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增益类八木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7443发布日期:2019-10-28 22:15阅读:10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增益类八木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八木天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增益类八木天线。



背景技术:

八木天线是由一个有源振子(一般用折合振子)、一个无源反射器和若干个无源引向器平行排列而成的端射式天线。在二十世纪20年代,由日本东北大学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两人实用新型了这种天线,被称为“八木宇田天线”,简称“八木天线”。

典型的八木天线应该有三对振子,整个结构呈“王”字形。与馈线相连的称有源振子,或主振子,居三对振子之中,“王”字的中间一横。比有源振子稍长一点的称反射器,它在有源振子的一侧,起着削弱从这个方向传来的电波或从本天线发射去的电波的作用;比有源振子略短的称引向器,它位于有源振子的另一侧,它能增强从这一侧方向传来的或向这个方向发射出去的电波。引向器可以有许多个,每根长度都要比其相邻的靠近有源振子的那根略短一点。引向器越多,方向越尖锐、增益越高,但实际上超过四、五个引向器之后,这种“好处”增加就不太明显了,而体积大、自重增加、对材料强度要求提高、成本加大等问题却渐突出。通常情况下有一副五单元八木(即有三个引向器,一个反射器和一个有源振子)就够用了。

每个引向器和反射器都是用一根金属棒做成。无论有多少“单元”,所有的振子,都是按一定的间距平行固定在一根“大梁”上。大梁也用金属材料做成。这些振子的中点不与大梁绝缘。原来,电波“行走”在这些约为半个波长长度的振子上时,振子的中点正好位于感应信号电压的零点,零点接“地”,一点也没问题。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在空间感应到的静电正好可以通过这些接触点、天线的金属立杆再导通到建筑物的避雷地网去。

八木天线有很好的方向性,较偶极天线有高的增益。用它来测向、远距离通信效果特别好。如果再配上仰角和方位旋转控制装置,更可以随心所欲与包括空间飞行器在内的各个方向上的电台联络,这种感受从直立天线上是得不到的。但是目前的八木天线在某些特定频段如UHF频段的增益较弱,接收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接收效果的高增益类八木天线。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高增益类八木天线,包括沿横轴顺序设置且相距分布的引向器、有源振子和反射器,所述引向器包括多根沿横轴相距分布且平行纵轴设置的金属管,所述有源振子包括相对竖轴对称设置的UHF对称振子,所述反射器为一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采用类似八木天线的振子结构,包括顺序设置的引向器、有源振子和反射器,引向器采用金属管、有源振子采用对称振子结构,显著提高了天线对UHF频段的接收效果,增益明显提高。

所述UHF对称振子整体呈类眼镜框结构,包括沿纵轴相距分布且相对竖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框状振子片。每个框状振子片如同圆形振子,两个框状振子片共同构成对称振子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天线对UHF频段的接收能力。

所述框状振子片包括头尾顺序相接的上侧边、外侧边、下侧边和内侧边,所述内侧边连接有向竖轴延伸的馈电引线。馈电引线的设置一方面用于连接为天线供电的馈电装置的同轴线,另一方面则是起到调节天线输入阻抗的作用,使天线的输入阻抗与同轴线阻抗相匹配,使天线的接收功率实现最大化。

所述馈电引线连接有匹配引线,调节天线输入阻抗,实现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的同时有利于天线整体尺寸的小型化。

所述反射器为一朝有源振子弯曲的金属片,能够提高对这个方向传来的电波或从本天线发射去的电波的削弱作用,进一步提高天线的增益,改善天线的接收效果;与此同时,反射片采用弯曲的金属片还有利于缩小天线的整体体积。

所述引向器包括多根沿横轴相距分布且平行纵轴设置的铝管。

所述有源振子还包括与UHF对称振子相距设置的VHF振子,所述VHF振子整体呈方框结构,包括上边、下边、左边和右边,所述下边中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左侧的下边向内形成蛇形回折,开口右侧的下边向上弯折。

所述高增益类八木天线还包括安装固定所述引向器、有源振子和反射器的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反射器的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交错分布于反射器的前后两侧,反射器的左右两侧设有勾住外侧的卡接柱的卷边。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八木天线中的金属杆(横梁),引向器、有源振子和反射器均直接固定于壳体上,安装便捷。反射片通过其两侧的卷边及壳体上的卡接柱得到固定,拆装方便。

