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1316发布日期:2020-08-11 22:0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声音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包括输出声音的扬声器和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天线的声音输出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存在被佩戴在头上以作为头戴式耳机或耳机使用,以从扬声器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装置。近年来,除了室内模式以外,越来越多地以室外模式使用声音输出装置。

除了用于输出声音的扬声器和用于控制扬声器的操作的控制板等以外,一些声音输出装置具有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天线和作为用于向各个部分提供电力的电源的电池单元(例如,见ptl1,段落0067等)。

带有天线的声音输出装置能够通过无线通信等向诸如便携式装置之类的通信装置发送信号以及从其接收信号。例如,声音输出装置能够接收从通信装置发送的音乐数据,即,声音信号,以及将接收的音乐数据作为声音从扬声器输出。作为一对左右声音输出装置使用的类型的声音输出装置能够将由天线中的一个天线接收的信号从天线中的所述一个天线发送给另一个天线,使得它们能够以立体声模式输出声音。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1]

jp2016-86281a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顺便指出,在具有如上所述的天线、控制板以及电池单元的声音输出装置中,如果由控制板产生了操作噪声,那么操作噪声影响天线并使控制板和天线在高频下相互耦合,趋于降低rf(射频)性能并且不能确保良好的通信性能。

再者,取决于安装在控制板上的包括电子部件、电池单元等的金属体相对于天线的位置和距离,天线性能趋于降低,更不能确保天线的良好的通信性能。

特别地,如果控制板和天线很可能在高频下耦合,那么朝着人体辐射的电功率(即,无线电波)增加,导致表示作为无线电波辐射到空中的电功率与输入天线的电功率之比的辐射效率的损耗增大。

因此,根据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装置旨在克服上述问题,并减小对天线的通信性能的影响,以确保关于天线的良好通信状态。

[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一,根据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装置包括:扬声器,用于输出声音;电池单元,具有面对由预定方向表示的面对方向的一个表面;控制板,用于控制预定部件;以及天线,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所述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与控制板和电池单元隔开。电池单元和控制板位于在与控制板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所述面对方向不同于电池单元和控制板彼此并排的方向。所述天线位于在厚度方向或面对方向上与控制板或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并排的位置。

利用该设置,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控制板和电池单元隔开的位置,控制板和电池单元位于在不同于厚度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天线位于在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并排或在面对方向上与电池单元并排的位置。

第二,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天线位于在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并排的位置。

利用该设置,电池单元和控制板位于在不同于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天线位于在控制板的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并排的位置。

第三,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所述天线位于沿着控制板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利用该设置,电池单元和控制板位于在不同于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天线位于在控制板的厚度方向上沿着控制板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第四,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声音输出装置还包括:壳体,其中配置有所述扬声器、控制板、电池单元以及天线,所述壳体的在所述壳体的其中在控制板和电池单元彼此并排的方向上配置控制板的一侧的端部被设置为向外突出的曲面部分,以及所述天线具有位于沿着所述曲面部分的内表面的位置的部分。

利用该设置,由于天线的所述部分位于沿着向外突出的曲面部分的内表面的位置,因此可以增大天线到控制板的距离。

第五,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在所述控制板上形成有具有电路图案的控制电路,以及所述控制板包括在其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中的没有控制电路和电子部件的非形成区域。

利用该设置,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沿着非形成区域的位置。

第六,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所述天线位于在所述面对方向上与所述电池单元并排的位置。

利用该设置,控制板和电池单元位于在不同于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天线位于在所述面对方向上与所述电池单元并排的位置。

第七,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所述天线位于沿着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利用该设置,控制板和电池单元位于在不同于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天线位于在面对方向上沿着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第八,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声音输出装置还包括:壳体,其中配置有所述扬声器、控制板、电池单元以及天线,所述壳体的在所述壳体的其中在控制板和电池单元彼此并排的方向上配置电池单元的一侧的端部被设置为向外突出的曲面部分,以及所述天线具有位于沿着所述曲面部分的内表面的位置的部分。

利用该设置,由于天线的所述部分位于沿着向外突出的曲面部分的内表面的位置,因此可以增大天线到电池单元的距离。

第九,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所述天线包括两个天线,所述天线中的一个位于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控制板并排的位置,以及所述天线中的另一个位于在所述面对方向上与所述电池单元并排的位置。

利用该设置,电池单元和控制板位于在不同于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所述两个天线位于分别在控制板的厚度方向和电池单元的面对方向上与控制板和电池单元并排的位置。

