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及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0146发布日期:2020-04-10 22:1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及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及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输电线路塔的接地网与高压燃气管道相互接近的地区,为了保障高压燃气管道的安全,需要在输电线路塔的接地网中构造电磁隧道以及电磁屏蔽墙,以将接地网与高压燃气管道相隔离。针对电磁屏蔽墙所应用的柔性石墨复合接地带,须在其中掺入一定量高导电或高导磁的金属丝,以实现在接地网中将电磁能量束缚在限定的区域内。然而目前这样的复合接地带在中间或终端连接时仍采用传统的线槽搭连压紧的方式连接。对于掺有金属丝的石墨接地带采用此传统方式连接,会使得连接部分的金属丝之间夹有石墨材料,容易导致石墨接地带构成的电磁屏蔽墙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电磁屏蔽的功能失效。同时电磁屏蔽墙经常会与硬质金属材料连接,例如与镀锌圆钢接地或铜排引下线的连接,若是将石墨接地带直接与镀锌圆钢接地或铜排引下线直接压接,容易导致连接处的电气性能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避免复合石墨接地带构成的电磁屏蔽墙的电磁屏蔽功能失效并提高电磁屏蔽墙的电气性能稳定性问题。提供一种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及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

一种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包括:

连接片;

接线夹,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接线夹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用于容纳石墨接地带的石墨线,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用于容纳所述石墨接地带的金属线;以及,

扩展接头,与所述连接片连接,并且所述扩展接头用于连接第三方设备。

上述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通过在接线夹上开设相分隔的第一间隙以及第二间隙,从而能通过将石墨接地带的石墨线设置于第一间隙内,并将石墨接地带的金属线设置于第二间隙内,使得两个石墨接地带的石墨线与石墨线直接连接,金属线与金属线直接连接,进而避免传统压接方式中,将导电性能不同的石墨线与金属线混合连接而导致的屏蔽墙失效问题,保证了两个石墨接地带中间连接部分导电性能不低于石墨接地带本体的导电性能,提高了石墨接地带连接而成的屏蔽墙的电磁屏蔽性能。同时通过在连接片上预留一块金属片作为扩展接头,从而能通过扩展接头与第三方设备连接,进而避免了石墨接地带直接连接第三方设备导致的石墨接地带电气性能下降问题,提高了屏蔽墙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还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接线夹外,并且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用于容纳所述石墨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夹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接线夹均与所述连接片连接,每个所述接线夹外均套设有所述连接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接线夹的接线方向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夹的接线方向与所述连接片平行或近似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部均设有防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夹为一体弯折成型的金属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接头为金属片结构,所述扩展接头与所述连接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还包括石墨膜,所述石墨膜均匀涂敷于所述连接片的表面以及所述接线夹的表面。

一种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上所述的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

将待连接的两个石墨接地带的端部分别剥开,并使所述石墨接地带的石墨线与所述金属线相分离;

将所述两个石墨接地带的所述石墨线均插入所述接线夹的第一间隙内,挤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夹紧所述石墨线;

将所述两个石墨接地带的所述金属线均插入所述接线夹的第二间隙内,挤压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夹紧所述金属线。

上述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通过将石墨接地带的石墨线设置于第一间隙内,并将石墨接地带的金属线设置于第二间隙内,使得两个石墨接地带的石墨线与石墨线直接连接,金属线与金属线直接连接,进而避免传统压接方式中,将导电性能不同的石墨线与金属线混合连接而导致的屏蔽墙失效问题,保证了两个石墨接地带中间连接部分导电性能不低于石墨接地带本体的导电性能,提高了石墨接地带连接而成的屏蔽墙的电磁屏蔽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接线夹外套设连接套,使所述连接套与所述接线夹的第三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将所述第一间隙内的石墨线伸出并反向弯折后插入所述第三间隙内,挤压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使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夹紧所述石墨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两个石墨接地带的所述石墨线均插入所述接线夹的第一间隙内时,使所述两个石墨接地带的所述石墨线相互交替搭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的接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石墨接地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的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的左视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用于制作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的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接线夹;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113、第三连接部;114、第一间隙;115、第二间隙;116、第三间隙;12、第二接线夹;13、第三接线夹;20、连接片;21、金属片;22、防护膜;23、刻纹;30、连接套;40、石墨接地带;41、石墨线;42、金属线;50、扩展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参见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两个石墨接地带40,以使俩个石墨接地带40形成屏蔽墙。具体地,一实施例的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片20以及接线夹。其中,接线夹与连接片20连接。接线夹又包括依次间隔层叠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12以及第三连接部113。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114,第一间隙114用于容纳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第二连接部112以及第三连接部113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115,第二间隙115用于容纳石墨接地带40的金属线42。

