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5417发布日期:2020-05-12 14:54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固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正逐步取代传统的耗能方式走入我们的生活。动力电池系统庞大而复杂,它是由一个个单一的电芯通成串并联的方式组成模组,再由一个个组成好的模组构成一整套电池系统。

动力电池包的这种内部构造方式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内部空间,也使整个系统内的电芯排布地更加规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程度的加剧,如果动力电池包内各个模组的连接不稳定,很容易造成相邻模组与模组间,模组与动力电池包外壳间的硬性接触,还有可能造成模组与动力电池包内各个电器件发生磕碰与摩擦,从而酿成更大的风险。

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为矩形、倒角或圆角矩形的长导体,一般都用圆角铜排,以免产生尖端放电,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铜排在电气设备,特别是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铜排主要是用在一次线路上,大电流的相线、零线、地线都会用到铜排,在电柜上较大电流的一次元器件的连接都是用铜排,用铜排最主要考虑的是载流量,根据电流大小选用适合的铜排,连接处的螺丝一定要上紧,否则电流大时会出现烧熔铜排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解决了在对电池模组进行固定时各个模组的连接不稳定,长期使用后各个电器件发生磕碰与摩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包括铜排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铜排主体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边与第一弯折部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部与第二弯折部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表面均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直径为3.5mm。

优选的,所述铜排主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表面包裹有镀镍层,并且镀镍层厚度至少为6um,所述铜排主体、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表面套设有阻燃热缩管。

优选的,所述铜排主体的长度为303.4mm,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均为20mm,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为20mm,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为36mm。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均为1mm。

优选的,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料:在制作前选用t2紫铜,t2紫铜为0.1mm厚的紫铜箔,将选取的紫铜箔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900-1000℃,待温度达到标准后,将材料从加热炉转移到热成形的压力机中,根据压力机内的模具对紫铜箔进行冲压成型,得紫铜板料,采用水冷形式对紫铜板料进行快速冷却,水冷温度为10-30℃,使紫铜板料得到硬化,提高强度;

s2、表面处理:采用冲孔设备对紫铜板料表面的两侧进行冲孔,从而形成两个连接孔,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冲孔完毕后,对紫铜板料的表面进行去除毛刺和尖角倒钝,使其表面无锋利边缘和外表面无损伤;

s3、铜排制作:在镍盐、导电盐、ph缓冲剂、润湿剂组成的电解液中,阳极用金属镍,阴极为紫铜板料,通以直流电,在紫铜板料上沉积上一层均匀镍镀层,镀镍层的厚度为6-10um;

s4、镀镍:将s3中的铜排基体表面除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位置套上阻燃热缩管,外层缠绕黑色布屐,对铜排基体的两侧按照要求进行弯折,从而形成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得最终可形变式软铜排。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可形变式软铜排,通过铜排主体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连接部的侧边与第一弯折部的外侧边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的顶部与第二弯折部的外侧边固定连接,可形变式软铜排,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表面均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直径为3.5mm,铜排主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表面包裹有镀镍层,述铜排主体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表面套设有阻燃热缩管,s1、选料:在制作前选用t2紫铜,t2紫铜为0.1mm厚的紫铜箔,将选取的紫铜箔放入加热炉中,在一定范围内可发生形变,同时又能满足强度要求,既能节省动力电池包内部空间,同时又能使电池包内的各个电器件连接更稳定,铜软的材质特性与传统的硬性铜排相比,既保证了其电阻小,过流能力强的优点,同时又带来了柔软性的优势,软铜排既能消除安装时产生的应力,同时又能减轻安装难度,可以广泛地应用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更能应用到轨道交通,电力电工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连接部、阻燃热缩管和第二连接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连接部、铜排主体和第二连接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铜排主体;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第一弯折部;5、第二弯折部;6、连接孔;7、阻燃热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三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形变式软铜排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s1、选料:在制作前选用t2紫铜,t2紫铜为0.1mm厚的紫铜箔,将选取的紫铜箔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900℃,待温度达到标准后,将材料从加热炉转移到热成形的压力机中,根据压力机内的模具对紫铜箔进行冲压成型,得紫铜板料,采用水冷形式对紫铜板料进行快速冷却,水冷温度为10℃,使紫铜板料得到硬化,提高强度;

s2、表面处理:采用冲孔设备对紫铜板料表面的两侧进行冲孔,从而形成两个连接孔6,即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冲孔完毕后,对紫铜板料的表面进行去除毛刺和尖角倒钝,使其表面无锋利边缘和外表面无损伤;

s3、铜排制作:在镍盐、导电盐、ph缓冲剂、润湿剂组成的电解液中,阳极用金属镍,阴极为紫铜板料,通以直流电,在紫铜板料上沉积上一层均匀镍镀层,镀镍层的厚度为6um;

s4、镀镍:将s3中的铜排基体表面除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的位置套上阻燃热缩管7,外层缠绕黑色布屐,对铜排基体的两侧按照要求进行弯折,从而形成第一弯折部4和第二弯折部5,得最终可形变式软铜排。

实施例2

s1、选料:在制作前选用t2紫铜,t2紫铜为0.1mm厚的紫铜箔,将选取的紫铜箔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950℃,待温度达到标准后,将材料从加热炉转移到热成形的压力机中,根据压力机内的模具对紫铜箔进行冲压成型,得紫铜板料,采用水冷形式对紫铜板料进行快速冷却,水冷温度为20℃,使紫铜板料得到硬化,提高强度;

s2、表面处理:采用冲孔设备对紫铜板料表面的两侧进行冲孔,从而形成两个连接孔6,即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冲孔完毕后,对紫铜板料的表面进行去除毛刺和尖角倒钝,使其表面无锋利边缘和外表面无损伤;

s3、铜排制作:在镍盐、导电盐、ph缓冲剂、润湿剂组成的电解液中,阳极用金属镍,阴极为紫铜板料,通以直流电,在紫铜板料上沉积上一层均匀镍镀层,镀镍层的厚度为8um;

s4、镀镍:将s3中的铜排基体表面除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的位置套上阻燃热缩管7,外层缠绕黑色布屐,对铜排基体的两侧按照要求进行弯折,从而形成第一弯折部4和第二弯折部5,得最终可形变式软铜排。

实施例3

s1、选料:在制作前选用t2紫铜,t2紫铜为0.1mm厚的紫铜箔,将选取的紫铜箔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1000℃,待温度达到标准后,将材料从加热炉转移到热成形的压力机中,根据压力机内的模具对紫铜箔进行冲压成型,得紫铜板料,采用水冷形式对紫铜板料进行快速冷却,水冷温度为30℃,使紫铜板料得到硬化,提高强度;

s2、表面处理:采用冲孔设备对紫铜板料表面的两侧进行冲孔,从而形成两个连接孔6,即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冲孔完毕后,对紫铜板料的表面进行去除毛刺和尖角倒钝,使其表面无锋利边缘和外表面无损伤;

s3、铜排制作:在镍盐、导电盐、ph缓冲剂、润湿剂组成的电解液中,阳极用金属镍,阴极为紫铜板料,通以直流电,在紫铜板料上沉积上一层均匀镍镀层,镀镍层的厚度为10um;

s4、镀镍:将s3中的铜排基体表面除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的位置套上阻燃热缩管7,外层缠绕黑色布屐,对铜排基体的两侧按照要求进行弯折,从而形成第一弯折部4和第二弯折部5,得最终可形变式软铜排。

绝缘测试

选取实施例1-3制作的可形变式软铜排,对其进行绝缘测试,测试结果得出,在2700vac情况下,电阻大于50g欧,在1000vdc情况下,漏电流小于3ma。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