第十,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所述天线中的所述一个位于沿着控制板的外周区域的位置,以及所述天线中的所述另一个位于沿着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利用该设置,电池单元和控制板位于在不同于控制板的厚度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所述两个天线位于分别在控制板的厚度方向和电池单元的面对方向上沿着控制板的外周区域以及电池单元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第十一,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声音输出装置还包括:壳体,其中配置有所述扬声器、控制板、电池单元以及天线,所述壳体的在其中控制板和电池单元彼此并排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被设置为向外突出的曲面部分,以及所述两个天线具有位于沿着所述曲面部分的内表面的位置的相应部分。

利用该设置,由于两个天线的相应部分位于沿着向外突出的曲面部分的内表面的位置,因此可以增大两个天线分别到控制板和电池单元的距离。

第十二,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所述两个天线形成为对称形状并且被配置在对称位置。

利用该设置,形成为对称形状的天线被配置在对称位置,并且使它们的通信状态稳定。

第十三,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所述天线具有连接到所述控制板的端部,以及所述天线具有位于与控制板或电池单元隔开的位置的除所述端部以外的部分。

利用该设置,天线的除所述端部以外的部分保持不与控制板接触。

第十四,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所述扬声器和电池单元位于在与控制板和电池单元彼此并排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

利用该设置,由于控制板和电池单元彼此并排的方向大体上垂直于扬声器和电池单元彼此并排的方向,因此声音输出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的大小不增大。

第十五,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所述扬声器和天线以夹着所述电池单元的关系位于所述电池单元的相反侧。

利用该设置,减小了由扬声器对通过天线的通信施加的影响。

第十六,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在声音输出装置被佩戴在耳朵上时,声音输出装置整体上位于耳朵的外周区域的内侧的位置。

利用该设置,佩戴在耳朵上的整个声音输出装置不从耳朵的外周向外突出。

第十七,在上述声音输出装置中,可取的是,声音输出装置还包括:佩戴辅助构件,被构成为在声音输出装置被佩戴在耳朵上时与耳朵的对耳轮上脚的内周缘接合。

利用该设置,在佩戴辅助构件与对耳轮上脚的内周缘接合时声音输出装置被佩戴在耳朵上。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技术,由于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控制板和电池单元隔开的位置,控制板和电池单元位于在与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天线位于在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并排或者在面对方向上与电池单元并排的位置,因此减小了对通过天线的通信施加的影响,使得可以确保关于天线的良好的通信状态。

顺便指出,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优点仅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不应当排除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至17一起图解说明了根据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本图是声音输出装置佩戴在其上的耳朵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声音输出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从与图3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声音输出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声音输出装置的爆炸透视图。

图6是图解说明带有截面上的壳体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图解说明声音输出装置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8是图解说明声音输出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9是图解说明声音输出装置佩戴在耳朵上的方式的透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图解说明无线电波如何传播的图。

图11是图解说明带有单个天线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12是图解说明带有单个天线的另一声音输出装置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13与图14和15一起图解说明了关于天线性能的测量结果,本图图解说明了关于将天线配置在控制板侧的声音输出装置中的天线的性能的测量结果。

图14是图解说明关于将天线配置在电池单元侧的声音输出装置中的天线的性能的测量结果的图。

图15是图解说明关于将天线配置在控制板侧和电池单元侧的声音输出装置中的天线的性能的测量结果的图。

图16图解说明了控制板和电池单元的另一布局示例。

图17图解说明了控制板和电池单元的再一布局的另一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装置的实施例。

以下图解说明的实施例将根据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装置应用于耳机。然而,本技术的应用并不限于耳机,相反,本技术可以宽泛地应用于诸如耳机之类的其他各种声音输出装置等。

<耳朵的结构>

首先,以下将描述声音输出装置佩戴在其上的耳朵的结构(见图1和2)。

耳朵100,100是头200的一部分,并包括相应的耳廓101,101和位于头200内的部分,如鼓膜、半规管(semicircularcanal)、耳蜗等。头200的位于耳廓101,101的内侧的部分是相应的颞区201,201,并且耳廓101,101从相应的颞区201,201向左和向右突出。

耳廓101具有作为整体大体上向前开口的浅凹形,从而在其内具有内侧空间150。耳廓101具有外周区域,该外周区域具有称为耳轮102的部分和与耳轮102连续并且位于颞区201的附近的称为耳轮脚103的部分。

