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1386发布日期:2020-07-07 14:4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所谓的壳体模制型的电容器,该电容器在壳体内收容有在两个端面具有电极部的电容器元件,并在该壳体内填充有填充树脂。在上述电容器中,在电容器元件的各电极部电连接有汇流条。在汇流条的电极部侧例如设置有销状的电极端子作为电极连接部,该电极端子通过钎焊、焊接等接合方法而与电极部连接。另外,在汇流条设置有外部连接端子部,该外部连接端子部从填充在壳体内的填充树脂露出,与来自搭载电容器的外部设备(装置)的外部端子连接。

壳体的形状、尺寸(上下、前后及左右的尺寸)受到对外部设备准备的配置空间的制约。在壳体内配置与所需电容相应的个数的电容器元件,但在配置多个电容器元件的情况下,电容器元件的朝向、排列方向可能受到壳体的形状、尺寸的制约。

例如,在壳体内,也可能产生将多个电容器元件以相互的电极部彼此对置这样的朝向排列的情况。具有这样的电容器元件的排列结构的电容器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

在专利文献1的电容器中,构成汇流条的第一电极板及第二电极板与第一引线端子及第二引线端子分体设置。在第一引线端子及第二引线端子中,一端通过焊接等而与电容器元件的电极部连接,另一端通过焊接等而与第一电极板及第二电极板连接。在上述电容器中,能够在以相互的电极部彼此对置的方式排列多个电容器元件之前将作为汇流条的电极连接部的第一引线端子及第二引线端子与电容器元件的电极部连接,因此,在对置的两个电极部之间,可以不设置焊接等接合所需的间隙。因此,能够在形状、尺寸被制约的壳体内配置与所需电容相应的个数的电容器元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83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电容器中,针对作为精密部件的第一引线端子及第二引线端子,必须进行保持这些引线端子的另一端并将一端通过焊接等而与电容器元件的电极部连接这样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容易变得非常精密。因此,可能产生电容器的组装变难这样的情况。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器,在采用了将多个电容器元件以相互的电极彼此对置这样的朝向排列在壳体内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主要方面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单元,其包括中继汇流条和在端面具有电极的电容器元件,所述中继汇流条具有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电极连接的电极连接部和位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周面侧的连接端子部;壳体,其收容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单元;以及填充树脂,其填充在所述壳体内。这里,在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电容器元件单元以相互的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电极对置这样的朝向沿着所述壳体的底面在一个方向上排列。而且,电容器还具备外部连接汇流条,该外部连接汇流条具有:多个内部连接端子部,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多个电容器元件单元的所述连接端子部分别连接;以及外部连接端子部,其从所述填充树脂露出而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采用了将多个电容器元件以相互的电极彼此对置这样的朝向排列在壳体内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的电容器。

本发明的效果乃至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更加清楚。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不受到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1的(b)是实施方式的填充树脂被填充之前的薄膜电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元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以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元件单元的俯视图及左右的侧视图靠近排列的方式描绘出的图。

图4的(a)是实施方式的从前方观察到的汇流条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的(b)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及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的放大立体图,图4的(c)是实施方式的从后方观察到的绝缘板的立体图。

图5的(a)及(b)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组件的组装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进行说明。为了方便,在各图中适当标记出前后、左右及上下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图示的方向只不过表示薄膜电容器1的相对的方向,并非表示绝对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端子221、32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电极连接部”。另外,第一连接端子部230及第二连接端子部33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连接端子部”。此外,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及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外部连接汇流条”。此外,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及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内部连接端子部”。此外,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及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外部连接端子部”。此外,前侧第一路径l1f及后侧第一路径l1r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一路径”。此外,前侧第二路径l2f及后侧第二路径l2r对应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二路径”。

但是,上述记载的目的只不过是将权利要求书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并不通过上述建立对应而使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受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任何限定。

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图1的(b)是本实施方式的填充树脂30被填充之前的薄膜电容器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的(a)及(b)所示,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组件10、收容电容器组件10的壳体20、以及填充在壳体20内的填充树脂30。电容器组件10包括四个电容器元件单元40、以及将这些电容器元件单元40连结的汇流条单元50。在利用填充树脂30对壳体20内进行了模制的状态下,包括三个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和两个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的汇流条单元50的一部分从填充树脂30中露出。填埋在电容器组件10的填充树脂30内的大部分被保护不受到湿气、冲击的影响。

