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OS管的忆容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69530发布日期:2020-04-03 18:50阅读:1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MOS管的忆容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器件领域,涉及一种基于mos管忆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忆阻器的概念是由蔡少棠教授在1971年首先提出,直到2008年,hp实验室才首次成功制得基于双层二氧化钛薄膜的固体忆阻器。2009年,蔡少棠等在ieee上撰文将记忆系统的概念扩展到容性和感性元件中,并详细阐述了忆容器和忆感器的特性。忆阻器、忆容器、忆感器统称为记忆元件。记忆元件凭借其纳米尺寸、低功耗、集成密度高及非线性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存储、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科学等领域,同时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延续摩尔定律的新型元件。

忆阻器、忆容器和忆感器区别于普通的无源器件的一个特征就是其阻态、容态和感态取决于系统的历史状态,即具有记忆性。其中,忆容器根据其电容改变的物理机制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一、精确改变器件的物理尺寸,包括微机电系统(mems)、纳机电系统(nems)和弹性电容器等,它们在无线电通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此类器件设计难度大,工作方式属于耗散型。二、改变介质层的介电常数,包括利用相变、离子注入、铁电极化来调节介质的电容。2009年,t.driscoll等人在《science》上报道了利用vo2的金属-绝缘体转变来实现电容的连续可调和记忆,可是其同时存在工作温度区间窄、电容可调范围低和阻值改变大等问题。2010年,m.krems等人在《nanoletters》上发表了离子注入型的忆容器文章,它利用离子受到外场作用后穿过纳米孔洞来改变溶液的电容,但是它工作需要溶液的参与,存在与微电子器件不兼容的问题。铁电忆容系统利用铁电畴在外场作用下发生翻转实现忆容的效果,但当电场撤去后,铁电调制效果逐渐消失。因此,寻找一种制备简单、工艺兼容、电容大范围可调、可编程和重构的忆容器显得至关重要。

磁控溅射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溅射技术,具有高速、低温、低损伤的特点,是物理气相沉积的一种。通过靶阴极表面中引入磁场,利用磁场对带电粒子的约束来提高等离子体密度以增加溅射率。原子层化学气相沉积(ald)技术利用气相源在衬底表面吸附或反应的自饱和性实现逐层生长,生成薄膜的厚度只与循环周期的数目有关。由于具有独特的自限制生长特点,原子层沉积成膜具有精确的厚度控制、优异的三维贴合性和大面积成膜等优点,在制备超薄薄膜、纳米结构方面独具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mos管的忆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忆容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mos管的忆容器,在衬底上依次生长有第一氧化物介质层、cuox纳米晶层、第二氧化物介质层以及顶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衬底是p-型掺杂的、电阻率为1~10ω/cm的单晶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氧化物介质层的厚度为2~10nm,第二氧化物介质层的厚度为10~20nm。

优选地,所述cuox纳米晶层的厚度为2~10nm。

优选地,所述顶电极的结构为圆柱状点电极,直径为50~100μm,厚度为75~150nm。

本发明一种基于mos管的忆容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在衬底表面生长第一氧化物介质层;

(2)在第一氧化物介质层上生长cu薄膜,接着退火后自组装得到cuox纳米晶层;

(3)在cuox纳米晶层上生长第二氧化物介质层;

(4)最后在第二氧化物介质层上生长金属薄膜,作为顶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利用原子层薄膜沉积技术生长al2o3的第一氧化物介质层,其中三甲基铝作为金属源,水蒸气为氧源,生长温度为250℃,生长速度为0.1nm/cycle。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首先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氩气气氛下,以40w功率、12nm/min的生长速率,生长cu薄膜;接着在650~750℃下、o2的气氛中退火30~60s,自组装得到cuox纳米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环境友好、基于mos管电容器的新型忆容器,其结构为p-si/氧化物介质层/cuox/氧化物介质层/顶电极。mos管电容器本身具有非线性的电容-电压特性,在氧化物介质层掺入具有忆阻特性的cuox纳米晶后,当外加电刺激改变cuox纳米晶的电导时,介质层的介电常数将发生变化,最终器件电容也随之变化。此时,器件具有滞后的电容-电压回线,即典型的忆容器特性。