耳轮102的内侧部分称为凹状耳周104,耳周104的内侧的大体下一半部分称为凸状对耳轮105。在对耳轮105上方存在与对耳轮105连续的分叉凸状部分。该分叉凸状部分的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分别称为对耳轮上脚106和对耳轮下脚107。对耳轮上脚106和对耳轮下脚107之间的部分称为凹状三角窝108,并且对耳轮105的内侧部分和对耳轮下脚107称为凹状耳甲艇(cymbaconchae)109。

与对耳轮105的下侧连续的部分是向颞区201侧稍微膨出的部分并称为对耳屏110。颞区201侧与对耳屏110相对的部分称为耳屏111,耳屏111向对耳屏110侧稍微膨出,与耳轮102的下侧连续的下端部分称为耳垂112。

在对耳屏110与耳屏111之间的部分中存在作为外耳道113的入口的外耳孔113a。外耳道113与鼓膜、半规管等连通。耳廓101的内侧空间150的由对耳轮105、对耳轮下脚107以及耳轮脚103包围的空间(即,位于耳甲艇109的前侧的空间)称为耳甲腔114,其与外耳道113的外耳孔113a连通。内侧空间150的与耳甲腔114的下侧连续并且以u形开口的空间是称为耳屏间切迹115的空间。

耳廓101的内侧空间150包括耳甲腔114、耳屏间切迹115以及外耳道113的外耳孔113a附近的空间,并且是包括耳周104、对耳轮105、对耳轮上脚106、对耳轮下脚107、三角窝108、对耳屏110以及耳屏111的前侧的空间的空间。

<声音输出装置的构成>

接着,将描述声音输出装置1,1的构成(见图3至8)。声音输出装置1,1中的一个用于左耳100,另一个用于右耳100。然而,声音输出装置1中的任意一个可以用于听声音。

声音输出装置1具有作为外壳设置的壳体2,和配置在壳体2中的所需部分(见图3和4)。

壳体2具有主体部分3、突状部分4以及衬垫安装部分5。

主体部分3沿着被定义为纵向方向的方向逐渐弯曲,并且具有整体上呈向外突出的形状的外表面。

主体部分3具有在靠近纵向方向上的一端的位置处沿与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按阵列在其中限定的布置孔。主体部分3包括位于与布置孔相反的一侧的声音输入部分3a。在主体部分3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大体上中央部分中配置有诸如电源按钮之类的操作构件6。

突状部分4从主体部分3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一端附近的区域朝着与声音输入部分3a所位于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形成为沿着与主体部分3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大体上圆筒形。

在突状部分4上在其远端侧的位置处安装有耦接环7,佩戴辅助构件8从耦接环7突出。例如,佩戴辅助构件8具有包括诸如硅胶之类的柔软材料的至少一个部分。佩戴辅助构件8形成为大体上圆弧形,并且弯曲,以致朝着其远端与耦接环7逐渐隔离开。

衬垫安装部分5沿着与突状部分4从主体部分3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从突状部分4的远端突出。衬垫安装部分5呈直径显著小于突状部分4的大体上圆筒形,并且具有形成为声音引导空间的内部空间。耳机衬垫9安装在衬垫安装部分5上。例如,耳机衬垫9包括诸如聚氨酯(urethane)之类的柔软材料,并且被可拆卸地安装在衬垫安装部分5上。

主体部分3具有形成为布置空间3b的内部空间(见图6)。主体部分3的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不存在突状部分4的大体上一半充当第一布置部分10,而主体部分3的在其纵向方向上的存在突状部分4的大体上一半充当第二布置部分11(见图3,4以及6)。第一布置部分10具有与第二布置部分11相对的充当以曲面形状形成的第一曲面部分12的端部,第一曲面部分12呈向外突出的杯形或大体上半球形。第二布置部分11具有与第一布置部分10相对的充当以曲面形状形成的第二曲面部分13的端部,第二曲面部分13呈向外突出的杯形或大体上半球形。主体部分3具有第一曲面部分12与第二曲面部分13之间的充当管状部分14的部分,管状部分14具有作为曲面的外周面。

在主体部分3的布置空间3b中配置有控制板15、电池单元16、配线板17以及天线18,19(见图5至8)。

控制板15具有利用从电池单元16供给的电力控制诸如稍后要描述的扬声器、麦克风等之类的预定部件的功能。电池单元16是作为例如电池设置的,并具有向诸如控制板15之类的部件等供电的功能。配线板17具有在诸如控制板15、电池单元16等之类的部件之间发送和接收电力和信号的功能。天线18和19具有经由无线通信等在声音输出装置和诸如便携式装置之类的通信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

