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同轴连接器组件的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6522发布日期:2019-07-31 09:2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具有同轴连接器组件的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文描述和/或示出的主题总体上涉及具有同轴连接器组件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同轴连接器用于互连各种同轴部件,例如同轴电缆、电路板和/或诸如此类。同轴连接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同轴触头对。每个同轴触头对包括信号元件和与信号元件同轴布置的接地元件。同轴触头对在下文中被称为同轴触头。每个同轴触头可以具有端接至其的电缆。同轴连接器通常包括同轴触头的阵列。同轴连接器可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例如但不限于射频(rf)互连。作为一个示例,背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包含一个或多个窗口的大型背板电路板。每个窗口均配置为接收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还使用例如硬件安装到背板电路板上。因此,同轴连接器沿着电路板的一侧呈现,以与(多个)子卡组件的对应的同轴连接器配合。

已知的同轴连接器并非没有缺点。例如,可能希望具有同轴触头的密度更大的同轴连接器。然而,即使密度更大,也可能难以配合相对的同轴连接器。例如,一个同轴连接器的同轴触头包括暴露在同轴触头的插座腔内的信号引脚。如果同轴连接器在配合操作期间未充分对准,则信号引脚可能有损坏的风险。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更大密度的同轴触头的同轴连接器,其还使得能够在配合操作期间对准同轴触头。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模块,所述连接器模块具有在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的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在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具有侧边缘,所述侧边缘包括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一侧边缘包括位于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在所述第一侧边缘中的第一槽。所述连接器本体在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具有穿过其中的触头通道,所述触头通道将同轴触头保持在对应的触头通道中,所述同轴触头沿着所述前侧呈现,以接合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配合触头,所述配合连接器沿着配合轴线面向配合方向。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具有在所述安装框架的面向相反的方向的配合侧和安装侧之间延伸的通路。所述安装框架在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之间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位于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之间的第二槽,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将所述连接器本体支撑在所述通路中的阻挡表面。所述安装侧沿着配合轴线面向安装方向,且配置为与支撑壁对接。所述通路具有接收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凹陷。所述第二槽向所述凹陷敞开。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侧支撑件,其可移除地接收在第一槽和第二槽中。所述侧支撑件具有侧支撑表面。所述侧支撑件穿过所述第二槽且延伸到所述第一槽中,使得所述侧支撑表面将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第一侧边缘支撑在所述凹陷中。

在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模块,所述连接器模块具有在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的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具有穿过其中的触头通道,且所述触头通道将同轴触头保持在对应的触头通道中,所述同轴触头沿着所述前侧呈现,以接合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配合触头,所述前侧沿着配合轴线面向配合方向。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具有面向相反的方向的配合侧和安装侧,所述安装侧沿着所述配合轴线面向安装方向且配置为与支撑壁对接。所述安装框架限定穿过其中的通路,所述通路具有接收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凹陷。所述安装框架在所述安装侧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向所述凹陷敞开。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可移除地接收在所述凹部中的背板。所述背板联接到所述安装框架,以至少部分地阻挡所述安装侧的凹陷。所述安装框架包括阻挡表面且所述背板包括阻挡表面,其中所述安装框架的阻挡表面和所述背板的阻挡表面限定受限空间,所述受限空间相对于所述连接器模块具有尺寸余量,以允许在垂直于所述配合轴线的横向方向上在所述受限空间中的有限量的浮动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通信系统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未配合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和同轴连接器组件。

图2是通信系统的透视图,示出了配合在一起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正在组装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后部透视图。

图6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后部透视图。

图7是通信系统的一部分的后部透视图,示出了联接到支撑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图8是通信系统的截面图,示出了配合在一起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图9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通信系统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未配合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图10是通信系统的一部分的后部透视图,示出了联接到支撑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图11是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12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后部透视图。

图13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另一后部透视图。

图1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通信系统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未配合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

图1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的分解图,示出了同轴连接器组件。

图1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组装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1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组装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1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模块,所述连接器模块具有在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的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具有穿过其中的触头通道,且所述触头通道将同轴触头保持在对应的触头通道中,所述同轴触头沿着所述前侧呈现,以接合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配合触头,所述前侧沿着配合轴线面向配合方向。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具有面向相反的方向的配合侧和安装侧,所述安装侧沿着所述配合轴线面向安装方向且配置为与支撑壁对接。所述安装框架限定穿过其中的通路,所述通路具有接收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凹陷。所述安装框架在所述安装侧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向所述凹陷敞开。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可移除地接收在所述凹部中的背板。所述背板联接到所述安装框架,以至少部分地阻挡所述安装侧的凹陷。所述安装框架包括阻挡表面且所述背板包括阻挡表面,其中所述安装框架的阻挡表面和所述背板的阻挡表面限定受限空间,所述受限空间相对于所述连接器模块具有尺寸余量,以允许在垂直于所述配合轴线的横向方向上在所述受限空间中的有限量的浮动运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模块,所述连接器模块具有在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的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具有穿过其中的触头通道,且所述触头通道将同轴触头保持在对应的触头通道中,所述同轴触头沿着所述前侧呈现,以接合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配合触头,所述配合连接器沿着配合轴线面向配合方向。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第一侧的第一唇缘和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第二侧的第二唇缘。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框架,其具有面向相反的方向的配合侧和安装侧。所述安装侧沿着所述配合轴线面向安装方向且配置为与支撑壁对接,所述安装框架限定穿过其中的通路,所述通路具有接收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凹陷。所述安装框架具有在所述凹陷的第一侧向所述凹陷敞开的第一腔和在所述凹陷的第二侧向所述凹陷敞开的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在所述配合侧通过第一前轮缘闭合,在所述安装侧通过第一后轮缘闭合,且在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腔壁闭合。所述第二腔在所述配合侧通过第二前轮缘闭合,且在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二腔壁闭合。所述第二腔在所述安装侧敞开。所述安装框架在所述安装侧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向所述第二端处的第二腔敞开。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可移除地接收在所述凹部中的背板。所述背板联接到所述安装框架,以至少部分地阻挡所述安装侧的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第二腔壁限定端部阻挡表面,其面向垂直于所述配合轴线的横向方向。所述第一前轮缘和所述第二前轮缘限定面向所述安装方向的前阻挡表面。所述第一后轮缘和所述背板限定面向所述配合方向的后阻挡表面。所述凹陷与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的尺寸和形状相对于所述连接器模块设定,以允许所述连接器模块在受限空间内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架浮动,所述受限空间由所述端部阻挡表面、所述前阻挡表面和所述后阻挡表面限定。

