳的引导部移动的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局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7中的b2-b2’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9和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局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11和图12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局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1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图13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图14的感测块发生移动以使感测块与冷却板联接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c2部的放大图。

图17是俯视截面图,其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局部构造,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具有止动件的感测块。

图18是示出图17的c3部的放大图。

图19是示出了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具有止动件的感测块联接到上壳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c4部的放大图。

图21是从上方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具有止动件的感测块的立体图。

图2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1的感测块通过滑动向内移动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图22的c5部的侧向截面的放大图。

图24和图2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前应当理解,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一般含义和字典含义,而应在允许发明人适当定义术语而获最佳解释的原则的基础上,基于本公开技术方面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

因此,这里提出的描述仅为出于说明目的的优选示例,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此作出其他等同替换和修改。

图1是示意性示出处于组装状态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可以包括单体组件100、上壳200和感测块300。

单体组件100可以包括多个二次电池110。特别地,单体组件100可以包括作为二次电池110的多个袋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110可以包括电极组件、电解质和袋外部。

这里,电极组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正电极板和至少一个负电极板被布置为使得分隔件被介于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之间。更具体地,电极组件可以分为卷绕型以及堆叠型,在所述卷绕型中,一个正电极板和一个负电极板利用分隔件卷绕在一起,在所述堆叠型中,多个正电极板和多个负电极板交替堆叠,并且分隔件被介于其间。

此外,袋外部可以被构造为包括外绝缘层、金属层和内粘合层。更具体地,袋外部可以被构造为包括金属层、例如铝箔,以便保护其中的部件诸如电极组件和电解质,补充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质,并且改善散热性能。此外,为了确保诸如电极组件和电解质这样的二次电池110中的部件以及二次电池110外部的其他部件的电绝缘,可以将铝箔介于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外绝缘层和内粘合层)之间。

特别地,袋外部可以包括两个袋,其中至少一个袋可以具有呈凹形的内部空间。此外,电极组件可以被容纳在袋的内部空间中。这时,密封部可以被设置在两个袋的外周表面处,并且密封部可以彼此熔合,以将容纳电极组件的内部空间密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可以采用提交本申请时已知的各种类型的袋型二次电池。因此,本文不再详细描述设置在单体组件100处的二次电池110的内部构造。

多个袋型二次电池110可以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堆叠,例如如图所示的在左右方向(图中的y轴方向)上堆叠。这时,每个袋型二次电池110可以被构造为相对于地面(图中的x-y平面)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图中的z轴方向)上直立,即,使得其宽表面朝向右侧和左侧,而密封部位于上侧和下侧或前侧和后侧。此外,在此情形下,二次电池110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它们的宽表面彼此面对。

同时,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作说明,否则图1中所观察的电极引线111的一侧称为电池模块的前侧,并且从前侧观察的视角来定义向上方向、向下方向、向右方向、向左方向、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

设置在单体组件100处的每个二次电池110可以包括电极引线111。电极引线111包括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并且可以用作二次电池110的电极端子。另外,在袋型二次电池110中,电极引线111可以具有板状,并且突出到袋外部之外。在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中,每个二次电池110的电极引线可以被设置为在单体组件100的前端和后端中的至少一端上朝着单体组件100的向前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或向后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突出。

上壳200可以布置在单体组件100的上部处。因此,上壳200可以保护单体组件100的上侧因诸如物理冲击或化学物质这样的外部因素而损坏电池模块。上壳200可以由容易保证刚度的材料制成,例如钢,以便增强保护性能。替代地,上壳200可以由容易保证电绝缘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这样的聚合材料。

如图所示,上壳200可以被构造成大致扁平的形状。也就是说,在上壳200的宽侧朝上和朝下定向的平置状态下,所述上壳200可以位于单体组件100的上部。这时,由于二次电池110在直立状态下沿着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布置在单体组件100中,因此二次电池110也可以视为以正交于上壳200的方式直立。

感测块300可以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由于单体组件100中的二次电池110的电极引线可以被构造为在单体组件100的前端和/或后端处沿着向前方向和/或向后方向突出,因此感测块300可以布置在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或后侧,以便联接到电极引线。

感测块300可以包括汇流条310。汇流条310可以与设置在单体组件100处的二次电池110的电极引线直接接触。此外,汇流条310可以是感测汇流条,用于通过与电极引线的接触来感测二次电池110的电压。这样,汇流条310可以由诸如铜或铝这样的导电材料形成,以便电连接到电极引线。另外,汇流条310可以通过焊接等联接并固定到电极引线,以便稳定地与电极引线保持接触。

特别地,在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中,感测块300可以通过滑动方式来联接到上壳200。也就是说,感测块300可以被构造为不仅被联接到上壳200,而且还在与上壳200相联接的状态下滑动。将参照图3详细描述所述滑动构造。