顺便指出,可以使用诸如蓝牙(商标)或wi-fi(商标)(无线保真)之类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作为通信装置与天线18和19之间的通信标准。

在左耳和右耳上使用声音输出装置1,1的构成中,在通信装置与声音输出装置1之一的天线18和19之间以及也在声音输出装置1之一的天线18和19与另一声音输出装置1的天线18和19之间进行通信。

在声音输出装置1中,发自通信装置的音乐数据(即,声音信号)由天线18和19接收,并且从扬声器作为声音输出接收的音乐数据。再者,在左耳和右耳上使用的声音输出装置1,1中,将由声音输出装置1之一的天线18和19接收的信号发送给另一声音输出装置1的天线18和19,使得声音输出装置1能够以立体声模式输出声音。

控制板15具有第一表面15a和第二表面15b,作为在其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两个表面。在第一表面15a或第二表面15b中的至少一个上安装有未图示的具有电路图案的控制电路和未图示的多个电子部件。

将控制板15配置在主体部分3的第一布置部分10中,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相对于突状部分4从主体部分3突出的方向倾斜。控制板15具有位于第一曲面部分12侧的作为宽度小于它的其他部分的窄部分20的端部,和除窄部分20以外的作为宽部分21的部分。窄部分20形成为朝着宽部分21逐渐变宽的大体上等腰梯形。

控制板15的窄部分20具有由图6中的点划线表示的设置为非形成区域20a的外周部,其中不形成控制电路并且不安装电子部件。控制板15的宽部分21具有与窄部分20相对的设置为天线连接部分21a的端部。

充电端子22,22,22连接到控制板15的第二表面12b。充电端子22,22,22被配置在布置空间3b中,并且具有插入壳体2中的布置孔的相应的远端部分。

在声音输出装置1被安装在充电装置上时,充电端子22,22,22连接到充电装置的电极端子(未图示)。因此,利用从充电装置输入给充电端子22,22,22的电力对电池单元16充电。

将屏蔽外壳23附接到控制板15的除其某个区域以外的部分。屏蔽外壳23抑制从控制板15引起的电磁波的不想要的辐射。

电池单元16呈较小厚度的大体上圆柱形。使用例如纽扣型电池单元作为电池单元16。电池单元16具有正极和负极,分别形成在其位于彼此相反的位置的一个表面16a和另一表面16b上。电池单元16具有连接该一个表面16a和另一表面16b的轴向方向,即,厚度方向。将电池单元16的所述一个表面16a面对的方向定义为面对方向,面对方向与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即,厚度方向)一致。

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与突状部分4的轴向方向大体上一致,电池单元16被配置在第二布置部分11中,使得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稍微地倾斜。具体来说,被配置在第二布置部分11中的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稍微地倾斜,以使所述另一表面16b较靠近控制板15的第二表面15b。

配线板17具有第一延伸部分24、第二延伸部分25、导出部分26以及分支部分27。

第一延伸部分24是以在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彼此并排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配置的。第一延伸部分24具有分别连接到控制板15的第一表面15a和电池单元16的所述一个表面16a的部分。

第二延伸部分25是以在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彼此并排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配置的。第二延伸部分25从第一延伸部分24的在电池单元16侧的端部折回到它自己上方,并被配置成与第一延伸部分24相对。麦克风28连接到第二延伸部分25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一端。麦克风28位于与壳体2的声音输入部分3a相对的位置。粘贴构件29耦接到第二延伸部分25的在电池单元16侧的一部分,并被粘贴到壳体2的内表面。

导出部分26从第一延伸部分24的在电池单元16侧的一部分导出,并且除了其一区域以外,折回到其自己上方。操作构件6连接到导出部分26的远端部分。

分支部分27从导出部分26的中间部分分支,并被配置成围绕电池单元16。分支部分27具有连接到电池单元16的所述另一表面16b的远端部分。

天线18和19形成为对称形状或大体上对称形状,并且具有连接到控制板15的天线连接部分21a的相应端部18a和19a。

天线18具有除端部18a和另一端部18b以外的直线部分18c和弧形部分18d。直线部分18c与端部18a连续,并在与主体部分3的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弧形部分18d与另一端部18b连续,并且直线部分18c与弧形部分18d彼此连续。

