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壳锂硫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160发布日期:2019-11-15 21:4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壳锂硫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塑料壳锂硫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类迫切需要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并摆脱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分依赖。电池能很好地通过电化学反应将能量进行存储及释放,但当下的商用锂离子电池受其理论能量密度所限,难以满足高容量、高密度储能体系的需求。锂硫电池的硫正极理论比容量高达1672mah/g,远远高于目前常见的正极材料,也因锂硫电池在电化学角度上基于两电子反应体系,其能量密度高达2600wh/kg,同时,因为硫元素丰富的储量与较低的成本,锂硫电池在商业上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国研究者的热点研究方向。

锂硫电池目前尚未实现产业化生产,仍主要以实验研究为主,电池的形式主要有扣式和软包形式,尚不能满足未来实用化的需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塑料壳锂硫电池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使用金属壳体带来的能量密度显著下降的缺点,保持锂硫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的优势,同时,该结构设计简单、容易实现,丰富了锂硫电池的结构形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壳锂硫电池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使用金属壳体带来的能量密度显著下降的缺点,保持锂硫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的优势,同时,该结构设计简单、容易实现,丰富了锂硫电池的结构形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壳锂硫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极群(2),盖板(4),所述极群(2)的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9)分别穿过所述盖板(4)引出,所述电池的电解液通过所述盖板(4)上的螺塞孔注入,然后利用螺塞(7)进行紧固密封,所述壳体(1)与所述盖板(4)之间利用密封胶(5)进行密封,所述极群(2)的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9)在所述壳体(1)内部裸露部分用贴绝缘胶带(3)进行绝缘处理,在所述盖板(4)和所述螺塞(7)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8)。

其中,壳体(1),盖板(4),螺塞(7)的材料是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材料。

其中,壳体(1),盖板(4),螺塞(7)的材料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尼龙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绝缘胶带(3)采用聚酰亚胺胶带。

其中,所述密封胶(5)采用环氧胶、硅橡胶、聚硫橡胶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正极极耳(6)采用铝条。

其中,所述负极极耳(9)采用镍条。

其中,所述密封垫圈(8)的材料采用氟橡胶。

其中,所述密封垫圈(8)的材料采用硅胶。

其中,所述密封垫圈(8)的材料采用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料壳锂硫电池,该电池的壳体、盖板、螺塞的材料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尼龙等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材料中的一种,可以耐受有机电解液;绝缘胶带采用聚酰亚胺胶带,既可以耐受有机电解液,又可以对电池极耳起到绝缘保护作用;密封垫圈的材料采用氟橡胶、硅胶、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既可以耐受有机电解液,又能起到密封性作用。该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且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壳锂硫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仅在于举例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壳锂硫电池结构主要由壳体1、极群2、盖板4组成,其中极群2的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9分别穿过盖板4引出,电池的电解液通过盖板4上的螺塞孔注入,然后通过螺塞7进行紧固密封。壳体1与盖板4之间采用密封胶5进行密封,以保壳体1和盖板4之间的密封性;极群2的正极极耳6和负极极耳9在壳体1内部裸露部分通过贴绝缘胶带3进行绝缘处理,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盖板4和螺塞7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8,以保证电池的密封性。

其中,壳体1,盖板4,螺塞7的材料是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材料。壳体1,盖板4,螺塞7的材料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尼龙中的一种。可选地,所述绝缘胶带3采用聚酰亚胺胶带。

其中,所述密封胶5采用环氧胶、硅橡胶、聚硫橡胶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正极极耳6采用铝条,所述负极极耳9采用镍条。

其中,所述密封垫圈8的材料采用氟橡胶、硅胶、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