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风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6106发布日期:2019-11-29 17:40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新型风压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压开关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风压开关。



背景技术:

风压开关是一种探测元件,一般用在需要风压的机械上,比如气动压力机,气动剪板机,燃气热水器、燃气锅炉、燃气炉、壁挂炉等使用燃气类的电器产品,它是利用气体的静压来推动微动开关以实现电流的通断。风压开关的重要作用是,保证设备在排风不畅的情况下能及时关闭燃气通道,以保证燃气不外泄,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但是,现有的风压开关一般都设有调节弹簧,以方便调节产品的正负压,从而未能把弹片组件、com触点及no触点等功能部件集中到一起,就会存在风压开关的回复力、操作力的调节都不在同一个方向或者相对比较远的位置,因此需要多次调节及需要多次加胶,导致调试工序及密封成本增加,另外弹片组件、com触点及no触点等功能部件也很难做隔离密封处理,从而容易使风压开关功能部件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从而影响产品精度和稳定性。

除此之外,现有的风压开关一般都有两个平行的接口,一个为正压进气口,另一个为负压出气口,由于正压进气口通常设置于隔膜的一侧,进气时气体从隔膜边缘进入,容易造成隔膜初始受力不均,致使活塞顶杆抖动或偏移从而影响产品精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隔离密封效果好、进气均匀、回复力及操作力调节方便的新型风压开关,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精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风压开关,包括:正压腔体壳、隔膜组件及负压腔体组件,所述负压腔体组件包括弹片组件及负压腔体壳,所述隔膜组件设置于所述正压腔体壳与所述负压腔体壳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正压腔体壳、所述负压腔体壳形成密封的正压腔体、负压腔体;

所述弹片组件设置于所述负压腔体内,所述弹片组件包括安装座、定片、弹片、动片、com触点及no触点,所述定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座上,所述动片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座座上,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定片连接,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动片的自由端连接,所述com触点设置于所述动片的顶端,所述no触点设置于所述com触点的正上方,所述隔膜组件朝向所述负压腔体的方向运动而联动所述弹片组件以使所述com触点电性连接所述no触点;

所述弹片组件还包括操作力调节螺钉及回复力调节螺钉,所述操作力调节螺钉连接在所述动片的底端,所述回复力调节螺钉与所述com触点连接,所述回复力调节螺钉活动连接在所述动片的底端并设置于所述操作力调节螺钉的一侧;

所述负压腔体壳在所述操作力调节螺钉、所述回复力调节螺钉的相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操作力调节螺纹孔、回复力调节螺纹孔,所述操作力调节螺纹孔用于配合所述操作力调节螺钉的螺纹转动,所述回复力调节螺纹孔用于配合所述回复力调节螺钉的螺纹转动。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压腔体壳的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平衡进气口,所述平衡进气口设置于所述隔膜组件的中部位置处。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膜组件包括隔膜外层及活塞片内层,所述隔膜外层与所述活塞片内层通过铆接或热熔结合为一体结构。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片内层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朝向所述负压腔体壳的方向延伸的活塞顶杆,所述活塞顶杆朝向所述负压腔体的方向运动而联动所述弹片组件以使所述com触点电性连接所述no触点。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压腔体壳的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平衡进气口,所述平衡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活塞片内层的中部位置处。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组件还包括导向限位板,所述导向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定片的上方,所述导向限位板开设有导向限位孔,所述导向限位孔设置于所述活塞顶杆的下方。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限位孔设置于所述导向限位板的中部位置处。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腔体壳开设有密封定位槽,所述密封定位槽与所述操作力调节螺纹孔及所述回复力调节螺纹孔相连通,所述密封定位槽内填充有胶黏剂。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定位槽设置于所述操作力调节螺纹孔及所述回复力调节螺纹孔的底端。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腔体组件还包括安装定位板,所述安装定位板设置于所述负压腔体壳的外表面;所述负压腔体壳开设有负压检测口,所述负压检测口与所述负压腔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风压开关的平衡进气口设置于隔膜中央,进气平稳,能快速均匀地作用于整个隔膜组件上,且负压腔体设有隔膜组件的导向结构,即导向限位孔,以防止隔膜组件偏离位置颤动,从而确保产品精度和稳定性。

2、风压开关的操作力、回复力均可调,操作力调节螺钉及回复力调节螺钉在相近位置,因此可以非常便捷地依次调试风压开关的操作力及回复力,且调试合格后仅需要一次加胶到密封定位槽,便可确定并密封产品,因此大大节省调试工序及密封成本。

3、正负压腔体完全密封隔离,弹片组件、com触点及no触点等功能部件完全内置于负压腔体内,且只有负压检测口与风机相接,因此环境气体无法进入负压腔体,从而杜绝了弹片组件、com触点及no触点等功能部件与外部空气接触的可能,因此更能保证开关的寿命和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风压开关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方式的新型风压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方式的新型风压开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3,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新型风压开关10,包括正压腔体壳100、隔膜组件200及负压腔体组件300,所述负压腔体组件300包括弹片组件320及负压腔体壳310,所述隔膜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正压腔体壳100与所述负压腔体壳310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正压腔体壳100、所述负压腔体壳310形成密封的正压腔体400、负压腔体500。

可以理解地是,本实用新型分成正压腔体壳100、隔膜组件200及负压腔体500组件300这三个完全独立的功能结构,在产品生产环节,各功能结构经过检测合格后才组装在一起,因此在产品生产环节,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不合格的风险。

