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车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536发布日期:2019-11-15 21:47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车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车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身上信号采集与电源输出连接器组件需使用护套线束对接进行信号输出,该护套线束需使用端子与导线进行铆接,然后将铆接后的线束插入护套中形成一个护套线束组件,而当前车身连接器的发展方向是轻薄化、微型化、复杂环境的适配性以及安装简易性,目前的护套线束组件形式的车用连接器已经不符合车身设计的需求,而通过fpc等扁平线缆的连接方式则成为新型连接器的设计方向,而在新型连接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主体与壳体拼接过程中的快捷性,还要考虑装配完成后产品的可靠性,而且对于车用连接器来说,其对复杂环境下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对车用连接器的装配结构设计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车用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车用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连接器主体,其中壳体中平行排布有多个连接端子,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通道,所述的开口通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滑槽,所述的导滑槽内壁中开设有定位孔;连接器主体为板状结构,包括用于与开口通道对接的插接端和用于固定扁平线缆的接线端,所述的插接端的两侧设有肋条。

进一步地,所述的肋条为弹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端子依次包括夹持头、杆部和连接母端,所述的杆部为管状结构,杆部固定于壳体内部,所述的夹持头为板状结构,所述的夹持头连接于杆部的外壁面上,所述的夹持头与杆部的连接处在宽度方向的截面为p形,所述的连接母端可与连接器公座中的公端子连接,所述的夹持头由所述的开口通道中伸出并连接于插接端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插接端上开设有p形通道,所述的夹持头插接于p形通道中并夹持于扁平线缆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滑槽和p形通道的入口处均设有内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的扁平线缆为fpc扁平线缆或ffc扁平线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方案中在与插接端对接的开口通道中开设有导滑槽结构,而在插接端的两侧开设与导滑槽配合使用的肋条,肋条可插入导滑槽中,定位凸块可卡入定位孔中以此对连接器主体进行限位,可以满足汽车连接器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需求,并且可实现较快的装配速度和精确的插接装配位置,适合流水线化的快速装配,而且该插接定位机构可以满足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复杂变化工况。

2)本技术方案中在插接端上开设有p形通道,夹持头插接于p形通道中并夹持于扁平线缆上,如此对夹持头进行了限位,避免了其在复杂工况中的旋转易位。

3)本技术方案中在导滑槽和p形通道的入口处均设有内倒角,使得装配插接定位更加快捷便利,以此使满足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快速装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定位结构的车用连接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滑槽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p形通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插接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主体,11、连接端子,111、夹持头,112、杆部,113、连接母端,12、导滑槽,21、插接端,211、肋条,213、p形通道,22、接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具有定位结构的车用连接器包括壳体1和连接器主体2。

其中壳体1部分:参见图1,其中平行排布有多个连接端子11,壳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通道,所述的开口通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滑槽12,参见图2,该定位孔贯通于壳体1表面。所述的连接端子11依次包括夹持头111、杆部112和连接母端113,所述的杆部112为管状结构,杆部112固定于壳体1内部,所述的夹持头111为板状结构,所述的夹持头111连接于杆部112的外壁面上,所述的夹持头111与杆部112的连接处在宽度方向的截面为p形,所述的连接母端113可与连接器公座中的公端子连接,所述的夹持头111由所述的开口通道中伸出并连接于插接端21中,所述的导滑槽12和p形通道213的入口处均设有内倒角,所述的扁平线缆为fpc扁平线缆或ffc扁平线缆。

连接器主体2部分:参见图1,其为板状结构,包括用于与开口通道对接的插接端21和用于固定扁平线缆的接线端22,所述的插接端21的两侧设有肋条211,所述的肋条211为弹性材料。参见图3,所述的插接端21上开设有p形通道213,所述的夹持头111插接于p形通道213中并夹持于扁平线缆上。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首先将连接器公端连接装配完成,之后将fpc扁平线缆连接至接线端22中,采用盖板和二次锁将fpc扁平线缆紧固。之后将连接器主体2推入壳体1上的开口通道中,使得连接器主体2两侧的肋条211插入导滑槽12中,由于导滑槽12的入口处和肋条211的前端均开设有倒角,参见图4与图2,使得此时的插入装配过程较为顺利。而在连接器主体2推入壳体1的过程中,夹持头111通过p形通道213的插接配合而插入插接端21中,并且使得夹持头111夹持于fpc扁平线缆的金手指上。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