图3是示意性示出感测块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中滑动的立体图。

参照图3,包括感测汇流条310的感测块300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后侧,并且感测块300的顶端可以联接到上壳200。这时,感测块300可以被构造为在其顶端联接到上壳200的状态下能够如箭头a2和a2’所示的方式滑动。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可以更容易地组装电池模块。也就是说,当单体组件100、上壳200和感测块300被联接以组装电池模块时,如图2所示,在感测块300预先联接到上壳200的状态下,当感测块300沿着上壳200的向下方向(图中箭头a1的方向)移动时,感测块300可以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或后侧。因此,当上壳200放置在单体组件100的上部上时,感测块300可以同时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或后侧。

这里,当上壳200放置在单体组件100的上部上时,感测块300可以在与单体组件100的电极引线略微间隔的状态下布置在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或后侧。因此,当上壳200安装到单体组件100的上部并且感测块300移动到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后侧时,可以防止感测块300与单体组件100之间、特别地感测块300与电极引线之间发生干扰。

因此,在此情形下,可以平滑地执行上壳200与单体组件100之间以及感测块300与单体组件100之间的组装过程。

特别地,单体组件10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电极引线在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后侧都突出。

也就是说,根据电极引线的突出形式,二次电池110可以分为双向二次电池和单向二次电池。这里,双向二次电池是这样的二次电池:其中,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在袋型二次电池处沿着不同方向、例如相反方向突出。同时,单向二次电池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在袋型二次电池处沿着相同方向突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中,单体组件100中所包含的多个二次电池可以是双向二次电池,如图1至图3所示。

如果单体组件100使用双向二次电池来构造,则感测块300与单体组件100的电极引线之间的组装过程可以变得更加容易,并且可以简化感测块300的结构。换言之,由于双向二次电池在该二次电池的一侧具有仅一个电极引线,因此可以增大电极引线的尺寸。因此,电极引线可以更容易彼此连接,并且电极引线与感测汇流条310也可以更容易彼此连接。而且,在双向二次电池中,不同极性的电极引线位于不同的方向、特别地相反方向,因此可以消除不应连接的电极引线或汇流条310所造成的干扰。

如果单体组件100使用上述的双向二次电池来构造,则感测块300可以包括两个单位块,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下文中,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前侧的单位块称为前块301,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后侧的单位块称为后块302。

前块301和后块302分别联接到上壳200,并且可以被构造为能够滑动。

例如,在图3中,前块301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并且前块301的顶端可以联接到上壳200的前端,以便能够在箭头a2的方向上滑动。因此,前块301可以被构造为通过滑动来更加移动靠近或远离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前端的电极引线。也就是说,如果前块301向内滑动,则前块301可以移动靠近单体组件100的前端。同时,如果前块301向外滑动,则前块301可以移动远离单体组件100的前端。同时,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作说明,否则向内方向是指朝向电池模块的中心的方向,而向外方向是指其相反方向。

此外,在图3中,后块302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后侧,并且后块302的顶端可以联接到上壳200的后端,以能够在箭头a2’的方向上滑动。因此,后块302可以被构造为通过滑动来更加移动靠近或移动远离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后端的电极引线。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可以更容易地组装用于包括双向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的感测块300。换言之,当电池模块使用电极引线位于前端和后端的双向二次电池而构造时,首先如图2所示,在前块301与后块302彼此分开的状态下,前块301和后块302连同上壳200一起向下移动,从而在移动期间防止前块301和后块302干涉单体组件100的前端和后端。然后,如果上壳200被适当地布置在单体组件100的上部上的合适位置时,则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前端和后端的前块301和后块302可以向内移动,以彼此靠近。这样,前块301和后块302可以移动靠近单体组件100的前端和后端,并且联接到单体组件100的电极引线,如图1所示。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可以更容易地自动组装电池模块。特别地,在常规电池模块的情形下,难以容易地实现感测块300与单体组件100彼此移动靠近并组装的过程的自动化。但是,在本公开中,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向下移动上壳200,然后朝向单体组件100水平移动感测块300,可以更容易地组装感测块300的感测汇流条310与单体组件100的电极引线。这时,随着上壳200在z轴方向上移动并且感测块300在x轴方向上移动,上壳200和感测块300可以联接到单体组件100。这里,可以毫不费力地自动实现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和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

而且,在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中,可以容易地分离感测块300与单体组件100。例如,为了在电池模块的组装状态下彼此分离感测块300与单体组件100,仅需向外移动前块301和后块302,以使其彼此远离,然后向上提升上壳200和感测块300。因此,在使用电池模块后需要更换或修复某些部件的情况下,可以容易拆卸电池模块。