在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第一同轴连接器组件和第二同轴连接器组件。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模块,所述第一连接器模块具有第一连接器本体,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保持第一同轴电缆组件,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组件具有配合触头,所述配合触头具有端接至电缆的端部的配合端。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器模块,所述第二连接器模块具有第二连接器本体,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保持第二同轴电缆组件,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组件具有电缆触头,所述电缆触头具有端接至电缆的端部的配合端,其配置为与所述配合触头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在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所述连接器本体具有穿过其中的触头通道,且所述触头通道将同轴触头保持在对应的触头通道中,所述同轴触头沿着所述前侧呈现,以接合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配合触头,所述配合连接器沿着配合轴线面向配合方向。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第一侧的第一唇缘和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第二侧的第二唇缘。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框架,其具有面向相反的方向的配合侧和安装侧。所述安装侧沿着所述配合轴线面向安装方向且配置为与支撑壁对接,所述安装框架限定穿过其中的通路,所述通路具有接收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凹陷。所述安装框架具有在所述凹陷的第一侧向所述凹陷敞开的第一腔和在所述凹陷的第二侧向所述凹陷敞开的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在所述配合侧通过第一前轮缘闭合,在所述安装侧通过第一后轮缘闭合,且在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腔壁闭合。所述第二腔在所述配合侧通过第二前轮缘闭合,且在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二腔壁闭合。所述第二腔在所述安装侧敞开。所述安装框架在所述安装侧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向所述第二端处的第二腔敞开。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可移除地接收在所述凹部中的背板。所述背板联接到所述安装框架,以至少部分地阻挡所述安装侧的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第二腔壁限定端部阻挡表面,其面向垂直于所述配合轴线的横向方向。所述第一前轮缘和所述第二前轮缘限定面向所述安装方向的前阻挡表面。所述第一后轮缘和所述背板限定面向所述配合方向的后阻挡表面。所述凹陷与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的尺寸和形状相对于所述连接器模块设定,以允许所述连接器模块在受限空间内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架浮动,所述受限空间由所述端部阻挡表面、所述前阻挡表面和所述后阻挡表面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模块,所述连接器模块具有在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的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在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具有侧边缘,所述侧边缘包括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一侧边缘包括位于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在所述第一侧边缘中的第一槽。所述连接器本体在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具有穿过其中的触头通道,所述触头通道将同轴触头保持在对应的触头通道中,所述同轴触头沿着所述前侧呈现,以接合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配合触头,所述配合连接器沿着配合轴线面向配合方向。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具有在所述安装框架的面向相反的方向的配合侧和安装侧之间延伸的通路。所述安装框架在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之间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位于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之间的第二槽,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将所述连接器本体支撑在所述通路中的阻挡表面。所述安装侧沿着配合轴线面向安装方向,且配置为与支撑壁对接。所述通路具有接收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凹陷。所述第二槽向所述凹陷敞开。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侧支撑件,其可移除地接收在第一槽和第二槽中。所述侧支撑件具有侧支撑表面。所述侧支撑件穿过所述第二槽且延伸到所述第一槽中,使得所述侧支撑表面将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第一侧边缘支撑在所述凹陷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模块,所述连接器模块具有在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的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在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具有侧边缘,所述侧边缘包括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一侧边缘包括位于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在所述第一侧边缘中的第一槽。所述连接器本体在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具有穿过其中的触头通道,所述触头通道将同轴触头保持在对应的触头通道中,所述同轴触头沿着所述前侧呈现,以接合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配合触头,所述配合连接器沿着配合轴线面向配合方向。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具有在所述安装框架的面向相反的方向的配合侧和安装侧之间延伸的通路。所述安装框架在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之间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位于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之间的第二槽,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将所述连接器本体支撑在所述通路中的阻挡表面。所述安装侧沿着配合轴线面向安装方向,且配置为与支撑壁对接。所述通路具有接收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凹陷。所述第二槽向所述凹陷敞开。所述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支撑销,其可移除地接收在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的孔中。所述支撑销具有侧支撑表面,其接合所述连接器本体并将所述连接器本体支撑在所述凹陷中。所述支撑销穿过所述第二槽到所述第一槽中,以将所述连接器本体支撑在所述凹陷中。

在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第一同轴连接器组件和第二同轴连接器组件。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模块,所述第一连接器模块具有第一连接器本体,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保持第一同轴电缆组件,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组件具有配合触头,所述配合触头具有端接至电缆的端部的配合端。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器模块,所述第二连接器模块具有第二连接器本体,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保持第二同轴电缆组件,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组件具有电缆触头,所述电缆触头具有端接至电缆的端部的配合端,其配置为与所述配合触头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在前侧和后侧之间延伸,且在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具有侧边缘。所述侧边缘包括第一侧边缘,所述第一侧边缘包括位于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的第一槽。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具有在所述前侧和所述后侧之间穿过其中的触头通道,其保持对应的同轴触头。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具有面向相反的方向的配合侧和安装侧,且在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之间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位于所述配合侧和所述安装侧之间的第二槽,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将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支撑在所述通路中的阻挡表面。所述安装侧沿着配合轴线面向安装方向,且配置为与支撑壁对接。所述安装框架限定穿过其中的通路,所述通路具有接收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的凹陷。所述第二槽向所述凹陷敞开。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组件包括支撑销,其可移除地接收在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的孔中。所述支撑销具有侧支撑表面,其接合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并将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支撑在所述凹陷中。所述支撑销穿过所述第二槽到所述第一槽中,以将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支撑在所述凹陷中。

本文所述的实施例包括同轴连接器组件和包括这样的同轴连接器组件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例如包括固定到同轴连接器组件的电路板。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系统是背板(或中板)通信系统。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背板和中板可互换使用并且表示用于多个子卡组件(例如线卡或交换卡)的系统接口。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系统是电路板组件(例如,子卡组件)。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允许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模块在配合操作期间浮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得能够通过允许将同轴触头后部装载到连接器模块中来使用同轴触头的更密集的分组。在特定实施例中,连接器模块被允许浮动并且还能够实现同轴触头的后部装载。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通信系统10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未配合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100和同轴连接器组件300。图2是通信系统10的透视图,示出了配合在一起的同轴连接器组件100、300。同轴连接器组件100、300配置为沿配合轴线配合。

