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路防止部件、蓄电池、蓄电装置以及蓄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0002发布日期:2020-09-11 22:0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短路防止部件、蓄电池、蓄电装置以及蓄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短路防止部件、蓄电池、蓄电装置以及蓄电系统。



背景技术:

蓄电池具备电极组、收纳电极组的壳体。电极组具有正极、负极、隔膜。在正极中,在正极集电体中保持正极活性物质。在负极中,在负极集电体中保持负极活性物质。在蓄电池中,多个正极极耳用正极连接部(连接片)电连接,多个负极极耳用负极连接部电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正极连接部以及负极连接部沿正极、负极以及隔膜的排列方向延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306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蓄电池存在以正极、负极以及隔膜的排列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而配置、即正极连接部以及负极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而使用的情况。在蓄电池中,若反复充放电,则正极活性物质的粒子间的结合力变弱,活性物质会从正极脱落。脱落的活性物质在电解液中悬浮,堆积于蓄电池的壳体的下部。由此,堆积于蓄电池的壳体的下部的活性物质会在整个配置于壳体的最下部的电极(例如,负极)、隔着隔膜与该电极邻接的电极(例如,正极)的极耳上存在。在该情况下,正极与负极通过活性物质电连接而被短路。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正极与负极的短路的短路防止部件、蓄电池、蓄电装置以及蓄电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一方案的短路防止部件用于蓄电池,该蓄电池具备具有多个正极、多个负极以及多个隔膜的电极组以及收纳电极组的壳体,设置有电连接于多个正极的极耳且与正极端子电连接并沿多个上述正极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正极连接部件和电连接于多个上述负极的极耳且与负极端子电连接并沿多个上述负极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负极连接部件,该短路防止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电绝缘性且能在正极连接部件以及负极连接部件的至少一个上装卸,在安装于正极连接部件以及/或者负极连接部件的状态下,至少覆盖正极连接部件以及/或者负极连接部件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以及最靠近该端部的位置的正极的极耳以及/或者负极的极耳。

在本发明一方案的短路防止部件中,在安装于正极连接部件以及/或者负极连接部件的状态下,至少覆盖正极连接部件以及/或者负极连接部件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以及最靠近该端部的位置的正极的极耳以及/或者负极的极耳。由此,在正极连接部件以及负极连接部件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蓄电池而使用的情况下,即使是活性物质堆积于壳体的下部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端部以及上述极耳也被具有电绝缘性的短路防止部件覆盖,因此能够防止配置于壳体的最下部的电极(正极以及负极的一方)、隔着隔膜与该电极邻接的电极(正极以及负极的另一方)的极耳被活性物质电连接。因此,在短路防止部件中能够防止正极与负极的短路。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正极连接部件以及/或者负极连接部件的延伸方向中,可以具备端部的端面以及与极耳的一个主面对置的第一部件、与邻接于端部的至少端面的侧面以及极耳的侧面对置的第二部件。在该结构中,能够防止堆积于正极连接部件以及/或者负极连接部件的端部、正极的极耳以及/或者负极的极耳的活性物质接触。

在一实施方式中,从正极连接部件以及/或者负极连接部件的延伸方向观察,第一部件具有在端部侧与隔膜的周缘部重叠且与周缘部接触的重叠部分。在该结构中,由于也能够覆盖隔膜的周缘部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活性物质从隔膜的周缘部侵入正极或负极。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防止正极与负极的短路。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蓄电池的电极组中,在排列方向的端部上配置有负极,可以该短路防止部件以覆盖正极连接部件的端部以及正极的极耳的方式安装。在该结构中,能够防止负极与正极的极耳由于堆积的活性物质而短路。

在一实施方式中,蓄电池的壳体为半透明,该短路防止部件以可以从壳体的外部目视确认的方式被着色。在该结构中,即使不进行打开壳体的盖的作业,也能够从壳体的外部确认是否安装短路防止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短路防止部件的安装的有无。因此,实现确认的作业性的提高。

本发明一方的蓄电池安装有上述短路防止部件。

在本发明一方案的蓄电池中,由于安装有短路防止部件,因此在以正极连接部件以及负极连接部件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蓄电池并使用的情况下,即使是活性物质堆积于壳体的下部的情况,也能够防止配置于壳体的最下部的电极(正极以及负极的一个)、隔着隔膜与该电极邻接的电极(正极以及负极的另一个)的极耳由于活性位置而被电连接。因此,在蓄电池中能够防止正极与负极的短路。

本发明一方案的电池装置具备上述蓄电池、收纳多个蓄电池的箱体,多个蓄电池分别以正极连接部以及负极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于箱体。