优选地,在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中,感测块300可以被构造为能够沿着单体组件100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滑动。也就是说,感测块300可以布置在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或后侧,并且感测块300可以被构造为在单体组件100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图中的±x轴方向上)滑动。

例如,在图2中,前块301可以被构造为朝向单体组件100沿着向内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移动,以更靠近单体组件100的前端处的电极引线,并且前块301可以被构造为沿着单体组件100的向外方向(-x轴方向)移动,以远离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处的电极引线。此外,在图2中,后块302可以被构造为沿着向内方向(-x轴方向)移动,以更靠近单体组件100的后端处的电极引线,或者沿着向外方向(+x轴方向)移动,以远离单体组件100的后端处的电极引线。

还优选地,感测块300可以进一步包括汇流条安装部和滑动部330。将参照图4对此详细描述。

图4是仅示出在图1至3的电池模块中的感测块300和上壳200而不包括单体组件100的立体图。

参照图4,感测块300可以包括汇流条安装部320和滑动部330。

这里,汇流条安装部320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并且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汇流条310安装到其上。特别地,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具有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图中的z轴方向)直立的板形。相应地,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然而,汇流条安装部32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不必形成为扁平形状,而是可以形成为诸如具有不平坦部分的各种形状。例如,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具有由凹部和凸部形成的汇流条放置槽,以引导汇流条310的放置位置,并且改善与汇流条310的固定。

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形成为具有与图中的y-z平面大致平行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覆盖单体组件100的前端和/或后端。此外,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是随着感测块300滑动而移动远离或移动靠近单体组件100的部分。

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由电绝缘材料制成,以确保与汇流条310和电极引线的电绝缘。例如,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由诸如塑料的聚合材料制成。

滑动部330位于汇流条安装部320的上部,并且可以形成为朝向上壳200突出。例如,如图4所示,滑动部330可以形成为从汇流条安装部320的顶端朝向上壳200突出。

此外,滑动部330可以通过滑动而联接到上壳200。也就是说,滑动部330可以被构造为能够在其至少一部分联接到上壳200的状态下滑动。

如上所述,滑动部330可以是通过在感测块300处滑动而联接到上壳200的部分。而且,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是这样的部分:其在感测块300处位于单体组件100的前侧和/或后侧,并且随着滑动部330的滑动而移动靠近或移动远离单体组件100。

滑动部330可以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伸长的杆形。例如,在图4中,滑动部330可以形成为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x轴方向上)伸长的杆形,使得其一端连接并固定到汇流条安装部320的顶端,而其另一端插入上壳200,以在其中滑动。如果滑动部330形成为杆形,则可以使得感测块300与上壳200通过滑动而容易联接,同时减小滑动部330的体积和重量。

这里,随着滑动部330滑动以改变插入上壳200的程度,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移动远离或移动靠近单体组件100。也就是说,随着滑动部330滑动而进一步插入上壳200中,则连接到滑动部330的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更靠近单体组件100。同时,随着滑动部330滑动而进一步从上壳200的内部抽出,连接到滑动部330的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移动远离单体组件100。

在一个单位块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滑动部330。特别地,在一个单位块中可以设置多个滑动部330。例如,在感测块300中包含前块301和后块302的实施例中,前块301和后块302可以分别包括三个滑动部330,如图4所示。

如果以上述方式设置多个滑动部330,则可以稳定地确保感测块300与上壳200之间的联接,并且可以更平滑地执行感测块300的滑动运动。特别地,具有杆形的滑动部330可以被构造为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上彼此间隔预定距离。例如,当在前块301处设置三个滑动部330时,每个滑动部330可以位于汇流条安装部320的上方左端、上方右端和上方中心,如图4所示。在此情形下,可以在整体上从感测块300的左侧向右侧平滑地执行滑动部330的滑动运动。

滑动部330可以由与汇流条安装部320相似的电绝缘材料制成。例如,滑动部330可以由诸如塑料的聚合材料制成。特别地,滑动部330可以与汇流条安装部320一体形成。换言之,滑动部330可以从最初制造开始以一体形式提供,而不是与汇流条安装部320分开形成、然后再组装到其上。例如,滑动部330与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通过注射成型以一体形式制造。

更优选地,上壳200可以具有引导部。将参照图5和图6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图5和图6是示意性示出感测块300的滑动部330沿着上壳200的引导部移动的视图。特别地,图5可以视为沿图4的b1-b1’线截取的横截面的示例。

参照图5和图6,上壳200可以具有引导部g。引导部g是滑动部330可以从中插过并移过的通道,并且可以构造成使得插入的滑动部330能够在单体组件100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图中的x轴方向上)移动,即能够在电池模块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由于滑动部330的移动方向可以由引导部g来引导,因此感测块300可以平滑地滑动,这可以允许单体组件100和感测块300容易组装,并且改善单体组件100与感测块300之间的联接。