在一些应用中,同轴连接器组件100、300可更一般地称为电路板组件。通信系统10可以配置用于射频(rf)应用。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和/或其部件(例如连接器组件100和/或300)配置为满足军事和航空应用。例如,通信系统10的部件可以配置为满足一个或多个工业或政府标准,例如mil-std-348。为了说明通信系统10的一个示例,连接器组件100、300可以形成无线电的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之间的互连。连接器组件300可以执行模拟功能。连接器组件300可以用配置为执行相同或不同操作的其他连接器组件替换。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的数字功能可以由联接到连接器组件100的通信部件(未示出)执行。另一个通信部件可以是另一个子卡组件(未示出)。

通信系统10和/或其组部件(例如,连接器组件100和/或300)可以配置为满足一个或多个行业或政府标准。仅作为示例,实施例可以配置为满足vme国际贸易协会(vita)标准(例如,vita48,vita67等)。通信系统10和/或其部件的运行速度可以达到50ghz或更高。在特定的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0和/或其部件的运行速度可以达到60ghz或更高。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可以配置用于不同的标准,并且可以配置为以不同的速度运行。在一些配置中,实施例可以配置为在dc至60.0ghz的范围内运行。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组件300是具有连接器模块302和基板306的子卡组件。连接器模块302安装到基板306。基板306可以是电路卡,例如子卡。同轴连接器组件300包括引导模块308,其靠近连接器模块302安装到基板306。引导模块308用于引导与同轴连接器组件100的配合。在所示实施例中,引导模块308包括配置为接收对准销的开口。开口可以是倒角的或具有引入。

连接器模块302包括保持同轴电缆组件320的连接器本体310。连接器本体310在配合端312和安装端314之间延伸。可选地,安装端314可以垂直于配合端312取向。安装端314安装到基板30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配合端312垂直于基板306取向。连接器本体310包括多个触头通道316,其接收对应的同轴电缆组件320。连接器本体310包括对准特征318,用于在配合期间将连接器模块302与同轴连接器组件100对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准特征318是开口,并且在下文中可以称为开口318。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其他类型的对准特征。

每个同轴电缆组件320包括电缆322和端接至电缆322的端部的同轴触头324,并且同轴触头324具有配合端326,用于与同轴连接器组件100配合。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同轴触头324是rf触头。同轴触头324包括内触头330和围绕内触头330的外触头332。内触头330配置为端接到电缆322的导体。外触头332配置为端接到电缆322的屏蔽件,例如电缆编织物。在替代实施例中,其他布置是可能的。在替代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300不包括直接联接到同轴触头324的电缆322。例如,同轴触头324可以直接端接到基板306(例如,子卡)和/或可以通过基板306的迹线和通孔(未示出)通信地耦合到电缆。

为参考,同轴连接器组件100相对于相互垂直的轴线191-193取向,其包括配合轴线191、第一横向轴线192和第二横向轴线193(同轴连接器组件300在图1中示出为相对于图2中所示的配合方向旋转90°)。第一横向轴线192和第二横向轴线193可以限定横向平面。如本文所使用的,如果元件“横向地”或在“横向方向上”移动,则移动可以在沿着横向平面的任何方向上。例如,移动可以平行于第一横向轴线192,平行于第二横向轴线193,或者在具有沿第一横向轴线192的分量和沿第二横向轴线193的分量的方向上。同轴连接器组件100可具有相对于重力的任何取向。

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连接器模块102和安装框架104,它们可操作地彼此联接。连接器模块100安装到支撑壁110。支撑壁110可以是例如电路板(例如,背板电路板)、面板或其他类型的壁。安装框架104用于将连接器模块102固定到支撑壁1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4相对于连接器模块102略微具有尺寸余量,使得连接器模块102相对于安装框架104具有一有限量的浮动运动,例如用于在配合期间与同轴连接器组件300对准。在连接器组件100的操作或使用期间,连接器模块102的一部分可浮动地保持在安装框架104中,以允许支撑壁110和连接器模块102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允许连接器模块102在配合操作期间(例如,平行于支撑壁110的平面)横向地移动(例如,在横向方向上)。横向方向可以平行于第一横向轴线192或平行于第二横向轴线193。然而,应该理解,横向方向可以是垂直于配合轴线191或平行于由第一横向轴线191和第二横向轴线192限定的平面的任何方向。

安装框架104包括相反的配合侧106和安装侧108。更具体地,配合侧106配置为沿着配合轴线191面向配合方向(例如,向前),安装侧108配置为沿着配合轴线191面向与配合方向相反的安装方向(例如,向后)。安装框架104具有限定在配合侧106和安装侧108之间的厚度114。安装框架104具有由侧壁116限定的外框架边缘,侧壁116限定安装框架104的外周边或边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4具有由侧壁116限定的大致矩形轮廓,但是在替代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4可具有其他形状的轮廓。

还示出了,安装框架104包括延伸穿过配合侧106和安装侧108的通路120。通路120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连接器模块102的一部分。例如,安装框架104包括沿着配合侧106的前边缘122(图1)和沿着安装侧108的后边缘124(图3)。前边缘122限定通向通路120的前开口123(图1)和通向通路120的后开口125(图3)。通路120在前开口123和后开口125之间延伸。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前边缘122和后边缘124的尺寸设定为形成阻挡表面(下面描述),其接合连接器模块102并将连接器模块102保持在安装框架104中。阻挡表面防止连接器模块102自由地通过通路120。阻挡表面还可以防止连接器模块102横向移动超过受限空间。例如,阻挡表面形成边界,其限定连接器模块102相对于安装框架104的有限量的浮动运动。

连接器模块102包括连接器本体126,其具有分别面向配合方向和安装方向的前侧127和后侧129(图3)。连接器模块102还包括联接到连接器本体126的同轴触头132的触头阵列130。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相邻的同轴触头132之间的间距(或中心到中心间隔)可以在1.50mm和5.00mm之间。在特定的实施例中,节距可以在2.00mm和3.50mm之间,或更特别地,在2.50mm和2.9mm之间。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节距可以更大或更小。

