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旋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5930发布日期:2019-10-28 22:0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旋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内部的旋钮开关。



背景技术:

汽车使用驾驶模式开关,大部分通过旋钮的操作来切换驾驶模式,操作更方便。布置安装在开关总成上的旋钮必须是凸出的,通常都安装的较牢固,无法缩进。在发生汽车行驶碰撞事故时,凸起的旋钮有可能对汽车乘员产生人身伤害,现有的驾驶模式开关安全性还有待提高。

因此,国标GB11552-2009要求4.1.5标准要求:当这些构件凸出仪表板表面的高度超过9.5mm时,用一直径不大于50mm的平端压头,在其上施加378N的向前纵向水平力,这些构件应能缩回仪表或脱落。当缩回时,其凸出高度应在9.5mm以下;当脱落时,在原来位置上不得留下高度超过9.5mm的危险凸出物。

为符合国际标准,技术人员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良,参考专利号为ZL201420826894.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可溃缩式旋钮开关》(授权公告号为CN204303641U),该专利的Ω型弹簧,固定转轴在旋钮内,当旋钮受到外力时,Ω型弹簧会张开,旋钮会缩入箱体内,实现溃缩功能。

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 N201621428021.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驾驶模式开关总成》(授权公告号为CN206271577U)该专利中的旋钮组件在受到大力冲击时,对应配合的易断弹性卡扣受力断裂,力量传导到空洞下方的易断溃缩筋也受力断裂,使得旋钮组件下沉溃缩到开关内部,溃缩的旋钮组件不再凸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乘员的伤害,提高了驾驶模式开关总成的安全性

根据现有以溃断线路板为目的的溃缩结构都可以满足汽车安全法规要求,但是所存在的缺陷:1、开关在溃缩后的操作功能完全丧失,造成汽车不能根据驾驶员需要继续正常运行,阻断驾乘人员在车祸后的逃生机会;2、开关在溃缩过程简单粗暴,直接断裂不具缓冲持续吸能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旋钮开关溃缩后仍然可继续工作的车辆用旋钮开关。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溃缩过程能迅速吸能降低对人体伤害的车辆用旋钮开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用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具有导向空腔;

底座;

旋转支架,能绕自身的中心轴线相对前述底座能旋转;

旋钮,能旋转地设于前述面板的导向空腔内并与前述旋转支架连接;

线路板,设于前述底座的下端,该线路板包括内圈板及位于内圈板外周的外圈板,前述内圈板和外圈板之间连接有溃缩筋,前述内圈板的外侧面、外圈板的内侧面及相邻的溃缩筋之间形成有隔断间隙;

连接线,呈柔性能弯曲,该连接线两端分别与前述的外圈板和内圈板连接,该连接线能在溃缩筋断裂后将内圈板的信号输出至外圈板;以及

后盖,设于前述线路板下方并前端具有用于收纳前述内圈板的备用容腔;

前述旋钮旋转状态下能改变线路板上信号输出。

所述底座向下延伸设置有限位柱,对应地,所述后盖的备用容腔内设有限位槽,前述内圈板溃缩带动底座下沉后,前述的限位柱伸入限位槽内从而能限制底座周向转动。

所述后盖的内侧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的外圈板置于该支撑柱的上端面,多个支撑柱围成所述的备用容腔。

所述面板的下方围绕导向空腔具有环形导向环。环形导向环可以防止旋钮在溃缩过程中倾斜,保证了溃缩筋能同时溃缩断裂,可充分均匀的吸收冲击力。

所述的线路板上覆盖有吸能胶片。吸能胶片在溃缩过程中可以充分吸收碰撞的冲击力,对驾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溃缩后吸能胶片能正常分离防止碰撞带来的伤害。作为优选,所述吸能胶片的厚度为0.4~0.8mm。

所述底座中部具有截面为圆形的导向体,对应地,所述的旋转支架具有套设于前述导向体上的筒体,该筒体相对导向体能旋转。

所述筒体的下端具有台阶部,对应地,所述底座的下端位于导向体的外周具有环形的连接架,该连接架向上延伸设置有限制台阶部脱离底座的卡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汽车在发生碰撞后,超过一定作用力后,溃缩筋断裂,旋钮连同内圈板下沉到后盖的备用容腔内,内圈板和外圈板连接正常,旋钮依然可以操作,这样操作开关产生的信号仍然可以正常传递;充分利用开关内部的零部件,在零部件上增加保证溃缩后开关可继续运行的结构特征使溃缩后的开关功能仍然功能正常操作,让汽车在发生碰撞后开关功能正常,为驾乘人员保留逃生机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分解图。