壳体20由聚苯硫醚等树脂材料形成。壳体20形成为左右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的箱状,且上表面开口。在壳体20的外侧,在前面的三个部位、后面的两个部位及右后方的角部形成有安装片21。在各安装片21形成有插通孔21a。为了提高孔的强度而在插通孔21a嵌入有金属制的套环22。在壳体20的前面的最右侧的安装片21和右后方的角部的安装片21设置有定位用的销23。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元件单元4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以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元件单元40的俯视图及左右的侧视图靠近排列的方式描绘出的图。

电容器元件单元40包括两个电容器元件100、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第二中继汇流条300以及绝缘片40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及图3以外的描绘出电容器元件单元40的图中,省略了绝缘片400的图示。

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了铝的两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卷绕或层叠重叠后的金属化薄膜并按压成扁平状,由此形成电容器元件100。电容器元件100呈大致长圆柱形状,具有两个端面101、102和周面103。周面103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平坦面103a和将这些平坦面103a相连的两个弯曲面103b。在电容器元件100中,在一个端面101上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而形成第一端面电极110,在另一个端面102上同样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而形成第二端面电极12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元件100由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了铝的金属化薄膜形成,但除此以外,也可以由蒸镀了锌、镁等其他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或者,电容器元件100也可以由蒸镀了这些金属中的多个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还可以由蒸镀了这些金属彼此的合金的金属化薄膜形成。

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包括第一主体部210、第一电极端子部220以及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第一中继汇流条200例如通过将一片铜板适当裁切、弯折而形成,这些第一主体部210、第一电极端子部220以及第一连接端子部230成为一体。

第一主体部210的主要部分210a具有四边形的板状,并且,其后端部的左侧的一部分210b向后方突出而形成为具有三角形板状这样的形状。在第一主体部210形成有四个圆形的第一开口部211。第一电极端子部220从第一主体部210的左端缘向下方延伸,具有前后细长的板状。在第一电极端子部220的下端缘,在前端部和后端部形成向下方突出的销状的电极端子221。第一连接端子部230形成于第一主体部210的前端缘的右端,具有向下方延伸之后前端部230a向前方弯折的l字状。在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的前端部230a,形成有狭缝状的插入孔231。

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包括第二主体部310、第二电极端子部32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部330。第二中继汇流条300例如通过将一片铜板适当裁切、弯折而形成,这些第二主体部310、第二电极端子部32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部330成为一体。

第二中继汇流条300是与第一中继汇流条200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第二主体部310的主要部分310a具有四边形的板状,并且其后端部的右侧的一部分310b向后方突出而形成为具有三角形板状这样的形状。在第二主体部310的右端缘形成有第二电极端子部320,在第二主体部310的前端缘的左端形成有第二连接端子部330。在第二主体部310形成有四个圆形的第二开口部311。另外,在第二电极端子部320的下端缘,在前端部和后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销状的电极端子321。此外,在第二连接端子部330的前端部330a形成有狭缝状的插入孔331。

绝缘片400是由绝缘纸、丙烯酸、硅等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绝缘体,具有长方形状。绝缘片40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与电容器元件100的端面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且比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主体部21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主体部31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长。另外,绝缘片40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第一主体部210的主要部分210a及第二主体部310的主要部分310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长。绝缘片400的前端部400a被向下方弯折。在绝缘片400上,在与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开口部211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开口部31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四个第三开口部401。

在组装电容器元件单元40时,两个电容器元件100以相互的弯曲面103b彼此对置的方式沿前后方向排列,在这些电容器元件100上,从上方依次配置有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绝缘片400、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主体部21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主体部310沿着两个电容器元件100的上侧的平坦面103a。第一主体部210的第一开口部211、第二主体部310的第二开口部311以及绝缘片400的第三开口部401匹配。另外,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电极端子部22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电极端子部320分别与两个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及第二端面电极120接触。此外,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位于前侧的电容器元件100的弯曲面103b的前侧且靠近第二端面电极120的位置,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位于前侧的电容器元件100的弯曲面103b的前侧且靠近第一端面电极110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第一电极端子部220的前后的电极端子221与前后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之间进行钎焊,这些电极端子221与第一端面电极110由焊料s固定而被电连接。同样,在第二电极端子部320的前后的电极端子321与前后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端面电极120之间进行钎焊,这些电极端子321与第二端面电极120由焊料s固定而被电连接。这样,电容器元件单元40完成。

