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6652发布日期:2019-05-22 03:1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且达到关合的效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现有技术中的断路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热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断路器出现发热的情况时,电路器容易烧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断路器,解决了电路器容易烧坏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外侧套设有外壳,且外壳为中空的结构,所述外壳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外壳内壁的顶部设有四块挡板,四块挡板围成开口朝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通过支撑杆连接有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有风扇,且微型马达远离风扇的一端设有开关触片,所述凹槽顶部设有电池,所述凹槽中穿设有相互铰接的连接杆,所述铰接处连接有与开关触片匹配的铜触片,且铜触片通过导线与电池连通,所述外壳内对称设有温度传感器、plc控制器、竖直滑杆和驱动竖直滑杆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温度传感器、plc控制器和驱动机构均位于断路器本体的外侧,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杆位于温度传感器远离断路器本体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与滑杆连接,所述外壳内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且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杆上横向设有横杆,所述横杆靠近凹槽的端部与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使横杆伸出外壳的报警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断路器本体外设有外壳,外壳对断路器本体起到保护的作用,有助于增长断路器本体的使用寿命;在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起到散热的效果,减少断路器本体烧坏的可能;温度传感器位于断路器本体的外侧,当温度传感器感检测到断路器本体的温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plc控制器会启动驱动机构,则驱动机构的输出轴推动滑杆运动,滑杆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向着远离凹槽的方向运动,而连接在滑杆上的横杆发生运动,带动与横杆连接的连接杆运动,即连接杆会被拉平呈一条直线的状态,此时铜触片与开关触片抵接,风扇转动,达到散热的效果,该过程中,横杆的端部会从报警孔中伸出,起到标示的作用,提醒使用者该断路器本体发生发热的情况;当断路器本体呈现正常的情况下,滑杆能回到初始位置,横杆收入外壳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伸出外壳的端部设有夜光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伸出外壳的端部,起到警示的作用,当处于黑夜时候,通过夜光涂层较容易使使用者看到,达到更好的警示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孔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散热孔均匀分布在外壳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散热孔起到的散热效果更佳,有助于增长断路器本体的使用寿命;若干个散热孔均匀分布在外壳上,减少热量集聚在某一处的情况,由于散热孔是位于外壳上,均匀分布能提高外壳的美观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断路器本体下方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连接有散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板和散热片对断路器本体起到再次散热的效果,有助于加快散热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板表面贯穿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散热片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增大热气与散热板、散热片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加快散热的效率,增长断路器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片设有若干片,若干片散热片围绕散热板的轴线卡接在散热板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片散热片能增大热气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使散热的效果更佳,有助于增长断路器本体的使用寿命;若干片散热片是卡接连接在散热板上,通过卡接的方式便于更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片的材料具体为铝合金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合金制成的散热片具有较好的热传导能力,能满足断路器本体的散热需求,而且重量轻,价格便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的材料具体为硬质绝缘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结构强度,而且耐腐蚀,有助于增长外壳的使用寿命,且能保证断路器本体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滑杆传动使风扇驱动达到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使横杆伸出外壳,达到报警的效果,提醒使用者该断路器本体发生发热的情况;

2.通过在横杆端部设有夜光涂层,较容易使使用者看到,达到更好的警示效果;

3.通过设置散热板和散热片,散热板和散热片对断路器本体起到再次散热的效果,有助于加快散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部分机构示意图。

图中,1、断路器本体;2、外壳;21、散热孔;22、挡板;23、凹槽;24、支撑杆;25、微型马达;26、风扇;27、开关触片;28、铜触片;29、电池;3、连接杆;4、温度传感器;5、plc控制器;6、滑杆;7、驱动机构;8、第一滑槽;81、第二滑槽;82、横杆;9、散热板;91、散热片;92、第一通孔;93、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断路器本体1的外侧套设有外壳2。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将断路器本体1与外界隔开,外壳2为中空的结构,外壳2的材料具体为硬质绝缘材料。