天线18位于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15并排的位置,并且位于沿着控制板15的外周区域的位置。天线18的除所述一个端部18a以外的部分被配置成与控制板15隔开,并保持与壳体2的内表面的外周部接触或接近。

天线18是沿着壳体2的内表面配置的,并且弧形部分18d位于与壳体2的第一曲面部分12的内表面的外周部接触或靠近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声音输出装置1中,天线18位于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15并排的位置。

因此,由于电池单元16和控制板15位于在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而天线18位于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15并排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关于天线18的良好通信状态,并且能够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再者,天线18位于沿着控制板15的外周部的位置。

因此,由于电池单元16和控制板15位于在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并且天线18位于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上沿着控制板15的外周部的位置,因此减小了由控制板15对通过天线18的通信施加的影响,使得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8的更好的通信状态。

此外,由于将天线18配置成不从控制板15的外周向外大程度地突出,因此能够通过空间的有效利用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再进一步,由于以沿着控制板15的外周的形状形成天线18,因此可以增大天线18的长度,从而增强天线18的通信性能。

再者,将壳体2的其中在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彼此并排的方向上配置控制板15的端部设置为向外突出的第一曲面部分12,并且天线18的一部分位于沿着第一曲面部分12的内表面的位置。

结果,由于天线18的一部分位于沿着向外突出的第一曲面部分12的内表面的位置,因此可以增大天线18到控制板15的距离,并减小由控制板15对通过天线18的通信施加的影响,使得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8的更好的通信状态,并通过空间的有效利用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此外,控制板15具有位于其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中的非形成区域20a,其中不形成控制电路并且不安装电子部件。

因此,由于天线1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沿着非形成区域20a的位置,因此进一步减小由控制板15对通过天线18的通信施加的影响,使得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8的好得多的通信状态。

天线19具有除端部19a和另一端部19b以外的直线部分19c和弧形部分19d。直线部分19c与端部19a连续,并在与主体部分3的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弧形部分19d与另一端部19b连续,并且直线部分19c与弧形部分19d彼此连续。

天线19位于在所述一个表面16a面对的面对方向上与电池单元16并排的位置,并且位于沿着电池单元16的外周区域的位置。天线19被配置成与电池单元16隔开,并具有除端部19a以外的部分,该部分保持与壳体2的内表面的外周部接触或接近。

天线19是沿着壳体2的内表面配置的,并且弧形部分19d位于与壳体2的第二曲面部分13的内表面的外周部接触或靠近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声音输出装置1中,天线19位于在电池单元16的面对方向上与电池单元16并排的位置。

因此,由于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位于在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并且天线19位于在所述面对方向上与电池单元16并排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关于天线19的良好通信状态,并且能够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再者,天线19位于沿着电池单元16的外周部的位置。

因此,由于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位于在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并且天线19位于在所述面对方向上沿着电池单元16的外周部的位置,因此减小了由电池单元16对通过天线19的通信施加的影响,使得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9的更好的通信状态。

此外,由于将天线19配置成不从电池单元16的外周向外大程度地突出,因此能够通过空间的有效利用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再进一步,由于以沿着电池单元16的外周的形状形成天线19,因此可以增大天线19的长度,从而增强天线19的通信性能。

再者,将壳体2的与其中在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彼此并排的方向上配置控制板15的一侧相对的端部设置为向外突出的第二曲面部分13,并且天线19的一部分位于沿着第二曲面部分13的内表面的位置。

结果,由于天线19的一部分位于沿着向外突出的第二曲面部分13的内表面的位置,因此可以增大天线19到电池单元16的距离,并减小由电池单元16对通过天线19的通信施加的影响,使得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9的更好的通信状态,并通过空间的有效利用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将扬声器30配置在壳体2的突状部分4内。扬声器30例如可以是动态型驱动器单元。扬声器30呈大体上圆柱外形,被配置在突状部分4内,并具有与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大体上一致地取向的轴向方向。配线板17的分支部分27具有通过连接配线31连接到扬声器30的远端部。

<声音输出装置在耳朵上的佩戴状态>

将如上所述地构造的声音输出装置1佩戴在耳朵100上(见图9)。将声音输出装置1佩戴在耳朵100上,使得耳机衬垫9通过外耳孔113a插入外耳道113中,并且壳体2的一部分位于耳甲腔114中并压靠着对耳轮105和耳甲艇109。此时,佩戴辅助构件8插入对耳轮上脚106与对耳轮下脚107之间的三角窝108中,并且与对耳轮上脚106的内周缘接合。