所述壳体中还有设有用于固定引向器的卡槽,所述金属管中部和卡槽底部均设有用于穿设紧固件的连接孔。引向器可以通过卡槽得到固定,也可以进一步通过连接孔及紧固件的配合得到进一步固定,装配方便。

所述壳体中还连接有为有源振子馈电的电源盒,所述电源盒外壁设有用于定位有源振子的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类似八木天线的振子结构,包括顺序设置的引向器、有源振子和反射器,引向器采用金属管、有源振子采用对称振子结构,显著提高了天线对UHF频段的接收效果,增益明显提高。取消了传统八木天线中的金属杆(横梁),引向器、有源振子和反射器均直接固定于壳体上,安装便捷。反射片通过其两侧的卷边及壳体上的卡接柱得到固定,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高增益类八木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框状振子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高增益类八木天线的分解示意图1。

图4是实施例1高增益类八木天线的分解示意图2。

图5是实施例1高增益类八木天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高增益类八木天线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引向器100,金属管110,有源振子200,UHF对称振子210,上侧边211、外侧边212,下侧边213,内侧边214,馈电引线215,匹配引线216,VHF振子220,上边221,下边222,左边223,右边224,蛇形回折225,折弯226,反射器300,卷边310,壳体400,卡槽410,电源盒420,定位槽421,同轴接口422,卡接柱430。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增益类八木天线,包括沿横轴顺序设置且相距分布的引向器100、有源振子200和反射器300,所述引向器100包括多根沿横轴相距分布且平行纵轴设置的金属管110,所述有源振子200包括相对竖轴对称设置的UHF对称振子210,所述反射器300为一金属片。

本实施例采用类似八木天线的振子结构,包括顺序设置的引向器100、有源振子200和反射器300,引向器100采用金属管110、有源振子200采用对称振子结构,显著提高了天线对UHF频段的接收效果,增益明显提高。

所述UHF对称振子210整体呈类眼镜框结构,包括沿纵轴相距分布且相对竖轴对称设置的两个框状振子片。每个框状振子片如同圆形振子,两个框状振子片共同构成对称振子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天线对UHF频段的接收能力。

如图2所示,所述框状振子片包括头尾顺序相接的上侧边211、外侧边212、下侧边213和内侧边214,所述内侧边214连接有向竖轴延伸的馈电引线215。馈电引线215的设置一方面用于连接为天线供电的馈电装置的同轴线,另一方面则是起到调节天线输入阻抗的作用,使天线的输入阻抗与同轴线阻抗相匹配,使天线的接收功率实现最大化。

所述馈电引线215连接有匹配引线216,调节天线输入阻抗,实现天线接收功率最大化的同时有利于天线整体尺寸的小型化。

所述反射器300为一朝有源振子200弯曲的金属片,能够提高对这个方向传来的电波或从本天线发射去的电波的削弱作用,进一步提高天线的增益,改善天线的接收效果;与此同时,反射片采用弯曲的金属片还有利于缩小天线的整体体积。

所述引向器100包括多根沿横轴相距分布且平行纵轴设置的铝管。

如图3~4所示,所述高增益类八木天线还包括安装固定所述引向器100、有源振子200和反射器300的壳体400,所述壳体400中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反射器300的卡接柱430,所述卡接柱430交错分布于反射器300的前后两侧,反射器300的左右两侧设有勾住外侧的卡接柱430的卷边310。本实施例取消了传统八木天线中的金属杆(横梁),引向器100、有源振子200和反射器300均直接固定于壳体400上,安装便捷。反射片通过其两侧的卷边310及壳体400上的卡接柱430得到固定,拆装方便。

所述壳体400中还有设有用于固定引向器100的卡槽410,所述金属管110中部和卡槽410底部均设有用于穿设紧固件的连接孔。引向器100可以通过卡槽410得到固定,也可以进一步通过连接孔及紧固件的配合得到进一步固定,装配方便。

所述壳体400中还连接有为有源振子200馈电的电源盒420,所述电源盒420外壁设有用于定位有源振子200的定位槽421。

如图5所示,所述电源盒420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同轴线的同轴接口422,所述同轴接口422贯穿所述壳体400向壳体400外部延伸。

实施例2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有源振子200还包括与UHF对称振子210相距设置的VHF振子220,所述VHF振子220整体呈方框结构,包括上边221、下边222、左边223和右边224,所述下边222中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左侧的下边222向内形成蛇形回折225,开口右侧的下边222向上弯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