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芯、使用该插芯的接插件及使用该接插件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5837发布日期:2019-05-31 19:2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芯、使用该插芯的接插件及使用该接插件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连接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与印制板接插件连接或与印制板直接连接的接插件及使用该接插件的组件。



背景技术:

电缆或电线与基站远端单元的箱体内的印制板的现有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箱体内并与印制板焊接导通的印制板接插件1、端部插入印制板接插件1内进行信号传输并通过螺钉及外部凸设的法兰与箱体的面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接插件2、内部设有与第一接插件内不能卸掉的插针配合的插孔并与第一接插件2螺纹连接的第二接插件3,装配时首先将第一接插件的端部插入印制板接插件内并通过螺钉将第一接插件外部凸设的法兰固定安装在箱体的面板上,然后将穿设有电缆或电线的第二接插件旋装在第一接插件上并使第一接插件内的插针插入第二接插件内的插孔内,从而实现电缆或电线与印制板的连接。当接插件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插针时,由于插针采用不可拆卸地方式装设在接插件内,就必须先拆掉第二接插件,然后卸下螺钉将第一接插件整体从箱体的面板上拆掉后进行更换,拆卸顺序不能改变。

因此,电缆或电线与箱体内印制板的现有连接方式维护步骤复杂,操作非常不方便,会对作业效率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电缆或电线与印制板的现有连接方式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易维修的新型接插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插芯,包括用于对接触件进行防护的绝缘体,装配时限位在绝缘体内部同时前端用于与印制板接插件插接配合或与印制板直接连接、后端用于连接电缆或电线且维护时能够从绝缘体内部卸掉的接触件。

进一步地讲,所述绝缘体上设有用于限位件穿过的通孔,所述接触件上设有与前述通孔呈对应设置且与限位件为可拆卸连接的限位孔,装配时限位件穿过通孔并与插入绝缘体内的接触件上的限位孔连接将接触件限位在绝缘体内部且维护时限位件与插入绝缘体内的接触件上的限位孔断开连接将接触件从绝缘体内卸掉。

本发明的目的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接插件,包括用于安装在箱体的面板上或与箱体的面板为一体化结构的外壳体,装配时限位在外壳体内同时前端凸出于外壳体用于与印制板接插件插接配合或与印制板直接连接进行信号传输且维护时能够从外壳体内卸掉的插芯。

进一步地讲,所述插芯包括用于对接触件进行防护的绝缘体,装配时限位在绝缘体内部同时前端凸出于外壳体用于与印制板接插件插接配合或与印制板直接连接、后端用于连接电缆或电线且维护时能够从绝缘体内部卸掉的接触件。

进一步地讲,所述绝缘体上设有用于限位件穿过的通孔,所述接触件上设有与前述通孔呈对应设置且与限位件为可拆卸连接的限位孔,装配时限位件穿过通孔并与插入绝缘体内的接触件上的限位孔连接将接触件限位在绝缘体内部且维护时限位件与插入绝缘体内的接触件上的限位孔断开连接将接触件从绝缘体内卸掉。

进一步地讲,所述接插件还包括装配时将插芯限位在外壳体内并与外壳体为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

进一步地讲,所述插芯包括用于对接触件进行防护的绝缘体,装配时限位在绝缘体内部同时前端凸出于外壳体用于与印制板接插件插接配合或与印制板直接连接、后端用于连接电缆或电线且维护时能够从绝缘体内部卸掉的接触件,所述绝缘体的外壁设有用于与外壳体内部设置的台阶抵接定位的第一凸台。

进一步地讲,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外壳体的大径端为螺纹连接或推拉连接或卡口连接的螺帽、装设在螺帽内且前端凸出于螺帽并在螺帽旋动时能够抵紧绝缘体外壁的第一凸台对插芯进行轴向限位的套筒。

进一步地讲,所述绝缘体的外壁还设有用于使外壳体小径端的内壁沿轴向设置的凸块卡入对插芯进行周向限位的定向槽。

本发明的目的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使用前述接插件的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插芯的接触件连接进行信号传输的电缆或电线。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时电缆或导线与插芯连接后整体以可拆卸地方式装入外壳体内与印制板接插件插接配合或者与印制板直接连接进行信号传输,产品能够快速安装;维护时,只需将插芯直接从外壳体内卸掉即可进行维修,与现有技术(将接插件整体从箱体的面板上卸下)相比,操作简便,能够减少拆卸步骤,提高作业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电缆或电线与印制板的现有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接插件实施例一(与印制板接插件插接配合)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接插件与印制板接插件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接插件与印制板接插件连接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电缆或电线与插芯的连接示意图。

图6a至6b是实施例一中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接插件实施例二(与印制板直接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接插件实施例三(与印制板直接连接)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印制板接插件2:第一接插件3:第二接插件

