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8540发布日期:2020-06-02 20:32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连接器的一例,已知日本特开2013-82256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接头连接器。该接头连接器构成为具备导电板、呈板状的加强构件、以及壳体。

导电板呈板状,具备设置于一端侧的接地端子和设置于另一端侧的端子连接部。加强构件呈板状,具备设置于一端侧的车身侧加强部和设置于另一端侧的壳体侧加强部。

壳体具备呈在前方开口的形态的罩部,在罩部嵌合对方侧连接器。在罩部的底壁通过嵌件成型埋入有导电板的端子连接部的一部分、及加强构件的壳体侧加强部的一部分。在导电板的接地端子及车身侧加强部插通螺栓,并固定于车辆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22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当来自车辆的振动施加于接地端子及螺栓固定部侧时,在导电构件及加强构件和罩部底壁的边界面施加应力,从而有壳体破损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端子和壳体,所述端子被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端子具备:板状的第1连接部;保持部,其从所述第1连接部的侧缘向与所述第1连接部交叉的一方向突出;以及第2连接部,其从所述第1连接部的侧缘向所述一方向突出,并与所述保持部对置,所述保持部及所述第2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因为保持部及第2连接部的两点固定于壳体内,所以与如以往那样以一点固定于壳体的情况比较,施加于壳体的与端子的边界面的负荷分散于两点,因此能够防止在壳体的与端子的边界面发生断裂。

另外,因为端子以保持部及第2连接部的两侧两点固定于壳体,所以即使壳体热膨胀或者收缩而发生尺寸变动,线膨胀系数比壳体低的端子也会抑制壳体的尺寸变动。由此,能够抑制由热膨胀或者收缩引起的壳体的尺寸变动。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保持部具备:第1基端部,其从所述第1连接部的侧缘向所述一方向突出;以及保持片,其从所述第1基端部向所述一方向突出,且宽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1基端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因为保持部的保持片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第1基端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所以即使固定于壳体内的保持部将要从壳体脱离,保持片也钩挂于壳体内。由此,可防止保持部从壳体脱离。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2连接部具备从所述第1连接部的侧缘向所述一方向突出的第2基端部、和从所述第2基端部向所述一方向突出的圆筒状的圆筒部。

通过在第2连接部设置第2基端部及圆筒部,从而能够使第2基端部固定于壳体内,并且使圆筒部的外表面从壳体露出,将圆筒部设为与对方侧端子的接触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能够防止在端子和壳体的边界面产生的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是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端子的俯视图。

图6是端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是在车辆的电池与pcu(powercontrolunit:动力控制单元)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器,如图4所示,具备壳体20和通过嵌件成型固定于壳体20的两个端子50。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1、图4的z方向作为上方,将x方向作为右方,将图2、图3的y方向作为前方。

如图1、图2、图4所示,壳体20具备呈俯视为长圆形的圆柱状的基部22、和从基部22向上方开口成罩状的罩部40。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从罩部40的上方与罩部40嵌合。

从基部22的两侧的侧缘向下方突出有一对第1端子固定部24,进一步从一对第1端子固定部24的下端朝向接近不同的第1端子固定部24的方向突出地设置有一对第1基座部25。一对第1基座部25的下端位于比第1端子固定部24的下端靠下方。另外,从基部22的中央部向下方突出有第2端子固定部26,向朝向一对第1端子固定部24的方向突出地设置有一对第2基座部27。一对第2基座部27的下端位于比第2端子固定部26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另外,从第2端子固定部26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第1分隔壁28。一对第1端子固定部24和第2端子固定部26相互对置,如图1、图4所示,一对第1端子固定部24与第2端子固定部26的对置面间形成为能够收纳后述的箱体72的收纳空间s1。

如图4所示,从基部22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内筒部30。如图2所示,内筒部30呈俯视为长圆形的筒状,配置于罩部40的内侧。如图4所示,内筒部30的上端位置位于比罩部40的上端位置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4所示,从基部22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一对第1突出部32。一对第1突出部32呈棒状,隔开预定間隔地配置于内筒部30内。在第1突出部32的上端部设置有向上方突出、且顶端呈圆形的顶端部34。顶端部34的下端的外径比第1突出部32的外径大,第1突出部32和顶端部34配置于同轴上。

如图4所示,从基部22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第2分隔壁36,第2分隔壁36配置于一对第1突出部32之间。第2分隔壁36起到使后述的一对端子50之间绝缘的绝缘壁的作用。第1突出部32及第2分隔壁36的前端部的位置位于比内筒部30的上端开口缘靠下方的位置。

在罩部40的外周面的上侧及下侧分别设置有槽,上侧的槽为第1槽部42,下侧的槽为第2槽部44。在第1槽部42嵌合有第1橡胶环88,在第2槽部44嵌合有第2橡胶环90。

如图1至图4所示,从罩部40的外周面向左方突出地设置有呈板状的第2突出部46。如图4所示,第2突出部46设置于第1槽部42与第2槽部44之间。在第2突出部46开口设置有紧固孔48,在紧固孔48安装有呈圆筒状的第1套环86。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第1套环86中插通螺栓,且螺栓固定于对方侧构件。

如图5所示,端子50通过对较薄板厚的铜板金进行冲压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具备第1连接部52、保持部56、以及与对方侧端子连接的第2连接部62。