(2)本发明忆容器具有电容调节方便、可调范围大的优点。只需施加低幅值方波电脉冲即可改变器件电容,此忆容器的电容值可以随着频率、脉冲幅值和刺激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可调率超过3000%。

(3)本发明忆容器具有可重构的优点。利用电脉冲改变其电容后,只需要施加相反极性的电脉冲即可使器件电容回到初始状态。

(4)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cu薄膜,具有纯度高、致密性好、成膜均匀与氧化物薄膜结合均匀的优点。此外,相比其他制备技术,磁控溅射还具备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成本较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忆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忆容器在不同频率下的电荷-电压滞后曲线。其中x轴表示施加在顶电极上的电压,y轴表示mos管电容器两端的电荷,不同曲线分别代表不同的扫描频率。

图3是电脉冲刺激次数对忆容器电容的影响。其中x轴是扫描频率,y轴是0v偏压下的电容值,不同曲线代表不同的电脉冲刺激次数。

图4是忆容器的电容可调率测试图。施加不同的电脉冲以调制器件电容,其中x轴代表施加脉冲的幅值,y轴代表器件电容。脉冲宽度保持150ms,幅值的变化规律为0v→8v→-8v→0v,变化梯度为0.5v。每施加一次脉冲后,在0v偏压、1mhz的条件下读取器件电容。

图5是忆容器的可重构性测试图,其中x轴是扫描频率,y轴是0v偏压下的电容值。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初始状态器件电容、施加正脉冲后增大的器件电容、接着施加负脉冲恢复到初始态的器件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忆容器的结构为:p-si/氧化物介质层/cuox/氧化物介质层/顶电极。具有单一氧化物介质层的mos管电容器本身具有非线性的电容-电压特性,本发明在氧化物层中掺入cuox纳米晶,构成复合介质层。这样,器件将表现出滞后的电容-电压回线,即典型的忆容器特性。这是由于cuox纳米晶具有忆阻特性,外加电刺激可以改变cuox纳米晶和介质层的电导;根据maxwell-wagner模型,介质层的介电常数是其电导的函数。换言之,介质层介电常数和器件电容可由外加电脉冲调制。

该忆容器各层的生长方法如下:

(1)选用电阻率为1~10ω/cm的p型掺杂的单晶硅(p-si)作为衬底。

(2)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磁控溅射、原子层沉积技术或电子束蒸镀等方法,在衬底表面生长2~10nm厚的第一氧化物介质层(hfo2、al2o3、sio2)。该介质层除作为复合电介质(包括第一氧化物介质层和第二氧化物介质层)的一部分外,由于该层厚度极小,可以将第一氧化物介质层视为隧穿层,硅衬底电子在外加垂直电场的作用下,可以越过势垒隧穿到cuox纳米晶层,被cuox层中的缺陷俘获。此时,在衬底和第一氧化物介质层界面处,空穴将进一步累积,从而提高器件电容的可调范围。

(3)可利用磁控溅射或分子束外延技术,在第一氧化物介质层上生长2~10nm的cu薄膜,接着在650~750℃下和o2的气氛中退火30~60s,自组装得到cuox纳米晶层。该厚度的cuox层具有显著且稳定的忆阻特性,通过施加电脉冲可以显著改变其电阻,从而提高器件的电容可调率。

(4)第二氧化物介质层可为薄层的氧化物,如hfo2、al2o3、sio2等。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技术或电子束蒸镀等方法,在cuox纳米晶层上生长10~20nm的氧化物薄膜,从而完成复合电介质层的构建。第二氧化物介质层除作为复合电介质的一部分外,由于该层厚度较大,可以将该氧化物介质层视为阻挡层,它的存在可以阻挡电子进一步向电极方向运动,确保电子被cuox层的缺陷俘获。

