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旋转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6368发布日期:2020-05-01 22:0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导电旋转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美容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旋转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美丽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多功能美容仪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和青睐,当前的多功能美容仪大多能够实现温度、电流刺激以及按摩功能。当前的多功能美容仪包括固定不动的手柄及做自转运动的按摩头,使用时,将按摩头置于人体体表,按摩头的转动达到对肌肉的放松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并且通过在按摩头上连续或间歇性进行制热、制冷或形成微电流后,以按摩、刺激并清洁人体体表,实现美容的目的。按摩头一般通过一导电轴承安装于手柄上,但目前的导电轴承由于转子和转轴之间缺乏稳定可靠的导向和定位,使得导电轴承的结构并不稳定,且不利于拆装。

因此,亟需要一种转子和转轴之间具有可靠的导向和定位的导电旋转球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和转轴之间具有可靠的导向和定位的导电旋转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导电旋转球,包括导电轴承及安装于所述导电轴承上的导电球,所述导电轴承包括导电载体、导电轴及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导电轴上的转动座,所述导电轴包括绝缘轴芯、多个套装于所述绝缘轴芯的外侧壁的导电环及内设于所述绝缘轴芯的多个导引件,多个所述导电环沿所述绝缘轴芯的轴向呈彼此间隔开布置,每一所述导引件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导电环电性连接,所述导电载体包括绝缘载体和安装于所述绝缘载体上并彼此间隔开设置多个电性引出件,所述转动座上设有拼装部,所述绝缘载体安装于所述拼装部中,且每一所述电性引出件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导电环电性接触,所述导电球包括具有一导引安装通道的安装体、贴附于所述安装体外侧面上的发热膜及套装于所述安装体上的球形外壳体,所述安装体内设有多个电性输引件,所述电性输引件安装于所述导引安装通道中,两所述电性输引件与所述发热膜电性连接,所述导电轴承安装于所述导引安装通道内,且所述每一所述电性引出件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电性输引件电性接触。

较佳地,所述电性引出件包括内触部、外触部及安装于所述绝缘载体内的定装部,所述外触部连接于所述定装部的第一端,所述内触部连接于所述定装部的第二端,所述外触部凸伸于所述绝缘载体外,所述内触部伸置于所述转动座的内部并恒与一所述导电环电性接触,所述绝缘载体具有一圆弧形外侧面,所述外触部伸出于绝缘载体后与所述圆弧形外侧面呈同心同径延伸布置,所述外触部与一所述电性输引件电性接触。

较佳地,所述导电轴承还包括一安装于所述转动座顶部处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装并锁止于所述导电轴上,所述连接件包括套装于所述绝缘轴芯上的环状体和安装于所述环状体顶面外缘处的多个定扣卡块,所有所述定扣卡块沿所述环状体的周向排成一圈,所述定扣卡块具有沿所述环状体的径向向外凸出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沿远离所述环状体的中心线并相对所述环状体的中心线呈垂直延伸布置,所述环状体的底面设有多个配卡槽孔,所述绝缘载体的顶部设有绝缘卡块,所述转动座的顶部设有转动卡块,所述绝缘卡块和所述转动卡块各对应插入一所述配卡槽孔中。

较佳地,所述导电轴承还包括一具有锁扣通孔的首尾敞开的锁扣环件,所述锁扣环件的首端与尾端之间形成一斜缺口,所述锁扣环件往所述锁孔通孔内凸伸出一阻挡部,所述绝缘轴芯的顶部设有一锁止卡钉,所述锁止卡钉包括连接体和安装于所述连接体上的卡挡体,所述连接体安装于所述绝缘轴芯的顶部,所述锁扣环件套装于所述锁止卡钉上并压在所述环状体上,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卡挡体阻挡配合。

较佳地,所述绝缘载体包括多个套装于所述绝缘轴芯并相互连接的安装环体,所述安装环体具有一套装通孔,所述安装环体的底面设有配装槽孔,所述安装环体的顶面设有插装柱,所述安装环体上的所述插装柱对应插入于与之相邻的所述安装环体的所述配装槽孔内。

较佳地,每一所述安装环体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电性引出件,所述安装环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安装槽和延伸槽,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安装环体的侧壁,所述延伸槽还连通于所述套装通孔,所述定装部安装于安装槽中,所述内触部安装于所述延伸部槽中。

