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5373发布日期:2020-01-18 04:2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包括装置侧连接器和多个插头侧连接器以形成多极连接器结构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建立电连接的已知的连接器结构包括装置侧连接器和多个插头侧连接器,所述装置侧连接器包括配置为附接到印刷电路板或类似物的装置侧壳体和设置在装置侧壳体上的多个装置侧端子,每个插头侧连接器包括插头侧壳体和设置在插头侧壳体上的插头侧端子。插头侧连接器配置为选择性地连接至装置侧连接器,并且彼此相互接合并彼此分离(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2)。

在这种连接器结构中,当插头侧连接器未连接至装置侧连接器时(或当插头侧连接器从装置侧连接器移除时),不限制邻接的插头侧连接器在连接/断开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插头侧连接器可能在连接/断开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因此,会损害插头侧连接器的操作效率,并且会损害将插头侧连接到装置侧连接器的工作效率。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通过使用侧保持器来限制插头侧连接器之间的在连接/断开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jp2005-322487a

专利文件2:jp2014-78370a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使用侧保持器并且插头侧连接器被连接至装置侧连接器时,不可能从装置侧连接器中仅拔出其中一个插头侧连接器。即使希望仅拔出其中一个插头侧连接器,也不得不同时从装置侧连接器中拔出通过侧保持器彼此连接的所有的插头侧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当多个插头侧连接器从装置侧连接器断开时,防止所述多个插头侧连接器相对于装置侧连接器在连接/断开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当所述多个插头侧连接器连接到装置侧连接器时,其中一个插头侧连接器仍然能够单独地与装置侧连接器断开连接。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是如下连接器结构,所述连接器结构具有第一连接器(10)和多个第二连接器(30),所述第一连接器(10)包括第一壳体(1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2)中的多个第一端子(16),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器(30)每一个包括第二壳体(32)和设置在第二壳体(32)中的第二端子(36),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器配置为以在横向方向上相互对齐和邻接的关系在纵向方向上插入第一连接器中和从第一连接器中拔出,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可移动构件(48),所述可移动构件(48)设置在每个第二壳体(32)的面向正交于所述横向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各侧表面的至少一个上,以便在所述垂直方向上是可弹性地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48)上的锁定卡合部(50);锁定被卡合部(18),设置在第一壳体(12)上,以便当所述第二壳体(32)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12)中时被所述锁定卡合部(50)卡合;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设置在可移动构件(48)的面向横向方向的各侧表面的其中一个上以与锁定卡合部(50)同步地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以及,止动部(56、58),设置在可移动构件(48)的面向横向方向的各侧表面的另一个上以与锁定卡合部(50)同步地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并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壳体关于纵向方向与横向邻接的第二壳体(32)在位置上重合时,限制横向邻接的第二壳体(32)的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在纵向方向上的移动;其中,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和止动部(56、58)配置为关于垂直方向彼此不对齐放置,以当可移动构件(48)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使得锁定卡合部(50)与锁定被卡合部(18)脱离时,允许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相对于横向邻接的第二壳体的止动部沿纵向方向移动。

根据这种布置,当第二连接器(30)从第一连接器(10)上移除时,能够在不需要侧保持器的情况下防止在各横向邻接的第二壳体(32)之间的相对纵向移动。当第二连接器(30)从第一连接器(10)的连接器插入腔室(14)中拔出时,第二连接器(30)关于纵向方向在位置上彼此重合,从而便于第二连接器(30)的操作,并且提高了将第二连接器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的工作效率。

当第二连接器(30)插入第一连接器(10)中时,一旦第二连接器(30)的其中一个的锁定卡合部(50)与锁定被卡合部(18)脱离,这个第二连接器(30)能够相对于一个邻接的第二连接器(30)或多个邻接的第二连接器(30)在纵向方向上移动,使得这个第二连接器(30)能够从第一连接器(10)上单独地移除。

在上述连接器结构中,优选地,所述锁定卡合部(50)配置为当第二壳体(32)被插入到第一壳体(12)中时,通过抵靠第一壳体(12)以弹性的方式沿垂直方向移动可移动构件(48),并当第二壳体(32)被完全插入到第一壳体(12)中时,通过恢复其原始结构来卡合锁定被卡合部(18)。

根据该布置,一经完成第二壳体(32)的插入,就由锁定被卡合部(18)以自动且可靠的方式来卡合锁定卡合部(50)。

在上述连接器结构中,优选地,可移动构件(48)由片件(48)形成,该片件(48)设置在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第二壳体(32)上,具有相对于第二壳体的面向垂直方向的侧表面而限定的间隙,所述片件(48)与第二壳体(32)一体成型,从而形成单件成型产品。