在本发明一方案的电池装置中,即使是在蓄电池中活性物质堆积于壳体的下部的情况下,由于安装有短路防止部件,也能够防止配置于壳体的最下部的电极(正极以及负极的一个)、隔着隔膜与该电极邻接的电极(正极以及负极的另一个)的极耳被活性物质电连接。因此,在蓄电装置的蓄电池中,能够防止正极与负极的短路。

本发明一方案的蓄电系统具备上述蓄电装置、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置、供给由发电装置生成的电力的供给部。

在本发明一方案的蓄电系统中,由于在蓄电装置的蓄电池中安装有短路防止部件,因此能够防止正极与负极的短路。因此,在蓄电系统中,能够抑制由于蓄电池中的短路而在系统中产生不良情况。因此,在蓄电系统中能够稳定地进行能够通过来自蓄电装置的电力的供给使从发电装置输出的电力的变动稳定化、将发电装置中的剩余电力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必要时从蓄电装置供给电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能够防止正极与负极的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化地表示蓄电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蓄电装置的图。

图3是将蓄电池的一部分剖视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电极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短路防止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从正面观察短路防止部件的图。

图7是表示短路防止部件安装于正极连接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活性物质堆积于壳体的下部的状态的图。

图9(a)是表示安装了短路防止部件的电极组的局部剖面结构的图,图9(b)是未安装短路防止部件的电极组的局部剖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关于本发明的适合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并且,在附图的说明中在相同或相当的元件中标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蓄电系统100具备太阳能电池102、风力发电装置104、蓄电装置106、商用电源(供给部)108。太阳能电池102以及风力发电装置104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置。在蓄电系统100中,例如在从太阳能电池102以及/或风力发电装置104输出的电力中产生变动的情况下,通过从蓄电装置106供给电力而实现商用电源108的稳定化。

由太阳能电池102产生的直流电力向功率调节器110输出。功率调节器110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向商用电源108输出。由风力发电装置104产生的直流电力向功率调节器110输出。功率调节器112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向商用电源108输出。

蓄电装置106根据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的控制向功率调节器114输出直流电力。具体的说,蓄电装置106在从太阳能电池102以及/或风力发电装置104输出的电力中产生变动的情况下输出直流电力。功率调节器114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向商用电源108输出。蓄电装置106根据控制装置的控制而被均等地充电。

如图2所示,蓄电装置106具备箱体118、多个蓄电池120。在蓄电装置106中,多个(这里为4个)蓄电池120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部件(母线)如电力化地串联连接。箱体118收纳多个蓄电池120。

多个蓄电池120在箱体118中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在蓄电装置106中,蓄电池120以正极端子132以及负极端子136位于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于箱体118。具体的说,在一蓄电池120中,以正极端子132位于上侧、负极端子136位于下侧的方式配置。在与一蓄电池邻接120的另一蓄电池120中,以负极端子136位于上侧、正极端子132位于下侧的方式配置。

如图3所示,各蓄电池120例如是控制阀式铅蓄电池。各蓄电池120具备电极组122、收纳电极组122的壳体124。

电极组122包括多个正极126、多个负极128、多个隔膜130而构成。在电极组122中,隔膜130介于正极126与负极128之间,正极126与负极128交互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极组122中,在正极126、负极128以及隔膜130的排列方向(以下,也会简称为“排列方向”)的端部配置负极128。即,在电极组122中,负极128与壳体124的侧面部140a(后述)对置地配置。

正极126具有正极集电体126a。正极集电体126a具有正极集电极耳126b。在正极集电体126a中设置正极材(省略图示)。正极材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添加剂。正极活性物质例如是铅粉等。作为添加剂能举出碳材料、或加强用短纤维等。

负极128具有负极集电体128a。负极集电体128a具有负极集电极耳128b。在负极集电体128a设置负极材(省略图示)。负极材含有负极活性物质、添加剂。负极活性物质例如是海绵状铅等。作为添加剂能举出硫酸钡、碳材料、或加强用短纤维等。

隔膜130只要是使正极126以及负极128之间电绝缘且透过离子、且具备相对于正极126侧中的氧化性以及负极128侧中的还原性的耐性的结构,并未特别限制。作为这样的隔膜130的材料(材质)能举出树脂、无机物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排列方向观察,隔膜130的周缘部130a比正极126的正极集电体126a以及负极128的负极集电体128a突出。