特别地,引导部g可以形成为与滑动部330的数目和位置相对应的形状。例如,由于图5中的前块301中设置有三个滑动部330,因此也可以形成用于引导滑动部330的三个引导部。而且,引导部g可以形成在上壳200的左部、右部和中部,以对应于滑动部330的位置。

这里,引导部g可以形成为在上壳200中沿着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伸长的空心形状。

例如,引导部可以具有形成在上壳200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的孔,并且这些孔可以沿着电池模块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伸入到上壳200中。在此情形下,感测块300的滑动部330可以沿着形成为上壳200中的引导部的孔(空心部)插入,并沿着该孔滑动。

另外,如果感测块300包括前块301和后块302,则也可以分别在上壳200中形成用于联接前块301的滑动部330和后块302的滑动部330的引导部。这时,用于引导前块301的滑动部330的引导部可以称为前引导部,而用于引导后块302的滑动部330的引导部可以称为后引导部。在此情形下,前引导部可以是具有开放前端并且从上壳200的前端向后(图中的+x轴方向)伸长的空心部。而且,后引导部可以是具有开放后端并且从上壳200的后端向前(图中的-x轴方向)伸长的空心部。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可以使得滑动部330暴露至上壳200外部的情况最小化。另外,在此情形下,可以防止或减少滑动部330暴露于单体组件100的上方。相应地,当驱使滑动部330滑动时,滑动部330不会与单体组件100的上部干涉,从而确保滑动部330的平滑滑动,并且可以防止单体组件100或滑动部330因滑动而损坏。此外,由于滑动部330仅需要沿着上壳200的空心部移动,因此可以更平滑地引导滑动部330的滑动。在此情形下,可以进一步增强感测块300与上壳200之间的联接力。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感测电缆。将参照图7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局部构造的立体图。例如,图7可以视为示出从下方观察图4的c1部的视图。此外,图8是沿图7中的b2-b2’线截取的截面图。

感测电缆400是能够传输电流或电信号的电线,并且特别地可以提供用于传输由汇流条感测到的信息的路径。为此,感测电缆400的一端可以电连接到汇流条310。此外,感测电缆40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与其它部件相连的部分,例如设置在感测块300处的连接器端子。在此情形下,设置在感测块300处的连接器端子可以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到电池模块外部的其它部件,诸如电池管理系统(bms)。然后,由汇流条感测到的每个二次电池110的电压信息等可以经由感测电缆400、连接器端子和连接构件而传输到外部部件。

感测电缆400可以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伸长。特别地,在本公开中,感测电缆400可以在单体组件100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伸长,即在电池模块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伸长。另外,在包括前块301和后块302的感测块300中,连接器端子可以设置在任何一个单位块上,例如仅设置在前块301上。在此情形下,被连接到设置在后块302处的汇流条的感测电缆400可以从单体组件100的后端伸长到单体组件100的前端。

如图7和图8所示,感测电缆40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感测电缆40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滑动部330的下方。特别地,当滑动部330沿着上壳200的空心部h1在纵向方向上滑动时,未插入空心部h1的部分可以位于滑动部330的下方。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可以使得感测电缆400的暴露最小化,从而保护感测电缆400,并且简化电池模块的结构。

感测电缆4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滑动部330中。

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在感测电缆400的下部形成具有上凹形状的凹槽,如d1所示。在此情形下,感测电缆400可以插入滑动部330的凹槽d1中。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当驱使滑动部330滑动时,可以防止感测电缆400被夹在滑动部330与上壳200之间。相应地,滑动部330可以平滑地滑动,并且可以防止感测电缆400受损。而且,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由于减少了感测电缆400的暴露,因此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感测电缆400,并且减少与诸如单体组件100的其他部件的干扰。

同时,在图7和图8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感测电缆400插入滑动部330的凹槽d1中,但感测电缆400也可以插入滑动部330的孔中或嵌入滑动部330中。例如,在滑动部330中可以沿着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沿着图中的x轴方向)形成孔,并且感测电缆400可以插入孔中,以使得感测电缆400的暴露最小化。替代地,感测电缆400可以被形成为:在感测电缆400的至少一部分嵌入滑动部中的状态下,通过注射成型滑动部330而使得感测电缆400固定地联接到滑动部330。

感测电缆400可以插入上壳200中,或者可以位于上壳200的上部或下部。

此外,感测电缆400可以被构造为具有沿着单体组件100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可变的长度。将参照图9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图9和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局部构造的立体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和图10中也未示出单体组件100。与前一实施例的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任何特征将不再详细描述,而将主要描述不同的特征。此外,类似于上文,在以下其他实施例中,将主要描述不同的特征。