连接器本体126将同轴触头132保持在指定位置,以接合对应的同轴触头324(图1)。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触头132是对应的同轴电缆组件128的元件。同轴触头132代表对应的同轴电缆组件128的配合端。同轴触头132中的每一个包括信号元件134(图1)和与信号元件134同轴对准的接地元件136(图1)。信号元件134和接地元件136可以通过同轴电缆组件128的电缆131电联接到信号和接地路径(未示出)。信号元件134可以是中心触头134,并且接地元件136可以是外触头136。

安装框架104可包括框架延伸部138。框架延伸部138表示安装框架104的远离通路120横向延伸的一部分。框架延伸部138配置为与支撑壁110对接。例如,安装框架104可包括从安装侧108延伸的柱,其接收在支撑壁110中的对应的开口中,以使安装框架104相对于支撑壁110取向。框架延伸部138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孔139,通孔139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用于将安装框架104固定到支撑壁110的硬件(例如,螺钉、螺栓、插塞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39可以由安装框架104的螺纹表面限定,以接合螺钉。在其他实施例中,限定通孔139的表面不带螺纹。安装框架104配置为相对于支撑壁110具有固定位置。另一方面,允许连接器模块102相对于支撑壁110在受限空间内浮动。

图3是连接器组件100的分解图。连接器本体126包括前部140和后部142。前部140和后部1402是配置为彼此固定的分立元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前部140和后部1402使用硬件143(例如螺钉)彼此固定,但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以其他方式彼此固定。在各种实施例中,硬件143是配置成保持在后部142中的俘获螺钉,以便使组装更容易和/或防止在组装期间丢失硬件143。前部140包括主体部分144和远离主体部分144横向(或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分145。凸缘部分145可以由在相对的第一侧148和第二侧149的第一唇缘146和第二唇缘147限定。在替代实施例中,凸缘部分145可包括其他唇缘,例如沿顶部和/或底部的唇缘。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凸缘部分145设置在连接器本体126的前侧127。唇缘146、147可包括面向安装方向的面向后的表面。

安装框架104包括通路120的连接器接收凹陷150,其沿着安装侧108敞开以接收连接器本体126。凹陷150b包括安装框架104的第一侧壁152处的第一腔151和安装框架104的第二侧壁154处的第二腔153。连接器接收凹陷150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连接器本体126的主要部分144,并且腔151、153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凸缘部分145,例如分别接收第一唇缘146和第二唇缘14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腔151由配合侧106的前轮缘155和安装侧108的后轮缘156限定。第一腔151包括凹陷150的第一端处的前轮缘155和后轮缘156之间的腔壁157。第一腔151在凹陷150的第一侧敞开,并且在腔壁157中被前轮缘155、后轮缘156封闭或阻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腔153由配合侧106的前轮缘158和与腔壁157相对的腔壁159限定。第二腔153在安装侧108敞开,例如用于将连接器本体126装载到凹陷150中。

连接器接收凹陷150由用于将连接器模块102阻挡或保持在安装框架104中的阻挡表面160限定。阻挡表面160可以限制或约束连接器模块102沿着配合轴线191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阻挡表面160可以限制或约束连接器模块102沿横向轴线192和/或横向轴线193在横向方向上的运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阻挡表面160由前轮缘155、后轮缘156、腔壁157、前轮缘158和腔壁159限定。在替代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4可包括额外的阻挡表面160,例如由凹陷150的顶部和底部限定的阻挡表面16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阻挡表面160包括前阻挡表面161、后阻挡表面162和端部阻挡表面163。前阻挡表面161限制或约束配合方向上的运动。后阻挡表面160限制或约束安装方向上的运动。端部阻挡表面163限制或约束横向方向上的运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前轮缘155、158限定前阻挡表面161,后轮缘156限定后阻挡表面162和腔壁157、159,并且顶部和底部限定端部阻挡表面163。端部阻挡表面163面向垂直于配合轴线191的横向方向,以限制或约束横向方向上的运动。可选地,凹陷150可以具有尺寸余量,以允许在横向方向上有限量的浮动运动。例如,端阻挡表面163可以比连接器本体126宽,以允许在横向方向192、193中的至少一个上移位。在各种实施例中,端部阻挡表面163可允许连接器模块102沿横向平面浮动至少0.15mm。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允许连接器模块102沿横向平面浮动至少0.25mm,或更具体地,至少0.35mm。然而,应该理解的是,连接器组件100可以配置为允许比上面提供的值更大或更小的浮动量。可以基于连接器组件100、300的制造公差来控制浮动运动量。

凸缘部分145的第一唇缘146配置为保持或捕获在安装框架104的侧壁152的前轮缘155和后轮缘156之间。阻挡表面160可以限制轴向移动。可选地,连接器模块102可以在前轮缘155和后轮缘156之间在轴向方向上具有一有限量的浮动运动。替代地,第一唇缘146可以在前轮缘155和后轮缘156之间具有紧密配合,使得在轴向方向上没有运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侧支撑件700,其用于将连接器本体126支撑在凹陷150中。侧支撑件700与安装框架104分离且分立。侧支撑件700可移除地联接到安装框架104,并且配置为联接到连接器本体126,以在连接器本体126装载到凹陷150中之后支撑连接器本体126。侧支撑件700包括一个或多个侧支撑表面702,用于支撑连接器本体126。侧支撑件700可移除地接收在凹陷150中,以使侧支撑表面702与连接器本体126对接。侧支撑件700从安装框架104移除,或移动到间隙位置(例如,非阻挡位置),以允许连接器本体126装载到凹陷150中或从凹陷150移除,例如枢转到凹陷150中。在连接器本体126处于凹陷150中之后,侧支撑件700联接到安装框架104,或者移动到阻挡位置,以将连接器本体126保持在凹陷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侧支撑件700是背板200,其配置为联接到安装框架104。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侧支撑件700,例如支撑销,其可以侧向装载到凹陷150中和从凹陷150中拔出,以支撑连接器本体126。

