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件的车辆搭载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3790发布日期:2019-08-10 00:0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件的车辆搭载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车辆上搭载驱动用电池的搭载构造。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等上搭载有驱动用的二次电池。

为了延长一次充电能够行驶的距离,需要搭载大容量的电池。

层叠多个电池单体而得到的二次电池被称为电池组件。

另外,也被称为电池包、ev用蓄电池等。

在本说明书中,表述为电池组件。

伴随着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组件的大容量化,存在例如搭载空间的效率化、对于来自外部的冲击的保护、对于发热的冷却等必须解决的诸多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构造,使下部支架和上部支架的侧壁重叠覆盖电池组件,并利用托架将其搭载在车辆上。

但是,在这样使下部支架和上部支架重叠并进一步利用托架进行固定的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用于安装电池组件的托架的构造复杂,需要较大的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39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载构造,当在车辆上搭载电池组件时,其保护效果高,有利于实现省空间化。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组件的车辆搭载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向的一对侧框架;壳体,其被紧固在所述一对侧框架之间;安装部件,其用于在所述壳体内安装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底板部、从所述底板部的周缘部立设的侧壁部、和从所述侧壁部延伸的紧固部,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件的固定部和侧框架之间,以夹持的方式紧固所述壳体的紧固部。

此处,一对侧框架指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安装于车辆的一个侧框架,并且,如果将两个侧框架对向配置的话,则不需要相互平行。

壳体用于在其内侧使用安装部件来收容电池组件,优选设置于车体的底板下或者设置于座椅之下等利用车体内所具有的空间进行设置。

例如,在设置于车体的底板下的情况下,如果沿着车体的摇臂架等车身的骨架的内侧配置侧框架的话,则能够提高电池组件的保护效果。

在本发明中,安装部件也能够以具有用于保持电池组件的保持部、与所述保持部的端部连结的安装部、和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前端侧的所述固定部的方式构成。

这种情况下,来自外部的冲击一边被分散至侧框架、壳体、电池组件的安装部件一边被传递,因此,能够提高该电池组件的保护效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侧框架使用铝合金的挤出材料,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如果形成为中空截面形状的侧框架的话,则来自外部的冲击吸收效果也变高。

在本发明中,安装部件的保持部也可以为由中空截面形状构成的板体。

这种情况下,即使对于来自下侧的冲击,保护效果也会变高,同时,通过利用中空部流动冷却剂,也能够赋予冷却效果。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组件的车辆搭载构造中,由于以在安装有电池组件的安装部件和侧框架之间夹持设置于壳体的周缘部的紧固部的方式进行紧固固定,因此,从外部施加的冲击被分散至侧框架以及壳体之后被传递至安装部件,因此,电池组件的保护效果优异,同时,也能够将大容量的电池组件搭载在比以往小的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组件的搭载构造例,图1(a)示出整体立体图,图1(b)示出a-a线截面图。

图2(a)示出电池组件的安装部件的立体图,图2(b)示出图1的b-b线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组件

2车体框架

12侧框架

13侧框架

17座椅下部侧框架

18座椅下部侧框架

20壳体

21底板部

22侧壁部

23紧固部

30安装部件

31保持板

32安装部

32a固定部

32b连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组件向车辆的搭载构造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图1(a)和图1(b)示出了从车体的底板下横穿座椅的下方搭载电池组件1的例子,但也可以仅为底板下或者仅为座椅下。

在车体的底板下,与车体的摇臂等车体框架2的内侧相对向地配置有一对侧框架12、1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铝合金的挤出材料制作侧框架12、13,为由目字形状的截面形状构成的中空截面形状。

也可以是日字形状、口字形状等。

该一对侧框架12、13的两端部通过前框架11和后框架14而形成为分别连结的框状。

在一对侧框架12、13之间,以架设于其之间的方式配置有壳体20。

壳体20为从底板部21的周缘部立设有侧壁部22而形成的容器形状。

该侧壁部22的外周端为进一步向外侧折返的紧固部23,被紧固固定于侧框架12、13以及前框架11、后框架14的上面部。

电池组件1安装于图2(a)中示出立体图的安装部件30并被保护起来。

安装部件30如图1(b)、图2(b)中的截面图所示,在b-b线截面为大致コ字形状的保持板3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连结有安装部32。

安装部32通过下端部的连结部32b与保持板31的端部连结,上部形成为朝向外侧延伸的固定部32a。

将电池组件1夹持在两侧的安装部32的内侧,形成搭载于保持板31的上面的保持构造。

在安装部32的从上端部朝向外侧设置的固定部32a与侧框架12上面部12a之间夹持壳体20的紧固部23,并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40紧固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件30也形成为具有中空部32c的中空截面形状,但也可以为板状的托架形状。

如图2(b)所示,保持板31以在侧边部31a、31b之间收纳电池组件1的下部的方式形成为具有多个中空部31c的中空截面形状,通过向该中空部31c流入制冷剂,能够进行电池组件1的冷却。

当在车辆上搭载电池组件1并且在行驶中等从外部施加冲击时,如图1(b)中箭头所示,通过车体框架2的变形,该负荷变形传递至侧框架12。

由于该力被分散至壳体20以及安装部件30,因此,电池组件1的保护效果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在省略图示的座椅的下侧的空间也搭载电池组件的例子,通过一对座椅下侧框架17、18、座椅下前框架15、座椅下后框架16形成框体,并在其内侧配置壳体20a,在其内侧能够使电池组件保持在安装部件30a上。

由于壳体20a、安装部件30a与设置于底板下的壳体20、安装部件30共通,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后框架14和座椅下前框架15通过板19连结。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的车辆搭载构造,当在车辆上搭载电池组件时,其保护效果较高,并有效地实现省空间化。所述电池组件的车辆搭载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向的一对侧框架;壳体,其被紧固在所述一对侧框架之间;安装部件,其用于在所述壳体内安装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底板部、从所述底板部的周缘部立设的侧壁部、和从所述侧壁部延伸的紧固部,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件的固定部和侧框架之间,以夹持的方式紧固所述壳体的紧固部。

技术研发人员:川口聪;木户耕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爱信轻金属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01.21
技术公布日:2019.08.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