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边缘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1420发布日期:2021-07-23 21:3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高密度边缘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0月09日提交的第201821637284.5号中国专利申请、于2018年10月09日提交的第201821637282.6号中国专利申请、以及于2018年10月09日提交的第201821637283.0号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本文通过引用完整地并入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总体上涉及用来对电子系统进行互连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在电子系统内以许多方式被使用并且被用来将不同的电子系统连接在一起。例如,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电连接器电耦合印刷电路板(pcb),而允许针对特定目的来制造单体的pcb并且利用连接器电耦合从而形成所期望的系统,而不是将整个系统制造为单个组件。一种类型的电连接器是“边缘连接器”,这是一种插座连接器。边缘连接器通常安装至第一印刷电路板并且具有配合接口,该配合接口具有可以将更小的印刷电路板——有时被称作卡——插入其中的插槽。该边缘连接器具有沿插槽的壁排成行的信号和接地触点,当卡插入该插槽中时,上述信号和接地触点与该卡的边缘附近的导电焊盘直接配合。以这种方式,信号以及它们相关联的基准电压可以在pcb和卡之间输送。该卡可以在一侧或双侧上具有有时被称作“金手指”的导电焊盘。

一些电连接器利用差分信令来将信号从第一电子系统传输至第二电子系统。特别地,使用一对导体来传输信号。该对中的一个导体由第一电压驱动,而另一个导体则利用与该第一电压形成互补的电压进行驱动。这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压差表示该信号。电连接器可以包括多对导体以传输多个信号。为了控制这些导体的阻抗并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可以相邻每对导体而包括接地导体。

随着电子系统已经变得更小、更快而且功能更加复杂,给定面积中的电路数量以及工作频率二者已经有所提高。结果,对连接器设计人员提出了多种要求以使用具有高密度(例如,小于1mm的间距,其中该间距是电连接器内的相邻电触点之间的距离)的电触点来开发应对高速下的数据传送而并不会明显(经由,例如串扰或在一些频率下的高插入损耗)导致数据信号失真的连接器。电气和机械方面都有所要求,诸如耐久性。同时满足所有要求可能会有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一些方面,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信号端子,该至少两个信号端子每个包括两个较长电触点和两个较短电触点;至少两个接地端子,该至少两个接地端子设置为使得该至少两个信号端子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处于该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中的两个相邻接地端子之间;和两个屏蔽件,该两个屏蔽件构造且设置为使得该至少两个信号端子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以及该两个相邻接地端子处于该至少两个屏蔽件之间,其中该两个相邻接地端子接触该两个屏蔽件。

根据附加方面,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该绝缘外壳包括配合接口,该配合接口包括插槽;多个信号端子,该多个信号端子每个包括两个较长电触点和两个较短电触点,该较长电触点和该较短电触点包括暴露于插槽的接触表面;多个接地端子,该多个接地端子设置为使得该多个信号端子中的信号端子处于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中的两个相邻接地端子之间;和两个损耗材料的条带,该条带电耦合至该多个接地端子,其中该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沿着平行于插槽的行设置,并且该两个损耗材料的条带在该至少两个信号端子和该至少两个接地端子的相对侧沿着平行于该行的方向延伸。

根据进一步的方面,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配合面和安装面,其中该配合面中具有插槽;多个较长电触点;和多个较短电触点,其中:该多个较长电触点中的较长电触点包括底部、中部和顶部,其中该顶部包括暴露于该插槽内的表面并且该底部从该外壳的该安装面延伸;该多个较短电触点中的较短电触点包括底部、中部和顶部,其中该顶部包括暴露于该插槽内的表面并且该底部从该外壳的该安装面延伸;并且该多个较短电触点中的较短电触点的该中部进一步包括扭转部。

根据一些方面,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彼此中心到中心等间隔的多个通道,其中该多个通道中的每个构造为接收信号端子或接地端子;处于该多个通道中的通道之中的多个信号端子;和处于该多个通道中的通道之中的多个接地端子。

附加方面包括一种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于该电连接器的外壳中的多个等间隔的通道中的每个,从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中进行选择;并且将所选择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插入到该多个通道之中。

以上是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非限制性概述。

附图说明

附图并不一定依比例绘制。出于清楚的理由,可能并未在每幅图中标记出每个部件。在附图中:

图1a是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pcb、高密度边缘连接器和相对应的插入卡的立体图。

图1b是一些实施例的高密度边缘连接器和相对应的插入卡的两个可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c是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子组件的一部分的端视图,连接子组件在该部分的端部处具有接地端子。

图3是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子组件的局部仰视图。

图4是连接子组件的一部分的端视图,连接子组件在端部处具有信号端子。

图5是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子组件的底部的结构图。

图6a是一些实施例的用于连接端子的引线框在单体触点断开之前的平面图。

图6b是用于一些实施例的两种类型的连接端子的引线框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信号端子的触点的立体图,其中去除了绝缘部分。

图8是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较短触点中的扭转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较长触点中的扭转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信号端子的触点的平面图,其中去除了绝缘部分。

图11a是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子组件的屏蔽板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1b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子组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该连接子组件具有使两个接地端子与该接地端子之间的两个信号端子相接触的屏蔽板。

图12是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子组件的分解图。

图13a是连接子组件的可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b是一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接触两个相邻接地端子的损耗材料的条带。

图1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组装高密度边缘连接器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性图示。

图15是一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6是一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绝缘体的一部分被去除以露出配合接口中的插槽的内部。

图17是一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仰视图,其制造有被选择为承载高速和低速信号的连接端子。

图18a-c是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通过选择不同连接端子而实现的可选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已经认识且意识到用于使紧凑、鲁棒、高密度的边缘连接器能能够在高频率下工作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任何适当组合形式一起使用。

在一个方面,发明人已经认识到,通过向边缘连接器增加更多端子而增加经过该边缘连接器的信号数量可能会并不期望地使得连接器的总长度更长以及产品的空间结构更大,这对于小型化和微型化生产而言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发明人已经认识且意识到,将现有连接端子更紧密定位在一起从而支持小型化生产,容易导致信号串扰并且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此外,针对一些连接端子,在为了接收卡而在连接端子之间设置的间隙一般可以略小于卡的厚度,从而卡可以牢固地保持在连接器的配合接口中从而确保连接稳定性。然而,发明人已经认识且意识到,这会使得用户在连接器中插拔卡时施加并不期望的大的力度,导致损坏端子的外力。久而久之,该间隙会变宽而使得卡仅松弛地保持在连接器中,该连接器因此将无法提供稳定的连接。