较佳地,所述安装体包括多个电性输引件及多个层叠设置并相互扣合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具有一导引通孔,所有所述安装件上的导引通孔相互连通而形成所述导引安装通道,每一所述电性输引件对应安装于一个所述安装件的导引通孔中,所述外壳体的外侧面包覆有一层塑料层。

较佳地,所述电性输引件包括接触环体部和输引体部,所述接触环体部安装于所述安装件的导引通孔中,所述输引体部的第一端电性于所述接触环体部,所述输引体部的第二端越出所述安装体。

较佳地,两相邻所述安装件中的一者的底面设有一包围所述导引通孔的安装部,两相邻所述安装件中的另一者的顶面设有包围所述导引通孔的卡装部,两相邻所述安装件中一者的安装部插入两相邻所述安装件中另一者的卡装部中,所述接触环体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并贴紧至所述导引通孔的侧壁上,两相邻所述安装件中的一者上设有插装部,两相邻所述安装体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插装部相对应的配装部,两相邻所述安装体中一者上插装部插入与之相邻的另一所述安装体上的配装部中。

较佳地,所述安装体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扣合在位于所述安装体最上方的所述安装件的顶部上,所述盖体的底部处设有一连通所述导引安装通道的避让槽孔,所述盖体的顶部设有一与所述盖体同轴布置的凸柱,所述发热膜上开有一穿置通孔,所述凸柱穿置于所述穿置通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导电旋转球,包括导电轴承及安装于所述导电轴承上的导电球,导电轴承包括导电载体、导电轴、可转动地套装于导电轴上的转动座,导电轴包括绝缘轴芯、多个套装于绝缘轴芯的外侧壁的导电环及内设于绝缘轴芯的多个导引件,多个导电环沿绝缘轴芯的轴向呈彼此间隔开布置,每一导引件与对应的一个导电环电性连接,导电载体包括绝缘载体和安装于绝缘载体上并彼此间隔开设置多个电性引出件,转动座上设有拼装部,绝缘载体安装于拼装部中,且每一电性引出件与对应的一个导电环电性接触,导电球包括具有一导引安装通道的安装体、贴附于安装体外侧面上的发热膜及套装于安装体上的球形外壳体,安装体内设有多个电性输引件,电性输引件安装于导引安装通道中,两电性输引件与发热膜电性连接,导电轴承安装于导引安装通道内,且每一电性引出件与对应的一个电性输引件电性接触,故实现了导引件与电性引出件之间的电路/信号的连通,也实现了电性输引件与电性引出件之间的电路/信号的连通,并且由于绝缘载体是安装于拼装部当中的,这样的设置使得导电载体在转动座上得到稳定可靠的导向和定位,导电载体与转动座实际上形成了一转子结构,且该转子结构与导电轴之间的转动是通过转动座与绝缘轴芯之间的相对转动而实现的,故在转子结构上实现转动的部分(即转动座)与实现电路/信号传输的部分(即导电载体)的结构是分开的,实现电路/信号传输的结构部分(即导电载体)能同步地相对导电轴转动,且不易损坏,使得导电轴承的结构更稳定,并且利于导电轴承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导电旋转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导电旋转球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之第一实施例中,组装后的导电轴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导电轴承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导电轴承中导电载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5中a-a线段剖切后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图7是图4的导电轴承中锁扣环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的导电轴承中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提供之第二实施例中,组装后的导电轴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导电轴承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导电轴承中导电载体上的一电性引出件安装于一安装环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电性引出件分离于安装环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导电旋转球中导电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沿图13中b-b线段剖切后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图15是图13中导电球在隐藏塑料层后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安装体中部分安装件分解后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安装体中安装件完全分解后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导电旋转球c100,包括导电轴承a100及安装于所述导电轴承a100上的导电球b100,导电轴承a100包括导电载体a10、导电轴a20、可转动地套装于导电轴a20上的转动座a30,导电轴a20包括绝缘轴芯a21、多个套装于绝缘轴芯a21的外侧壁的导电环a22及内设于绝缘轴芯a21的多个导引件a23,多个导电环a22沿绝缘轴芯a21的轴向呈彼此间隔开布置,每一导引件a23与对应的一个导电环a22电性连接,导电载体a10包括绝缘载体a11和安装于绝缘载体a11上并彼此间隔开设置多个电性引出件a12,转动座a30上设有拼装部a31,绝缘载体a11安装于拼装部a31中,且每一电性引出件a12与对应的一个导电环a22电性接触,导电球b100包括具有一导引安装通道b11的安装体b10、贴附于安装体b10外侧面上的发热膜b20及套装于安装体b10上的球形外壳体b30,安装体b10内设有多个电性输引件b12,电性输引件b12安装于导引安装通道b11中,两电性输引件b12与发热膜b20电性连接,导电轴承a100安装于导引安装通道b11内,且每一电性引出件a12与对应的一个电性输引件b12电性接触,故实现了导引件a23与电性引出件a12之间的电路/信号的连通,也实现了电性输引件b12与电性引出件a12之间的电路/信号的连通,并且由于绝缘载体a11是安装于拼装部a31当中的,这样的设置使得导电载体a10在转动座a30上得到稳定可靠的导向和定位,导电载体a10与转动座a30实际上形成了一转子结构,且该转子结构与导电轴a20之间的转动是通过转动座a30与绝缘轴芯a21之间的相对转动而实现的,故在转子结构上实现转动的部分(即转动座30)与实现电路/信号传输的部分(即导电载体a10)的结构是分开的,实现电路/信号传输的结构部分(即导电载体a10)能同步地相对导电轴a20转动,且不易损坏,使得导电轴承a100的结构更稳定,并且利于导电轴承a100的拆装。优选的是,多个导引件a23通过由内而外套装的方式设置,位于套装中心处的导引件a23为实心的导线,其余的导引件a23设置为管状导线,这样的设置使得导电轴a20的结构更紧凑化和集约化。举例而言,绝缘轴芯a21上设有5个导电环a22,但不限于此,其中2个导电环a22用于连通一加热电路,2个导电环a22用于连通一温度调节电路,还有1个导电环a22用于连通一微电流刺激电路,但不限于此。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5和图6所示,电性引出件a12包括内触部a121、外触部a122及安装于绝缘载体a11内的定装部a123,外触部a122连接于定装部a123的第一端,内触部a121连接于定装部a123的第二端,外触部a122凸伸于绝缘载体a11外,内触部a121伸置于转动座a30的内部并恒与一导电环a22电性接触,绝缘载体a11具有一圆弧形外侧面a111,外触部a122伸出于绝缘载体a11后与圆弧形外侧面a111呈同心同径延伸布置,外触部a122与一电性输引件b12电性接触,故电性引出件a12可稳定地设置在绝缘载体a11上,并且有利于使外触部a122稳定可靠地传递电路/信号至外部设备上,优选的是,内触部a121为一弹性结构,以使其能稳定持续地与导电环a22进行接触,内触部a121可通过使用弹性材质而形成弹性结构,当然也可以使通过内触部a121与定装部a123的弯折设置而形成弹性结构,但不限于此。