参照图9和图10,感测电缆400包含在电池模块中,并且感测电缆400可以具有可变部,如图中的e1所示。可变部e1可以是感测电缆400的如下部分:该部分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图中的x轴方向上)具有可变的长度。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感测块300可以通过滑动来联接到上壳200。这里,可变部e1可以是感测电缆400的如下部分:当感测块300滑动时,该部分改变在滑动方向上的长度。

特别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可变部e1可以形成为线圈形式。另外,可变部e1可以被构造为沿着滑动部330的外表面缠绕滑动部330。这时,如果感测块300向外移动远离单体组件100,则如图9所示,感测电缆400的可变部e1可以表现为拉伸的线圈形状。同时,如果感测块300向内移动(在图9中的方向a3和a3’),以靠近单体组件100,则如图10所示,感测电缆400的可变部可以表现为可压缩的线圈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在感测块300滑动的同时,除可变部e1之外的大部分感测电缆400可以不发生移动。例如,线圈形可变部e1的一端可以固定到感测块300的滑动部330,并且可变部的另一端可以固定到上壳200。在此情形下,当感测块300滑动时,仅线圈变化为受到压缩或拉伸,而感测电缆400的大部分其他区域可以并不移动。例如,在图9和图10中,前块301与后块302之间的感测电缆400可以位于上壳200的上部。这里,即使感测块300向内或向外移动,位于上壳200的上部的区域也可以被固定而不移动。因此,可以防止因感测电缆400的移动而使得感测电缆400受损或干扰感测块300的滑动。另外,当感测块300滑动时,可以防止感测电缆400扭曲或突出到意外位置,因此损坏感测电缆400或诸如电极引线111这样的其他部件。

在这种构造中,上壳200可以具有在水平向内方向上凹入的线圈插槽。例如,上壳200可以在其前端处具有这样的线圈插槽:所述线圈插槽在向后水平方向上(图中的+x轴方向上)凹入,如图9和图10中的d2所示。在此情形下,感测电缆400中具有线圈形式的可变部e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线圈插槽d2中。特别地,在具有线圈形式的可变部e1受到压缩的状态下,这样压缩的可变部e1、即压缩线圈可以插入上壳200的线圈插槽d2中,如图10所示。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可以给出一定空间,使得具有线圈形式的可变部e1容纳在上壳200中,而且随着感测块300的移动,可以容易改变可变部e1的长度。而且,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感测块300的汇流条安装部320尽可能紧密贴附并接触单体组件100,从而防止电池模块的体积增大,并且允许更易于使汇流条与电极引线111联接。此外,在此情形下,可以防止汇流条安装部320与上壳200之间形成间隙,从而防止物理或化学外部因素通过电池模块的上侧的间隙而引入。

同时,具有可变长度的感测电缆400可以实现为除如上述线圈类型以外的各种形式。

图11和图12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局部构造的立体图。例如,图11和图12可以视为图7的另一种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1,感测电缆400的可变部的两端都可以被固定,如图中的f1和f2所示。特别地,f1可以是固定到感测块300的部分,而f2可以是固定到上壳200的部分。在感测电缆400中,感测电缆400位于所述部分f1与部分f2之间的一部分、即由e2表示的部分是其长度在x轴方向上可变的可变部。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可变部e2可以被构造为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上(图中的y轴方向上)被水平弯曲成波浪形,如图所示。例如,如果汇流条安装部320如图11中的箭头a4所示朝向上壳200移动,可变部e2的弯曲程度进一步加大,则如图12所示,可变部e2可以被构造为具有更大弯曲程度的压缩的z字形。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即使感测块300滑动,除可变部e2之外的感测电缆400的其余部分也可以不移动。特别地,感测电缆400可以以上述方式在可变部的另一端处位于上壳200的下部。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当感测块300如箭头a4所示滑动时,感测缆线400的位于上壳200下方的部分也可以被固定而不移动。因此,当感测块300滑动时,可以防止感测电缆400被卡塞、损坏、接近其他部件等。另外,根据这种构造,感测电缆400的可变部e2可以基于滑动部330仅设置在一侧,例如设置在滑动部330的下部。相应地,可以减少感测电缆400在预定方向上、例如向上方向上的暴露,并且可以防止电池模块因感测电缆400的可变部e2而体积变大或变得复杂。

同时,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图11和图12的构造中,也可以形成图9和图10中由d2表示的凹槽。在此情形下,呈波浪形或z字形压缩的感测电缆400可以插入凹槽中。因此,类似于前一实施例,汇流条安装部320与上壳200可以更紧密地彼此贴附,从而消除二者之间的间隙。

在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中,汇流条可以安装到感测块300的外侧。例如,如图4所示,设置在前块301处的汇流条可以位于汇流条安装部320的前侧。