背板200用于固定连接器模块102和凹陷15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4包括安装侧108的凹部202,例如在第二侧壁154处。凹部202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背板200。可选地,背板200可以从安装框架104的后面装载到凹部202中。在替代实施例中,背板200可从侧面(例如从安装框架104的外侧或从凹陷150中的内侧)装载到凹部202中。例如,背板200可以通过形成在侧壁154的外边缘中的槽侧向装载到凹部202中。槽可以在配合侧106和安装侧108闭合,而不是在安装侧108打开(如图示的实施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背板200可以固定到安装框架104,例如使用紧固件204。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固定装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背板200的内边缘208可以延伸到凹陷150中,以使连接器模块102与凹陷150重叠并将连接器模块102保持在凹陷150中。背板200包括侧支撑表面210,其限定用于连接器模块102的后阻挡表面。内边缘208配置为定位在第二腔153的后方。当连接器本体126被装载到凹陷150中时,背板200可以定位在连接器本体126的后方,例如第二唇缘147的后方,以限制或阻止从凹陷150移除连接器模块102。背板200用于在安装框架104中容纳连接器模块102,使得连接器模块102和安装框架104可作为单元安装到支撑壁110。可以使用背板200将连接器模块102保持在安装框架104中,而不需要支撑壁110将连接器模块102保持在安装框架104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紧固件143将连接器本体126的前部140和后部142联接在一起。前部140包括多个触头腔172,后部142包括多个触头腔182。当前部140与后部142彼此联接时,前部140的触头腔172与后部142的触头腔182彼此对准而形成触头通道184(在图5中示出)。触头通道184中的每一个配置为接收对应的同轴电缆组件128的一部分,并且特别是对应的同轴触头132。可选地,触头腔182可以向外边缘敞开以限定侧面敞开的槽,该侧面敞开的槽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同轴电缆组件128的电缆131。触头腔182可包括壁架186,例如在后部142的后方,其用于支撑电缆组件128的弹簧。

在所示实施例中,前部140包括完全延伸穿过前部140的对准通道174。对准通道174配置为接收对齐柱176,其配置为越过前侧127和通路120,且在配合方向上远离安装框架104突出。对准柱176配置为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连接器模块302(图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两个对准柱176。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00可以包括仅一个对准柱176或多于两个对准柱176。

图4是正在组装的同轴连接器组件100的局部剖视图。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本体126旋转到凹陷150中。例如,可以将第一唇缘146装载到第一腔151中,然后可以将连接器本体126旋转到凹陷150中。例如,第二唇缘147可以旋转到第二腔153中。后轮缘156支撑安装侧108的第一唇缘146。第二唇缘147可以在连接器本体126的侧边缘166中形成槽164,其接收侧支撑件700(例如,接收背板200)。一旦连接器本体126被装载到凹陷150中,背板200可以固定到安装框架104并且被接收在槽164中以将第二唇缘147保持在第二腔153中。

图5是处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件100的后部透视图。图5示出了装载在安装框架104的凹陷150中的连接器模块102。背板200将连接器本体126保持在凹陷150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框架104包括沿着框架延伸部138从安装侧108延伸的柱178。柱178配置为接收在支撑壁110中的对应的开口中,以使安装框架104相对于支撑壁110取向。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背板200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孔212,通孔212配置为与安装框架104的框架延伸部138中的通孔139对准。通孔212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用于将安装框架104固定到支撑壁110的硬件(例如,螺钉、螺栓、插头等)。

图6是处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件100的后部透视图。图6示出了联接到连接器本体126的同轴电缆组件128。同轴触头132接收在前部140的触头通道184中。电缆131从后部142向后延伸。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同轴电缆组件128包括联接到连接器本体126的偏置弹簧133,以允许同轴触头132在触头通道184中的浮动运动。偏置弹簧133接收在对应的触头通道184中。偏置弹簧133可以接合同轴触头132并且可以接合后部142后方的壁架186。当连接器组件100与连接器组件300配合时,同轴触头132可以被压缩并向后推动。偏置弹簧133可以允许同轴触头132轴向地向后移动。偏置弹簧133提供偏置力以使同轴触头132与连接器组件300的同轴触头324配合。

图7是通信系统10的一部分的后部透视图,示出了联接到支撑壁110的同轴连接器组件100。支撑壁110包括开口220。同轴连接器组件100在开口220处联接到支撑壁110。使用紧固件222或其他装置将安装框架104牢固地联接到支撑壁110。安装侧108紧靠支撑壁110的前表面224。安装框架104独立于支撑壁110支撑连接器模块102。例如,背板200将连接器本体126保持在安装框架104中,使得连接器本体126的任何部分都不与支撑壁110接合。开口220可以相对于连接器模块102具有尺寸余量。连接器模块102相对于支撑壁110具有一有限量的浮动运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模块102的一部分延伸进入和/或穿过开口220。例如,后部142可以延伸进入和/或穿过开口220。电缆131延伸穿过开口220并从支撑壁110延伸,例如延伸到另一个部件。

图8是通信系统10的截面图,示出了在配合侧106与连接器组件300配合的连接器组件100。连接器组件100在安装侧108安装到支撑壁110。前部140的后部部分和后部142延伸到开口220中。安装框架104搁置在支撑壁110的前表面224上。背板200将连接器本体126保持在凹陷150中。例如,第二唇缘147接收在前轮缘158与背板200的内边缘208之间的第二腔153中。第一唇缘146接收在前轮缘155和后轮缘156之间的第一腔151中。独立于支撑壁110,连接器本体126由安装框架104和背板200支撑。支撑壁110的任何部分都不用于将连接器本体126保持在凹陷150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模块102相对于安装框架104具有一有限量的浮动运动。例如,凹陷150相对于连接器本体126具有尺寸余量。例如,在连接器本体126和腔壁157之间提供间隙188和/或在腔壁159中的连接器本体126之间提供间隙190。连接器本体126能够在凹陷150中横向移位,例如移入间隙188或移入间隙190。

安装框架104和背板200形成用于连接器本体126的受限空间,以大致保持连接器主体126,同时允许在受限空间内的浮动运动,例如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阻挡表面160、210限定受限空间。受限空间表示允许连接器模块102的该部分相对于支撑壁110或安装框架104移动的有限的空间。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凸缘部分145设置在凹陷150内,例如大致居中定位,使得凸缘部分145可以沿着横向平面在任何方向上浮动。例如,允许凸缘部分145在第一方向上沿第一横向轴线192移动移位距离,或在相反的方向上沿第一横向轴线192移动移位距离。也可以允许凸缘部分145沿着第二横向轴线193在任一方向上移动移位距离。