根据该布置,由于形成可移动构件(48)的一部分的所述片件(48)和第二壳体(32)共同形成整体成型的单件构件,可移动构件不需要分开的组件,并且消除了可移动构件的组装过程,使得可移动构件结构简单且制造经济。

在上述连接器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片件(48)形成在纵向方向上沿第二壳体(32)延伸并且具有两个连接至第二壳体(32)的纵向端部(48a,48b)的梁。

根据该布置,由于片件(48)没有自由端,所以可以避免诸如在制造过程和组装过程期间不同的第二连接器(30)的片件(48)缠绕的麻烦。

在上述连接器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片件(48)设置有配置为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片(48)以通过在垂直方向上被按压而使锁定卡合部(50)与锁定被卡合部(18)脱离的锁定释放操作部(52)。

根据该布置,通过操作锁定释放操作部(52),能够可靠且容易地进行解锁操作。

在上述连接器结构中,优选地,每个第二壳体(32)在其面向横向方向的每个侧表面上设有垂直移动限制部(40、42、44、46),以通过与设置在横向邻接的第二壳体上的相应的垂直移动限制部卡合,来限制第二壳体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横向邻接的第二壳体(32)的移动。

根据该布置,在插入过程等期间,防止了相互横向邻接的第二壳体(32)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

在上述连接器结构中,优选地,每个垂直移动限制部(40、42、44、46)在纵向方向上沿着第二壳体(32)线性地延伸,并且用作导轨,以可滑动地引导横向邻接的第二壳体(32)在纵向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该布置,提高了关于第一连接器(10)来插入和移除第二连接器(30)的工作效率。

发明效果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中当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断开连接时,防止多个第二连接器关于第一连接器在连接/断开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当第二连接器连接到第一连接器时,仍允许第二连接器中的一个与第一连接器单独地断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插头侧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插头侧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在连接过程期间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连接过程期间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纵向移动限制部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完成连接过程时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完成连接过程时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纵向移动限制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的实施例。在以下公开中,横向方向(布置方向)对应于如图1至图3中所看的左右方向,纵向方向(连接/断开方向)对应于如图1至图7中所看的上下方向,垂直方向是与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都正交的方向,并且对应于如图4至7中所看的左右方向。

如图1和图4至图7中所示,连接器结构1包括可以被称为第一连接器的装置侧连接器10,以及可以被称为第二连接器的多个插头侧连接器30。

装置侧连接器10是电连接器(头座),其可以是表面安装连接器,并且包括通过注射成型塑料材料形成的装置侧壳体12。装置侧壳体12设置有四个侧壁12a,12b,12c,12d和底壁12e,以限定具有敞开的顶侧的矩形盒形状(图1),并且在内部限定具有矩形空间并且没有任何分隔壁的单个连接器插入腔室14。连接器插入腔室14在其中容纳多个插头侧连接器30,该多个插头侧连接器30以单行一个贴近另一个地横向地布置,并且配置为在纵向方向上与装置侧连接器10连接和断开(插入和拔出)。

如图4和5中所示,装置侧连接器10设置有多个阳端子(装置侧端子)16。该多个阳端子16布置成沿垂直方向布置的两行,并且每行中的阳端子16以规则的间隔沿横向方向布置。每个阳端子16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穿过底壁12e,并且设置有突出到连接器插入腔室14中的突起16a。在图4中用“gnd”表示的阳端子16是接地端子,并且所述接地端子的突起16a具有比另一阳端子16的突起16a更大的突起长度。当将插头侧连接器30连接到装置侧连接器10时,接地阳端子16建立与对应阴端子36的导电连接(将在下文描述)比非接地阳端子16建立与对应阴端子36的导电连接更早,以便消除静电,并且当将插头侧连接器30连接到装置侧连接器10时,保护装置免受静电荷的影响。

如图1中所示,插头侧连接器30配置为在横向排列且彼此紧密邻接的状态下插入装置侧连接器10的连接器插入腔室14中以及从装置侧连接器10的连接器插入腔室14中拔出。

如图1至图7中所示,每个插头侧连接器30设置有由成型塑料材料制成的插头侧壳体32。插头侧壳体32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平行面对的一对侧表面32a和32b,和在垂直方向上彼此平行面对的一对侧表面32c和32d,以限定基本矩形的形状。当插头侧连接器30横向对齐时,插头侧壳体32的侧表面32a和32b在其任一侧上与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侧表面32a和32b相对,或插头侧壳体32的侧表面32a和32b之一在相应侧上与相邻插头侧壳体32的相应侧表面相对,而另一侧表面32a、32b与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相应侧表面32a、32b相对。