在此情形下,感测块300可以具有穿孔,电极引线111穿过该穿孔。也就是说,在图4中,汇流条安装部320可以具有穿孔,如h3所示。此外,通过所述穿孔h3,位于内侧的单体组件100的电极引线111可以通过汇流条安装部320与位于外侧(前侧)的汇流条相接触。

特别地,穿孔h3可以被形成为使得电极引线111可以呈直立形式从中穿过。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单体组件100的电极引线111具有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直立的板形,以穿过感测块300的穿孔h3。因此,感测块300的穿孔h3可以具有这样的狭缝形状:其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图中的z轴方向)较长,而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上(图中的y轴方向)较短。然而,单体组件100的电极引线111呈直立形式穿过感测块300的穿孔,并且在穿过该穿孔后,单体组件100的电极引线111可以如图6所示弯曲,以与具有向前和向后面向的两个表面的汇流条相接触。也就是说,电极引线111可以视为在其两个表面朝向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的直立状态下穿过感测块300,并且可以视为在其两个表面朝向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的直立状态下与汇流条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可以通过进一步使感测块300与单体组件100紧密贴附来减小电池模块的体积。而且,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可以进一步改善单体组件100与感测块300之间的联接。此外,通过减小穿孔的尺寸,可以使得单体组件100穿过该穿孔暴露到外部的程度最小化。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感测块300滑动时,电极引线111在其两个表面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上定向的直立状态下穿过感测块300,并且在穿过感测块300之后,电极引线111可以被弯曲成与汇流条接触。因此,电池模块可以易于组装,并且更进一步可以有利于电池模块的自动组装。

图1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参照图13,电池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冷却板500。冷却板500具有板状,并且可以由诸如金属这样的导热材料制成。而且,冷却板500可以布置在单体组件100的下方,以吸收单体组件100的热量。在此情形下,可以在电池模块邻近冷却板500的一部分处、诸如冷却板500的下部处形成冷却通道,使得诸如冷却水或冷却空气的这样冷却流体从中流过。

在这种构造中,感测块300能够被构造为联接到冷却板500。特别地,感测块300可以被构造为通过滑动联接到冷却板500。将参照图14至图16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图14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图13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图14的感测块300发生移动以使感测块300与冷却板500联接的立体图。但为了便于说明,图14和图15中未示出单体组件100。另外,图16是示出图15的c2部的放大图。

首先,参照图14,感测块300可以进一步包括辅助联接部340,该辅助联接部340设置在感测块300的下部,以朝向冷却板500突出。特别地,设置在前块301处的辅助联接部340可以被构造为在平行于冷却板500的平面的水平方向上沿着向后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从汇流条安装部320的下部突出。此外,设置在后块302处的辅助联接部34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从汇流条安装部320的下部沿着向前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突出。这时,如果前块301和后块302尽量远离,则前块301的辅助联接部340与后块302的辅助联接部340之间的距离以及前块301与后块302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单体组件100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图中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以及冷却板500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即使当辅助联接部340形成在感测块300处,单体组件100和冷却板500也可以插入感测块300之间的空间中。同时,如图所示,辅助联接部340可以具有在电池模块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伸长的杆形。

在这种构造中,冷却板500可以包括辅助插入部510,使得感测块300的辅助联接部340可以插入其中。例如,如图所示,冷却板500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下部的辅助插入部510。辅助联接部340可以插入辅助插入部510中,并且插入的辅助联接部分340可以在电池模块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图中的x轴方向上)移动。

此外,如果单体组件100和冷却板500位于适当位置,以组装到电池模块中,则前块301与后块302在箭头a5和a5’的方向上彼此移动靠近,并且感测块300的辅助联接部340与冷却板500的辅助插入部510可以通过插入而彼此联接,如图15和图16所示。

参照图15和图16,在冷却板500的下表面处设置有两个突起p1、p2,并且突起p1、p2可以被布置为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上(图中的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这时,两个突起p1、p2可以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上分开一定距离,使得辅助联接部340可以插入其中。此外,两个突起p1、p2可以被构造为在向下方向上(图中的-z轴方向上)突出,并且被弯曲为在与冷却板500的下表面间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彼此面对。冷却板500的辅助插入部510可以通过弯曲两个突起p1、p2来形成。在此情形下,感测块300的辅助联接部340可以插入辅助插入部510中,并且在插入状态下可以在电池模块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图中的x轴方向上)滑动。也就是说,辅助插入部51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随着感测块300接近而辅助联接部分340被插入,并且能够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移动。