已经佩戴在耳朵100上的声音输出装置1整体上位于耳朵100的外周的内侧的位置。

由于已经佩戴在耳朵100上的声音输出装置1整体上位于耳朵100的外周的内侧的位置,因此佩戴在耳朵100上的整个声音输出装置1不从耳朵100的外周向外突出,并且不太可能被手或手指接触以及从耳朵100脱落,并且稳定地保持被佩戴在耳朵100上。

再者,声音输出装置1包括在声音输出装置1被佩戴在耳朵100上时与对耳轮上脚106的内周缘接合的佩戴辅助构件8。

因此,由于在佩戴辅助构件8与对耳轮上脚106的内周缘接合时声音输出装置1被佩戴在耳朵100上,声音输出装置1很难从耳朵100脱落,并且更加稳定地保持被佩戴在耳朵100上。

<总结>

如上所述,在声音输出装置1中,天线18和19的至少一些部分位于与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隔开的位置,电池单元16和控制板15位于在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电池单元16的所述一个表面16a面对与电池单元16和控制板15彼此并排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以及天线18和19位于分别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和电池单元16的面对方向上与控制板15以及电池单元16并排的位置。

因此,由于天线18和19的至少所述部分位于与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隔开的位置,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位于在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以及天线18和19位于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15并排的位置或者在所述面对方向上与电池单元16并排的位置,因此减小了对天线18和19的通信性能施加的影响,使得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8和19的良好的通信状态。

再者,天线18位于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15并排的位置,以及天线19位于在电池单元16的面对方向上与电池单元16并排的位置。

因此,由于电池单元16和控制板15位于在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以及两个天线18和19位于分别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和电池单元16的面对方向上与控制板15以及电池单元16并排的位置,因此确保了关于天线18和19的更好的通信状态,并且减小了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此外,天线18位于沿着控制板15的外周区域的位置,以及天线19位于沿着电池单元16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结果,由于电池单元16和控制板15位于在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以及两个天线18和19位于分别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和电池单元16的面对方向上沿着控制板15的外周区域以及电池单元16的外周区域的位置,因此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8和19的更好的通信状态。

再进一步,由于将天线18和19配置成不从控制板15的外周和电池单元16的外周向外大程度地突出,因此能够通过空间的有效利用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此外,由于天线18和19是以沿着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的相应的外周的形状形成的,因此可以增大天线18和19的长度,从而增强天线18和19的通信性能。

再者,将壳体2在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彼此并排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为向外突出的第一曲面部分12和第二曲面部分13,并且天线18和19具有位于沿着第一曲面部分12和第二曲面部分13的内表面的位置的相应的部分。

因此,由于天线18和19的相应的部分位于沿着向外突出的第一曲面部分12和第二曲面部分13的内表面的位置,因此可以增大天线18和19到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的距离,并减小由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对通过天线18和19的通信施加的影响,使得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8和19的更好的通信状态,并通过空间的有效利用来进一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再进一步,由于天线18和19形成为对称形状并且配置在对称位置,因此形成为对称形状的天线18和19被配置在对称位置,并且使它们的通信状态稳定,使得可以确保天线18和19的良好的通信状态。

此外,天线18和19的端部18a和19a连接到控制板15,并且天线18和19的除端部18a和19a以外的部分位于与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隔开的位置。

因此,由于不使天线18和19的除端部18a和19a以外的部分保持与控制板15接触,因此减小了由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对通过天线18和19的通信施加的影响,使得可以确保天线18和19的更好的通信状态。

再者,扬声器30和电池单元16位于在与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彼此并排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

因此,由于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彼此并排的方向大体上垂直于扬声器30和电池单元16彼此并排的方向,因此声音输出装置1在一个方向上的大小不增大,并且可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此外,由于扬声器30和天线18及19以夹着电池单元16的关系位于电池单元16的相反侧,因此减小了由扬声器30对通过天线18和19的通信施加的影响,使得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8和19的良好的通信状态。

顺便指出,在声音输出装置1中,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稍微地倾斜,以使电池单元16的所述另一表面16b较靠近控制板15的第二表面15b。

因此,在以这种取向配置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的情况下,无线电波较容易在较宽的范围中传播,使得可以确保天线18和19的良好的性能(见图10)。顺便指出,图10是示意性地图解说明无线电波如何传播的图,实线箭头图解说明从天线18和19朝着构造物(即,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传播的无线电波的状态,虚线箭头图解说明被构造物(即,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反射的无线电波的状态。此外,图10中的右侧图是示意性地图解说明被构造物反射的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向的图。