发明人已经认识且意识到能够提供高密度边缘连接器的设计,而且该高密度边缘连接器也对连接稳定性和传输质量有所改善并且减少了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高密度边缘连接器可以包括具有较长触点和较短触点的连接端子,该较长触点和较短触点二者都具有暴露于该连接器的配合接口的插槽中的配合表面。这样的触点可以定位为与沿着插入到连接器中的卡的边缘的多行焊盘相配合,这可以提供大量互连而并不要求增加该连接器的长度。

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技术来防止不期望等级的串扰。那些技术可以包括使用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它们可以排成沿着配合接口的插槽的伸长维度或方向延伸的行、以任何选定的图案装入到连接器的绝缘外壳中。对于所有或部分的连接器而言,一种这样的图案需要将两个信号端子定位在两个接地端子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端子可以与损耗条带连接,这改善了高频性能。可选地或附加地,接地端子可以连接至屏蔽件,该屏蔽件沿着行的方向延伸并且与接地端子正交。在这样的构造中,两个端子中的信号触点可以由接地结构在至少两侧进行约束,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四侧进行约束,这减少了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触点可以构造为差分对。那些差分对可以是沿着行的方向间隔开来的信号触点的宽侧耦合差分对。在这样的构造中,插槽的每一侧上的较长触点和较短触点可以在相邻接地端子之间的两个信号端子中提供四个差分对。然而,串扰由于该接地结构而是低的。串扰之所以可能是低的还因为较长触点和较短触点的长度差。例如,该长度差可以在接触表面之间提供处于6mm和9mm之间的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点可以定形状为提供低的插入力,由此减少用户在该连接器中插拔卡时将会应用具损耗坏性的力的机会。该较长触点和较短触点中的任一个或其二者可以包括扭转部,该扭转部减少了触点梁的刚性,这减小了该连接器的插入力和保持力。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较长触点和较短触点中的任一个或其二者可以包括主弹性臂和副弹性臂,它们可以被成形以便为该触点提供所期望的插入力或保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高密度边缘连接器可以包括间隔开的连接端子以及屏蔽板,该屏蔽板设置在连接端子的两侧上并且固定连接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可以包括位于内侧上的信号端子、以及位于外侧上并且将多个信号端子夹在其间的两个接地端子,其中接地端子垂直连接至屏蔽板从而将多个信号端子定位在接地端子和屏蔽板所围绕的体积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一信号触点以及第二信号触点,第二信号触点具有大于第一信号触点的长度的长度,第一信号触点和第二信号触点彼此独立地并排设置。此外,在第一信号触点的一端可以设置第一接触脚,在第一信号触点的另一端可以设置第一接触点,并且在第一接触脚和第一接触点之间可以设置第一扭转部分。在第二信号触点的一端可以设置第二接触脚,在第二信号触点的另一端可以设置第二接触点,并且在第二接触脚和第二接触点之间可以设置第二扭转部分。此外,第二接触脚的底部表面可以与第一接触脚的底部表面齐平,并且第二接触点和第一接触点可以沿相同方向突出。

根据一些实施例,较短的第一信号触点和较长的第二信号触点可以设置为使得一个连接端子设置有至少两个接触点。在相同数量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下,使传输速率加倍。也就是说,在每一行连接端子上设置的接触点的数量可以从2个升级为4个,发明人已经意识到这能够使产品的长度减少约一半,由此节省空间和成本。图1a是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pcb8、电连接器4以及相对应的插入卡6的立体图。如在插入卡6的可见侧上能够看到的,该卡6上有两行端子(跨越键槽63),包括顶行61和底行62,它们对应于连接器4中的连接端子。pcb8表示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电子部件可以附接到该印刷电路板以制造电子系统。为了图示的简明,图1a图示了pcb8的包含用于连接器4的占板区的部分。在该示例中,该占板区包括四行焊盘,信号触点和接地端子的脚诸如通过表面组装焊接可以附接到这四排焊盘。然而,连接器4内的导电元件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附接至pcb8。图1b是一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4和5以及相对应的插入卡6和7的两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b图示了如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构造中的任何一种的连接器中。进一步地,如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使得连接器能够与不同构造的连接端子简单地组装,上述连接端子可以是信号端子或接地端子,从而支持低速信号和高速信号的不同组合。图1b还图示了如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使得诸如卡6和7的卡能够具有两行焊盘,用于与它们各自的连接器4和5内部的触点相配合。那两行可以以距离s隔开。如本文所描述的触点结构可以使得该距离s很大,诸如大于6mm,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7mm和8.5m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的每个信号触点可以大体上是薄片结构的。信号触点可以并排、重复地设置从而形成连接端子。例如,这样的构造可以通过从金属片冲压出用于连接端子的导电结构而形成。

在实际操作中,每个信号触点的由“长度×厚度”所形成的窄表面与卡构件相接触。由于引脚的厚度小于其长度和宽度,所以在相同条件下,单位接触面积中在触点和卡上的配合焊盘之间所形成的正向力(其与接触表面垂直,可以理解为接触表面的压力强度)将会更大。如上文所描述的,发明人已经认识且意识到,当诸如提供两行触点而提高密度时,会要求大的外力来进行插入和拔出,这可能导致用户在插入过程期间施加所不期望的大的力度,并且可能导致足以损坏端子的力。久而久之,间隙会变松,由此无法实现稳定连接。

发明人已经认识且意识到,利用分别设置有第一扭转部分和第二扭转部分的第一信号触点和第二信号触点,一些实施例可以缓解该问题。扭转部分(包括第一扭转部分和第二扭转部分)将信号触点(包括第一信号触点和第二信号触点)划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所在的平面彼此相交,使得在每个信号触点的上半部分上,由“长度×厚度”所形成的窄的接触表面被由“长度×宽度”所形成的宽的接触表面所替代,从而减小了在引脚主体的上部上的正向力。