各正极126分别与正极端子132电连接。各正极126与正极端子132通过正极连接片而电连接。正极连接片134具有正极连接部件134a、端子连接部件134b。

正极连接部件134a与多个正极126的各正极集电极耳126b连接。正极集电极耳126b具有在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一对主面(一主面以及另一主面)、连结一对主面的一对侧面。正极连接部件134a是截面呈大致矩形形状的方柱状的部件。即,正极连接部件134a具有呈大致矩形形状且相互对置的一对端面、呈长方形形状且以连接一对端面的方式延伸的四个侧面。正极连接部件134a沿排列方向延伸。

端子连接部件134b支撑正极端子132。端子连接部件134b与正极连接部件134a电连接。在端子连接部件134b上竖直设置正极端子132。端子连接部件134b配置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侧,与正极连接部件134a一体地形成。端子连接部件134b例如呈大致三角形状。

各负极128分别与负极端子136电连接。各负极128与负极端子136通过负极连接片138电连接。负极连接片138具有负极连接部件138a、端子连接部件138b。

负极连接部件138a与多个负极128的各负极集电极耳128b连接。负极集电极耳128b具有在负极连接部件138a的延伸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一对主面(一主面以及另一主面)127a(参照图6)、连结一对主面的一对侧面127b、127c(参照图6)。负极连接部件138a是截面呈矩形形状的方柱状的部件。即,负极连接部件138a具有呈大致矩形形状且互相相对的一对端面135a(参照图6)、呈长方形形状且以连接一对端面的方式延伸的四个侧面135b、135c、135d、135e(参照图6)。负极连接部件138a沿排列方向延伸。

端子连接部件138b支撑负极端子136。端子连接部件138b与负极连接部件138a电连接。在端子连接部件138b上竖直设置负极端子136。端子连接部件138b配置于负极连接部件138a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部侧,与负极连接部件138a一体地形成。端子连接部件138b例如呈大致三角形状。

壳体124具有主体140、盖142。主体140是呈箱状的电槽。主体140由聚丙烯等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140是乳白半透明(乳白色)。主体140由四个侧面部140a、底部(省略图示)构成。

盖142覆盖主体140的开口部。盖142设置有配置正极端子132的第一端子部144、配置负极端子136的第二端子部146、控制阀148。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蓄电池120上安装短路防止部件1。在本实施方式中,短路防止部件1配置于正极连接片134的正极连接部件134a。具体的说,短路防止部件1在安装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状态下至少覆盖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及最靠近该端部的位置的正极126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在本实施方式中,短路防止部件1配置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的两个端部上。以下,关于短路防止部件1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短路防止部件1例如由聚丙烯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形成。短路防止部件1例如通过注塑成形而形成。短路防止部件1以从蓄电池120的壳体124的外部可视的方式被着色。短路防止部件1例如被上色为红色。短路防止部件1相对于正极连接部件134a可装卸。

短路防止部件1具有主体部(第一部件)3、侧面部(第二部件)。主体部3以及侧面部5例如具有相同的厚度。主体部3以及侧面部5的厚度只要适当设定即可。从短路防止部件1的装卸性的观点出发,主体部3以及侧面部5的厚度优选设定为具有柔软性的程度。在短路防止部件1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图5所示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

主体部3在短路防止部件1安装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状态下,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z方向)观察,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的端面135a(参照图6)、及正极126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另一主面127a(参照图6)对置(覆盖端面以及正面)。主体部3为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3从正面观察呈大致h字形状。即,在主体部3中,在沿x方向对置位置上设置一对凹部。

如图6所示,主体部3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观察具有与隔膜130的周缘部130a的一部分重叠的重叠部分3a。如图4所示,主体部3与负极128不接触。

侧面部5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端部的至少邻接于端面135a(与端面135a一起形成端部的角部)的侧面135b~135e(参照图6)以及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侧面125b、127c(参照图6)对置。侧面部5包括第一侧面部5a、第二侧面部5b、第三侧面部5c、第四侧面部5d、第五侧面部5e、第六侧面部5f、第七侧面部5g、第八侧面部5h、第九侧面部5i、第十侧面部5j、第十一侧面部5k。

第一侧面部5a、第二侧面部5b、第三侧面部5c、第四侧面部5d以及第五侧面部5e覆盖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的邻接于端面135a的侧面135b~135e(参照图6)的一部分。第一侧面部5a配置于主体部3的y方向的上端部。第一侧面部5a从主体部3沿z方向(与主体部3的面正交的方向)延伸。另外,第一侧面部5a沿x方向延伸。第二侧面部5b与第三侧面部5c在x方向上对置地配置。第二侧面部5b以及第三侧面部5c分别连接于第一侧面部5a的x方向的端部。第二侧面部5b以及第三侧面部5c从主体部3沿z方向延伸。另外,第二侧面部5b以及第三侧面部5c沿y方向延伸。第二侧面部5b以及第三侧面部5c的y方向中的长度为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厚度以上。