此外,声音输出装置1是以具有两个天线18和19的所谓的偶极型构成设置的,并且与具有单个天线的所谓的单极型构成的声音输出装置相比,能够增大无线电波传播的距离,也能够提高指向性。

<声音输出装置的其他示例>

以上,通过示例图解说明了具有天线18和19的声音输出装置1。例如,代替声音输出装置1,可以使用具有天线18而没有天线19的构成的声音输出装置1a(见图11)。再者,代替声音输出装置1,也可以使用具有天线19而没有天线18的构成的声音输出装置1b(见图12)。

<测量结果>

以下描述针对上述声音输出装置1、声音输出装置1a以及声音输出装置1b的天线性能的测量结果(见图13至15)。声音输出装置1a和声音输出装置1b是以具有单个天线18或单个天线19的所谓的单极型构成设置的,而声音输出装置1是以具有两个天线18和19的所谓的偶极型构成设置的。测量结果是表示在利用相同强度的无线电波与声音输出装置1a、声音输出装置1b以及声音输出装置1通信时确定的电场分布的结果。

图13至15图解说明在耳朵100的外耳道113的位置处的水平截面,示出了在图9的h–h截面中的电场分布。

图13图解说明针对声音输出装置1a的测量结果,图14图解说明针对声音输出装置1b的测量结果,以及图15图解说明针对声音输出装置1的测量结果。在图13至15中的每一个中,用阴影图解说明的区域a是电场强度最高的区域,区域a周围的区域b是电场强度次于区域a的区域,区域b周围的区域c是电场强度次于区域b的区域。类似的是,在区域c周围由实线分界的区域中,在从区域c向外的方向上电场逐渐变弱。

声音输出装置1a产生这样的结果:响应于输入给天线18的电力而作为无线电波朝着人体辐射的电力较大,导致辐射效率损耗稍大,尽管损耗没有大到足以大大损害天线18的性能,并且实现了天线18的足够的通信性能。顺便指出,在图13中,由粗箭头概念性地表示作为无线电波朝着人体辐射的电力。

声音输出装置1b产生这样的结果:响应于输入给天线18的电力而作为无线电波朝着人体辐射的电力比声音输出装置1a的小,使得与声音输出装置1a相比辐射效率损耗较小,并且实现了天线19的足够的通信性能。顺便指出,在图14中,由细箭头概念性地表示作为无线电波朝着人体辐射的电力。

声音输出装置1产生这样的结果:响应于输入给天线18的电力而作为无线电波朝着人体辐射的电力比声音输出装置1a和声音输出装置1b的小,使得辐射效率损耗小,并且实现了天线18和19的足够的通信性能。

顺便指出,认为朝着人体的电力辐射(即,无线电波)是由来自充电端子22,22,22的辐射导致的。因此,在声音输出装置1、1a以及1b中,为了减小到人体的电力辐射(即,无线电波)量,可以使得在将声音输出装置1、1a以及1b佩戴在耳朵100上时充电端子22,22,22位于声音输出装置1、1a以及1b的与其人体侧不同的一侧,即,位于与人体侧相反的一侧。

再者,充电端子22,22,22连接到控制板15。在设置单个天线的情况下,更合意的是,应当将天线19仅配置在电池单元16侧,以减小来自充电端子22,22,22的电力辐射(即,无线电波)量。

此外,在将声音输出装置1、1a以及1b佩戴在耳朵100上时,由于电池单元16位于耳廓100侧并且与耳廓101相比控制板15位于较靠近脸颊的位置,因此在设置单个天线的情况下,更合意的是,应当将天线19仅配置在电池单元16侧,以减小到人体的电力辐射(即,无线电波)量。

<控制板和电池单元的其他布局>

以下将描述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的其他布局(见图16和17)。

以上,图解说明了将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配置成使得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稍微地倾斜的示例。然而,如以下描述的,可以将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配置成使得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和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彼此相同。

在这种布局中,控制板15的第一表面15a和电池单元16的所述一个表面16a面对相同方向,并且控制板15的第二表面15b和电池单元16的另一表面16b面对相同方向。

天线18位于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15并排的位置,并且位于沿着控制板15的外周部的位置。