进一步地,通过扭转,可以降低信号触点的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会减小插入和保持力。例如,该扭转可以为90度+/-5度(即,该扭转可以处于85度和95度之间)。触点可以由薄片冲压而来,从而该薄片的表面与该触点为了配合而必须偏转的方向垂直。如果配合表面是在触点垂直于该表面的边缘上,则在该触点的底部,诸如在用于安装到印刷电路板的脚处,该表面可能垂直于梁运动的方向,这形成了刚性的梁。归因于在该触点的中部处的扭转部,在接触表面所在的该触点的上部,该表面可以平行于配合卡将插入到其中的插槽的伸长方向,这形成了刚性较小的梁。因此,对触点进行扭转使得薄片的表面平行于配合卡将插入到其中的插槽的伸长方向,得到了刚性较小的梁,触点由薄片冲压而来。

因此,用户为了克服该正向力所需的用于插入和拔出的外力可以有所减小,从而为用户进行插入提供了便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较短电触点可以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在各自的较短电触点的底部处在垂直于插槽的伸长方向的5度之内,并且在各自的较短电触点的顶部处在平行于插槽的伸长方向的5度之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表面在较短电触点的顶部处可以包括配合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槽可以具有给定的插入方向。此外,较长电触点的顶部可以包括配合表面,并且较短电触点的配合表面和较长电触点的配合表面沿着插入方向可以隔开6毫米和9毫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较长电触点可以包括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在相应的较长电触点的底部处可以在垂直于插槽的伸长方向的5度之内,并且在各自的较长电触点的顶部处可以在垂直于插槽的伸长方向的5度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槽可以包括第一侧壁以及与该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其中较长电触点的第一部分相邻于第一侧壁设置,其中较长电触点的第二部分相邻于第二侧壁设置,并且其中较短电触点的第一部分相邻于第一侧壁设置,其中较短电触点的第二部分相邻于第二侧壁设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接地端子和屏蔽板可以设置在信号端子周围,从而对信号传输产生所期望的屏蔽效果,并且最大程度地消除信号端子两侧上用于传输数据的信号差分所导致的串扰,由此实现所期望的信号完整性性能。通过仿真分析,一些实施例的高密度连接子组件能够实现32gbps的传输速率。

发明人同样已经认识且意识到,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高密度边缘连接器可以在使用情形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度。例如,接地端子可以用在连接器外壳中正常情况下将容纳信号端子的一些通道中。可选地或附加地,低速端子可以通过在连接器外壳上增加导电塑料(例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损耗元件)而变为高速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处于6mm到9mm之间。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是7mm至8.5mm。

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传输信号的第一接触点和该第二接触点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在这样的范围之内,以确保所期望的信号完整性性能,由此避免由于其间过大的距离所导致的大的产品结构或者由于其间过小的距离所导致的大的信号串扰。在从7mm至8.5mm的范围内,能够平衡传输质量和产品尺寸。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扭转部分和第二扭转部分的扭转角度分别为45度至13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扭转角度可以具有从45度至135度的范围,使得扭转的信号触点的上部(接触表面部分)可以尽可能多地与卡形成线接触,以确保传输质量,由此防止(由于过大或过小的扭转角度而导致)在接触表面(包括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和卡之间的点接触,其可能影响传输质量。

应当注意的是,“配合表面”可以定形状为以多种方式形成接触,上述方式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在点处接触、沿着线接触或者在较宽区域上接触。也就是说,配合表面可以具有引发用于形成点接触、线接触或较宽表面上的接触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扭转部分和第二扭转部分二者的扭转角度都为90度。在90度的扭转角度下,在信号触点的扭转本体的上部处的配合表面可以与卡构件完全相适配,从而形成线接触或面接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脚和第二接触脚分别为倒置的t形和l形,或者也可以是其它形状,诸如横向线段或压配合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文的教导之下进行任何合理的修改。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信号端子的表面可以覆盖有绝缘片,并且该绝缘片可以覆盖第一配合表面和第一接触脚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二配合表面和第二接触脚之间的部分。该绝缘片可以保持作为信号端子的一部分的信号触点。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绝缘片可以在相邻的信号端子之间隔离信号通道并且避免互相串扰。此外,由于该绝缘片的存在,多个信号端子可以直接堆叠在一起,这便于端子的定位和组装,并且同时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和节约成本的目的,上述模块化设计是根据消费者要求的灵活生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信号触点——其可以是信号端子中的较长信号触点——包括支撑臂和弹性臂,该弹性臂连接至支撑臂并且相对于支撑臂是弯曲的。该第二接触脚设置在支撑臂的远离弹性臂的端部,并且第二配合表面设置在弹性臂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臂包括主弹性臂和副弹性臂,其中主弹性臂和副弹性臂分别连接至支撑臂,从它们各自与该支撑臂的连接部沿着远离该支撑臂的方向延伸,并且彼此间隔开来。第二配合表面设置在主弹性臂远离副弹性臂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板包括主体和形成于该主体之中的安装凹槽,并且接地端子被夹持在该安装凹槽中。

屏蔽板通过该安装凹槽以夹持的方式与外侧的接地端子连接,这非常方便生产和组装,并且有利于产品的大量生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凹槽包括条形的夹持插槽以及与该夹持插槽相交的至少两个横向插槽。横向插槽与条形的夹持插槽连通,并且在横向插槽和条形的夹持插槽的相交处形成有多个突起。这些突起在接地端子插入在安装凹槽中时可以偏转,施加压力以将接地端子夹持在安装凹槽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与夹持插槽相交的横向插槽还设置在该夹持插槽的基部上,并且在它们之间的相交处形成有多个突起。因此,在接地端子夹持到该夹持插槽之中后,屏蔽板和接地端子通过突起而紧密连接,从而确保该屏蔽板充分连接至接地端子。利用突起,不仅可能避免插入和组装时由于夹持插槽和接地端子之间的过盈配合所导致的困难,而且还避免了夹持插槽和接地端子之间的间隙配合所导致的不良接触。根据一些实施例,该突起设置在安装凹槽中以便于组装,并且还确保了接地端子和屏蔽板之间的紧密连接以及信号传输质量。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插槽垂直于夹持插槽。横向插槽是u形的。而且,其可以是横向线段的形状或者t形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文的教导之下做出任何合理的变型。与此同时,该夹持插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可以是3、4、5个或者甚至更多。