进一步地,参见图5以及图6,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还包括扩展接头50,扩展接头50与连接片20连接,扩展接头50用于连接第三方设备,例如扩展接头50用于连接镀锌圆钢接地或铜排引下线。较佳地,扩展接头50为金属片21,扩展接头50与连接片20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扩展接头50与连接片20共面。

具体地,如图3所示,石墨接地带40包括多根石墨线41以及设置在两根石墨线41之间的金属线42。在连接两个石墨接地带40前,先将待连接的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端部分别剥开一定长度的石墨编制布,并抽出金属线42,使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与金属线42相分离。然后将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均插入接线夹的第一间隙114内,并使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相互交替搭接。挤压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使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夹紧石墨线41,从而使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连接稳固。然后将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抽出的金属线42捋顺,平铺在接线夹的第二间隙115内,挤压第二连接部112与第三连接部113,使第二连接部112与第三连接部113夹紧金属线42,从而使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金属线42相连接稳固。同时通过在连接片20上预留一块金属片21作为扩展接头50,从而能通过扩展接头50与第三方设备的接头连接,进而避免了石墨接地带40直接连接第三方设备导致的石墨接地带40电气性能下降问题,提高了屏蔽墙的稳定性。

上述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通过在接线夹上开设相分隔的第一间隙114以及第二间隙115,从而能通过将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设置于第一间隙114内,并将石墨接地带40的金属线42设置于第二间隙115内,使得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与石墨线41直接连接,金属线42与金属线42直接连接,进而避免传统压接方式中,将导电性能不同的石墨线41与金属线42混合连接而导致的屏蔽墙失效问题,保证了两个石墨接地带40中间连接部分导电性能不低于石墨接地带40本体的导电性能,提高了石墨接地带40连接而成的屏蔽墙的电磁屏蔽性能。

进一步地,连接片20以及接线夹均为导电良好的金属材质。较佳地,连接片20以及接线夹采用金属板一体成型的。如图7所示,金属板上设有金属片21,通过将金属片21的两侧向金属片21的中间弯折一定弧度,即可使金属片21形成接线夹。

进一步地,参见图1-4,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还包括连接套30,连接套30套设在接线夹外,并且连接套30与第三连接部113之间形成第三间隙116,第三间隙116用于容纳石墨线41。具体地,通过将穿设在第一间隙114内的石墨线41适当延长伸出,并反向弯折后插入第三间隙116内,再挤压连接套30与第三连接部113,使连接套30与第三连接部113夹紧石墨线41,从而使得两根石墨接地带40的连接更加稳固。相比于传统直接搭接的连接方式,本申请通过将第一间隙114内的石墨线41反向折弯后压接在第三间隙116内,进而大大的提高了两个石墨接地带40连接后的抗拉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较佳地,连接套30为一体弯折成型的金属件。

具体地,接线夹为至少两个,每个接线夹均与连接片20连接,每个接线夹外均套设有连接套30。例如图5所示,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设有三个接线夹,分别为第一接线夹11以及第二接线夹12以及第三接线夹13。其中第二接线夹12以及第三接线夹13分别设置在第一接线夹11两侧,连接片20用于连接三个接线夹。通过在连接片20上设置多个接线夹,使得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可同时连接多个石墨接地带40,提高了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利用率,降低了物料成本。