然而,在连接器组件100的使用寿命期间,连接器组件100可以在与配连接器模块302配合之前在凹陷150内具有不同于图8中所示位置的位置。例如,重力可能导致凸缘部分145接合或定位为比其他区域更靠近阻挡表面160中的一个。由此,移位距离可以根据阻挡表面160的尺寸、凸缘部分145、重力和/或其他因素而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150的尺寸可以设定为允许凸缘部分145以及因此连接器模块102旋转。例如,可以允许连接器模块102滚动、俯仰或偏转。这样的实施例可以便于对准并配合对应的同轴触头而不会对连接器组件造成短截(stubbing)或其他损坏。

同轴电缆组件128包括联接到连接器本体126的偏置弹簧133,以允许同轴触头132在触头通道184中的浮动运动。偏置弹簧133接合同轴触头132并且接合后部142后方的壁架186。当连接器组件100与连接器组件300配合时,同轴触头132被向后推动以压缩偏置弹簧133。偏置弹簧133允许同轴触头132轴向地向后移动,并提供偏置力以使同轴触头132与连接器组件300的配合触头324配合。偏置力有助于维持同轴触头132与同轴触头324之间的充分的电连接。例如,在某些环境下,通信系统10可能经历震动、振动和/或极端温度,这可能导致不同元件之间的变形、移动和/或爬电。偏置力可以延长或改善通信系统10的使用寿命。

图9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通信系统40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未配合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400和同轴连接器组件600。同轴连接器组件400、600配置为沿配合轴线配合。同轴连接器组件400、600分别类似于如图1所示的同轴连接器组件100、300;然而,同轴连接器组件400、600具有更多数量的触头。同轴连接器组件400、600具有容纳更多数量的触头的特征和布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组件600包括连接器模块602和基板606。连接器模块602安装到基板606。基板606可以是电路卡,例如子卡。同轴连接器组件600包括引导模块608,其靠近连接器模块602安装到基板606。连接器模块602包括连接器本体610,其具有接收对应的同轴电缆组件620的多个触头通道616。连接器本体612包括对准特征618,用于在配合期间将连接器模块602与同轴连接器组件400对准。每个同轴电缆组件620包括电缆622和同轴触头624。

连接器组件400包括连接器模块402和安装框架404,它们可操作地彼此联接。连接器模块402安装到支撑壁410。支撑壁410可以是例如电路板(例如,背板电路板)、面板或其他类型的壁。安装框架404用于将连接器模块402固定到支撑壁4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框架404相对于连接器模块402略微具有尺寸余量,使得连接器模块402相对于安装框架404具有一有限量的浮动运动,例如用于在配合期间与同轴连接器组件600对准。例如,允许连接器模块402在配合操作期间(例如,平行于支撑壁410的平面)在横向方向上移动。

安装框架404包括相反的配合侧406和安装侧408。安装框架404包括延伸穿过配合侧406和安装侧408的通路420。通路420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连接器模块402的一部分。安装框架404可包括框架延伸部438,其配置为与支撑壁410对接。框架延伸部438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孔439,通孔139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用于将安装框架404固定到支撑壁410的硬件(例如,螺钉、螺栓、插塞等)。

连接器模块402包括连接器本体426,其具有分别面向配合方向和安装方向的前侧427和后侧429。连接器模块402还包括联接到连接器本体426的同轴触头432的触头阵列430。连接器本体426将同轴触头432保持在指定位置,以接合对应的同轴触头6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触头432是对应的同轴电缆组件428的元件。

图10是通信系统40的一部分的后部透视图,示出了联接到支撑壁410的同轴连接器组件400。支撑壁410包括开口520。同轴连接器组件400在开口520处联接到支撑壁410。使用紧固件522或其他装置将安装框架404牢固地联接到支撑壁410。安装侧408紧靠支撑壁410的前表面524。安装框架404独立于支撑壁410支撑连接器模块402。例如,侧支撑件700用于将连接器模块402固定在安装框架404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侧支撑件是背板500,其将连接器本体426保持在安装框架404中,使得连接器本体426的任何部分都不与支撑壁410接合。开口520可以相对于连接器模块402具有尺寸余量。连接器模块402相对于支撑壁410具有一有限量的浮动运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模块402的一部分延伸进入和/或穿过开口520。电缆431延伸穿过开口520并从支撑壁410延伸,例如延伸到另一个部件。

图11是连接器组件400的分解图。连接器本体426包括前部440和后部442。前部440和后部442是配置为彼此固定的分立元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前部440和后部442使用硬件443(例如螺钉)彼此固定,但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以其他方式彼此固定。在各种实施例中,硬件443是配置成保持在后部442中的俘获螺钉,以便使组装更容易和/或防止在组装期间丢失硬件443。前部440包括主体部分444和远离主体部分444横向(或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分445。凸缘部分445可以由在相对的第一侧448和第二侧449的第一唇缘446和第二唇缘447限定。在替代实施例中,凸缘部分445可包括其他唇缘,例如沿顶部和/或底部的唇缘。唇缘446、447可包括面向安装方向的面向后的表面。

安装框架404包括通路420的连接器接收凹陷450,其沿着安装侧408敞开以接收连接器本体426。凹陷450b包括安装框架404的第一侧壁452处的第一腔451和安装框架404的第二侧壁454处的第二腔453。连接器接收凹陷450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连接器本体426的主要部分444,并且腔451、453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凸缘部分445,例如分别接收第一唇缘446和第二唇缘44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腔451由配合侧406的前轮缘455和安装侧408的后轮缘456限定。第一腔451包括凹陷450的第一端处的前轮缘455和后轮缘456之间的腔壁457。第一腔451在凹陷450的第一侧敞开,并且在腔壁457中被前轮缘455、后轮缘456封闭或阻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腔453由配合侧406的前轮缘458和与腔壁457相对的腔壁459限定。第二腔453在安装侧408敞开,例如用于将连接器本体426装载到凹陷450中。

连接器接收凹陷450由用于阻挡或保持连接器模块402和安装框架404的阻挡表面460限定。阻挡表面460可以限制或约束连接器模块402沿着配合轴线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阻挡表面460可以限制或约束连接器模块402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阻挡表面460由前轮缘455、后轮缘456、腔壁457、前轮缘458和腔壁459限定。在替代实施例中,安装框架404可包括额外的阻挡表面460,例如由凹陷450的顶部和底部限定的阻挡表面460。凸缘部分445的第一唇缘446配置为保持或捕获在安装框架404的前轮缘455和后轮缘156之间。阻挡表面460可以限制轴向移动。