第四侧面部5d连接于第二侧面部5b的y方向的下端部。第四侧面部5d从主体部3沿z方向延伸。另外,第四侧面部5d以在y方向上与第一侧面部5a对置的方式(以相比于第二侧面部5b进入内侧方式)沿x方向延伸。第五侧面部5e连接于第三侧面部5c的y方向的下端部。第五侧面部5e从主体部3沿z方向延伸。另外,第五侧面部5e以在y方向上与第一侧面部5a对置的方式(以相比于第三侧面部5c进入内侧的方式)沿x方向延伸。第四侧面部5d以及第五侧面部5e在y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高度位置。

第六侧面部5f以及第七侧面部5g覆盖正极126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侧面。第六侧面部5f与第七侧面部5g在x方向上对置地配置。第六侧面部5f连接于第四侧面部5d。第六侧面部5f从主体部3沿z方向延伸。另外,第六侧面部5f沿y方向延伸。在第六侧面部5f的z方向的端部(与主体部3相反侧的端部)上设置第一爪部7a。第一爪部7a在x方向上相比于第六侧面部5f的内面向内侧突出。

第七侧面部5g连接于第五侧面部5e。第七侧面部5g从主体部3沿z方向延伸。另外,第七侧面部5g沿y方向延伸。在第七侧面部5g的z方向的端部(与主体部3相反侧的端部)上设置第二爪部7b。第二爪部7b在x方向上相比于第七侧面部5g的内面向内侧突出。

第八侧面部5h连接于第六侧面部5f的y方向的下端部。第八侧面部5h从主体部3沿z方向延伸。另外,第八侧面部5h以在y方向上与第四侧面部5d对置的方式(相比于第六侧面部5f向外侧伸出的方式)沿x方向延伸。第九侧面部5i连接于第七侧面部5g的y方向的下端部。第九侧面部5i从主体部3沿z方向延伸。另外,第九侧面部5i以在y方向上与第五侧面部5e对置的方式(相比于第七侧面部5g向外侧伸出的方式)沿x方向延伸。第八侧面部5h以及第九侧面部5i在y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高度位置。

第十侧面部5j以及第十一侧面部5k覆盖正极126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侧面。第十侧面部5j与第十一侧面部5k在x方向上对置地配置。第十侧面部5j连接于第八侧面部5h。第十侧面部5j从主体部3沿z方向延伸。另外,第十侧面部5j沿y方向延伸。第十一侧面部5k连接于第九侧面部5i。第十一侧面部5k从主体部3沿z方向延伸。另外,第十一侧面部5k沿y方向延伸。第十侧面部5j以及第十一侧面部5k的下端部相比于主体部3的重叠部分3a位于上侧。即,主体部3的重叠部分3a在y方向上相比于第一侧面部5j以及第十一侧面部5k伸出(突出)。另外,第十侧面部5j以及第十一侧面部5k的下端部具有预定的曲率半径而弯曲。

侧面部5在z方向上具有预定的长度。具体的说,侧面部5具有至少与最靠近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端部的位置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侧面127b、127c(参照图6)对置的长度。侧面部5的z方向中的长度优选设定为不接触于正极连接片134的端子连接部件134b的长度。另外,从短路防止部件1的装卸性的观点出发,如上述,优选是至少与最靠近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端部的位置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侧面127b、127c(参照图6)对置的长度。侧面部5的z方向中的长度只要根据设计适当设定即可。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若将短路防止部件1安装于正极连接部件134a,则通过主体部3覆盖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的端面、及正极126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一主面。另外,通过侧面部5覆盖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侧的侧面135b~135e(参照图6)、及正极126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侧面127b、127c(参照图6)。短路防止部件1不覆盖正极126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另一正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状态下,至少覆盖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及最靠近该端部的位置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意味着并不是覆盖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整面而是在蓄电池120的使用形式下覆盖位于下侧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一个主面127a以及侧面127b、127c。

短路防止部件1的第一爪部7a以及第二爪部7b卡定于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另一主面。由此,能够防止短路防止部件1从正极连接部件134a以及正极集电极耳126b脱落。