如图3的斜线所示,在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在前侧的电容器元件100的周面103上,即,在上侧的平坦面103a上,设置有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主体部210的一部分与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主体部310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重叠部41。第一主体部210与第二主体部310通过夹设在它们之间的绝缘片400而绝缘。

在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前侧的电极端子221与前侧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连接的连接点p11f、以及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与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的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连接的连接点p12在第一中继汇流条200上通过实线箭头所示的前侧第一路径l1f而被连结为最短。另外,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前侧的电极端子321与前侧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端面电极120连接的连接点p21f、以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与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的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连接的连接点p22在第二中继汇流条300上通过虚线箭头所示的前侧第二路径l2f而被连结为最短。而且,前侧第一路径l1f与前侧第二路径l2f在重叠部41上交叉。

同样,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后侧的电极端子221与后侧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连接的连接点p11r及连接点p12在第一中继汇流条200上通过实线箭头所示的后侧第一路径l1r而被连结为最短。另外,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后侧的电极端子321与后侧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端面电极120连接的连接点p21r及连接点p22在第二中继汇流条300上通过虚线箭头所示的后侧第二路径l2r而被连结为最短。而且,后侧第一路径l1r与后侧第二路径l2r在重叠部41上交叉。

在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等导电构件中,具有电流在最短的路径中流动的性质。因此,前侧第一路径l1f、前侧第二路径l2f、后侧第一路径l1r及后侧第二路径l2r成为电流流动的主要路径。

在第一中继汇流条200与第二中继汇流条300中,电流朝相反的方向流动。因此,当在第一中继汇流条200与第二中继汇流条300之间设置重叠部41时,通过朝相反的方向流动的电流而将第一中继汇流条200中的电感成分与第二中继汇流条300中的电感成分抵消。由此,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的esl(等效串联电感)被降低,进而,薄膜电容器1中的esl被降低。

尤其是在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在重叠部41中,作为电流流动的主要路径的前侧第一路径l1f与前侧第二路径l2f交叉,后侧第一路径l1r与后侧第二路径l2r交叉。因此,相反方向的电流容易在相互接近的位置流动,电感成分的抵消效果提高。由此,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的esl的降低效果提高。

此外,在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第一连接端子部230及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位于前侧的电容器元件100的前侧,与此相对,第一电极端子部220的前后的电极端子221与前后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的前侧的端部(弯曲面103b的附近)连接,第二电极端子部320的前后的电极端子321与前后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端面电极120的前侧的端部(弯曲面103b的附近)连接,因此,能够缩短前侧第一路径l1f、前侧第二路径l2f、后侧第一路径l1r及后侧第二路径l2r。由此,能够缩短第一中继汇流条20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中的电流流动的主要路径,因此,从而也能够期待esl的降低。

在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主体部210和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主体部310中的向后侧的电容器元件100延伸的后端部,即便存在重叠部41,由于朝向后侧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及第二端面电极120的电流难以在重叠部41流动,因,也几乎不期望els的降低效果。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主体部21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主体部310成为在它们的后端部不存在重叠部41的形状。由此,第一中继汇流条20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尺寸难以无端地增加,能够降低其材料成本及重量。

图4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从前方观察到的汇流条单元50的分解立体图,图4的(b)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及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的放大立体图,图4的(c)是本实施方式的从后方观察到的绝缘板700的立体图。

汇流条单元50包括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以及绝缘板700。

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包括第一主体部510、四个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以及两个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例如通过将一片铜板适当裁切、弯折而形成,这些第一主体部510、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以及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成为一体。