因此,由于电池单元16和控制板15位于在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并且天线18位于在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15并排的位置,因此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8的良好的通信状态并且可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天线19位于在电池单元16的所述一个表面16a面对的面对方向上与电池单元16并排的位置,并且位于沿着电池单元16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因此,由于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位于在与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并且天线19位于在面对方向上与电池单元16并排的位置,因此可以确保关于天线19的良好的通信状态并且可以减小声音输出装置1的大小。

如上所述,根据将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配置成使得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和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彼此相同的构成,突状部分4从主体部分3突出的方向可以与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相同(见图16)。在此情况下,沿着扬声器30的轴向方向与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一致的取向将扬声器30配置在突状部分4中。

再者,根据将控制板15和电池单元16配置成使得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和控制板15的厚度方向彼此相同的构成,突状部分4从主体部分3突出的方向可以相对于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倾斜(见图17)。

在此情况下,沿着扬声器30的轴向方向相对于电池单元16的轴向方向倾斜的取向将扬声器30配置在突状部分4中。

<本技术>

本技术可以如下构成。

(1)一种声音输出装置,包括:

扬声器,用于输出声音;

电池单元,具有面对由预定方向表示的面对方向的一个表面;

控制板,用于控制预定部件;以及

天线,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所述天线的至少一部分与控制板和电池单元隔开,

其中,电池单元和控制板位于在与控制板的厚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

所述面对方向不同于电池单元和控制板彼此并排的方向,以及

所述天线位于在厚度方向或面对方向上与控制板或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并排的位置。

(2)根据(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天线位于在厚度方向上与控制板并排的位置。

(3)根据(2)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天线位于沿着控制板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4)根据(3)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还包括:

壳体,其中配置有所述扬声器、控制板、电池单元以及天线,

其中,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壳体的其中在控制板和电池单元彼此并排的方向上配置电池单元的一侧相对的端部被设置为向外突出的曲面部分,以及

所述天线具有位于沿着所述曲面部分的内表面的位置的部分。

(5)根据(3)或(4)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在所述控制板上形成有具有电路图案的控制电路,以及

所述控制板包括在其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中的没有控制电路和电子部件的非形成区域。

(6)根据(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天线位于在所述一个表面面对的方向上与所述电池单元并排的位置。

(7)根据(6)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天线位于沿着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8)根据(7)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还包括:

壳体,其中配置有所述扬声器、控制板、电池单元以及天线,

其中,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壳体的其中在控制板和电池单元彼此并排的方向上配置控制板的一侧相对的端部被设置为向外突出的曲面部分,以及

所述天线具有位于沿着所述曲面部分的内表面的位置的部分。

(9)根据(1)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天线包括两个天线,

所述天线中的一个位于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控制板并排的位置,以及

所述天线中的另一个位于在所述一个表面面对的方向上与所述电池单元并排的位置。

(10)根据(9)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天线中的所述一个位于沿着控制板的外周区域的位置,以及

所述天线中的所述另一个位于沿着所述电池单元的外周区域的位置。

(11)根据(10)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还包括:

壳体,其中配置有所述扬声器、控制板、电池单元以及天线,

其中,所述壳体的在其中控制板和电池单元彼此并排的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被设置为向外突出的曲面部分,以及

所述两个天线具有位于沿着所述曲面部分的内表面的位置的相应部分。

(12)根据(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天线形成为对称形状并且被配置在对称位置。

(13)根据(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天线具有连接到所述控制板的端部,以及

所述天线具有位于与控制板或电池单元隔开的位置的除所述端部以外的部分。

(14)根据(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所述扬声器和电池单元位于在与控制板和电池单元彼此并排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并排的位置。

(15)根据(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所述扬声器和天线以夹着所述电池单元的关系位于所述电池单元的相反侧。

(16)根据(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其中在声音输出装置被佩戴在耳朵上时,声音输出装置整体上位于耳朵的外周区域的内侧的位置。

(17)根据(16)所述的声音输出装置,还包括:

佩戴辅助构件,被构成为在声音输出装置被佩戴在耳朵上时与耳朵的对耳轮上脚的内周缘接合。

[附图标记列表]

100…耳朵,106…对耳轮上脚,1…声音输出装置,2…壳体,8…佩戴辅助构件,12…第一曲面部分,13…第二曲面部分,15…控制板,16…电池单元,16a…一个表面,18…天线,18a…端部,19…天线,19a…端部,20a…非形成区域,30…扬声器,1a…声音输出装置,1b…声音输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