进一步地,三个接线夹的接线方向与连接片20平行或近似平行,并且其中至少两个接线夹的接线方向相交。接线夹的接线方向指的是石墨接地带40穿过接线夹的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第一接线夹11的接线方向与第二接线夹12的接线方向相垂直,第一接线夹11的接线方向还与第三接线夹13的接线方向相垂直,通过至少两个接线方向相交的接线夹,使得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连接石墨接地带40后能形成网状结构的屏蔽墙,相比于采用传统连接件形成线型屏蔽墙,网状结构的屏蔽墙充分利用了大地的散流效应,提高屏蔽墙的电磁屏蔽功能。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12以及第三连接部113的表面均设有防滑部,防滑部用于增加接线夹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避免石墨线41与金属线42从接线夹内脱出。较佳地,防滑部为波浪状的刻纹23或凹凸结构。例如图7所示,在弯折金属片21以形成接线夹前,可先在金属片21的正反两面均刻蚀上波浪状的刻纹23,待弯折金属片21以形成接线夹后,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12以及第三连接部113的表面即可形成波浪状刻纹23组成的防滑部。

进一步地,参见图7,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防护膜22,具体地,防护膜22附着于连接片20的表面以及接线夹的表面上。如图7所示,在弯折金属板前,可先在金属板的正反两面均涂覆上防护膜22,待弯折金属板以形成连接片20以接线夹后,连接片20以接线夹的表面即可形成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防护膜22。优选地,防护膜22为石墨膜,石墨膜均匀涂敷于连接片20的表面以及接线夹的表面上。通过在连接片20的表面以及接线夹的表面上涂覆防护膜22,加强了连接片20以及接线夹的表面抗腐蚀能力,从而避免了石墨线41与接线夹直接接触导致的电化学腐蚀问题的发生,提高了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外护套(未图示),外护套包覆于连接片20以及接线夹外,用于进一步对连接片20以及接线夹进行防腐保护。具体地,外护套包括石墨布以及绑线,连接片20以及接线夹还涂覆有导电胶,较佳地,导电胶涂敷于接线夹的边沿、弯折处以及挤压刻痕等防腐性能薄弱处。进一步地,石墨布与导电胶粘接,从而使得石墨布紧密包裹连接片20以及接线夹。绑线用于绑扎石墨布并缝合石墨布的开口,使得石墨布整体被绑扎牢固。通过在连接片20以及接线夹外包覆外护套,提高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的整体抗腐蚀性能。

进一步地,参见图7,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扩展接头50,扩展接头50与连接片20连接,扩展接头50用于连接第三方设备,例如扩展接头50用于连接镀锌圆钢接地或铜排引下线。较佳地,扩展接头50为金属片21,扩展接头50与连接片20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扩展接头50与连接片20共面。通过在连接片20上预留一块金属片21作为扩展接头50,从而能通过扩展接头50与第三方设备的接头连接,进而避免了石墨接地带40直接连接第三方设备导致的石墨接地带40电气性能下降问题,提高了屏蔽墙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石墨接地带连接装置的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具体地,一实施例的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将待连接的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端部分别剥开,并使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与金属线42相分离。

具体地,如图3所示,石墨接地带40包括多根石墨线41以及设置在两根石墨线41之间的金属线42。在连接两个石墨接地带40前,先将待连接的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端部分别剥开一定长度的石墨编制布,并抽出金属线42,使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与金属线42相分离。

s120:将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均插入接线夹的第一间隙114内,挤压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使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夹紧石墨线41。

具体地,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相互交替搭接,从而使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连接更稳固。

s130:将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金属线42均插入接线夹的第二间隙115内,挤压第二连接部112与第三连接部113,使第二连接部112与第三连接部113夹紧金属线42。

较佳地,从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抽出的金属线42需要捋顺,然后平铺在接线夹的第二间隙115内。

s140:在接线夹外套设连接套30,使连接套30与接线夹的第三连接部113之间形成第三间隙116;

s150:将第一间隙114内的石墨线41伸出并弯折后插入第三间隙116内,挤压连接套30与第三连接部113,使连接套30与第三连接部113夹紧石墨线41。

上述石墨接地带连接方法通过将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设置于接线夹的第一间隙114内,并将石墨接地带40的金属线42设置于接线夹的第二间隙115内,使得两个石墨接地带40的石墨线41与石墨线41直接连接,金属线42与金属线42直接连接,进而避免传统压接方式中,将导电性能不同的石墨线41与金属线42混合连接而导致的屏蔽墙失效问题,保证了两个石墨接地带40中间连接部分导电性能不低于石墨接地带40本体的导电性能,提高了石墨接地带40连接而成的屏蔽墙的电磁屏蔽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