第一主体部510具有就左右方向的宽度来说上部510b比下部510a窄的细长的板状。在第一主体部510的下端缘,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四个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向下方突出,其前端部为稍微狭窄的宽度,使得与第一中继汇流条200中的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的插入孔231的宽度大致相等,从而成为插入部521(参照图4的(b))。在第一主体部510的上部510b的上端缘,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两个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具有大致l字形状,在稍微向上方延伸之后弯折并向前方延伸。两个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彼此的左右的宽度及形状不同。在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的前端部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531。

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包括第二主体部610、四个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以及三个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例如通过将一片铜板适当裁切、弯折而形成,这些第二主体部610、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以及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成为一体。

第二主体部610具有就左右方向的宽度来说上部610b比下部610a窄的细长的板状。在第二主体部610的下端缘,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四个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向下方突出,其前端部为稍微狭窄的宽度,使得与第二中继汇流条300中的第二连接端子部330的插入孔331的宽度大致相等,从而成为插入部621(参照图4的(b))。在第二主体部610的上部510b的上端缘和下部510a的上端缘,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三个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具有大致l字形状,在稍微向上方延伸之后弯折并向前方延伸。左侧的两个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和右侧的一个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彼此的左右的宽度及形状不同。在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的前端部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631。

绝缘板700由聚苯硫醚、丙烯酸、硅等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具有与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及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绝缘板700的前面,设置有按照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的第一主体部510的形状凹陷的第一装配凹部710。第一装配凹部710的外周缘部711的与四个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对应的部分711a及与两个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对应的部分711b被切掉。另外,在绝缘板700的后面,设置有按照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的第二主体部610的形状凹陷的第二装配凹部720。第二装配凹部720的外周缘部721的下缘的整体部分721a及与三个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对应的部分721b被切掉。

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从前方向绝缘板700的第一装配凹部710嵌入,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从后方向绝缘板700的第二装配凹部720嵌入。由此,组装成汇流条单元50。

在汇流条单元50的下端部,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与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在它们的插入部521、621从绝缘板700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下沿左右方向(汇流条单元50的长边方向)交替地排列。另外,在汇流条单元50的上端部,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与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在从绝缘板700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下沿左右方向交替地排列。

在汇流条单元50中,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的第一主体部510与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的第二主体部610隔着绝缘板700而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因此,与电容器元件单元40的重叠部41同样,产生电感成分的抵消,能够实现汇流条单元50中的els的降低。

由四个电容器元件单元40和汇流条单元50组装成电容器组件10。

图5的(a)及(b)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组件10的组装进行说明的图。

首先,如图5的(a)所示,将四个电容器元件单元40以相互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端面电极110、120彼此对置这样的朝向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这里,在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电极端子221与前后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的基于焊料s的连接、以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电极端子321与前后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端面电极120的基于焊料s的连接已经完成。因此,也可以不设置钎焊所需的间隔,因此,相邻的两个电容器元件单元40的间隔足够小。

四个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与四个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连接端子部330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地排列的状态。将汇流条单元50中的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的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的插入部521和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的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的插入部621分别从上方插入第一连接端子部230的插入孔231和第二连接端子部330的插入孔331。由此,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与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被连接,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与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被连接。

接着,如图5的(b)所示,在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与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之间、以及在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与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之间进行钎焊。由此,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与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由焊料s固定而被电连接。另外,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与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由焊料s固定而被电连接。这样,电容器组件10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容器组件10中,通过第一中继汇流条200和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500,构成一端部的电极连接部即电极端子221与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连接且在另一端部具有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的第一汇流条。同样,通过第二中继汇流条300和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600,构成一端部的电极连接部即电极端子321与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二端面电极120连接且在另一端部具有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的第二汇流条。

电容器组件10被收容在壳体20内。在壳体20内,四个电容器元件单元40沿左右方向排列。各电容器元件100的周面103上的下侧的平坦面103a与壳体20的底面对置。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与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与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成为在壳体20的内部被连接的状态。

在收容有电容器组件10的壳体20内填充有熔融状态的填充树脂30。填充树脂30例如能够为作为热固化性树脂的环氧树脂。当对壳体20内进行加热而使填充树脂30固化后,如图1的(a)那样,薄膜电容器1完成。