如图3至图5所示,绝缘载体a11的底部往外凸伸有一插卡件a112,转动座a30上设有供插卡件a112配合插入的插卡部a32,插卡件a112插入于插卡部a32中,以使得绝缘载体a11稳定地安装于拼装部a31中。具体地,绝缘载体a11上与转动座a30的对接处设有一贴装平面a113,转动座a30设有一与贴装平面a113配合的配装平面a33,绝缘载体a11安装于拼装部a31中且贴装平面a113贴紧至配装平面a33上,这样的设置使得绝缘载体a11能在转动座a30得到有效的定位和导向,令导电载体a10稳定地安装于转动座a30上。更具体地,拼装部a31为一设置于转动座a30上的槽孔结构,转动座a30包括安装环部a34及安装于安装环部a34上并彼此相对布置的环状部a35,拼装部a31设置于两环状部a35之间,此时转动座a30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拼装部a31,每一拼装部a31中均安装有一导电载体a10,以便于有效快速地输出电路/信号。举例而言,此时的绝缘载体a11呈一环状柱体,但不限于此,从而使得转动座a30与导电载体a10形成的转子结构呈一柱状体,有利于将电路/信号传递给导电球b100。

如图2、图3、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为便于导电轴承a100与导电球b100的安装连接,本发明的导电轴承a100还包括一安装于转动座a30顶部处的连接件a40,连接件a40套装并锁止于导电轴a20上。具体地,连接件a40包括套装于绝缘轴芯a21上的环状体a41和安装于环状体a41顶面外缘处的多个定扣卡块a42,所有定扣卡块a42沿环状体a41的周向排成一圈,定扣卡块a42具有沿环状体a41的径向向外凸出的自由端a421,自由端a421沿远离环状体a41的中心线并相对环状体a41的中心线呈垂直延伸布置,环状体a41的底面设有多个配卡槽孔a411,绝缘载体a11的顶部设有绝缘卡块a114,转动座a30的顶部设有转动卡块a36,绝缘卡块a114和转动卡块a26各对应插入一配卡槽孔a411中,故使得连接件a40能将导电载体10锁定在转动座30上,当导电轴承a100安装于导电球b100上时定扣卡块a42的自由端a421能够有效卡在下面讲述到的安装体b10的安装件b13上,令导电轴承a100与导电球b100的连接更稳定牢固,避免脱出,有效保证使用安全。更具体地,为了使连接件a40稳定地安装在导电轴承a100上,本发明的导电轴承a100还包括一具有锁扣通孔a51的首尾敞开的锁扣环件a50,锁扣环件a50的首端与尾端之间形成一斜缺口a52,锁扣环件a50往锁孔通孔内凸伸出一阻挡部a53,绝缘轴芯a21的顶部设有一锁止卡钉a211,锁止卡钉a211包括连接体a212和安装于连接体a212上的卡挡体a213,连接体a212安装于绝缘轴芯a21的顶部,锁扣环件a50套装于锁止卡钉a211上并压在环状体a41上,阻挡部a53与卡挡体a213阻挡配合,举例而言,卡挡体a213和连接体a212均为柱状体,卡挡体a213的半径大于连接体a212的半径,以便于阻挡部a53和卡挡体a213之间的阻挡配合,但不限于此。优选的是,锁扣环件a50上在锁扣通孔a51的周侧开设有倒角,与之对应的,卡挡体a213的顶部也设有倒角,以方便锁止卡钉a211插入锁扣通孔a51中。