连接器组件400包括侧支撑件700(例如,背板500),其配置为联接到安装框架404。背板500用于将连接器模块402固定在凹陷450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框架404包括安装侧408的槽502,例如在第二侧壁454处。槽502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背板500。槽502可以是在安装侧408敞开的凹部。在其他各种实施例中,槽502可以在安装侧408闭合并且在侧壁454的外边缘处敞开以接收背板500(例如,侧向装载到槽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背板500可以固定到安装框架404,例如使用紧固件5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背板500的内边缘限定侧支撑表面508,该侧支撑表面508延伸到凹陷450中,以使连接器模块402与凹陷450重叠并将连接器模块102保持在凹陷150中。侧支撑表面508限定用于连接器模块402的阻挡表面510。侧支撑表面508配置为定位在第二腔453的后方。当连接器本体426被装载到凹陷450中时,背板500可以定位在由第二唇缘447形成的槽中的连接器本体426的后方,例如第二唇缘447的后方,以限制或阻止从凹陷450移除连接器模块402。背板500用于在安装框架404中容纳连接器模块402,使得连接器模块402和安装框架404可作为单元安装到支撑壁410。可以使用背板500将连接器模块402保持在安装框架404中,而不需要支撑壁410将连接器模块402保持在安装框架404中。

在组装期间,连接器本体426旋转到凹陷450中。例如,可以将第一唇缘446装载到第一腔451中,然后可以将连接器本体426旋转到凹陷450中。例如,第二唇缘447可以旋转到第二腔453中。后轮缘456支撑安装侧408的第一唇缘446。一旦连接器本体426被装载到凹陷450中,背板500可以固定到安装框架404,以将第二唇缘447保持在第二腔453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紧固件470将连接器本体426的前部440和后部442联接在一起。前部440包括多个触头腔472,后部442包括多个触头腔482。当前部440与后部442彼此联接时,前部440的触头腔472与后部442的触头腔482彼此对准而形成触头通道484(在图5中示出)。触头通道484中的每一个配置为接收对应的同轴电缆组件428的一部分,并且特别是对应的同轴触头432。可选地,触头腔482可以向外边缘敞开以限定侧面敞开的槽,该侧面敞开的槽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同轴电缆组件428的电缆431。触头腔482可包括壁架486,例如在后部442的后方,其用于支撑电缆组件428的弹簧。

图12是处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件400的后部透视图。图13是处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件400的另一后部透视图,示出了联接到连接器本体426的同轴电缆组件428。图12和图13示出了装载在安装框架404的凹陷450中的连接器模块402。侧支撑件700(例如,背板500)将连接器本体426保持在凹陷450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框架404包括沿着框架延伸部438从安装侧408延伸的柱490。柱490配置为接收在支撑壁410中的对应的开口中,以使安装框架404相对于支撑壁410取向。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背板500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孔512,通孔212配置为与安装框架404的框架延伸部438中的通孔439对准。通孔512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用于将安装框架404固定到支撑壁410的硬件(例如,螺钉、螺栓、插头等)。

同轴触头432接收在前部440的触头通道484中。电缆431从后部442向后延伸。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同轴电缆组件428包括联接到连接器本体426的偏置弹簧433,以允许同轴触头432在触头通道484中的浮动运动。偏置弹簧433接收在对应的触头通道484中。偏置弹簧433可以接合同轴触头432并且可以接合后部442后方的壁架486。当连接器组件400与连接器组件600配合时,同轴触头432可以被压缩并向后推动。偏置弹簧433可以允许同轴触头432轴向地向后移动。偏置弹簧433提供偏置力以使同轴触头432与连接器组件600的同轴触头624配合。

图1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通信系统80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未配合状态的同轴连接器组件800和同轴连接器组件1000。同轴连接器组件800、1000配置为沿配合轴线配合。同轴连接器组件1000类似于图1所示的同轴连接器组件300。

连接器组件800包括连接器模块802和安装框架804,它们可操作地彼此联接。连接器模块802安装到支撑壁810。支撑壁810可以是例如电路板(例如,背板电路板)、面板或其他类型的壁。安装框架804用于将连接器模块802固定到支撑壁8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框架804相对于连接器模块802略微具有尺寸余量,使得连接器模块802相对于安装框架804具有一有限量的浮动运动,例如用于在配合期间与同轴连接器组件1000对准。例如,允许连接器模块802在配合操作期间(例如,平行于支撑壁810的平面)在横向方向上移动。连接器组件800包括侧支撑件700,用于将连接器模块802支撑在安装框架804中。在所示实施例中,侧支撑件700是通过安装框架804的侧面装载的支撑销900。

安装框架804包括相反的配合侧806和安装侧808。安装框架804包括延伸穿过配合侧806和安装侧808的通路820。通道820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连接器模块802的一部分。安装框架804可包括框架延伸部838,其配置为与支撑壁810对接。框架延伸部838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孔839,通孔139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用于将安装框架804固定到支撑壁810的硬件(例如,螺钉、螺栓、插塞等)。

连接器模块802包括连接器本体826,其具有分别面向配合方向和安装方向的前侧827和后侧829。连接器模块802还包括联接到连接器本体826的同轴触头832的触头阵列830。连接器本体826将同轴触头832保持在指定位置,用于接合同轴连接器组件1000的对应的同轴触头(未示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触头832是端接到电缆831的端部的对应的同轴电缆组件828的元件。

使用紧固件922或其他装置将安装框架804牢固地联接到支撑壁810。安装侧808紧靠支撑壁810的前表面924。安装框架804独立于支撑壁810支撑连接器模块802。例如,侧支撑件700用于将连接器模块802固定在安装框架804中。连接器模块802相对于支撑壁810和安装框架804具有一有限量的浮动运动。例如,连接器模块802可相对于支撑销900移动,而支撑销900将连接器模块802捕获在安装框架804中。

图15是连接器组件800的一部分的分解图。连接器本体826包括前部840和后部842。前部840和后部842是配置为彼此固定的分立元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前部840和后部842使用硬件843(例如螺钉)彼此固定,但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以其他方式彼此固定。在各种实施例中,硬件843是配置成保持在后部842中的俘获螺钉,以便使组装更容易和/或防止在组装期间丢失硬件843。前部840包括主体部分844和远离主体部分844横向(或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分845。凸缘部分845可以由在相对的第一侧848和第二侧849的第一唇缘846和第二唇缘847限定。在替代实施例中,凸缘部分845可包括其他唇缘,例如沿顶部和/或底部的唇缘。唇缘846、847可包括面向安装方向的面向后的表面。

