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插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7016发布日期:2020-01-14 18:1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插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功率插孔。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张,大功率连接器的用量也得到了迅速提升。作为连接器的核心功率传输零件,插孔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连接器的性能。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插孔有扭簧孔、线簧孔、冠簧孔,这些插孔的结构差别较小,如图1所示,簧片为圆弧状,簧片两端被插孔壳体限位防止拉脱,使簧片两端与插孔壳体之间接触分别形成接触点一和接触点二,簧片中间内凹用于和插针之间形成接触点三,簧片通过接触点一和接触点二与插孔壳体连接实现电流传输,簧片与插针通过接触点ⅲ形成电性连接用于电流传输。

目前的插孔连接电阻大,不适于大电流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功率插孔,通过改变结构设计,增加簧片与插孔壳体的接触面积,降低连接电阻,保证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并具有大的电流流通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功率插孔,包括位于插孔两端用于和插孔壳体接触形成连接的固持环和位于两个固持环之间多个间隔设置的簧片,其中,簧片中间向插孔内部凹陷形成用于和插针接触从而实现插针插孔电性连接的接触部ⅰ,簧片两端分别与固持环相连,插孔装入插孔壳体后两个固持环与插孔壳体接触的部位分别形成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ⅲ,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以及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的簧片均为凹凸交替结构;插孔与插针对插时,簧片的接触部ⅰ与插针紧密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在插针挤压作用下簧片弹性扩张变形使凹凸交替结构的凸起部分与插孔壳体紧密接触从而使插针、插孔、插孔壳体之间形成可靠连接用于传输电流。

进一步地,接触部ⅰ与插针之间为点接触或面接触。

进一步地,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以及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的簧片均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凹凸交替结构。

更进一步地,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的凹凸交替结构数量与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的凹凸交替结构数量相等或不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对插孔簧片的结构进行改进,使簧片与插孔壳体之间也可以形成电性接触,从而成倍增加插孔整体与插孔壳体之间接触点的数量,增大插孔与插孔壳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电流传输量,实现大电流传输。同时本发明的插孔可以使插针、插孔及插孔壳体之间形成紧密接触,在具备大电流传输性能的同时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插孔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插孔结构示例一。

图3是本发明插孔与插孔壳体装配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插孔及插孔壳体与插针对插到位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插孔结构示例二。

图6是本发明插孔结构示例三。

【元件及符号说明】:

1:固持环,2:簧片,3:接触部ⅰ,4:插针,5:插孔壳体,6:限位台阶,7:接触部ⅱ,8:接触部ⅲ,9:接触部ⅳ,10:接触部ⅴ,11:接触部ⅵ,12:接触部ⅶ,13:接触部ⅷ,14:接触点一,15:接触点二,16:接触点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插孔包括位于插孔两端的固持环1和位于两个固持环之间多个间隔设置的簧片2,两个固持环之间的多个簧片结构相同且排列相同,相邻两个簧片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簧片中间向插孔内部凹陷形成用于和插针紧密接触从而实现插针插孔电性连接的接触部ⅰ3,接触部ⅰ与插针4之间可以是点接触也可以是面接触。

簧片两端分别与固持环连接,插孔装入插孔壳体5后两个固持环被插孔壳体端部的限位台阶6限位防止与插针插拔时插孔脱出,插孔的两个固持环分别与插孔壳体接触形成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ⅲ,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以及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的簧片均为凹凸交替结构,插孔与插针对插时,在插针挤压作用下簧片弹性扩张变形使凹凸交替结构的凸起部分与插孔壳体紧密接触用于传输电流。插孔与插针不对插时,凹凸交替结构的凸起部分与插孔壳体不接触。

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以及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的簧片均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凹凸交替结构,且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的凹凸交替结构数量与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的凹凸交替结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以图2-图4为例,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以及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的簧片均有一组凹凸交替结构,在插针挤压作用下簧片弹性扩张变形使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的凹凸交替结构的凸起部分与插孔壳体接触形成接触部ⅳ9。而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的凹凸交替结构的凸起部分与插孔壳体接触形成接触部ⅴ10。图2所示插孔的每个簧片与插孔壳体之间有两个接触点,分别是接触部ⅳ和接触部ⅴ,每个簧片与插针之间有一个接触部ⅰ;多个结构相同的簧片按照相同排列顺序固定在两个固持环之间形成本发明的插孔。原有插孔的簧片与插孔壳体之间不接触,只有簧片两端的固持环与插孔壳体接触用于传输电流,相比原有插孔,本发明的插孔簧片与插孔壳体之间也形成电性接触,增加了插孔整体与插孔壳体之间的接触点数,可以增加插孔与插孔壳体的接触面积,降低连接电阻,增加电流传输量,实现大电流传输,并同时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

本发明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在尺寸允许情况下,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以及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的簧片均可以设置多组凹凸交替结构,在插针挤压作用下簧片弹性扩张变形使每一组凹凸交替结构的凸起部分均与插孔壳体接触形成接触部。

图5所示是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以及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均设置两组凹凸交替结构的示意图,该示例中每个簧片与插孔壳体之间共有4个接触点,分别是接触部ⅳ9、接触部ⅴ10、接触部ⅵ11和接触部ⅷ12;每个簧片与插针之间有一个接触部ⅰ3。

图6所示是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的凹凸交替结构数量与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的凹凸交替结构数量不相等的示例,该示例中接触部ⅱ和接触部ⅰ之间设置有三组凹凸交替结构,接触部ⅲ和接触部ⅰ之间设置有两组凹凸交替结构,每个簧片与插孔壳体之间共有5个接触点,分别是接触部ⅳ9、接触部ⅴ10、接触部ⅵ11、接触部ⅶ12和接触部ⅷ13;每个簧片与插针之间有一个接触部ⅰ3。

进一步地,本发明插孔的固持环可以是封闭的环状也可以是具有一开口用于和插孔壳体装配时提供一定的变形空间便于装配,图2-图6所示固持环均为封闭环状结构。

插孔插针未插合状态下,多个簧片的接触部ⅰ3形成的圆的直径小于插针横截面圆的直径,便于插针与插孔对插后形成紧密接触从而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插孔可以使插针、插孔及插孔壳体之间形成紧密可靠的电性连接,且插孔结构可以使插孔与插孔壳体之间的接触点数成倍增加,从而增大插孔与插孔壳体的接触面积,增加电流传输量,实现大电流传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