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二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6518发布日期:2019-11-05 23:4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二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插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二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二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采用焊接方式将二三插与二三插(共3个)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下列缺陷:①生产效率低,②插套焊点的温升高(进而导致插套温升高);③有冷焊、虚焊、焊点脱落造成接触不良等不良现象;合格率低,装配效率低;

采用铆接方式将二三插与二三插(共3个)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下列缺陷:①生产效率低;②插套铆点处的温升高(进而导致插套温升高);③有铆接不牢、铆接松动、铆接脱落造成接触不良等不良现象,合格率低,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二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二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连接片,所述主连接片沿横向分布,所述主连接片左右两端的下侧设有一对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垂直于主连接片的下侧设置,每一凸起部的下端与一E极插套的上端连接,所述E极插套朝向前侧设置,所述主连接片通过凸起部与两个E极插套连接呈一体结构,所述主连接片的上端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偏离主连接片的中央设置,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竖直部和弯折部,所述竖直部的下端与主连接片的上侧垂直连接,所述竖直部的上端与弯折部的前端连接,所述竖直部的上端呈中央下凹的圆弧,所述弯折部朝后侧延伸,所述弯折部由前至后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弯折部的横截面呈中央下凹的圆弧,所述主连接片前侧的中部向前凸出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主连接片的长度方向在主连接片的前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主连接片的前侧靠近左右两端的表面上向前凸出形成一对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横截面呈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外侧于主连接片的左右两端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主连接片的后侧设有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位置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凹槽配合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形成前凸的拱形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二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结构为一次冲压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E极插套为模内冲压一体成型,生产效率高,结构布局合理;E极插套配合N极插套和L极插套,当两种电器同时使用时,两插头与三插头能同时插入插座,客户不需要在插座上接插排,使五孔插座能充分使用,这种一体式结构插套的温升较低、连接牢固、合格率高、装配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二位联体二三插装配线框图。

附图标记:

1主连接片2凸起部3 E极插套4接线端子41竖直部42弯折部

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凹槽8安装孔9 L极插套10 N极插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二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它包括主连接片1,所述主连接片1沿横向分布,所述主连接片1左右两端的下侧设有一对凸起部2,所述凸起部2垂直于主连接片1的下侧设置,每一凸起部2的下端与一E极插套3的上端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E极插套3朝向前侧设置,所述主连接片1通过凸起部2与两个E极插套3连接呈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凸起部2的宽度小于E极插套3的宽度。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主连接片1的上端设有接线端子4,所述接线端子4偏离主连接片1的中央设置,所述接线端子4包括竖直部41和弯折部42,所述竖直部41的下端与主连接片1的上侧垂直连接,所述竖直部41的上端与弯折部42的前端连接,所述竖直部41的上端呈中央下凹的圆弧,所述弯折部42朝后侧延伸,所述弯折部42由前至后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弯折部42的横截面呈中央下凹的圆弧,竖直部41上端和弯折部42横截面圆弧状的设计使得接线端子4整体抗弯折、抗变形能力强。

所述主连接片1前侧的中部向前凸出设有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沿主连接片1的长度方向在主连接片1的前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5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主连接片1的前侧靠近左右两端的表面上向前凸出形成一对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二加强筋6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二加强筋6的外侧优选于主连接片1的左右两端开口,所述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6的尺寸优选一致。

如图5所示,所述主连接片1的后侧设有与第一加强筋5以及第二加强筋6前后对应的凹槽7,凹槽7配合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6形成前凸的拱形的结构,对主连接片1从前后两侧进行加固。

具体实施时,所述E极插套3的后端镂空设有安装孔8。

具体实施时,所述二位联体二三插E极插套结构为一次冲压一体成型。

如图6所示,为本E极插套3配合L极插套9和L极插套9的示意图,由于接线端子4在主连接片1的上端偏离中央设置,相邻的N极插套10和L极插套9能够与E极插套3构成三角结构,且N极插套10和L极插套9的框架不会与E极插套3的端子螺丝发生碰撞。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