一种高密度边缘连接器包括外壳以及在该外壳中设置成行的多个所述连接端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外壳可以包括连接端子可以插入其中的多个通道。该通道和连接端子可以构造为使得信号端子或接地端子可以插入在任何通道中。作为结果,该行可以包括任何期望图案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相邻连接子组件的屏蔽板彼此连接。

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简单且传输性能稳定,并且能够实现信号的高效传输,避免连接端子之间的信号串扰,在相同连接长度的情况下实现了更高的传输效率并且节省了产品的结构空间。与此同时,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端子提供了用户容易在其中插拔卡的配合接口。

参考图1c-4,一些实施例的高密度连接子组件2包括以一定相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端子1、以及设置在连接端子1的两侧并且固定连接多个连接端子1的屏蔽板2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子组件2可以插入到绝缘外壳中以形成连接器。图1c图示了具有四个连接端子的连接子组件,上述四个连接端子在这里示出为两个信号端子和两个接地端子。应当意识到的是,在子组件中可以使用任何适当数量和类型的连接端子。进一步地,并不要求端子在插入到连接器外壳之前彼此固定。例如,连接端子可以逐一地或者以任何尺寸的组插入到该外壳之中。

参考图1c-4,连接端子1包括位于内侧的多个信号端子21、以及位于外侧并且将多个信号端子21夹在其间的两个接地端子22。接地端子22可以与屏蔽板23垂直连接,从而将多个信号端子21限制在接地端子22和屏蔽板23所包围的体积之中。

信号端子21的数量是复数,诸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它们可以根据具体应用期间的传输信号的类型来设置。例如,当传输信号是差分信号时,就有形成正负差分对的两个信号端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中的相应的电触点可以形成宽侧耦合的差分对。可选地或附加地,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中的电触点可以形成差分对,并且每个第一和第二信号端子可以在四侧被约束——例如,在第一侧由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中的第一接地端子约束,在平行于第一侧的第二侧由该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中的第二接地端子约束,在正交于第一侧的第三侧上由两个屏蔽件中的第一屏蔽件约束,并且在平行于第三侧的第四侧上由该两个屏蔽件中的第二屏蔽件约束,使得差分对在四侧由接地导体约束。

如图1c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有两个信号端子21。接地端子22分别设置在信号端子21的两侧。然而,应当意识到的是,接地端子22可以散布有信号端子21,以诸如形成沿连接器的长度可以重复的信号和接地端子的图案。

接地端子22的在两侧的两个端部可以分别通过屏蔽板23连接。两个屏蔽板23和两个接地端子22约束了矩形空间。如图5中所示,两个信号端子21容纳在该矩形空间之中。信号端子21在四侧被围住,这避免了信号串扰并且改善了信号完整性。应当意识到的是,在子组件2包括多于两个接地端子的实施例中,屏蔽板23可以构造为具有开口,以接合多于两个接地端子。为了简明,在图1c中示出了一定长度的屏蔽板23,其仅具有两个用于接收接地端子边缘的开口,但是一些实施例将包括长度更长的屏蔽板。

参考图6a,每个信号端子21包括第一信号触点11以及比第一信号触点11更长的第二信号触点12。第一信号触点11和第二信号触点12并排设置并且示出为彼此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端子22可以类似地包括较短触点和较长触点,诸如每种两个。在接地端子22中,较短触点和较长触点可以通过一片金属片电气和机械地联接,接地端子可以由上述金属片冲压而成(例如,触点可以与接地端子22成一体)。在信号端子(例如,21)中,较短触点和较长触点可与那个材料的片断开,从而在信号端子内以及连接器内互相隔离。例如,较短触点和较长触点在该连接器内可以不耦合。

信号和接地端子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图6b示出了一些实施例的两种类型的连接端子,包括信号端子21和接地端子22,每个还包括承载条带和连结杆。这些元件仍然来自于由其冲压出端子的金属片。可以在安装在连接器中之前通过切断这类杆而使接地端子与承载条带断开。信号触点可以二次成型有绝缘材料,从而在断开将信号触点保持在一起的杆之前将它们保持在一起。在触点扭转或者以其它方式形成的实施例中,那些操作可以在二次成型之前执行,或者针对触点的在二次成型部之外的部分,那些操作可以在二次成型之后执行。其他操作可以在二次成型之前或者在二次成型之后在触点上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表面可以涂覆有诸如金或其它耐氧化的金属,并且可以在二次成型之前或之后应用这样的涂覆。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端子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信号触点、第四信号触点、第五信号触点、…、以及第n信号触点,它们的长度顺序增加并且分别设置有第三配合表面、第四配合表面、第五配合表面、…、以及第n配合表面,由此得到多个信号触点并且因此改善了传输效率。考虑到生产和加工的困难和成本,优选地有四个信号触点,也就是如图中所示的两个第一信号触点和两个第二信号触点。作为结果,每个信号端子可以有两个较长信号触点和两个较短信号触点,并且有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具有与信号触点的配合表面成排的四个配合表面。

参考图7和8,第一信号触点11在一端设置有第一接触脚111并且在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触点112,并且第一扭转部分113设置在第一接触脚111和第一触点112之间。第一扭转部分113的扭转角度是45-135度。优选地,该扭转角度可以是45度、80度、90度或120度。更优选地,第一扭转部分113的扭转角度是9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或减5度)。

图8图示了90度的扭转。部分113a的表面具有法线n1。在扭转部分113之后,部分113b具有法线n2。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n2关于n1旋转90度。

参考图7和9,第二、较长的信号触点12在一端设置有第二接触脚121并且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配合表面122。第二接触脚121的底部表面与第一接触脚111的底部表面齐平,并且第二配合表面122和第一配合表面112的突出方向相同。第二信号触点12进一步包括第二扭转部分123。第二扭转部分123设置在第二接触脚121和第二配合表面122之间。第二扭转部分113的扭转角度是45-135度。优选地,该扭转角度可以是45度、80度、90度或120度。更优选地,第二扭转部分123的扭转角度是90度。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扭转部分113和第二扭转部分123的扭转方向相对。以这种方式,定位在配合接口的插槽的相对侧上的相对的触点彼此呈镜像。