如图13和图14所示,安装体b10包括多个电性输引件b12及多个层叠设置并相互扣合的安装件b13,安装件b13具有一导引通孔b131,所有安装件b13上的导引通孔b131相互连通而形成导引安装通道b11,每一电性输引件b12对应安装于一个安装件b13的导引通孔b131中,外壳体b30的外侧面包覆有一层塑料层b40,因此使得每一电性输引件b12都能稳定地安装在一安装件b13上,并且两两安装件b13是相互层叠并扣合连接在一起的,故所有电性输引件b12均能实现有效稳定的安装,使得本发明的导电球b100的结构稳定,另外,由于外壳体b30的外侧面包覆有一层塑料层b40,塑料层b40能隔绝外部液体流入导电球b100内,因此本发明的导电球b100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举例而言,安装体b10上对应设有5个电性输引件b12,但不限于此,其中2个电性输引件b12连通于通发热膜b20,这2个电性输引件b12与连通一加热电路的2个导电环a22电性接触,另2个电性输引件b12与连通一温度调节电路的2个导电环a22电性接触,还有1个电性输引件b12与连通一微电流刺激电路的导电环a22电性接触,故本发明的导电球b100具有微电流按摩和发热温度可调的功能。举例而言,发热膜b20为一片状的发热膜b20,发热膜b20通过在其背部粘附上双面胶而贴附于安装体b10的外侧面上,以使导电球b100的结构更紧凑优化,但不限于此,其中,片状发热膜b20的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4至图17所示,电性输引件b12包括接触环体部b121和输引体部b122,接触环体部b121安装于安装件b13的导引通孔b131中,输引体部b122的第一端电性于接触环体部b121,输引体部b122的第二端越出安装件b13,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导电轴承a100穿过接触环体部b121后,导电轴承a100上的电性引出件a12与接触环体部b121相接触,并且使得输引件b122也易于与发热膜b20或其他零部件连接。具体地,两相邻安装件b13中的一者的底面设有一包围导引通孔b131的安装部b132,两相邻安装件b13中的另一者的顶面设有包围导引通孔b131的卡装部b133,两相邻安装件b13中一者的安装部b132插入两相邻安装件b13中另一者的卡装部b133中,接触环体部b121安装于安装部b132上并贴紧至导引通孔b131的侧壁上,故两相邻安装件b13之间卡扣在一起,令安装体b10的结构更加稳定。更具体地,安装部b132为一槽孔结构,卡装部b133为一与安装部b132配卡连接的凸起结构,接触环体部b121包括接触环体b1211和沿接触环体b1211径向向外延伸的安装环体b1212,安装环体b1212沿远离接触环体b1211的中心线并相对接触环体b1211的中心线呈垂直延伸布置,以保证电性输引件b12牢固稳定的安装在安装件b13上,且不影响其与导电轴承上电性引出件之间的接触,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安装部b132可设为一凸起结构,卡装部b133为一槽孔结构,一样能够实现两安装件b13之间的卡扣连接,故不限于此,优选的是,为了便于安装件b13的之间卡扣连接,有些安装件b13上设有两个安装部b132(即两个槽孔结构),与之对应的,有些安装件b13设有两个卡装部b133(即两个凸起结构),但不限于此。为了加强两安装件b13之间连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两相邻安装件b13中的一者上设有插装部b134,两相邻安装体b13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与插装部b134相对应的配装部b135,两相邻安装体b13中一者上插装部b134插入与之相邻的另一安装体b13上的配装部b135中,举例而言,插装部b134为一凸柱结构,配装部b135为一槽孔结构,但限于此。优选的是,为了便于安装件b13之间的卡扣连接,有些安装件b13上设有两个插装部b134,与之对应的,有些安装件b13上则设有两个配装部b135,但不限于此。