利用本公开的这种构造,感测块300可以更牢固地固定在电池模块内。也就是说,由于感测块300通过上部处的滑动部330和下部处的辅助联接部340联接到上壳200和冷却板500,因此感测块300的上部和下部都被固定,从而即使对电池模块施加冲击或振动,也能稳定地固定感测块300的联接。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感测块300可以更平滑地滑动。也就是说,由于滑动部330和辅助联接部340引导感测块300的上部和下部处的滑动位置,因此感测块300可以在准确的位置滑动。因此,单体组件100和感测块300可以更容易地组装。特别地,可以更容易地执行允许单体组件100的电极引线11穿过感测块300接触汇流条的过程。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辅助插入部510由设置在冷却板500的下部处的两个弯曲突起p1、p2形成,并且具有杆形的辅助联接部340通过滑动来插入辅助插入部510中。然而,感测块300与冷却板500可以采用各种其他方式联接。例如,辅助插入部510可以形成为在冷却板500的下部处沿着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伸长的孔,或者可以形成为在冷却板500的内部沿着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伸长的空心部。

同时,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冷却板500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不平坦部分。所述不平坦部分可以形成为对应于与冷却板500接触的单体组件100的下部的形状。特别地,如果在上表面形成不平坦部分,则冷却板500可以稳定地保持单体组件100的每个二次电池110的直立状态,并且更有效地吸收每个二次电池110的热量。此外,如果在下表面形成不平坦部分,则冷却板500可以更有效地将热量传递到下部处的冷却流体。

还优选地,感测块300可以进一步包括止动件。这里,止动件可以在预定距离内限制感测块300的滑动距离。

图17是俯视截面图,其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局部构造,该电池模块300包括具有止动件的感测块300,并且图18是示出图17的c3部的放大图。特别地,图17可以视为图5的实施例的修改例。

参照图17和图18,止动件可以形成在感测块300的滑动部330的一侧,例如在滑动部330的一端,如s1所示。这时,止动件可以包括主体部s11以及分别位于主体部s11的左侧和右侧的左翼部s12和右翼部s13。这里,仅是左翼部s12和右翼部s13的端部连接到主体部s11,而左翼部s12和右翼部s13的其余部分可以与主体部s11间隔。特别地,左翼部s12和右翼部s13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左翼部s12和右翼部s13从其端部沿着向外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例如以箭头形状逐渐彼此远离。

在这种构造中,上壳200可以被构造成限制止动件在预定位置处的移动。例如,如图17所示,如果引导部g形成在上壳200的内部,则可以在该引导部的一侧形成台阶,如图18中的g1所示。台阶g1可以阻挡止动件s1的翼部s12、s13,以防止滑动部330沿着向外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移动。因此,根据这种构造,可以在组装、修复或使用电池模块时防止感测块300与上壳200分离。因此,在此情形下,可以更有效地组装并联接电池模块。

同时,滑动部330的端部可以与引导部g的端部接触,使得滑动部330不再沿着向内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移动。在此情形下,通过精确地引导感测块300的位置,可以更容易地组装电池模块,并且可以防止感测块300朝向单体组件100过度移动,从而损坏电极引线111等。

止动件可以以除了图17和图18所示形状之外的各种其他形状来被构造。

图19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具有止动件的感测块300联接到上壳200的立体图。另外,图20是示出图19的c4部的放大图。

参照图19和图20,止动件s2可以呈下凸形状设置在感测块300的滑动部330的预定位置处,例如滑动部330的端部处。止动件s2可以从一开始就与滑动部330整体形成,或者可以与滑动部330分开形成,再安装到滑动部330。此外,上壳200可以具有第一开口o1,所述第一开口o1在滑动部330插入并移动的区域处向下开口。这时,第一开口o1可以形成为沿着滑动部330的滑动方向伸长、即沿着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沿着图中的x轴方向)伸长。

在此情形下,感测块300的止动件s2可以穿过上壳200的第一开口o1暴露并向下突出。此外,如果滑动部330在上壳200内沿着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移动,则感测块300的止动件s2可以沿着上壳200的第一开口o1的纵向方向移动。这时,如果感测块300的止动件s2到达第一开口o1的端部,则感测块300不能再滑动。因此,通过使用止动件s2和第一开口o1,可以限制感测块300的向外移动或向内移动。

图21是从上方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具有止动件的感测块300的立体图,另外,图22所示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1的感测块通过滑动向内移动。另外,图23是示出图22的c5部的侧向截面的放大图。

参照图21至图23,上壳2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向上开口的第二开口o2和/或至少一个向上开口的第三开口o3。这里,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可以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图中的x轴方向上)、即在滑动部330的滑动方向上彼此间隔预定距离。此外,第二开口o2和第三开口o3可以形成在移动路径中,滑动部330沿着所述移动路径在上壳200中、例如上壳200的空心部g中移动。也就是说,第二开口o2和第三开口o3可以一起形成在一个滑动路径上,一个滑动部330在所述一个滑动路径上移动。