例如,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可以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配合面和安装面,该配合面中具有插槽;多个较长电触点;和多个较短电触点。此外,较长电触点可以包括底部、中部和顶部,其中该顶部包括暴露于插槽内的表面,并且该底部从外壳的安装面延伸。此外,较短电触点可以包括底部、中部和顶部,其中该顶部包括暴露于插槽内的表面,并且该底部从外壳的安装面延伸。此外,该较短电触点的中部可以进一步包括诸如上文所讨论的扭转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较短电触点的中部可以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轴线伸长,并且扭转部可以是绕该轴线的。

较长信号触点12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部,从而使每个信号端子上的较长触点和较短触点的接触表面成排,以便与卡6的表面上的焊盘形成接触。

第一配合表面112和第二配合表面122之间的距离s是7mm–8.5mm。优选地,第一配合表面112和第二配合表面122之间的距离是7mm、6mm、8mm或8.5mm。第一接触脚111和第二接触脚121分别是倒置的t形和倒置的l形。

图10示出了信号端子中的触点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二信号触点12可以包括支撑臂124和弹性臂125,该弹性臂125与支撑臂124相连接并且相对于支撑臂124倾斜。第二接触脚121设置在支撑臂124的远离弹性臂125的端部。第二触点122设置在弹性臂125上。

弹性臂125包括主弹性臂126和副弹性臂127。主弹性臂126和副弹性臂127二者都与支撑臂124相连接。主弹性臂126和副弹性臂127二者都从它们与支撑臂124连接的位置朝向远离支撑臂124的方向延伸,并且彼此间隔开来。第二触点122设置在主弹性臂126的远离副弹性臂127的一侧。优选地,主弹性臂的长度大于副弹性臂的长度,这便于在使用中插入和拔出。图10示出了仅在较长触点上且仅针对信号触点的具有主弹性臂和副弹性臂的分裂臂。然而,这样的技术可以用于较短信号触点,并且可以与接地端子的充当梁的部分一起使用,在该接地端子的配合表面上生成弹力。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信号触点12的上部设计为两个单独的部分,即主弹性臂126和副弹性臂127。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小第二信号触点所生成的正向力以及该信号触点自身的特性阻抗。因此,用户可以轻松地执行插入。由于在主弹性臂126和副弹性臂127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其一端可以固定而另一端彼此独立。这可以进一步缓解屈服性(yielding)并且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较长电触点的顶部可以包括与第一表面垂直的边缘以及在该边缘上的配合表面。此外,该较长电触点的顶部可以包括主弹性臂和副弹性臂。

再次参考图4,信号端子21的表面覆盖有绝缘片211。绝缘片211覆盖第一配合表面112和第一接触脚111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二配合表面122和第二接触脚121之间的部分。绝缘片211可以二次成型在信号触点上,将信号触点保持在一起。

参考图11a-b,屏蔽板23包括主体231和开口,该开口诸如是形成于主体231中的安装凹槽232。接地端子22可以夹持在安装凹槽232中。例如,如能够看到的,在图1c中,接地端子的边缘部分延伸到相对应的安装凹槽232中。

安装凹槽232包括条形的夹持插槽2321以及与夹持插槽2321相交的至少两个横向插槽2322。横向插槽2322与条形的插槽连通,并且在相交处形成有多个突起2323。横向插槽2322垂直于夹持插槽2321,并且横向插槽2322是u形的。如图11a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与每个条形的夹持插槽2321相对应的横向插槽2322的数量是四个,并且在相交处形成的突起2323的数量是四个,使得屏蔽板23在每个相交处与接地端子22四点接触。显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其它实施例中,横向插槽232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并且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形所确定。同样地,除了图中所示的u形之外,横向插槽2322的形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改变。例如,其可以是像汉字“米”的形状,或者是线形的,或者是像汉字“八”的形状,并且对应地在相交处得到不同数量的突起。例如,屏蔽板23可以包括延伸到安装凹槽232之中的六个或更多突起2323。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2323可以包括至少四个突起,它们构造为与相应接地端子22接触并且对其施加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件可以每个包括屏蔽板23,其可以包括在屏蔽板23中沿第一轴线延伸的开口。此外,每个开口可以接收相应接地端子的与屏蔽板23正交的边缘。屏蔽板23还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例如,四个)突出到该开口之中从而与相应接地端子22相接触并对其施加压力的部分。此外,该屏蔽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从屏蔽板23延伸并且与较长电触点中的弯曲相一致地弯曲。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可以处于相邻的开口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开口可以中心到中心地间隔为使得四个信号端子装配在相邻开口之间。

参考图12,一些实施例的高密度边缘连接器4包括外壳41以及多个上述连接组件2。多个连接子组件2设置成行并且插入在外壳41中。连接子组件2与外壳41固定连接。应当意识到的是,连接器4可以以任何适当顺序组装。接触端子可以并排排列并且随后可以应用屏蔽板23而生成子组件2,随后可以将其插入到外壳41中。当插入到外壳41中时,子组件的触点的配合表面可以暴露于插槽43中,使得它们可以与插入在插槽43中的卡上的专利产品形成配合。可选地,可以将屏蔽板23插入到外壳41中。随后,可以逐一地或成组地插入连接端子。

图12图示了并不要求屏蔽板23与所有接触端子相邻。例如,接触端子的组2a并没有相邻的屏蔽件。组2a中的接触端子例如可以用于低速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器可以包括其它部件,诸如板锁(boardlock)42。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述“多个”意味着可以根据连接器的规格相应地设置具体数量。例如,该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这在一些实施例中并不做特别限制。如图11b中所示,两个相邻连接组件2的屏蔽板23可以彼此连接以形成整体。

根据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信号端子(例如,21)可以每个包括两个较长电触点和两个较短电触点,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例如,22)可以设置为使得两个或更多个信号端子处于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之间,并且两个屏蔽件可以构造和设置为使得该两个或更多个信号端子以及该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处于该至少两个屏蔽件之间,其中该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接触该两个屏蔽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地端子与屏蔽件正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信号端子可以包括保持两个较长电触点和两个较短电触点的绝缘片,其中两个较长电触点和两个较短电触点的底部和顶部从该绝缘片延伸。

