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二次锁结构的车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539发布日期:2019-11-15 21:4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二次锁结构的车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二次锁结构的车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身上信号采集与电源输出连接器组件需使用护套线束对接进行信号输出,该护套线束需使用端子与导线进行铆接,然后将铆接后的线束插入护套中形成一个护套线束组件,而当前车身连接器的发展方向是轻薄化、微型化、复杂环境的适配性以及安装简易性,目前的护套线束组件形式的车用连接器已经不符合车身设计的需求,而通过fpc等扁平线缆的连接方式则成为新型连接器的设计方向,而在新型连接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连接器主体与扁平线缆间拼接过程中的快捷性,以及装配完成后产品的可靠性,而且对于车用连接器来说,其对复杂环境下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包括在温度骤变过程中的形变以及外力造成的应力形变,因此对车用连接器的装配结构设计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二次锁结构的车用连接器。

一种具有二次锁结构的车用连接器,用于扁平线缆的连接,包括:连接器主体、盖板和卡子,其中连接器主体为两阶台阶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二台阶为中空结构并在沿台阶长度方向设有前后贯通的开口,第二台阶内部排设有多个连接端子,第一台阶两侧设有侧板,扁平线缆可搭设于第一台阶上并与连接端子连接;盖板设于第一台阶上方,盖板的两端设有转轴,盖板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侧板上并可绕转轴转动,通过转动可使盖板盖压于扁平线缆上方;卡子由弹性材料构成,固定于侧板上,包括卡子主体和连接于卡子主体上的内弯弹片,盖板接触到第二台阶侧壁面时内弯弹片扣于盖板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的侧壁面上设有凸起的插条,第二台阶的侧壁上设有与插条相匹配的插槽,盖板可在第一台阶上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使得插条插接于插槽中。此结构可防止盖板因温度骤变过程中的形变以及外力造成的应力形变而影响到产品的整体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的两侧设有导向肋条,所述的侧板内壁上设有导向槽,盖板可向下翻转后沿水平方向推入使得导向肋条卡入导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板上开设有轨槽,所述的转轴活动的卡接于轨槽中,并使得转轴可沿轨槽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子主体为弹性板状结构,卡子主体垂直固定于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弯弹片连接于卡子主体的顶部并向第一台阶中部方向弯曲,并且使得弯曲后的内弯弹片朝向水平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上表面设有与内弯弹片相匹配的凹口,内弯弹片可扣于凹口中并限制盖板在两个自由度上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子还包括外弯弹片,所述的外弯弹片连接于卡子主体的顶部并与内弯弹片弯曲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下表面沿第一台阶宽度方向开设有凸台,盖板向下转动时可使得设于扁平线缆两侧的凸片卡入凸台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卡子对盖板上表面的扣锁、转轴、导向槽和导向肋条间的配合导向锁止,形成了二次扣锁机制,结构简单,降低了整个连接器的生产难度,而且该二次锁结构稳固,在两个自由度上实现了可靠稳定的限位,保证了车用连接器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避免了因温度骤变过程中的形变以及外力造成的应力形变而影响到产品的整体功能。

2)本技术方案中连接器采用了盖合、推动两步式的装配过程,其中首先翻转盖板使得盖板压于扁平线缆上,并使得导向肋条可卡入导向槽中,之后向前推动盖板,使得盖板水平向前运动,最终内弯弹片扣于凹口中,同时导向肋条已达到运行行程,已无法向前推动,以此完成整体装配。如若需要拆卸,只需采用杆状工具按压外弯弹片,使得卡子主体向外侧发生形变,如此便使得内弯弹片也向外侧形变,使得其脱扣,之后只要水平拉动盖板2即可完成拆卸。如此设计的转配过程不但简化了转配流程,还明显提升了连接器在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二次锁结构的车用连接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槽结构与轨槽结构的具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卡子结构的具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扁平线缆卡接凸台的具体解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插槽与插条配合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器主体,11、连接端子,12、侧板,121、导向槽,122、轨槽,14、插槽,2、盖板,21、转轴,22、凹口,23、插条,24、凸台,25、导向肋条,3、卡子,31、卡子主体,32、内弯弹片,33、外弯弹片,4、扁平线缆,41、凸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具有二次锁结构的车用连接器用于扁平线缆4的连接,包括:连接器主体1、盖板2和卡子3。

其中连接器主体1部分:参见图1,其为两阶台阶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二台阶为中空结构并在沿台阶长度方向设有前后贯通的开口,第二台阶内部排设有多个连接端子11,第一台阶两侧设有侧板12,扁平线缆4可搭设于第一台阶上并与连接端子11连接。所述的侧板12上开设有轨槽122,所述的转轴21活动的卡接于轨槽122中,使得盖板2可水平移动,参见图2。

盖板2部分:参见图1,设于第一台阶上方,盖板2的两端设有转轴21,盖板2通过转轴21活动连接于侧板12上并可绕转轴21转动,通过转动可使盖板2盖压于扁平线缆4上方,参见图2。所述的盖板2上表面设有与内弯弹片32相匹配的凹口22,内弯弹片32可扣于凹口22中并限制盖板2在两个自由度上的移动,参见图3。所述的盖板2的侧壁面上设有凸起的插条23,第二台阶的侧壁上设有与插条23相匹配的插槽14,沿水平向内推入盖板2时凸起的插条23插入插槽14中,完成卡合限位,参见图5。所述的盖板2下表面沿第一台阶宽度方向开设有凸台24,盖板2向下转动时可使得设于扁平线缆4两侧的凸片41卡入凸台24中,参见图4。所述的盖板2的两侧设有导向肋条25,所述的侧板12内壁上设有导向槽121,盖板2向下翻转的过程中导向肋条25可卡入导向槽121中。

卡子3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固定于侧板12上,包括卡子主体31和连接于卡子主体31上的内弯弹片32,盖板2接触到第二台阶侧壁面时内弯弹片32扣于盖板2的侧壁上。所述的卡子主体31为弹性板状结构,卡子主体31垂直固定于侧板12上。所述的内弯弹片32连接于卡子主体31的顶部并向第一台阶中部方向弯曲,并且使得弯曲后的内弯弹片32朝向水平方向。卡子3还包括外弯弹片33,所述的外弯弹片33连接于卡子主体31的顶部并与内弯弹片32弯曲方向相反。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将扁平线缆4放于连接器主体1上,并将fpc扁平线缆上的金手指与连接端子11对接,并将连接器主体1上的盖板2向下翻转,使得扁平线缆4被盖合夹持,并使得扁平线缆4两侧的凸片41卡入盖板2下方的凸台24中,使得扁平线缆4被固定;在盖板在向下翻转后延水平方向推动盖板2,使得盖板2前部的导向肋条25卡入连接器主体1前部的导向槽121中,以此实现对盖板2的一次锁定扣合;之后延水平方向继续推动盖板,使盖板2前端的插条23插接于连接器主体1上的插槽14中,于此同时设于连接器主体1两侧卡子3上的内弯弹片32扣于盖板2两侧,以此实现对盖板2的二次锁定扣合。以此完成整体装配。如若需要拆卸,只需采用杆状工具按压外弯弹片33,使得卡子主体31向外侧发生形变,如此便使得内弯弹片32也向外侧形变,使得其脱扣,之后只要水平拉动盖板2即可完成拆卸。如此设计的转配过程不但简化了转配流程,还明显提升了连接器在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