第1连接部52呈方形板状,在第1连接部52开口设置有能紧固螺栓的紧固孔54。如图4所示,第1连接部52与一对第1基座部25的下表面及一对第2基座部27的下表面抵接。

如图4、图5、图6所示,保持部56具备从第1连接部52的侧缘向上方突出的板状的第1基端部58、和从第1基端部58向上方突出的板状的保持片60。如图4所示,端子50的保持部56埋设于壳体20的第1端子固定部24内。在此,壳体20的与保持部56的边界为边界面s2。

如图5所示,保持片6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第1基端部58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由此,防止端子50从第1端子固定部24脱离。

如图4、图5所示,第2连接部62从第1连接部52的侧缘向上方突出,具备位于与保持部56对置的位置的第2基端部64、和从第2基端部64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圆筒部66。在此,圆筒部66的外径成为约3毫米程度。另外,端子50的板厚设定成满足圆筒部66的外径的基准、并且在嵌件成型时树脂能填充到圆筒部66的内部的板厚。

如图4所示,在圆筒部66设置有定位部68,定位部68呈从圆筒部66朝向壳体20的第2分隔壁36的方向切割冲起的形状。定位部68使用于对端子50进行嵌件成型时的模具的定位。

如图4所示,第2连接部62的、从第2基端部64到定位部68的上端部之间的部分埋设于壳体20。在此,壳体20的与第2连接部62的边界为边界面s3,边界面s3位于第2基座部27的下端与上端之间。这样,端子50通过边界面s2及边界面s3以保持部56及第2连接部62的两侧两点固定于壳体20,因此即使壳体20热膨胀或者收缩而发生尺寸变动,线膨胀系数比壳体20低的端子50也会抑制壳体20的尺寸变动。由此,能够抑制由热膨胀或者收缩引起的壳体20的尺寸变动。

如图4所示,圆筒部66中、从定位部68的上端部到上侧露出到外部,壳体20的第1突出部32位于圆筒部66的内部。圆筒部66在嵌件成型时成为形成顶端部34时的树脂的通道。另外,圆筒部66的上端与壳体20的顶端部34的下端抵接。通过圆筒部66与对方侧端子接触,从而端子50与对方侧端子电连接。因为在圆筒部66的上端部设置有壳体20的顶端部34,所以防止在用户的手指等侵入到罩部40的内部时手指等与圆筒部66接触。

如图1、图4所示,箱体72呈下壁开口的箱状,在上壁开口设置有固定孔74。在固定孔74收纳有第2套环76。另外,在第2套环76与端子50之间收纳有螺母78。在端子50的第1连接部52的紧固孔54中螺合未图示的螺栓,并与螺母78螺合。第2套环76成为螺栓的退避孔。如图4所示,箱体72的两侧壁的下表面能够与一对第1基座部25的上表面及一对第2基座部27的上表面抵接,收纳于壳体20的收纳空间s1中的箱体72被限制向下方移位。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将连接器10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在端子50的第1连接部52用螺栓将未图示的对方侧的圆形端子固定。然后,当来自车辆的振动施加于连接器10时,在固定于对方侧圆形端子上的端子50的振动与嵌合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壳体20的振动之间产生相位差,在边界面s2及边界面s3施加负荷。但是,因为端子50通过边界面s2及边界面s3以两点固定于壳体20,所以与如以往那样端子以一点固定于壳体的情况比较,施加于壳体20的负荷分散于两点,因此能够防止壳体20在端子50和壳体20的边界面s2及边界面s3处发生断裂。另外,通过端子50以两点固定于壳体20,从而端子50与壳体20成为一体,与以一点固定的情况比较,端子50不易由于振动而断裂。因此,即使将端子50的板厚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为圆筒部66的直径为3mm程度、且树脂能够在圆筒部66的内部通过的程度的较薄板厚,也能够防止端子50断裂。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保持部56及第2连接部62的两点固定于壳体20内,所以与如以往那样以一点固定于壳体的情况比较,施加于壳体20的与端子50的边界面s2、s3的负荷分散于两点,因此能够防止在壳体20的与端子50的边界面s2、s3处发生断裂。

另外,因为端子50在保持部56及第2连接部62的两侧两点固定于壳体20,所以即使壳体20热膨胀或者收缩而发生尺寸变动,线膨胀系数比壳体20低的端子50也能够抑制壳体20的尺寸变动。由此,能够抑制由热膨胀或者收缩引起的壳体20的尺寸变动。

另外,因为保持部56的保持片6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第1基端部58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所以即使固定于壳体20内的保持部56将要从壳体20脱离,保持片60也钩挂于壳体内。由此,可防止保持部56从壳体20脱离。

通过在第2连接部62设置第2基端部64及圆筒部66,从而能够使第2基端部64固定于壳体20内,并且使圆筒部66的外表面从壳体20露出,将圆筒部66设为与对方侧端子的接触部。

<其他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包括如下各种方式。

(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连接部52设为呈方形板状的构成,但是第1连接部52的形状不受限定,例如也可以设为呈圆形板状的构成。

(2)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将保持部56及第2连接部62埋设于壳体20、并以两点固定于壳体20的构成,但是也可以设为在端子进一步追加保持部、并以三点以上固定于壳体20的构成。

(3)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50设为两个,但是端子的数量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设为三个以上。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

20:壳体

50:端子

52:第1连接部

56:保持部

58:第1基端部

60:保持片

62:第2连接部

64:第2基端部

66:圆筒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