4:插芯401:绝缘体402:接触件

403:第一凸台404:定向槽405:螺纹孔

406:通孔407:螺钉5:外壳体

501:第二凸台502:台阶503:凸块

6:固定件601:套筒602:螺帽

603:第三凸台6031:圆台6032:圆柱

604:第四凸台6041:圆锥面6042:圆柱面

605:第五凸台7:面板8:插槽

9:印制板10:弹片11: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将插芯插入外壳体的方向定义为“前”、插芯抽离外壳体的方向定义为“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一种接插件,包括内部用于插设电缆11(或电线)且前端凸出于外壳体并插入印制板接插件1内进行信号传输的插芯4、用于与箱体的面板7固定连接的外壳体5、将插芯限位在外壳体5内使其沿轴向无法移动的固定件6,该固定件6与外壳体5为螺纹连接。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插芯4包括绝缘体401、接触件402,绝缘体401装设于接触件402的外部用于对接触件进行防护,接触件402的前端用于和印制板接插件1插入配合进行信号的传输。该绝缘体401的后端设有用于将插芯4定位在外壳体5内的第一凸台403、其内部沿轴向设有三个空腔、其外壁沿轴向设有定向槽404,每个空腔内插设一个接触件402,本实施例中接触件采用插针形式。三个接触件402内分别用于插入电缆11的三个线芯。所述接触件402上设有螺纹孔405,绝缘体401上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通孔406。插设有线芯的接触件402插入空腔后,将螺钉407穿过通过405旋入螺纹孔406内而后螺钉的头端压紧线芯,以可拆卸地方式将接触件固设在绝缘体内,组成插芯。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外壳体5为轴向中空的零件,其外壁的中部设有用于和箱体的面板通过螺钉进行连接的法兰501,其内部设有台阶502,台阶502与绝缘体401后端的第一凸台403的前端面抵接配合进而实现插芯4在外壳体5内的定位。所述外壳体5小径端的内壁沿轴向设有一凸块503,该凸块503与绝缘体401外壁的定向槽404卡入配合进而实现插芯4仅能沿预先设定的方向插入外壳体5内,提高装配效率及精度。

请参阅图2、图6a及图6b,固定件6包括轴向中空的套筒601及螺帽602,套筒601的外壁设有第二凸台603,第二凸台603的后端设为圆台6031、前端设为圆柱6032且圆柱6032的直径小于圆台6031大端的直径。螺帽602的内部设有第三凸台604、后端设有第四凸台605,第三凸台604的内表面由圆锥面6041及位于圆锥面6041后侧的圆柱面6042组成。采用强装配合的方式,通过施加外力借助圆台6031及圆锥面6041的配合将套筒601装设在螺帽602内,装配到位时圆台6031的大端面搁置在第三凸台604的后端面上且套筒601的后端面抵紧第四凸台605的前端面。

前述插芯4插入外壳体5内后,通过旋动螺帽602驱动套筒601沿外壳体5的轴向向前运动,直至套筒601的前端面抵紧第一凸台403的后端面,给插芯4施加一个轴向压力使其在外壳体内不能晃动,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接插件进行电缆与印制板的连接时,首先通过螺钉借助法兰501将外壳体5安装在箱体的面板7上,并且在外壳体5与面板7之间夹设一用于防尘、防水的密封垫;然后将穿过固定件的电缆11的多个线芯插入对应的接触件402内,而后借助螺钉与螺纹孔及通孔的配合将接触件及电缆固定在绝缘体401内,组成插芯4;然后将插设有电缆的插芯4插入外壳体5内,使外壳体小径端的凸块503卡入插芯外部的定向槽404内进行周向限位,并通过台阶502与第一凸台403的抵接进行轴向定位;再然后将插芯4的前端插入印制板接插件1内;最后在外壳体5的大径端旋装固定件6,从而实现产品的快速安装。

当接插件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插芯时,只需反方向旋动固定件6将其从接插件上卸掉,而后将插芯4从外壳体5内抽出即可,不需要再将接插件整体从箱体的面板上取下,方便快捷。

为更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可直接将外壳体5与面板7做成一体化结构。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7,一种接插件,包括插芯4、外壳体5、固定件6,三个零件的结构及相互之间的装配关系与实施例一中一致,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插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1)插芯的前端采用金手指结构,即插芯的前端设有用于印制板直接插入进行信号传输的插槽8;(2)固定件的螺帽与外壳体的大径端采用推拉连接的方式装配。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8,一种接插件,包括插芯4、外壳体5、固定件6,三个零件的结构及相互之间的装配关系与实施例一中一致,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出的接插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1)插芯的前端布设有多个弹片10,装配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印制板与弹片接触进行信号传输;(2)固定件的螺帽与外壳体的大径端采用卡口连接的方式装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