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7639发布日期:2019-08-23 22:2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



背景技术:

可配置电源需要设计多种不同类型的交流电源插座供用户选择,同时,对于用户来说,可配置电源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主板需要是通用的。即,对于不同类型的交流电源插座来说,PCB主板是相同的,避免因为采用不同类型的交流电源插座而改变电源内部元器件布局,进而影响电源的整体电气特性。

现有的可配置电源的方案为:采用线材将交流电源插座与PCB主板进行连接。然而,由于交流输入电流最大会达到15A,所以需要使用14AWG(American wire gauge,美国线规,一种区分导线直径的标准)线材连接电源输入端子和PCB主板。线材的一端焊接在交流电源插座的PIN脚(引脚)上,另一端通过压铆可插拔端子插在PCB主板对应的固定引脚上。这种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受制于线材厂商制程的加工能力,14AWG线材能加工的最短长度为50mm,与交流电源插座的引脚焊接之后,再与PCB主板进行组装。由于电源插座一侧留有的组装空间比较小,加上14AWG线材比较粗硬,线材在弯曲之后所受应力很大,造成组装上的困难以及组装完成之后电源插座的引脚焊点受力过大,从而造成可配置电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使用与电源输入端子相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将输入电源与PCB主板进行连接,在需要配置不同类型的电源输入端子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第一电路板,方便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所述组件包括电源输入端子、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电源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L型连接件,所述L型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交叉呈L型。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藉由穿过所述第一开孔的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藉由穿过所述第二开孔的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焊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L线连接件和N线连接件,所述L线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N线连接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

可选地,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外壳,以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地端电连接至所述外壳。

可选地,所述电源输入端子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可选地,所述电源输入端子为交流电源插座。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为双层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为多层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使用与电源输入端子相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将输入电源与主板进行连接,在需要配置不同类型的电源输入端子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第一电路板,而作为主板的第二电路板仍然可以保持不变,通用型强,兼容性好;第一电路板和电源输入端子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方便组装,组装后的电源输入端子的引脚焊点受力较小,固定强度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这里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和电源输入端子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和电源输入端子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和电源输入端子连接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 第一实施例的电源输入端子 41 L线连接件

12 第二实施例的电源输入端子 411 第一开孔

13 第三实施例的电源输入端子 412 第二开孔

2 第一电路板 42 N线连接件

3 第二电路板 421 第三开孔

4 第一实施例的连接件 422 第四开孔

7 第四实施例的连接件 43 电路板固定件

71 电路板固定件 5 外壳

8 第五实施例的连接件 6 壳体固定件

81 电路板固定件

82 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组件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组件、部件、步骤、方法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组件、部件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所述组件包括电源输入端子、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电源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其中,第二电路板可以作为主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使用与电源输入端子相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将输入电源与主板进行连接,在需要配置不同类型的电源输入端子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第一电路板,而作为主板的第二电路板仍然可以保持不变,通用型强,兼容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中的电源输入端子可以为多种多样的。下面结合三个实施例具体介绍三种电源输入端子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结构。其中,图1~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结构,电源输入端子为采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的电源输入组件;图4~图6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结构,电源输入端子为采用欧洲标准的电源输入端子;图7~图9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结构,电源输入端子为采用美国标准的电源输入端子。此处仅结合此三个实施例介绍三种电源输入端子的适用情况,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采用其他类型的电源输入端子也是可以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源输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组件包括电源输入端子11、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所述电源输入端子11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设置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电连接,所述连接件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是基本上相互垂直设置的。所述通用性电源输入组件还包括外壳5,所述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均设置于外壳5的内部。第一电路板2贴近外壳5的一侧壁放置,第二电路板3则贴近外壳5的底面设置。为了适应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的位置关系,所述连接件4为L型连接件4,所述L型连接件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交叉呈L型。L型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两个连接臂之间的交叉角度随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之间的交叉角度不同而适应性变化。

该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的位置设置使得整体电源输入组件在结构组装上占用空间很小,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在满足一定电气连接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机械固定强度高。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也可以不交叉垂直设置,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的不同设置方式可以参照图10的第四实施例和图11的第五实施例。如图10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放置在同一个平面,则连接件7可以采用平直型连接件,连接件7的两端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连接件7的两端分别通过电路板固定件71固定于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上。如图11所示,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设置于不同的平面时,连接件8也可以对应设置弯折部82,以适应两个电路板的位置,连接件8的两端分别通过电路板固定件81固定于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上。

需要注意的是,图1中示出的第二电路板3和外壳5是从实际的电源输入组件中截取的局部示意图。第二电路板3的尺寸也不限于图1中示出的尺寸。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3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和外壳5的内部的容纳空间来确定,第一电路板2可以设置得比第二电路板3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电路板2也可以不设置于外壳5的内部,而设置于外壳5的外部,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输入端子11为交流电源插座。所述连接件4包括L线连接件41和N线连接件42,所述L线连接件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路板2和所述第二电路板3,所述N线连接件4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路板2和所述第二电路板3。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连接件4的第一端藉由穿过所述第一开孔的电路板固定件43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所述连接件4的第二端藉由穿过所述第二开孔的电路板固定件43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3上。具体地,L线连接件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411和第二开孔412,N线连接件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开孔421和第四开孔422。第一开孔411、第二开孔412、第三开孔421和第四开孔422中分别设置有一个电路板固定件43。电路板固定件43可以为螺丝、螺钉、铆钉等等。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电路板固定件43,可以实现连接件4与电路板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对于第二电路板3来说,在电源输入端子更换时,直接更换与电源输入端子匹配的第一电路板2即可,提高电源输入组件的通用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4的第一端也可以直接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所述连接件4的第二端也可以直接焊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3上。也可以将连接件4的第一端直接焊接于第一电路板2上,第二端通过电路板固定件43与第二电路板3相连接,或者将连接件4的第二端直接焊接于第二电路板3上,第一端通过电路板固定件43与第一电路板3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2通过壳体固定件6固定于所述外壳5,以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2的接地端电连接至所述外壳5,从而实现第一电路板2的接地连接。壳体固定件6可以是螺丝、螺钉、铆钉等。壳体固定件6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第一电路板2的尺寸来进行选择,对于比较大的第一电路板2,可以适当增加壳体固定件6的数量,而不以图中示出的为限。

所述电源输入端子11可以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可以在第一电路板2与电源输入端子11连接的位置处设置表面导电的导电片,将电源输入端子11的引脚焊接于导电片上,实现电源输入端子11与第一电路板2的电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源输入端子11也可以通过金属连接件固定于第一电路板2上,通过金属连接件实现电源输入端子11和第一电路板2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板2可以为单层板,也可以为双层板,或者多层板。第一电路板2的尺寸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和选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4~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源输入端子12为采用欧洲标准的电源输入端子。该电源输入端子12同样可以通过第一电路板2电连接至第二电路板3。

如图7~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电源输入端子13为采用美国标准的电源输入端子。该电源输入端子13同样可以通过第一电路板2电连接至第二电路板3。

通过比较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可以看出,在采用不同类型的电源输入端子13时,只需要更换与电源输入端子13相匹配的第一电路板2即可,而无需更换第二电路板3,从而提高了电源输入组件的通用性。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型电源输入组件使用与电源输入端子相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将输入电源与主板进行连接,在需要配置不同类型的电源输入端子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第一电路板,而作为主板的第二电路板仍然可以保持不变,通用型强,兼容性好;第一电路板和电源输入端子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方便组装,组装后的电源输入端子的引脚焊点受力较小,固定强度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