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0601发布日期:2019-09-13 23:0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线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电力中电缆连接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线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在架设或者维修电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连接两根导线的情况,两根导线进行连接时,一般的方法是将两根导线的端部缠绕拧到一起,然后再使用绝缘材料对连接处进行封装。但是,由于此种方式的导线连接松散且没有加固件,很容易造成两根导线断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两根导线连接紧固不易松散的导线连接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线连接机构,包括具有两个自由端的圆弧块,于两自由端的端部处分别开有供导线通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沿圆弧块的径向延伸,于圆弧块的中部形成有导线连接腔,导线连接腔的一端沿圆弧块的径向贯穿圆弧块凸起的弧面,于圆弧块上设有分别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导线连接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第二导线弹性束紧件和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导线连接腔三者的径向长度沿所述圆弧块的径向向外渐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第二导线弹性束紧件和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具有外螺纹的弹性套体,所述弹性套体具有沿弹性套体的轴线贯穿弹性套体的豁口,且所述弹性套体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或导线连接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弹性套体远离所述圆弧块的一端构造有与弹性套体轴线重合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大径端与弹性套体的半径相等,且所述喇叭口的小径端远离所述弹性套体,所述豁口沿喇叭口的轴线贯穿喇叭口。

进一步的,于所述弹性套体与喇叭口的内壁上嵌设有一层橡胶层。

进一步的,于所述圆弧块的凸起的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导线连接腔之间设有第一导管,于所述圆弧块的凸起的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和导线连接腔之间设有第二导管。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两根导线分别沿所述圆弧块的径向向外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紧贴在所述圆弧块凸起圆弧面上,且两根导线的连接端同时伸入形成在圆弧块的中部形成的导线连接腔,之后将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可拆卸连接在导线连接腔,以使两根导线的连接端相连接且紧固在导线连接腔内,再将所述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第二导线弹性束紧件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进而实现两根导线靠近连接端的部位的固定,由此在各个导线受到外力拉伸时,导线的连接端不会受到外力的影响,因此不会发生断开的现象,且由于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将两根导线的连接端连接的同时紧固在导线连接腔内,使得两根导线连接端连接极为紧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弧块、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弹性套体和喇叭口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圆弧块,2-第一通孔,3-第一导管,4-第二通孔,5-第二导管,6-导线连接腔,7-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8-第二导线弹性束紧件,9-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10-弹性套体,11-喇叭口,12-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导线连接机构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线连接机构,如图1-2所示,包括圆弧块1,圆弧块1具有两个自由端,在两个自由端的端部处分别开有供一根导线通过的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4,且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4分别沿圆弧块1的径向延伸。在圆弧块1的中部形成有导线连接腔6,导线连接腔6的一端沿圆弧块1的径向贯穿圆弧块1凸起的弧面,两根导线分别穿过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4并同时伸入导线连接腔6内。本实施例为了将两根导线分别固定在圆弧块1上,设置有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7和第二导线弹性束紧件8,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7和第二导线弹性束紧件8分别与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4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导线紧固在圆弧块1上。本实施例为了将两根导线的连接端(即伸入导线连接腔6内的部分)连接并紧固在导线连接腔6内,设置有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9,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9可拆卸连接在导线连接腔6内。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7、第二导线弹性束紧件8和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9三者的结构相同,只是大小不同。三者均包括弹性套体10,弹性套体10具有外螺纹,且在弹性套体10上沿弹性套体10的轴线开有贯穿弹性套体10的豁口12。弹性套体10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或导线连接腔6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为了在弹性套体10旋紧的过程中,使弹性套体10对穿过弹性套体10的导线越收越紧,如图2所示,采用方式是: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4和导线连接腔6三者的径向长度沿圆弧块1的径向向外渐扩。

本实施例为了提高弹性套体10对导线的收紧能力,如图3所示,在弹性套体10远离圆弧块1的一端构造有与弹性套体10轴线重合的喇叭口11。其中,喇叭口11的大径端与弹性套体10的半径相等,且喇叭口11的小径端远离弹性套体10,豁口12沿喇叭口11的轴线贯穿喇叭口11。本实施例为了提高弹性套体10和喇叭口11二者与导线的摩擦力,并防止对收紧的导线造成损伤,在弹性套体10与喇叭口11的内壁上黏贴有一层橡胶层(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为了防止固定在圆弧块1凸起的弧面上的导线部分在外力下脱离此弧面,如图1所示,在圆弧块1的凸起的弧面上且位于第一通孔2和导线连接腔6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管3,在圆弧块1的凸起的弧面上且位于第二通孔4和导线连接腔6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管5。

本实施例为了同时实现强度和绝缘的目的,圆弧块1、第一导管3和第二导管5均采用硬质的尼龙材料制成。且圆弧块1、第一导管3和第二导管5通过模具一体构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一根导线的连接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第一导管3并伸入导线连接腔6内,再将另一根导线的连接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4、第二导管5并伸入导线连接腔6内;之后,使用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9将两根导线位于导线连接腔6的部分套装在其内,将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9旋紧入导线连接腔6,随着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9的旋紧,两根导线的连接端紧紧地束缚在一起,且第三导线弹性束紧件9与圆弧块1紧固在一起,实现两根导线紧固在圆弧块1上;然后,使用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7和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7分别将两根导线固定在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4处,具体的方法是将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7和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7分别将两根导线套装,再将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7和第一导线弹性束紧件7分别旋紧入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4内,实现两根导线分别紧固在圆弧块1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