如图14至图17所示,安装体b13还包括盖体b14,盖体b14扣合在位于安装体b10最上方的安装件b13的顶部上,盖体b14的底部处设有一连通导引安装通道b11的避让槽孔b141,装配完成的安装体b10呈一球状结构,盖体b14的设置加强了安装体b10的整体性和结构稳定性,避让槽孔b141的设置有利于与导电轴承a100的连接装配,优选的是,盖体b14的底面也设有插装部b134,盖体b14能通过其上的插装部b134稳定地扣合在安装件b13上。具体地,盖体b14的顶部设有一与盖体b14同轴布置的凸柱b142,发热膜b20上开有一穿置通孔b21,凸柱b142穿置于穿置通孔b21中,防止安装后的发热膜b20移位。更具体地,发热膜b20包括中心连接部b22及多个发热瓣体部b23,发热瓣体部b23的一端连接于中心连接部b22,发热瓣体部b23的另一端朝远离所中心连接部b22延伸布置,穿置通孔b21设置于中心连接部b22,发热瓣体部b23沿发热中心部b22的周向排成一圈,相邻两发热瓣体部b23之间呈等间距布置,故多个发热瓣体部b23工作时能够全面均匀地在导电球b100发热,提升导电球b100的使用体验。

如图15至图17所示,盖体b14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多个上插柱体b143,所有上插柱体b143沿凸柱b142的中心线在盖体b14上排成一圈,外壳体b30包括各呈半球形并相互扣合固定的上半壳b31和下半壳b32,上半壳b31的顶部开设有穿配孔b311,上半壳b31套于安装体b10的上部且盖体b14上的凸柱b142插入于穿配孔b311中,下半壳b32套于安装体b10的下部,上半壳b31上开设有多个配插孔b312,上插柱体b143各对应插入于上半壳b31的一配插孔b312中,这样的设置便于上半壳b31套装在安装体b10上,且上半壳b31安装后不会移位,使得导电球b100的结构稳定。具体地,位于安装体b10最下方处的安装件b13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多个下插柱体b136,所有下插柱体b136沿安装件b13的导引通孔b131的中心线在安装件b13上排成一圈,下半壳b32上也开设有多个配插孔b312,下插柱体b136各对应插入于下半壳b32的一配插孔b312中,这样的设置便于下半壳b32套装在安装体b10上,且下半壳b32安装后不会移位,使得导电球b100的结构稳定。