图3为实施例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旋转支架、底座及线路板组合图。

图5为图4的反面视图。

图6为图2中后盖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旋钮开关包括面板1、底座4、旋转支架3、旋钮2、吸能胶片5、线路板6、连接线7及后盖8。面板1具有导向空腔11,面板1的下方围绕导向空腔11具有环形导向环12。

底座4向下延伸设置有限位柱42,底座4中部具有截面为圆形的导向体44,底座4的下端位于导向体44的外周具有环形的连接架45,该连接架45向上延伸设置有限制台阶部31脱离底座4的卡脚41。底座4下端具有凸点43与吸能胶片5的定位孔51实现准确定位。

旋转支架3能绕自身的中心轴线相对底座4能旋转;具体地,旋转支架3具有套设于导向体44上的筒体33,该筒体33相对导向体44能旋转。筒体33的下端具有台阶部31。

旋钮2能旋转地设于面板1的导向空腔11内并与旋转支架3连接;具体地,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旋钮2内侧具有卡接块21,旋转支架3上方具有与卡接块21卡接配合的卡孔32。

结合图5所示,线路板6设于底座4的下端,该线路板6包括内圈板62及位于内圈板62外周的外圈板61,内圈板62和外圈板61之间连接有溃缩筋63,内圈板62的外侧面、外圈板61的内侧面及相邻的溃缩筋63之间形成有隔断间隙。

连接线7呈柔性能弯曲,保证内内圈板62和外圈板61位置变动后依然可以连接正常,避免了常规线束占用空间大、弯曲后易断裂等问题造成的开关功能失效,保证汽车在发生碰撞后,开关的电器信号仍然可以正常传递。连接线7两端分别与外圈板61和内圈板62连接,该连接线7能在溃缩筋63断裂后将内圈板62的信号输出至外圈板61。

结合图6所示,后盖8设于线路板6下方并前端具有用于收纳内圈板62的备用容腔81。后盖8的备用容腔81内设有限位槽83,内圈板62溃缩带动底座4下沉后,限位柱42伸入限位槽83内从而能限制底座4周向转动。后盖8的内侧设有多个支撑柱82,外圈板61置于该支撑柱82的上端面,多个支撑柱82围成备用容腔81。

吸能胶片5覆盖于线路板6上。吸能胶片5的厚度为0.4~0.8mm,这个厚度保证吸能胶片溃缩时能正常分离,同时在溃缩过程中充分吸能。本实施例中的吸能胶片采用硅胶材质并具有弹性、耐候性、耐高温性、耐老化、绝缘性及防水密封性。

工作原理:旋钮2收到378N的向前纵向水平力时发生溃缩,此时设置在内圈板62和外圈板61之间的溃缩筋63断裂,随着溃缩筋3的断裂内圈板62和外圈板61分离,设在面板上的导向空腔11的导向作用下,旋钮2下沉,内圈板62向下运动,而外圈板61由于支撑柱82的作用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不动,由于吸能胶片5被固定铺满在线路板6上,吸能胶片5在内圈板62和外圈板61的相对运动中被分离,由于吸能胶片5是具有弹性的部件,对碰撞冲击力放缓直到吸能胶片5完全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吸能胶片5充当吸能的作用件,减少了驾乘人员对旋钮和面板的直接冲击伤害;当内圈板62和外圈板61被分离后,连接线7依然连接着内圈板62和外圈板61,让电器信号的保持传递,内圈板62溃缩向下运动至后盖的备用容腔81内,固定在线路板上旋钮2、旋转支架3及底座4也同内圈板62掉入备用容腔81内,限位柱42伸入限位槽83内从而能限制底座4周向转动,此时的旋钮2高出面板的尺寸小于9.5mm,这样旋钮依然可正常旋转操作,保证了汽车在碰撞后的功能可操作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