参考图13a,连接器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损耗”材料,诸如损耗元件51、52、53和/或54,它们在这里定形状为条带。发明人已经认识且意识到,使用这样的损耗元件可以将低速端子变为高速端子。例如,根据一些实施例,电连接器可以包括绝缘外壳,该绝缘外壳包括配合接口,该配合接口包括插槽;多个信号端子,每个包括两个较长电触点和两个较短电触点,该较长电触点和该较短电触点包括暴露于该插槽的接触表面;多个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设置为使得多个信号端子中的信号端子处于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中的两个相邻接地端子之间;和两个损耗材料条带,该条带电耦合至多个接地端子。此外,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接地端子可以沿平行于该插槽的行设置,并且两个损耗材料条带可以在至少两个信号端子和至少两个接地端子的相对侧、沿平行于该行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损耗材料条带可以耦合至接地端子,其中该第三损耗材料条带设置在插槽的底部。可选地或附加地,两个屏蔽件可以构造和设置为使得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处于两个屏蔽件之间,其中接地端子接触两个屏蔽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损耗材料条带可以包括接合多个接地端子的凸出部。可选地或附加地,两个损耗材料条带可以安装在外壳的外侧。

任何合适的损耗材料都可以用于这些和其它“损耗”的结构。导电但是具有一些损耗的材料或者通过另一种物理机制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上吸收电磁能的材料在本文被统称为“损耗”材料。电损耗材料可以由损耗介电材料和/或不良导电材料和/或损耗磁性材料所形成。磁损耗材料例如可以由传统上被认为是铁磁材料的材料所形成,诸如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内具有大于接近0.05的磁损耗因数的那些材料。“磁损耗因数”是该材料的复电渗透性的虚部与实部的比率。实际的损耗磁性材料或者包含损耗磁性材料的混合物也可以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的部分上表现出有用量的介电损耗或导电损耗效应。电损耗材料可以由传统上被认为是介电材料的材料所形成,诸如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内具有大于接近0.05的电损耗因数的那些材料。“电损耗因数”是该材料的复电渗透性的虚部与实部的比率。电损耗材料也可以由一般被认为是导体的材料所形成,但是所述材料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上也是相对不良的导体,包含充分散布的、并未提供高电导率的导电颗粒或区域,或者以其它方式制备为具有导致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上与诸如铜的良好导体相比相对弱的体电导率的属性。

电损耗材料通常具有大约1siemen/米至大约100,000siemen/米的体电导率,并且优选地为大约1siemen/米至大约10,000siemen/米。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具有大约10siemen/米至大约200siemen/米之间的体电导率的材料。作为具体示例,可以使用具有大约50siemen/米之间的电导率的材料。然而,应当意识到的是,材料的电导率可以依据经验来选择,或者使用已知仿真工具通过电仿真来选择,从而确定合适的电导率,该电导率提供了具有适当低的信号路径衰减或插入损耗的适当低的串扰。

电损耗材料可以是部分导电材料,诸如那些具有1ω/平方和100,000ω/平方之间的表面电阻率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损耗材料具有在10ω/平方至1000ω/平方之间的表面电阻率。作为具体示例,该材料可以具有在大约20ω/平方至80ω/平方之间的表面电阻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损耗材料通过向黏着剂添加包含导电颗粒的填充物而形成。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具有填充物的黏着剂模制或者以其它方式成形为所期望形式可以形成损耗构件。可以用作填充物以形成电损耗材料的导电颗粒的示例包括形成为纤维、薄片、纳米颗粒或其它类型的颗粒的碳或石墨。粉末、薄片、纤维或其它颗粒形式的金属也可以用来提供合适的电损耗属性。可选地,可以使用填充物的组合。例如,可以使用镀有金属的碳颗粒。银和镍对于纤维来说是合适的金属镀覆物。涂层颗粒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诸如碳片的其它填充物组合使用。该黏着剂或者基体可以是将会固定、固化或者可以以其它方式用来定位该填充物材料的任何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黏着剂可以是传统上用于制造电连接器的热塑材料,以便于将电损耗材料模制为所期望的形状和位置,该模制是电连接器制造的一部分。这样的材料的示例包括液晶聚合物(lcp)和尼龙。然而,可以使用许多可选形式的黏着剂材料。诸如环氧树脂的可固化材料可以充当黏着剂。可选地,可以使用诸如热固树脂或粘合剂的材料。

而且,虽然上文所描述的黏着剂材料可以用来通过在导电颗粒填充物周围形成黏着剂而生成电损耗材料,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导电颗粒可以浸渍在所形成的基体材料中,或者可以诸如通过向塑料部件或陶瓷部件应用导电涂层而涂覆到所形成的基体材料上。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黏着剂”包含了封装填充物、浸渍有填充物或者以其它方式充当保持填充物的基底的材料。

优选地,填充物可以以充分的体积百分比存在,从而允许生成从颗粒到颗粒的导电路径。例如,在使用金属纤维时,该纤维可以按照体积以大约3%至40%存在。填充物的量可以影响该材料的导电属性。

填充材料可以商业购买,诸如celanese公司以商标名出售的材料,其可以填充有碳纤维或不锈钢细丝。也可以使用诸如填充以损耗导电碳的粘合剂预制件的损耗材料,诸如由美国马萨诸塞州techfilmofbillerica所出售的那些材料。此预制件可以包括填充有碳纤维和/或其它碳颗粒的环氧黏着剂。该黏着剂包围充当该预制件的增强物的碳颗粒。这样的预制件可以插入在连接器片状件中以形成全部或部分外壳。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预制件可以通过该预制件中的粘合剂而粘合,所述粘合剂可以在热处理工艺中固化。在一些实施例中,粘合剂可以采用单独的导电或非导电粘合剂层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或附加地,该预制件中的粘合剂可以用来将诸如箔条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元件固定至损耗材料。