以下介绍第一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过程:如图1至图8、及图13至图17所示,安装时,将转动座a30对应插入到导电轴a20中,将导电载体a10安装到转动座a30的拼装部a31中,绝缘载体a11上的绝缘卡块a114插入到转动座a30的插卡部a32中,然后将连接件a40插入中导电轴a20中,转动座a30上的转动卡块a36及绝缘载体a11上的绝缘卡块a114各对应插入到配卡槽孔a411中,最后把锁扣环件a50卡入到锁止卡钉a211上,锁扣环件a50的阻挡部a53与锁止卡钉a211的卡挡体a213阻挡配合,由此完成了导电轴承a100的安装。另外,将各电性输引件b12安装在一对应的安装件b13上,然后将各安装件b13相互扣合安装,两相邻安装件b13中一者的安装部b132插入于两相邻安装件b13中另一者的卡装部b133中,两相邻安装体b13中一者上的插装部b134插入于两相邻安装体b13中另一者上的配装部b135中,后将盖体b14扣合在位于安装体b10最上方的安装件b13的顶部上,接着使用超声波熔融技术将安装体b10的各零件熔接在一起。然后贴附上发热膜b20到安装体b10的表面上,再把上半壳b31和下半壳b32各套装在安装体b10上,上半壳b31中的穿配孔b311插入到盖体b14的凸柱b142上,上插柱体b143插入到上半壳b31的配插孔b312中,下插柱体b136插入到下半壳b32的配插孔b312中,上半壳b31和下半壳b32通过超声波熔融技术熔接在一起,最后在外壳体b30的外侧面套啤成型一层塑料层b40。

使用时,将导电轴承a100安装在导电球b100的导引安装通道b11内,每一电性引出件a12与对应的一个电性输引件b12电性接触,导电轴a20中的各导引件a23对应地连接电路/信号线路,2根导引件a23连通一加热电路,2根导引件a23连通一温度调节电路,还有1根连通一微电流刺激电路,2个电性输引件b12与导电轴承的2个电性引出件接触,引入一电路后连通发热膜b20,以使发热膜b20工作发热,另2个电性输引件b12连通一电路以对发热膜b20的发热温度进行控制,还有1个电性输引件b12连通一微电流电路,以实现导电球b100的微电流按摩刺激功能,工作原理如上所述。

如图9至图12所示,第二实施例导电旋转球c100的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旋转球c100的结构相同,区别点如下:

(1)导电轴承a100`中的导电载体a10`为分体式的结构,其中绝缘载体a11`包括多个套装于绝缘轴芯a21并相互连接的安装环体a115`,安装环体a115`具有一套装通孔a1151`,安装环体a115`的底面设有配装槽孔a1152`,安装环体a115`的顶面设有插装柱a1153`,安装环体a115`上的插装柱a1153`对应插入于与之相邻的安装环体a115`的配装槽孔a1152`内;这样设置有利于更替损坏或转换效率不佳的电性引出件a12,降低更换零件的成本;绝缘载体a11`具有圆弧形外侧面a111`,绝缘载体a11`上与转动座a30的对接处设有一贴装平面a113`;

(2)每一安装环体a115`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电性引出件a12,安装环体a115`上设有相互连通的安装槽a1154`和延伸槽a1155`,安装槽a1154`贯穿安装环体a115`的侧壁,延伸槽a1155`还连通于套装通孔a1151`,定装部a123安装于安装槽a1154`中,内触部a121安装于延伸槽a1155`中,安装环体a115`在正对环状部a35的部位上开设有一避位缺口a1156`,与绝缘载体a11`拼装后的转动座a30的环状部a35设置于避位缺口a1156`中;这样的设置使得电性引出件a12与安装环体a115`之间为分体式的设置,便于加工;

(3)安装环体a115`的插卡件a1157`设置在安装环体a115`底面的边缘处,且插卡件a1157`与延伸槽a1155`对应设置,安装环体a115`的顶面的边缘处设有与插卡件a1157`对应的沉台a1158`,安装环体a115`上的插卡件a1157`设置于与之相邻的安装环体a115`的沉台a1158`中,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挡住电性引出件a12的滑出,此时的插卡件a1157`为一块状件。