安装框架804包括通路820的连接器接收凹陷850,其沿着安装侧808敞开以接收连接器本体826。凹陷850b包括安装框架804的第一侧壁852处的第一腔851和安装框架804的第二侧壁854处的第二腔853。连接器接收凹陷850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连接器本体826的主要部分844,并且腔851、853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接收凸缘部分845,例如分别接收第一唇缘846和第二唇缘84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腔851由配合侧806的前轮缘855和安装侧808的后轮缘856限定。第一腔851包括凹陷850的第一端处的前轮缘855和后轮缘856之间的腔壁857。第一腔851在凹陷850的第一侧敞开,并且在腔壁857中被前轮缘855、后轮缘856封闭或阻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腔853由配合侧806的前轮缘858和与腔壁857相对的腔壁859(图16)限定。第二腔853在安装侧808敞开,例如用于将连接器本体826装载到凹陷850中。

连接器接收凹陷850由用于阻挡或保持连接器模块802和安装框架804的阻挡表面860限定。阻挡表面860可以限制或约束连接器模块802沿着配合轴线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阻挡表面860可以限制或约束连接器模块802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阻挡表面860由前轮缘855、后轮缘856、腔壁857、前轮缘858和腔壁859限定。在替代实施例中,安装框架804可包括额外的阻挡表面860,例如由凹陷850的顶部和底部限定的阻挡表面860。凸缘部分845的第一唇缘846配置为保持或捕获在安装框架804的前轮缘855和后轮缘856之间。阻挡表面860可以限制轴向移动。

连接器本体826包括前侧827和后侧829之间的侧边缘862。唇缘846、847设置在连接器本体826的对应的侧边缘862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侧边缘862中的一个包括槽864,槽864配置为接收侧支撑件700(例如,接收支撑销900)。槽864是形成在侧边缘862中的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槽864是长形的(例如,侧到侧),以在支撑销900被接收在槽864中时允许连接器本体826相对于支撑销900移动。槽864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允许连接器本体826横向移动。由此,连接器本体826能够在安装框架804的凹陷850内横向移动,同时仍由支撑销900捕获在凹陷850中。

连接器组件800包括侧支撑件700(例如,支撑销900),其配置为联接到安装框架804。支撑销900用于将连接器模块802固定在凹陷850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框架804包括第二侧壁854处的槽902。槽902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支撑销900。狭槽902可以是孔,例如圆柱形孔,其在第二侧壁854处敞开。槽902在配合侧806和安装侧808闭合,以将支撑销900捕获在侧壁854中。支撑销900在垂直于配合方向和配合轴线的装载方向上侧向装载到槽902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销900可以固定到安装框架804,例如通过支撑销900和安装框架804之间的螺纹接口。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销900包括侧支撑表面904,其延伸到凹陷850中并到连接器模块802中,以限制或阻止从凹陷850移除连接器模块802。支撑销900用于在安装框架804中容纳连接器模块802,使得连接器模块802和安装框架804可作为单元安装到支撑壁810。可以使用支撑销900将连接器模块802保持在安装框架804中,而不需要支撑壁810将连接器模块802保持在安装框架804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紧固件843将连接器本体826的前部840和后部842联接在一起。前部840包括多个触头腔872,后部842包括多个触头腔882。当前部840与后部842彼此联接时,前部840的触头腔872与后部842的触头腔882彼此对准而形成触头通道884。触头通道884中的每一个配置为接收对应的同轴电缆组件828(图14)的一部分,并且特别是对应的同轴触头832(图14)。可选地,触头腔882可以向外边缘敞开以限定侧面敞开的槽,该侧面敞开的槽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同轴电缆组件828的电缆831(图14)。触头腔882可包括壁架,例如在后部842的前部,其用于支撑电缆组件828的弹簧。

图16是部分组装的连接器组件800的剖视图。图17是处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件800的剖视图。图16示出了部分装载在安装框架804的凹陷850中的连接器模块802,图17示出了完全装载在凹陷850中的连接器模块802。在将连接器本体826装载在凹陷850中以将连接器本体826保持在凹陷850中之后,侧支撑件700(例如,支撑销900)联接到安装框架804和连接器本体826。例如,支撑销900可以通过安装框架804中的槽902装载到连接器本体826中的槽864中。

在组装期间,连接器本体826旋转到凹陷850中。例如,可以将第一唇缘846装载到第一腔851中,然后可以将连接器本体826旋转到凹陷850中。例如,第二唇缘847可以旋转到第二腔853中。后轮缘856支撑安装侧808的第一唇缘846。一旦连接器本体826被装载到凹陷850中,支撑销900可以固定到安装框架804,以将第二唇缘847保持在第二腔853中。例如,侧支撑表面904将连接器本体826支撑在槽864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槽864的深度足以允许连接器本体在支撑销900上横向移动(例如,端到端)。例如,唇缘847可以移动得更靠近和远离腔壁859。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销900包括头部910和与头部910相对的基部912。头部910可以是带螺纹的,使得支撑销900可以螺纹联接到安装框架804。支撑销900包括头部910和基部912之间的肩部914。肩部914配置为触底抵靠槽902中的止动表面916。支撑销900装载到槽902中,直到肩部914与止动表面916接合。基部912穿过侧壁854进入凹陷850。基部912延伸到槽864中。槽864相对于支撑销900具有尺寸余量,以允许连接器本体826在凹陷850内相对于支撑销900的有限量的浮动运动,例如在第一横向方向(例如,侧到侧)和/或第二横向方向(例如,端到端)上,两者都垂直于配合方向。

图1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800的剖视图。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侧支撑件700是两件式侧支撑件。支撑销900包括头部910和基部912,它们是支撑销900的分离且分立的部件。例如,头部910是螺纹固定螺钉,其配置为可螺纹联接到安装框架804。基部912包括肩部914。基部912穿过侧壁854进入凹陷850,以与连接器本体826对接。基部912延伸到连接器本体826的槽864中。槽864相对于支撑销900具有尺寸余量,以允许连接器本体826在凹陷850内相对于支撑销900的有限量的浮动运动,例如在第一横向方向(例如,侧到侧)和/或第二横向方向(例如,端到端)上,两者都垂直于配合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