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4562发布日期:2019-06-18 23:27阅读:10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接触器包括陶瓷壳体1、输出端2和螺杆3,其中,陶瓷壳体1与输出端2之间一般通过钎焊固定,而螺杆3通过螺纹安装于输出端2上,输出端2的上表面即为静触点4。触点上镀银主要是保护触点完整,避免接通断开瞬间电流过大产生的电弧击伤、粘连、氧化触点,另外触点金属表面时间久了会产生积垢,导致接触电阻增大,而银不会影响其导电率,减少了产生电弧烧蚀触点的可能,因此镀银工艺是十分重要的。

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假若先在静触点上电镀银,而电镀银需要经过化学药剂的清洗,再进炉进行钎焊,静触点上电镀的银在高温情况下会污染真空或者氢气环境,这样对钎焊设备很不利;假若采用先钎焊再镀银的方式,由于实际情况是只有输出端的上表面为镀银区,这就对电镀银质量提出了要求,需要做一个工装将不需要镀银的地方隔离开来,以便进行局部镀银,一旦出现电镀至不该的电镀地方,如陶瓷壳体上,这种不可逆转的情况将严重影响成品质量,导致合格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解决上述电镀银加工存在的问题,保证静触点上表面的镀银效果,提高加工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接触器包括陶瓷壳体、输出端和螺杆,输出端上设置有凸缘,输出端嵌入陶瓷壳体中,并由凸缘限位,凸缘的下表面与陶瓷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焊料片,螺杆安装于输出端上,螺杆上套设有第二焊料片,第二焊料片贴靠在凸缘的上表面,且第二焊料片不超出凸缘的边沿,将接触器整体进炉钎焊,第一焊料片熔化实现陶瓷壳体与输出端的钎焊固定,第二焊料片熔化实现输出端的上表面镀银。

具体地,第一焊料片、第二焊料片均采用agcu28合金钎料。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考虑到输出端固有的钎焊加工,舍弃了传统表面电镀银方式,直接在静触点位置放置焊料片,使得输出端上两处钎焊同时进行,既省去了复杂的电镀工艺,又满足了触点保护的要求,无论是成本控制、效率还是成品合格率都有很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陶瓷壳体;2-输出端;3-螺杆;4-静触点;5-第一焊料片;6-第二焊料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该接触器包括陶瓷壳体1、输出端2和螺杆3,输出端2的上表面即为静触点4,输出端2上设置有凸缘,输出端2嵌入陶瓷壳体1中,并由凸缘限位,凸缘的下表面与陶瓷壳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焊料片5,螺杆3安装于输出端2上,螺杆3上套设有第二焊料片6,第二焊料片6贴靠在凸缘的上表面,且第二焊料片6不超出凸缘的边沿。

其中的第一焊料片5、第二焊料片6均优选为agcu28合金钎料。银基钎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硬钎料,熔点适中,导电性能良好,塑性较高,具有高焊接强度、高导热性及高的软化温度,在各种介质中耐蚀性也较好。其熔点为780℃,不仅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能,如适宜的熔点、良好的润湿性、填缝能力强等,且焊接质量高,能够形成高强度、高导电性及耐腐蚀的钎焊接头。

加工时,将接触器上述结构组装完成后,整体进炉钎焊,钎焊的温度最高为810℃左右,第一焊料片5熔化实现陶瓷壳体1与输出端2的钎焊固定,第二焊料片6熔化实现输出端2的上表面镀银。

综上,上述的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考虑到输出端固有的钎焊加工,舍弃了传统表面电镀银方式,直接在静触点位置放置焊料片,使得输出端上两处钎焊同时进行,既省去了复杂的电镀工艺,又满足了触点保护的要求,无论是成本控制、效率还是成品合格率都有很大的提升。

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器静触点镀银工艺,接触器包括陶瓷壳体、输出端和螺杆,输出端上设置有凸缘,输出端嵌入陶瓷壳体中,并由凸缘限位,凸缘的下表面与陶瓷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焊料片,螺杆安装于输出端上,螺杆上套设有第二焊料片,第二焊料片贴靠在凸缘的上表面,且第二焊料片不超出凸缘的边沿,将接触器整体进炉钎焊,第一焊料片熔化实现陶瓷壳体与输出端的钎焊固定,第二焊料片熔化实现输出端的上表面镀银。上述工艺舍弃了传统表面电镀银方式,直接在静触点位置放置焊料片,使得输出端上两处钎焊同时进行,既省去了复杂的电镀工艺,又满足了触点保护的要求,无论是成本控制、效率还是成品合格率都有很大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戴丁志;李进;李一挺;崔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尼普顿电器(昆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6
技术公布日:2019.0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