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增强纤维,织造或非织造形式、带涂层或无涂层。非织造碳纤维是一种合适的材料。可以采用诸如rtp公司所出售的定制共混物的其它合适的材料,因为本发明在这方面并无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冲压损耗材料的预制件或片来制造损耗构件。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恰当图案的开口冲压如上文所描述的预制件而形成插入件。然而,除了这样的预制件之外或者作为其替代,可以使用其它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铁磁材料的片。

但是,可以以其它方式来形成损耗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诸如金属箔片的损耗和导电材料的层交叠可以形成损耗构件。诸如通过使用环氧树脂或其它粘合剂可以将这些层牢牢地相互附接,或者可以以任何其它合适的方式保持在一起。所述层可以在相互固定之前具有所期望的形状,或者可以在它们保持在一起之后进行冲压或以其它方式成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屏蔽板23之外或者作为其它替代,可以使用任何或全部的损耗元件51-54。例如,任何或全部的损耗元件51-54可以设置在接地端子的两侧并且与之固定连接。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该损耗元件由连接器的绝缘部分与信号导体隔开,上述绝缘部分包括外壳41的绝缘部分或信号端子的绝缘部分。当与屏蔽板23一起使用时,一些或全部的损耗元件可以接触屏蔽板。

接地端子可以与任何或全部的损耗元件51-54相连接。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经由形成于损耗元件的凸出部分中的通道而形成损耗元件和接地端子之间的连接。该通道可以接收接地端子的边缘部。图13b示出了一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损耗元件51与如所描述的连接端子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损耗材料在接地端子插入它们中时可以屈服,使得通道可以小于接地端子的厚度,形成过盈配合。在其它实施例中,通道可以比接地端子的厚度更宽,并且在损耗元件51和接地端子22之间可以存在间隙。例如,该间隙可以接近0.03mm宽。发明人已经认识且意识到,这样小的间隙并不会干扰损耗构件的操作,使得针对损耗元件的附接机制的范围将会是适当的。

图14是一些实施例的组装边缘连接器的示例性方法的示意性图示。图14图示了用于信号端子的引线框1410,其可以由金属片冲压而成。如上文所描述的,该引线框可以包括信号触点、以及连结杆和承载条带。

引线框随后可以定形状为具有如上文所描述的扭转部,或者形成有其它形状。

在随后的操作中,在信号导体的中间部分可以二次成型有绝缘层。此绝缘层可以将信号触点保持在一起作为导电端子。在此状态下,可以使连结杆断开,将导电端子从承载条带分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信号端子可以包括电触点和绝缘层,并且电触点由绝缘层保持在一起。

接地端子也可以由从金属片冲压而成的引线框1420所制成。引线框1420图示为在承载接触表面的梁中没有扭转部。然而,应当意识到的是,在期望的情况下可以包括这样的扭转部,以减少那些梁上的配合表面上的插入和保持力。如同用于信号端子的引线框1410一样,可以针对引线框1420断开连结杆,以为承载条带释放接地端子。

该信号端子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图案设置。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的一部分构造为用于高频操作。连接器的该部分具有交替的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对。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可以以接地端子、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等的重复图案设置。然而,在连接器的任何部分中都可以使用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的任何合适的图案。

所期望图案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随后可以插入到绝缘外壳之中。该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的触点的顶部可以排成排,以形成配合接口。触点的那些承载配合表面的顶部可以沿插槽的相对的壁排成行。触点的底部可以从绝缘外壳的底表面延伸。那些部分可以形成安装接口,用于将连接器安装至印刷电路板。随后可以插入诸如固定件(holddown)的部件,以帮助将连接器附接至印刷电路板。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较长电触点和多个较短电触点的底部可以包括接触脚。

一旦接地端子插入到外壳中,就可以附接损耗元件。在图14的实施例中,将损耗元件插入到外壳41的开口之中。外壳41包括从损耗元件插入的侧壁到导电端子插入其中的内部空腔的通路。来自损耗元件的凸出部可以延伸通过这些通路,使得损耗元件在就位于开口中时与接地端子的边缘部分形成接触。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制造:针对该电连接器的外壳中的每个等间隔的通道,从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进行选择,并且将所选择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插入到通道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制造过程可以包括将接地端子与两个屏蔽件相连接。可选地或附加地,该制造过程可以包括将接地端子与损耗条带相连接。

图15是一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5示出了该连接器的配合面。图15图示出插槽43可以划分为两段,其中触点具有不同用途。那些段诸如可以由分隔件44物理隔开。如结合图1a所图示的,这样的分隔件可以与插入到该连接器中的卡中的插槽相匹配,并且可以防止卡沿不正确的取向插入到连接器中。然而,连接器的构造为用于不同用途的部分由分隔件物理隔开不是必须的。例如,图15图示了分隔件44右侧的段包括构造为用于低速应用以及单端应用二者的触点。

如图15中所示,信号和接地端子二者的触点都沿插槽的相对的侧壁排成行。对于高速操作而言,导电端子可以设置为在两个相邻接地端子之间具有两个信号端子的图案。在该构造中,信号触点可以成对以承载差分信号。该对可以利用沿插槽43的相同壁排成排的触点形成。

图16是图15的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该绝缘外壳的一部分被去除以露出沿插槽43的一个侧壁排成行的触点。图16中能够看到沿远端壁排成行的触点的配合表面。

图17是图15的电连接器的仰视图,图示出插入到外壳41之中的连接端子的一种选择。在构造用于高速应用的段中,连接端子设置成在相邻接地端子之间具有两个信号端子的图案。然而,在构造用于低速应用的段中,仅插入信号端子。

如图17中能够看到的,在用于高速应用的段中,每两个信号端子的信号触点成对设置。在这里看到了四个这样的对,对应于在连接器的中心处的两个较短信号触点以及在外围处的两个较长信号触点。在该示例中,每对包括在两个信号端子中的每个中的信号触点。针对如例如图14中所形成的信号端子,每对信号触点使得它们的宽侧面大体上面向彼此,并且在它们整个长度上或在长度的实质性部分可以进行宽侧面耦合。然而,在长信号触点或短信号触点中包括扭转部的情况下,所述对的信号触点的部分可以是边缘耦合的。在任一种构造中,那四对可以由接地结构在两侧或四侧上进行约束。信号端子的两侧,在图17中左侧和右侧,由接地端子22进行约束。两侧,在图17中的顶部和底部,由屏蔽件23(图17中不可见)进行约束。与没有组装这样的接地结构的连接器相比,这些接地结构可以减少串扰。