薄膜电容器1搭载于车辆的逆变器装置等外部设备(装置)。此时,通过螺钉等将壳体20的安装片21固定于外部设备的安装部。然后,来自外部设备的外部端子(未图示)通过使用了安装孔531、631的螺纹固定而与对应于各外部端子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530及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630电连接。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将前后的四个电容器元件100以相互的端面电极110、120彼此对置的方式排列之前,能够利用焊料s将第一中继汇流条20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电极端子221、321分别与前后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及第二端面电极120连接,因此,在对置的两个端面电极110、120之间可以不设置钎焊所需的间隙。因此,能够在形状、尺寸受到制约的壳体20内配置与所需电容相应的个数的电容器元件100。

而且,在通过钎焊将电极端子221、321与第一端面电极110及第二端面电极120连接时,不对电极端子221、321进行处理,而是对作为比较大的部件的第一中继汇流条20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进行处理,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电极端子221、321与第一端面电极110及第二端面电极120之间的连接作业。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电容器组件10、进而薄膜电容器1的组装作业。

另外,第一连接端子部230与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520、以及第二连接端子部330与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620在壳体20的内部被连接,因此,连接部分受到填充树脂30的保护。因此,在连接部分难以产生腐蚀等,薄膜电容器1的可靠性提高。

此外,在电容器元件单元40设置有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主体部210与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主体部310重叠的重叠部41,因此,能够降低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的esl,进而能够降低薄膜电容器1中的esl。

此外,在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在重叠部41中,作为电流流动的主要路径的前侧第一路径l1f与前侧第二路径l2f交叉,后侧第一路径l1r与后侧第二路径l2r交叉。由此,能够提高重叠部41中的电感成分的抵消效果,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的esl的降低效果提高。

此外,第一中继汇流条200的第一主体部21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第二主体部310形成为在它们的后端部不存在重叠部41的形状,因此,其尺寸难以无端地增加,能够降低其材料成本及重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的应用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也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中继汇流条20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的电极端子221、321与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及第二端面电极120通过钎焊而连接,但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接合方法、例如焊接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了不同的接合方法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在第一中继汇流条20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设置与电极端子221、321不同的电极连接部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个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使用了两个电容器元件100。但是,也可以在一个电容器元件单元40中使用一个电容器元件100或者三个以上的电容器元件10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薄膜电容器1中使用了四个电容器元件单元40。但是,只要为多个即可,也可以根据所需电容而使用任意个数的电容器元件单元4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中继汇流条200及第二中继汇流条300中,针对一个电容器元件100设置有一个电极端子221、321,但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电极端子221、321。例如,在设置两个电极端子221、321的情况下,可以将它们相互接近地设置,并连接到前后的电容器元件100的第一端面电极110及第二端面电极120的前侧的端部(弯曲面103b的附近)。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容器元件100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了铝的两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并将重叠后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层叠而形成,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的两面蒸镀了铝的金属化薄膜与绝缘薄膜重叠并将它们卷绕或层叠而形成电容器元件10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例,举出了薄膜电容器1。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薄膜电容器1以外的电容器。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各种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表示“上方”、下方”等方向的用语表示仅依赖于构成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相对的方向,并非表示铅垂方向、水平方向等绝对的方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产业设备、车辆的电装等的电容器中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薄膜电容器(电容器);

20壳体;

30填充树脂;

40电容器元件单元;

41重叠部;

100电容器元件;

101端面;

102端面;

103周面;

103a平坦面;

103b弯曲面;

110第一端面电极;

120第二端面电极;

200第一中继汇流条;

210第一主体部;

221电极端子(电极连接部);

230第一连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

300第二中继汇流条;

310第二主体部;

321电极端子(电极连接部);

330第二连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

500第一外部连接汇流条(外部连接汇流条);

520第一内部连接端子部(内部连接端子部);

530第一外部连接端子部(外部连接端子部);

600第二外部连接汇流条(外部连接汇流条);

620第二内部连接端子部(内部连接端子部);

630第二外部连接端子部(外部连接端子部);

l1f前侧第一路径(第一路径);

l1r后侧第一路径(第一路径);

l2f前侧第二路径(第二路径);

l2r后侧第二路径(第二路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