如图1、2、4和6中所示,每个插头侧连接器30的插头侧壳体32限定了沿垂直方向布置并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端子腔室34。如图4和6中所示,插头侧连接器30的每个端子腔室34在其中容纳金属阴端子(插头端子)36。每个阴端子36电连接到绝缘电线(电缆)38的一端。每个阴端子36配置为当插头侧连接器30被插入装置侧连接器10的连接器插入腔室14中时,电连接到对应的阳端子16。

如图1至图3中所示,每个插头侧壳体32的横向面对的侧表面的其中一个(图2中的右侧表面)设置有由一对侧壁限定的凹槽40和由单个侧壁限定的卡合表面42,凹槽40和卡合表面42以间隔开的关系彼此平行地在纵向方向上线性地延伸。另一个横向面对的侧表面(图2中的左侧表面)设置有一对以间隔开的关系彼此平行地在纵向方向上线性地延伸的肋44和46。

凹槽40、卡合表面42以及肋44和46共同形成垂直移动限制部。每个插头侧壳体32的凹槽40和卡合表面42与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肋44和46卡合,从而使得两个互相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能够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滑动,同时通过防止该两个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相对于彼此垂直地移动来保持该两个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彼此垂直地对齐。

因此,凹槽40、卡合表面42以及肋44和46共同执行导轨的功能,其可滑动地引导在横向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之间的相对纵向移动。由此,可以提高将插头侧连接器30插入连接器插入腔室14和从连接器插入腔室14拔出插头侧连接器30的工作效率。

凹槽40、,卡合表面42以及肋44和46可以针对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每对相对侧表面在垂直位置和/或形状上变化,从而可以按照规定的顺序布置插头侧连接器3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尽管凹槽40和肋44在插头侧壳体32的整个纵向长度上延伸,但是卡合表面42和肋46在插头侧壳体32的整个纵向长度的一半上延伸。然而,也可以布置成使得卡合表面42和肋46也在插头侧壳体32的整个纵向长度上延伸。

在插头侧壳体32的垂直面对的侧表面32c之一上一体地形成有用作可移动构件的片件48。因此,片件48与插头侧壳体3一体成型。片件48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具有相对于侧表面32c限定的间隙49,并且片件48具有连接到插头侧壳体32的纵向端部48a和48b,从而形成支承在两端的梁。如图4和图5所示,片件48配置为以弓形弹性变形,并且因此具有在端部48a和48b之间沿垂直方向可移动的中间部48c。

中间部48c(锁定卡合部)与锁定突出部50一体地形成。锁定突出部50从插头侧壳体32的侧表面32c突出,并且锁定突出部50的相对于插入方向(纵向方向)的前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50a,而锁定突出部50的后表面形成为垂直立表面50b。

装置侧壳体12的侧壁12a的内表面(限定连接器插入腔室14的表面)设置有配置为可拆卸地卡合锁定突出部50的锁定凹部18(锁定被卡合部)。

如图4中所示,锁定突出部50配置为在抵靠装置侧壳体12的侧壁12a的同时前进到连接器插入腔室14中,以使得片件48朝着侧壁12a变形。如图6中所示,一旦插头侧壳体32被容纳在装置侧壳体12中(一经完成插头侧连接器30的插入完成),锁定突出部50就被锁定凹部18卡合。在该卡合状态下,插头侧连接器30处于锁定状态,其中通过使锁定突出部50的垂直立表面50b抵靠相对的锁定凹部18的垂直表面18a来防止插头侧连接器30从装置侧连接器10中拔出(沿纵向方向移动)。

一经由于片件48的恢复原始形状的移动而完成将插头侧壳体32插入到装置侧壳体12中,就以弹性方式实现在锁定突出部50和锁定凹部18之间的卡合,使得一经完成插头侧壳体32的插入,不需要任何特别的措施就以可靠的方式实现锁定突出部50和锁定凹部18之间的卡合。

片件48在端部48b的附近设置有锁定释放操作部52。更具体地,锁定释放操作部52在其与片件48的端部48b相邻的部分中与片件48一体地成型,以从插头侧壳体32的侧表面32c突出。在图6中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当沿垂直方向将锁定释放操作部52压向侧表面32c时,片件48向侧壁12a弹性地偏倚,从而将锁定突出部50从凹部18移除。结果,实现了解锁状态,其中,锁定突出部50和锁定凹部18之间的卡合被释放。在解锁状态下,通过沿相应的纵向方向移动插头侧连接器30,可以将插头侧壳体32从装置侧壳体12中拔出。