图18a-c是一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底部的局部放大图。在下侧视图中可以看到在连接器外壳41内部的连接端子插入到其中的空腔。通道1800沿空腔排成行,每个通道1800定形状为接收信号端子或接地端子。该通道中心到中心地均匀间隔,从而无论插入信号端子还是接地端子,端子的配合表面和端子的接触脚部分的中心到中心的间距都是相同的。尽管信号端子的厚度由于绝缘层而相对于接地端子有所增加,但是连接端子的统一间距也是可能的,这是因为连接端子和连接器外壳的接合是经由对于两种类型的连接端子厚度相同的特征部。诸如特征部1810(图4和10)的特征部可以形成为从引线框的部分上的绝缘层延伸,引线框的该部分在信号端子从其承载条带切下后保留在信号端子中。当用于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的引线框由相同厚度的金属冲压而成时,诸如特征部1810的特征部在接地端子的边缘处将具有相同厚度,使得二者都能够装配到其中,并且能够保留在外壳通道1800中。图18a图示了连接器的下侧,其中外壳通道1800是可见的。存在相邻的外壳通道,但是由两个信号端子和一个接地端子所占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可以设置在相邻通道中,其中第一信号端子邻接第二信号端子。此外,第三信号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可以设置在相邻通道中,其中第三信号端子与第一接地端子隔开。

图18b图示了信号端子可以插入到外壳通道1800中。这样的构造例如在连接器的图示段用来承载低速或单端信号时可以是有用的。作为对比,图18c图示了接地端子可以插入到外壳通道1800中。这样的构造例如在连接器的图示段用来承载高速信号时可以是有用的。与图18b中两个相邻信号端子之间相比,图18c中的接地端子和相邻信号端子之间的并排间隔更大。然而,中心到中心间距是相同的。

因此,已经描述了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的若干方面,要意识到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作出各种改变、变型和改进。

例如,描述了二次成型件(例如图14中的二次成型件24)中的开口和/或间隔件和/或外壳中的插槽将一个或多个导体的一个或多个部分暴露于空气之中。空气相对于用来形成二次成型件、间隔件和外壳的绝缘材料具有低的介电常数。例如,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可以为大约1.0,这与具有在大约2.4至4.0范围内的相对电介质常数的介电外壳形成对比。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空气以外的材料对开口进行填充,如果该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低,诸如处于1.0和2.0之间或者处于1.0和1.5之间,则可以实现本文所描述的有所改善的性能。

这样的改变、变型和改进意在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意在处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进一步地,虽然指出了本发明的优势,但是应当意识到的是,并非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都将包括每种所描述的优势。一些实施例可能并未实施在本文以及一些实例中被描述为有益的任何特征。因此,以上描述和附图仅是作为示例。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单独使用、组合使用,或者以并未在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专门讨论的各种设置形式来使用,因此其应用并不局限于以上描述中所给出或者附图中所描述的部件的细节和设置形式。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以以任何方式与其它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面进行组合。

权利要求中为了修饰权利要求要素而对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术语的使用本身并不意指一个权利要求要素相对另一个的任何优先、居先或顺序或者执行方法动作的时间顺序,而是仅用作将具有某个名称的一个权利要求要素与具有相同名称的另一个权利要求要素区分的标记(但是对于该顺序术语的使用而言),以对权利要求要素加以区分。

如本文所限定和使用的所有定义都应当理解为控制在词典定义、通过引用所结合的文献中的定义和/或所限定术语的常规含义的范围上。

除非明确相反地表示,如本文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不定冠词“一”(“a”和“an”)都应当理解为意味着“至少一个”。

如本文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与一系列的一个或多个要素的相关的短语“至少一个”应当理解为意味着从该一系列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要素中所选择的至少一个要素,而并不一定包括该一系列要素内特别列出的每个和各个要素中的至少一个,且并不排除该一系列要素中的任何要素组合。该定义还允许可选地可以存在短语“至少一个”所涉及的一系列要素内具体指定的要素以外的要素,而无论其与具体指定的要素相关还是不相关。

如本文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与两个数值(例如,距离、宽度等)相关的短语“相等”或“相同”意味着这两个数值在制造公差内是相同的。因此,相等或相同的两个数值可以意味着这两个数值彼此相差±5%。

如本文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短语“和/或”应当理解为意味着这样结合的要素中的“任一个或二者”,即要素在一些情况下结合出现而在其它情况下分开地出现。利用“和/或”所列举的多个要素应当以相同方式来理解,即如此结合的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选地,可以存在由该“和/或”条目具体指定的要素以外的其它要素,而无论其与具体指定的那些要素相关还是不相关。因此,作为非限制示例,当与诸如“包括”之类的开放性表述结合使用时,对于“a和/或b”的引用可以在一个实施例中仅指的是a(可选地包括b以外的要素);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仅指的是b(可选地包括a以外的要素);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指的是a和b二者(可选地包括其它要素);等等。

如本文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或”应当理解为具有与如上文定义的“和/或”相同的含义。例如,在将系列中的项分开时,“或”或者“和/或”应当解释为是包括性的,即包括多个或一系列要素中的至少一个而且还包括多于一个,并且可选地包括另外未列举的项。仅明确相反地表示的术语,诸如“仅……之一”或“确切地……之一”,或者当在权利要求中使用时,“由……组成”指的是包括多个或一系列要素中确切的一个要素。通常,当前面有诸如“任一”、“之一”、“仅……之一”或“确切地……之一”的排他性术语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应当仅解释为表示排他性方案(即“一个或另一个而非二者”)。当在权利要求中使用时,“基本上由……组成”将具有其如专利法领域中所使用的常规含义。

而且,本文所使用的词组和名词都是出于描述的目的,而并不应当视为限制性的。“包含”、“包括”或“具有”、“含有”、“涉及”及其各种变化形式在本文的使用意味着涵盖随后所列出的项及其等同形式以及附加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