外壳2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孔21。在本实施例中,断路器本体1产生的热气能通过散热孔21排出,散热孔21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散热孔21均匀分布在外壳2上,多个散热孔21的散热效果更佳。

外壳2内壁的顶部设有四块挡板22。在本实施例中,四块挡板22与外壳2的顶部垂直,四块挡板22相互连接形成凹槽23,该凹槽23的开口朝下。

外壳2内对称设有温度传感器4、plc控制器5、竖直滑杆6和驱动竖直滑杆6运动的驱动机构7。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plc控制器5和驱动机构7均位于断路器本体1的外侧,plc控制器5分别与温度传感器4和驱动机构7连接,温度传感器4连接在断路器本体1上,能准确的感应断路器本体1的温度,将数据传输到plc控制器5中,使plc控制器5及时做出反应。

滑杆6位于温度传感器4远离断路器本体1的一侧,驱动机构7的输出轴与滑杆6连接,外壳2内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滑槽8和第二滑槽81,且滑杆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8和第二滑槽81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温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驱动机构7的输出轴会推动滑杆6沿着第一滑槽8和第二滑槽81运动,其运动方向为远离凹槽23的方向。

凹槽23的槽口通过支撑杆24连接有微型马达25,微型马达25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有风扇26,且微型马达25远离风扇26的一端设有开关触片27。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4对微型马达25和风扇26均起到支撑的效果,通过开关触片27能启动微型马达25,进而使风扇26转动。

凹槽23顶部设有电池29,凹槽23中穿设有相互铰接的连接杆3,铰接处连接有与开关触片27匹配的铜触片28,且铜触片28通过导线与电池29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相互铰接的连接杆3能绕着铰接处发生转动,即连接在铰接处的铜触片28的位置为可调,当相互铰接的连接杆3呈一条直线时,铜触片28与开关触片27为抵接的关系,能启动风扇26,当相互铰接的连接杆3形成角度时,铜触片28与开关触片27为分离的关系,风扇26会停止转动。

滑杆6上横向设有横杆82。在本实施例中,横杆82为水平设置,横杆82靠近凹槽23的端部与连接杆3的端部连接,当滑杆6受到驱动机构7的推动时,横杆82会远离凹槽23,此时与横杆82连接的相互铰接的连接杆3会形成一条直线,此时铜触片28会与开关触片27抵接,使风扇26转动,同时,横杆82的一端会穿过报警孔伸出外壳2外,起到警示的作用,横杆82伸出外壳2的端部设有夜光涂层,通过夜光涂层,在黑夜中更容易观察到警示的信息。

参照图1和图2,外壳2内且位于断路器本体1下方设有散热板9,所散热板9上连接有散热片91。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91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在散热板9表面,散热片91设有若干片,若干片散热片91围绕散热板9的轴线卡接在散热板9表面,散热板9表面贯穿有若干第一通孔92,散热片91设有若干第二通孔93,通过设置第一通孔92和第二通孔93,能增大热气与散热板9、散热片91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加快散热的效率,散热片91的材料具体为铝合金材料,铝合金的材料的导热性能更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一种多功能断路器,当断路器本体1处于正常的状态下,铰接的连接杆3之间的角度为钝角,此时铜触片28与开关触片27为分离的状态,风扇26不运动,而连接在滑杆6上的横杆82位于外壳2内。

温度传感器4位于断路器本体1的外侧,当温度传感器4感检测到断路器本体1的温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与温度传感器4连接的plc控制器5启动驱动机构7,则驱动机构7的输出轴推动滑杆6运动,滑杆6沿着第一滑槽8和第二滑槽81向着远离凹槽23的方向运动,带动与横杆82连接的连接杆3运动,即连接杆3会被拉平呈一条直线的状态,此时铜触片28与开关触片27抵接,风扇26转动,达到散热的效果,该过程中,连接在滑杆6上的横杆82发生运动,横杆82的端部会从报警孔中伸出,起到标示的作用,提醒使用者该断路器本体1发生发热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