以下介绍第二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过程:如图9至12所示,以及图13至图17,安装时,将转动座a30对应地插入到导电轴a20中,将5个安装环体a115`逐一套装导电轴a20上,每个安装环体a115`均卡进拼装部a31中,安装环体a115`上的插装柱a1153`对应插入于与之相邻的安装环体a115`的配装槽孔a1152`内,位于最下端的安装环体a115`上的插卡件1157`插入到转动座a30的插卡部a32中,然后将连接件a40插入中导电轴a20中,转动座a30上的转动卡块a36以及位于最上端的安装环体a115`上的插装柱a1153`各对应插入到配卡槽孔a411中,最后把锁扣环件a50卡入到锁止卡钉a211上,锁扣环件a50的阻挡部a53与锁止卡钉a211的卡挡体a213阻挡配合,由此完成了导电轴承a100`的安装。另外,将各电性输引件b12安装在一对应的安装件b13上,然后将各安装件b13相互扣合安装,两相邻安装件b13中一者的安装部b132插入于两相邻安装件b13中另一者的卡装部b133中,两相邻安装体b13中一者上的插装部b134插入于两相邻安装体b13中另一者上的配装部b135中,后将盖体b14扣合在位于安装体b10最上方的安装件b13的顶部上,接着使用超声波熔融技术将安装体b10的各零件熔接在一起。然后贴附上发热膜b20到安装体b10的表面上,再把上半壳b31和下半壳b32各套装在安装体b10上,上半壳b31中的穿配孔b311插入到盖体b14的凸柱b142上,上插柱体b143插入到上半壳b31的配插孔b312中,下插柱体b136插入到下半壳b32的配插孔b312中,上半壳b31和下半壳b32通过超声波熔融技术熔接在一起,最后在外壳体b30的外侧面套啤成型一层塑料层b40。

使用时,将导电轴承a100`安装在导电球b100的导引安装通道b11内,每一电性引出件a12与对应的一个电性输引件b12电性接触,导电轴a20中的各导引件a23对应地连接电路/信号线路,2根导引件a23连通一加热电路,2根导引件a23连通一温度调节电路,还有1根连通一微电流刺激电路,2个电性输引件b12与导电轴承的2个电性引出件接触,引入一电路后连通发热膜b20,以使发热膜b20工作发热,另2个电性输引件b12连通一电路以对发热膜b20的发热温度进行控制,还有1个电性输引件b12连通一微电流电路,以实现导电球b100的微电流按摩刺激功能,工作原理如上所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导电旋转球c100,包括导电轴承a100(a100`)及安装于所述导电轴承a100(a100`)上的导电球b100,导电轴承a100(a100`)包括导电载体a10(a10`)、导电轴a20、可转动地套装于导电轴a20上的转动座a30,导电轴a20包括绝缘轴芯a21、多个套装于绝缘轴芯a21的外侧壁的导电环a22及内设于绝缘轴芯a21的多个导引件a23,多个导电环a22沿绝缘轴芯a21的轴向呈彼此间隔开布置,每一导引件a23与对应的一个导电环a22电性连接,导电载体a10(a10`)包括绝缘载体a11(a11`)和安装于绝缘载体a11(a11`)上并彼此间隔开设置多个电性引出件a12,转动座a30上设有拼装部a31,绝缘载体a11(a11`)安装于拼装部a31中,且每一电性引出件a12与对应的一个导电环a22电性接触,导电球b100包括具有一导引安装通道b11的安装体b10、贴附于安装体b10外侧面上的发热膜b20及套装于安装体b10上的球形外壳体b30,安装体b10内设有多个电性输引件b12,电性输引件b12安装于导引安装通道b11中,两电性输引件b12与发热膜b20电性连接,导电轴承a100(a100`)安装于导引安装通道b11内,且每一电性引出件a12与对应的一个电性输引件b12电性接触,故实现了导引件a23与电性引出件a12之间的电路/信号的连通,也实现了电性输引件b12与电性引出件a12之间的电路/信号的连通,并且由于绝缘载体a11(a11`)是安装于拼装部a31当中的,这样的设置使得导电载体a10(a10`)在转动座a30上得到稳定可靠的导向和定位,导电载体a10(a10`)与转动座a30实际上形成了一转子结构,且该转子结构与导电轴a20之间的转动是通过转动座a30与绝缘轴芯a21之间的相对转动而实现的,故在转子结构上实现转动的部分(即转动座30)与实现电路/信号传输的部分(即导电载体a10(a10`))的结构是分开的,实现电路/信号传输的结构部分(即导电载体a10(a10`))能同步地相对导电轴a20转动,且不易损坏,使得导电轴承a100(a100`)的结构更稳定,并且利于导电轴承a100(a100`)的拆装。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