在这种构造中,感测块300可以包括止动件s3,该止动件形成在滑动部330的一部分处,例如形成在如图23所示的滑动部330的内端处,以沿着向上方向(图中的+z轴)突出。此外,滑动部330的止动件s3可以穿过第二开口o2和/或第三开口o3暴露并向外突出。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滑动部330的止动件s3可以插入上壳200的第二开口o2和/或第三开口o3中,以限制滑动部330的移动。

这里,沿着滑动方向,第二开口o2可以相对位于外侧,而第三开口o3可以相对位于内侧。这时,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都可以防止滑动部330进一步沿着向外方向移动。在此情形下,第二开口o2可以防止感测块300与上壳200分离。

此外,在感测块300与上壳200紧密接触并与单体组件100组装的状态下,第三开口o3可以稳定地保持感测块300与单体组件100的组装状态。例如,在组装电池模块的同时,感测块300可以朝向单体组件100一侧移动,并且通过电极引线111的穿过而联接。这时,如图23所示,当止动件s3插入第三开口o3时,感测块可以不再沿着向外方向移动。因此,在组装或使用电池模块的同时,可以稳定地保持感测块300与电极引线111之间的联接状态。

在止动件s3插入第二开口o2和/或第三开口o3的状态下,止动件s3可以被构造为不在沿着向外方向移动。例如,如图23所示,止动件s3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其外表面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上(图中的z轴方向上)平坦,即以垂直于滑动部330的上表面的方式直立。此外,止动件s3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其内表面具有相对于滑动部330的上表面成锐角的倾斜形状,即具有在向内方向上逐渐降低的高度。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在止动件s3插入第二开口o2或第三开口o3的状态下,可以利用外表面来限制滑动部330的向外移动。同时,由于止动件s3的内表面倾斜,因此即使在止动件s3插入第二开口o2或第三开口o3的状态下,止动件s3也可以在向内方向上移动。但在这种构造中,如图23所示,在滑动部330的端部到达空心部g的端部时,可以限制滑动部330的向内移动。

同时,在这种构造中,由于感测块300的止动件s3通过第二开口o2或第三开口o3而暴露到上壳200的外部,例如暴露到上壳200的上部,因此感测块300可以穿过所述开口在向外方向上移动。例如,如果打算在止动件s3插入第三开口o3的状态下沿着向外方向移动感测块300,则用户沿着向下方向推动通过第三开口o3而暴露的止动件s3,使得止动件s3移出第三开口o3。因此,即使在组装电池模块之后,感测块300也可以很容易与单体组件100分离,以便更换或修复一些部件。

此外,当感测块300包括如图14至16所示的辅助联接部340时,用于限制感测块300的滑动距离的止动件也可以设置在辅助联接部340处。

图24和图2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特别地,图25可以视为感测块在图24的电池模块中向外移动的视图。

如图24和图25所示,感测电缆400可以呈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形式,而不是电线。

特别地,感测电缆400可以包括折叠部,该折叠部在所述感测电缆400的至少一部分中沿着纵向方向折叠,如图24中的j所示。此外,感测电缆的折叠部j可以用作可变部,以改变感测电缆400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如果感测块300在远离单体组件100的方向、即在向外方向上移动,则如图25所示,感测电缆400的折叠部逐渐展开,并且可以延长感测电缆400在向前方面和向后方向上的长度。此外,如果感测块300在向内方向上移动,以更靠近单体组件100,则如图24所示,感测电缆400的折叠部j再次折叠,并且可以缩短感测电缆400在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本公开的电池模块。特别地,除了电池模块之外,电池组可以进一步包括诸如电池管理系统(bms)、继电器、熔断器等电子部件。此外,电池组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容纳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外壳以及在其内部空间中的各种电气零件。

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可以应用于车辆。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可以至少包括本公开的电池模块。换言之,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本公开的电池组。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可以是从电池模块获得驱动力的车辆,例如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

而且,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模块可以应用于蓄电系统(ess)。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的蓄电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本公开的电池模块。

同时,在本说明书中,当使用表示诸如向上方向、向下方向、向左方向、向右方向、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的方向术语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术语仅处于便于说明目的,并且可能根据要观察对象的位置或观察者的位置而变化。例如,如果图1中所示的电池模块上下翻转,则上壳200布置在单体组件100的下部。

本文已对本公开予以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虽然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示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因为参阅该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地认识到在本公开范围内的各种更改和修改。

附图标记列表

100单体组件

110二次电池

111电极引线

200上壳

300感测块

301前块

302后块

310汇流条

320汇流条安装部

330滑动部

340辅助联接部

400感测电缆

500冷却板

510辅助插入部

s1、s2、s3止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