所述正压腔体壳100的中部位置处开设有平衡进气口110,所述平衡进气口110设置于所述隔膜组件200的中部位置处。

所述隔膜组件200包括隔膜外层210及活塞片内层220,所述隔膜外层210与所述活塞片内层220通过铆接或热熔结合为一体结构。所述平衡进气口110设置于所述活塞片内层220的中部位置处。

所述弹片组件320设置于所述负压腔体500内,所述弹片组件320包括安装座321、定片322、弹片323、动片324、com触点325及no触点326,所述定片32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座321座上,所述动片32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座321座上,所述弹片323的一端与所述定片322连接,所述弹片323的另一端与所述动片324的自由端连接,所述com触点325设置于所述动片324的顶端,所述no触点326设置于所述com触点325的正上方,所述隔膜组件200朝向所述负压腔体500的方向运动而联动所述弹片组件320以使所述com触点325电性连接所述no触点326。

所述活塞片内层220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朝向所述负压腔体壳310的方向延伸的活塞顶杆230,所述活塞顶杆230朝向所述负压腔体500的方向运动而联动所述弹片组件320以使所述com触点电性连接所述no触点。

所述弹片组件320还包括导向限位板327,所述导向限位板327设置于所述定片322的上方,所述导向限位板327开设有导向限位孔327a,所述导向限位孔327a设置于所述活塞顶杆230的下方。所述导向限位孔327a设置于所述导向限位板327的中部位置处。

所述弹片组件320还包括操作力调节螺钉328及回复力调节螺钉329,所述操作力调节螺钉328连接在所述动片324的底端,所述回复力调节螺钉329与所述com触点325连接,所述回复力调节螺钉329活动连接在所述动片324的底端并设置于所述操作力调节螺钉328的一侧;所述负压腔体壳310在所述操作力调节螺钉328、所述回复力调节螺钉329的相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操作力调节螺纹孔360、回复力调节螺纹孔350,所述操作力调节螺纹孔360用于配合所述操作力调节螺钉328的螺纹转动,所述回复力调节螺纹孔350用于配合所述回复力调节螺钉329的螺纹转动。

所述负压腔体壳310开设有密封定位槽370,所述密封定位槽370设置于所述操作力调节螺纹孔360及所述回复力调节螺纹孔350的底端。所述密封定位槽370与所述操作力调节螺纹孔360及所述回复力调节螺纹孔350相连通,所述密封定位槽370内填充有胶黏剂。

所述负压腔体组件300还包括安装定位板340,所述安装定位板340设置于所述负压腔体壳310的外表面。所述负压腔体壳310开设有负压检测口330,所述负压检测口330与所述负压腔体500连通。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分析:请参阅图1-3,当风机工作时,会产生吸力,空气气体从平衡进气口110进入,由于平衡进气口110设置于正压腔体壳100的中心,因此能快速均匀地作用于整个隔膜组件200上。

隔膜组件200在风压的作用下带动活塞顶杆230朝靠近负压腔体500的方向运动,活塞顶杆230推动定片322朝靠近负压腔体壳310的方向运动,定片322推动弹片323的一端朝负压腔体壳310的方向运动,弹片323的另一端使动片324朝靠近隔膜组件200的方向运动,使动片324上的com触点325朝靠近no触点326运动,直至com触点325与no触点326接触,从而开启风压开关。

隔膜组件200将正压腔体壳100与负压腔体壳310隔离并分成正压腔体400及负压腔体500,弹片组件320、com触点325及no触点326等功能部件完全内置于负压腔体500内,且只有负压检测口330与风机相接,因此环境气体无法进入负压腔体500,从而杜绝了弹片组件320、com触点325及no触点326等功能部件与外部空气接触的可能,因此更能保证开关的寿命和精准度。

当风机停止工作时,隔膜组件200平稳的将正压腔体400内的空气从平衡进气口110排除。

由于受到导向限位板327的导向限位孔327a的位置导向限制,活塞顶杆230沿着导向限位孔327a运动,从而平稳的实现风压开关的开启与关闭功能。

基于弹片组件320的传动结构,向上或向下旋转调节操作力调节螺钉328,改变动片324与定片322的角度,便可控制其操作力。由于定片322上装有com触点325,no触点326设置于com触点325的正上方,故向上或向下旋转调节回复力调节螺钉329,改变com触点325与no触点326之间的间隙,便可很方便的控制回复力,因此风压开关的操作力、回复力均可调。又由于操作力调节螺钉328、回复力调节螺钉329挨在一起,因此可以非常便捷地依次调试风压开关的操作力及回复力,且调试合格后仅需要一次加胶到密封定位槽370,便可确定并密封产品,因此大大节省调试工序及密封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风压开关的平衡进气口110设置于隔膜中央,进气平稳,能快速均匀地作用于整个隔膜组件200上,且负压腔体500设有隔膜组件200的导向结构,即导向限位孔327a,以防止隔膜组件200偏离位置颤动,从而确保产品精度和稳定性。

2、风压开关的操作力、回复力均可调,操作力调节螺钉328及回复力调节螺钉329在相近位置,因此可以非常便捷地依次调试风压开关的操作力及回复力,且调试合格后仅需要一次加胶到密封定位槽370,便可确定并密封产品,因此大大节省调试工序及密封成本。

3、正负压腔体500完全密封隔离,弹片组件320、com触点325及no触点326等功能部件完全内置于负压腔体500内,且只有负压检测口330与风机相接,因此环境气体无法进入负压腔体500,从而杜绝了弹片组件320、com触点325及no触点326等功能部件与外部空气接触的可能,因此更能保证开关的寿命和精准度。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