(5)顶电极可选用电阻率较低,且能够与介质层实现欧姆接触的金属薄膜,如au、pt、cu等,其厚度应在75~150nm范围,可通过磁控溅射、电子束蒸镀、脉冲激光沉积等方式实现薄膜生长。

由上述方法制备的mos忆容器件,其结构如图1所示。

实施例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忆容器件的制备过程,具体如下:

1、将p-si衬底分别用适量的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0分钟,清洗掉si表面的有机物等杂质。然后再将衬底放入hf:h2o=1:10的氢氟酸溶液中浸泡30s,去除表面氧化物,再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分钟,洗掉残余的氢氟酸,用高纯氮气吹干后放入原子层沉积腔体内沉积薄膜。

2、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衬底上沉积厚度为3nm的al2o3作为介质层。在沉积过程中用三甲基铝(al(ch3)3)作为金属源,水蒸气为氧源,生长温度为250℃,生长速度为0.1nm/cycle,共生长30个循环。

3、接着将步骤2得到的样品放入磁控溅射生长腔内,在样品表面沉积约5nm厚的金属cu薄膜,生长功率为40w,气氛为氮气(4pa),生长速率为12nm/min。

4、生长完cu薄膜后,将样品放入快速退火炉中退火,使cu膜氧化并团聚成cuox纳米晶。退火条件是700℃,氧气气氛,退火时间40s。

5、将退火后的样品再用ald沉积12nm厚的al2o3介质层,生长条件与步骤2所述相同,循环次数为120次。

6、接着在样品表面用磁控溅射生长约100nm的铂金作为上电极,生长功率为15w,气氛为氩气(2pa),生长速率为9nm/min。

7、最后,在si衬底上涂一层导电银胶作为底电极。

制备完成后进行测量,实验中忆容器件的电荷-电压滞后曲线以及电容-频率变化曲线均使用keithley4200半导体参数分析仪完成。

电容可调行为的测试方法为:用keithley4200首先测得初始状态下忆容器的电容-频率曲线,再用keithley4200中的pmu模块在上电极上施加10个脉冲,脉冲幅值为8v,脉冲宽度为0.15s,测得器件刺激后的电容-频率曲线,接着给忆容器施加若干-8v0.1s的脉冲,将其电容值调至初始状态。20个脉冲刺激后的电容-频率曲线同样按照此步骤进行。

如图2,在频率分别为100k、1mhz的条件下,测得器件在+8v和-8v之间的电容-电压回线,利用电容定义式计算后,得到忆容器的电荷-电压的滞后回线,该回线的存在证明的器件具有忆容特性。

如图3,相比初始状态,施加正脉冲后,器件电容显著增大。器件电容的随施加脉冲次数的增大而增大,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实现了对器件电容的调制。

电容可调率的测试方法:分别测得特定的频率、脉冲幅值、脉冲次数刺激后的忆容器的电容值c,已知初始转态下1mhz的电容值为c0,得到忆容器的电容可调率为t=(c-c0)/c0×100%,最终做出电容可调率相图。本实施例的忆容器的电容值可以随着频率、脉冲幅值和刺激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如图4,施加正脉冲可使器件电容增大,施加负脉冲则会使器件电容降低。当脉冲幅值处于2~4v,-2~-4v范围,器件可调率的变化最为显著。在施加+8v、150ms的脉冲后,器件电容可调率超过了3000%。

电容可重构性的测试方法:首先测得初始状态下的电容-频率曲线,接着在上电极上施加+8v0.15s的电压脉冲,测得刺激后的电容-频率曲线,然后再在上电极上施加-8v3μs的电压脉冲,再次测量忆容器的电容-频率曲线。如图5,对处于初始态的器件施加正脉冲,器件电容在全频率范围下,特别是低频下显著增大,再施加合适的负脉冲,器件电容回到初始状态,由此完成了对器件电容的重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