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屏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4032发布日期:2019-11-27 20:5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电缆线屏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线屏蔽结构,用于裸露电缆的抗干扰隔离。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在机箱内部和机箱外部都需要布置互联电缆,在各种情况下,由于重量、空间和柔韧性的要求,这些电缆都无法做完整的屏蔽处理,更为严重的是,互联电缆的屏蔽设计效果有限,无法达到标准的要求。同时,在emc测试过程中,由于电缆的分支和组合情况十分复杂,需要对系统电缆的电磁发射情况做排查,需要一种针对电缆的可靠的局部性屏蔽手段。现阶段,由于电缆束的外观形状多样,现有的防波套和屏蔽层无法满足不同尺寸和外观的电缆,同时,防波套和屏蔽层需要的完整环接接地和全频段对地低阻抗的要求也很难满足,极大地限制了防波套和屏蔽层在实际产品中的使用范围和效果。因此,一种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形状电缆束,拆装和接地便利的电缆线屏蔽结构,在设计和测试中都有较大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线屏蔽结构,通过在辐射或敏感电缆线束上缠绕单层或者多层双端接地的导线,与电缆线束形成双绞结构,可以隔离电缆线束和导线的差模干扰,使辐射或者敏感电缆线束与外界的相互影响降低,从而达到降低电缆束干扰或者敏感性的目的。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缆线屏蔽结构,包含电缆线束、导线和接地点,接地点位于在电缆线束的两端,导线缠绕在电缆线束上,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地点。

电缆线束由一根或者多根信号线组成。

优选地,电缆线束具有或不具有双绞结构。

优选地,电缆线束具有或不具有屏蔽结构。

优选地,导线为单根多根,多根导线按层次缠绕在电缆线束上,接地点位于电缆线束的两端的不同点上。

优选地,导线的外层具有绝缘层。

附图说明

图1为单层缠绕的电缆线屏蔽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层缠绕的电缆线屏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电缆线屏蔽结构包括:电缆线束1,导线2和接地点3组成。

电缆线束1是电子产品机箱内或者机箱外的互联电缆束,电缆线束1具有多根信号线,并存在共模信号发射或者易受共模信号干扰,电缆线束1可具有双绞结构或者屏蔽结构。

接地点3位于在电缆线束1的两端,是导线2相对大地的接地点。

导线2缠绕在电缆线束上,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地点,并与电缆束1形成双绞结构。导线2的外层具有绝缘层。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是所示的电缆线屏蔽结构包括:电缆线束1、导线21,导线22和接地点31、接地点32组成。

电缆线束1是电子产品机箱内或者机箱外的互联电缆束,电缆线束1具有多根信号线,并存在共模信号发射或者易受共模信号干扰,电缆线束1可具有双绞结构或者屏蔽结构。

接地点31位于在电缆线束1的两端,是导线21相对大地的接地点。接地点32位于在电缆线束1的两端,是导线22相对大地的接地点

导线21缠绕在电缆线束1上,导线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地点31,导线22缠绕在电缆线束1上,导线22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地点32,导线21与导线22形成在缠绕在电缆线束1上的上下二层,并与电缆束1形成双绞结构。导线21和导线22的外层具有绝缘层。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线屏蔽结构,包含电缆线束、导线和接地点,其特征在于接地点位于在电缆线束的两端,导线缠绕在电缆线束上,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地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线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电缆线束由一根或者多根信号线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线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电缆线束具有或不具有双绞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线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电缆线束具有或不具有屏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线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线为单根多根,多根导线按层次缠绕在电缆线束上,接地点位于电缆线束的两端的不同点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缆线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线的外层具有绝缘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线屏蔽结构,包含电缆线束、导线和接地点,接地点位于在电缆线束的两端,导线缠绕在电缆线束上,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地点。本发明使导线与电缆线束形成双绞结构,可以隔离电缆束和导线的差模干扰,使辐射或者敏感电缆束与外界的相互影响降低,从而达到降低电缆束干扰或者敏感性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陈念;孙文静;刘心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19.1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