短路防止部件1的主体部3的重叠部分3a与隔膜130对置且与隔膜130的一主面接触。重叠部分3a的下端部不会接触负极128。短路防止部件1的第十侧面部5j以及第十一侧面部5k的下端部与隔膜130的周缘部130a的上端部接触。第十侧面部5j以及第十一侧面部5k的下端部弯曲。因此,通过第十侧面部5j以及第十一侧面部5k与隔膜130的周缘部130a的接触能够避免隔膜130损坏等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短路防止部件1在安装于正极连接片134的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状态下,至少覆盖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及最靠近该端部的位置的正极126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由此,如图7所示,在以正极连接片134的正极连接部件134a以及负极连接片138的负极连接部件138a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蓄电池120而使用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即使是活性物质am堆积于壳体124的下部(侧面部140a)的情况下,也由具有电绝缘性的短路防止部件1覆盖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端部以及正极集电极耳126b,因此能够防止通过活性物质am而电连接配置于壳体124的最下部的负极128、隔着隔膜130与负极128邻接的正极126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因此,在短路防止部件1中,能够防止正极126与负极128的短路。

在本实施方式的短路防止部件1中,在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上,具备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端部的端面135a以及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一主面127a对置的主体部3、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端部的至少邻接于端面135a的侧面135b~135e以及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侧面127b、127c对置的侧面部5。在该结构中,能够防止在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端部、正极集电极耳126b上堆积的活性物质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短路防止装置1中,主体部3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观察,具有在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端部侧与隔膜130的周缘部130a重叠且与周缘部130a接触的重叠部分3a。在该结构中,如图9(a)所示,由于也能够覆盖隔膜130的周缘部130a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活性物质从隔膜130的周缘部130a侵入正极126。因此,在短路防止部件1中,能够进一步地防止正极126与负极128的短路。

另外,主体部3的重叠部分3a由于与隔膜130的周缘部130a接触,因此如图9(b)所示,能够防止隔膜130的周缘部130a向下方向弯曲。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防止正极126与负极128由于活性物质而短路。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0中,在电极组122的排列方向的端部上配置负极128。短路防止部件1以覆盖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端部以及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方式安装。在该结构中,能够防止负极128与正极集电极耳126b由于堆积的活性物质而短路。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120中,壳体124的主体140的侧面部140a为半透明。短路防止部件1以可从侧面部140a的外部目视的方式被着色。在该结构中,即使不进行打开壳体124的盖142的作业,也能够从壳体124的外部确认是否安装短路防止部件1。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短路防止部件1的安装有无。因此,能谋求确认作业的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短路防止部件1在蓄电池120中未安装于负极连接片138的负极连接部件138a。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极组122中,在排列方向的端部配置负极128。因此,在电极组122中,负极128与壳体124的侧面部140a对置地配置。在侧面部140a与负极128之间几乎未形成间隙。在该结构中,若将短路防止部件1安装于负极连接片138的负极连接部件138a,则将电极组122收纳于壳体124时,短路防止部件1能与壳体124的侧面部140a接触。因此,会存在用于将电极组122收纳于壳体124的作业的作业性下降的可能性。

另外,在蓄电池120中进行均等充电等的情况下,在电解液中悬浮活性物质。在短路防止部件1安装于负极连接片138的负极连接部件138a的情况下会存在悬浮的活性物质积存于该短路防止部件1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会存在堆积于短路防止部件1中的活性物质使正极126与负极128短路的可能性。因此,如本实施方式,在电极组122中,在端部上配置负极128的结构中,优选在负极连接部件138a上不安装短路防止部件1。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未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中进行多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短路防止部件1具有如图5所示的结构的方式。可是,短路防止部件只要是在安装于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状态下,至少覆盖正极连接部件134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及最靠近该端部的位置的正极集电极耳126b的结构则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短路防止部件1被着色为红色的方式。可是,短路防止部件1可以用其他颜色进行着色。短路防止部件1只要以能从蓄电池120的壳体124的外部目视的方式进行着色即可。另外,短路防止部件1可以是无色(透明、半透明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短路防止部件1未安装于负极连接片138的负极连接部件138a的方式。可是,短路防止部件1可以安装于负极连接片138的负极连接部件138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正极端子132以及负极端子136各设置一个的方式。可是,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可以分别设置多个。

符号说明

1—短路防止部件,3—主体部(第一部件),3a—重叠部分,5—侧面部(第二部件)、100—蓄电系统,102—太阳能电池(发电装置)、104—风力发电装置(发电装置)、106—蓄电装置,108—商用电源(供给部),120—蓄电池,122—电极组、124—壳体,126—正极,126b—正极集电极耳,127a—主面,127b、127c—侧面,128—负极,128b—负极集电极耳,130—隔膜,130a—周缘部,132—正极端子,134a—正极连接部件,135a—端面,135b、135c、135d、135e—侧面,136—负极端子,138a—负极连接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