因此,通过推动锁定释放操作部52,可以容易且可靠地简单地实现锁定状态的解锁操作或释放。

如图2、图5和图7中所示,片件48的中间部48c的一个侧表面48d与横向延伸的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一体地形成,并且作为上述弹性变形的结果与锁定突出部50同步地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如图2、5和7中所示,片件48的中间部48c的另一侧表面48e与一个在另一个之后放置的一对止动突起56和58一体地形成。止动突起56和58从侧表面48d横向地突出一段距离,该距离允许在垂直方向上在其间容纳横向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片件48的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止动突起56和58因此配置为当片件48经历前述的弹性变形时与锁定突出部50同步地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如图7中所示,放置止动突起56和58,使得当插头侧壳体32关于纵向方向与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横向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在位置上重合时,止动突起56和58与横向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关于纵向方向对齐,以防止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的相对纵向移动,并且作为结果,防止了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之间的相对纵向移动。换句话说,当横向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被对齐成使得它们的关于纵向方向的位置彼此重合时,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被卡合在横向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止动突起56和58之间,并且限制横向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相对于彼此的纵向移动。

由于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与横向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止动突起56和58之间的卡合,在没有需要侧保持器的情况下当从装置侧连接器30的连接器插入腔室14中拔出插头侧连接器30时(处于断开状态),防止横向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相对于彼此纵向地移动。结果,当从装置侧连接器30的连接器插入腔室14中拔出插头侧连接器30时,插头侧连接器30在纵向方向上在位置上彼此重合,并且促进了插头侧连接器30的处理,并且提高了将插头侧连接器30连接到装置侧连接器10的工作效率。

如图5中所示,当通过解锁操作使片件48朝着侧壁12a弹性变形时,其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与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止动突起56和58脱离。类似地,当通过解锁操作使件48朝着侧壁12弹性变形时,其止动突起56和58与另一个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54脱离。由于在任一侧上的这些脱离动作,中间的插头侧壳体32能够相对于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在纵向方向上移动。

因此,,当在插头侧连接器30以彼此横向邻接的关系容纳在装置侧连接器20的连接器插入腔室14的时候通过推动其中一个插头侧连接器30的锁定释放操作部52而产生解锁状态,,并且,锁定突出部50与锁定凹部18脱离时,能够使这个插头侧连接器30相对于横向邻接的插头侧连接器30在纵向方向上移动,并且这个插头侧连接器30能够从装置侧连接器10上单独移除。

由于片件48形成为与插头侧壳体32一体的可移动构件,因此不需要单独的部件作为可移动构件,并且不需要可移动构件的组装,使得连接器结构可以在结构上简化并在成本上降低。片件48可以设置有悬臂结构,该悬臂结构仅具有其连接到插头侧壳体32的一个端部48a,但是更优选将片件48形成为在两端被支承的梁,因为由于没有自由端,所以可以避免诸如在制造过程和组装过程期间不同插头侧连接器的片件48的缠绕这样的麻烦。

已经根据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并且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在插头侧壳体32的每个垂直面对的侧壁上设置包括锁定凹部18和锁定突出部50的锁定机构。凹槽40和肋44可以构造为燕尾榫接头,使得可以限制横向邻接的插头侧壳体32的横向移动。同时要连接到装置侧连接器10的插头侧连接器30的数量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五个,而是可以是另外数量。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不限于装置侧连接器10和插头侧连接器30的组合,还可以是连接到各自的电线或电缆的插头和插座的组合。

所示实施例的各个部件对于本发明并非完全必要,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保留和省略。

术语表

10:装置侧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2:装置侧壳体(第一壳体)

12a:侧壁12b:侧壁

12c:侧壁12d:侧壁

12e:底壁14:连接器插入腔室

16:阳端子(第一端子)16a:突出部

18:锁定凹部(锁定被卡合部)

18a:垂直表面30:插头侧连接器(第二连接器)

32:插头侧壳体(第二壳体)32a:侧表面

32b:侧表面32c:侧表面

32d:侧表面34:端子腔室

36:阴端子(第二端子)38:绝缘电线

40:凹槽(垂直移动限制部)

42:卡合表面(垂直移动限制部)

44:肋(垂直移动限制部)

46:肋(垂直移动限制部)

48:片件(可移动构件)49:间隙

48a:端部48b:端部

48c:中间部48d:侧表面

48e侧表面

50:锁定突出部(锁定卡合部)

50a:倾斜表面50b:垂直立表面

52:锁定释放操作部

54:纵向移动限制突出部

56:止动突起(止动部)58:止动突起(止动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