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305发布日期:2019-11-15 21:45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内二次衬砌无损检测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公路、铁路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隧道设计力求创新,隧道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在隧道二次衬砌检测中,现在用地质雷达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存在有很多缺点:1、检测过程中最少需要两名操作人员控制地质雷达天线的方向,如果隧道较长,则需要四名操作人员轮流交替控制地质雷达天线;2、操作人员控制地质雷达天线的工程中不能使地质雷达天线延一条直线移动,会造成测量误差;3、地质雷达天线后的轮子需要一直用手进行按压,中途松手的话会使检测不完整;4、在检测拱腰或者拱顶的时候,操作人员需要站在路灯检修车的工作斗内,一名操作人员无法完成整段隧道的检测,需要中途休息或者其他操作人员替换,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高空作业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单人控制,节约时间,检测数据准确,中途不间断的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以改善目前传统检测方法存在占用大量人力,浪费时间,检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包括天线架、支撑杆和底座;天线架为由板材围合成的长方体结构,内腔与地质雷达天线相适应,天线架的背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天线架的顶板上,天线架的背板上固定有直角弧形卡槽,天线架的尾板上穿设有用于压紧地质雷达天线尾部轮子的压紧杆;直角弧形卡槽的弧形板上设置有弧形槽;支撑杆为伸缩杆,顶端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直角弧形卡槽内,第二转轴位于所述弧形槽的圆心上;弧形槽内设置有穿过支撑杆的限位螺丝;底座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正面的吸盘以及设置在底板背面的直角卡槽和行走轮;支撑杆的底端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直角卡槽上,杆体上设置有可伸缩按钮;直角卡槽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可伸缩按钮的竖直限位孔和水平限位孔;第三转轴、竖直限位孔和水平限位孔三点连成直角;行走轮的轮轴垂直于所述底板。

进一步地,天线架的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滚轮;滚轮的周向面与待测隧道壁接触。

进一步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套设在第一支撑杆内的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靠近顶端的杆体上设置有弹簧减震器,靠近底端的杆体上穿设有限位旋钮。

进一步地,压紧杆上设置有减震弹簧。

进一步地,行走轮上设置减震弹簧。

进一步地,限位螺丝为蝶形螺丝。

进一步地,底板为三角形底板;吸盘设置在底板的三个角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检测前,打开天线架的背板,把地质雷达天线放入,并用尾板上的压紧杆压紧地质雷达天线尾部轮子,保证检测过程不会中断;在检测隧道拱璧时,调节支撑杆的高度至待测位置,再转动天线架使检测面(与背板相对的为检测面)贴紧待测拱璧,拧紧限位螺丝,按下支撑杆上的可伸缩按钮把底座调节为竖直方向,可伸缩按钮卡在竖直限位孔内,行走轮放于地面,在检测过程中只需推动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即可;检测隧道拱腰时,需要把底座调节为水平方向,可伸缩按钮卡在水平限位孔内,放置于检修车的工作斗中,通过吸盘吸附固定,天线架则需要根据拱腰的角度绕第一转轴转转动并通过限位螺丝固定;在检测隧道拱顶的时候需要把天线架调节到与隧道拱顶贴合,其他操作与检测拱腰一致,在检测工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记录数据即可,可由原来的多名操作人员减少到一名,有效的减少人力的投入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且调整好高度后,操作人员可不必在检修车的工作斗站着举起地质雷达天线,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在调节支撑杆的高度至待测位置后,推动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可保证地质雷达天线延一条直线移动,减小测量误差。由上可知,上述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可单人控制,节约时间,检测数据准确,中途不间断检测,有效改善了目前传统检测方法存在占用大量人力,浪费时间,检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且方便易携带,不占用大量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的右视图。

图中:1-天线架;2-第一转轴;3-直角弧形卡槽;3.1-弧形槽;4-压紧杆;5-第二转轴;6-限位螺丝;7-底板;8-吸盘;9-直角卡槽;9.1-竖直限位孔;9.2-水平限位孔;10-行走轮;11-第三转轴;12-可伸缩按钮;13-滚轮;14.1-第一支撑杆;14.2-第二支撑杆;14.3-弹簧减震器;14.4-限位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包括天线架1、支撑杆和底座;天线架1为由板材围合成的长方体结构,内腔与地质雷达天线相适应,天线架的背板通过第一转轴2转动连接在天线架1的顶板上,天线架1的背板上固定有直角弧形卡槽3,天线架1的尾板上穿设有用于压紧地质雷达天线尾部轮子的压紧杆4,比如可将压紧杆4螺纹连接在天线架1的尾板上;直角弧形卡槽3的弧形板上设置有弧形槽3.1;支撑杆为伸缩杆,顶端通过第二转轴5转动连接在直角弧形卡槽3内,第二转轴5位于弧形槽3.1的圆心上;弧形槽3.1内设置有穿过支撑杆的限位螺丝6,用于在调节好天线架1的角度后进行固定;底座包括底板7、设置在底板7正面的吸盘8以及设置在底板7背面的直角卡槽9和行走轮10;支撑杆的底端通过第三转轴11转动连接在直角卡槽9上,杆体上设置有可伸缩按钮12,可伸缩按钮12的具体结构可参考雨伞骨架上的按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直角卡槽9上设置有容纳可伸缩按钮12的竖直限位孔9.1和水平限位孔9.2;第三转轴11、竖直限位孔9.1和水平限位孔9.2三点连成直角;行走轮10的轮轴垂直于底板7。

在检测前,打开天线架1的背板,把地质雷达天线放入,并用尾板上的压紧杆4压紧地质雷达天线尾部轮子,保证检测过程不会中断;在检测隧道拱璧时,调节支撑杆的高度至待测位置,再转动天线架1使检测面(与背板相对的为检测面)贴紧待测拱璧,拧紧限位螺丝6,按下支撑杆上的可伸缩按钮10把底座调节为竖直方向,可伸缩按钮10卡在竖直限位孔9.1内,行走轮10放于地面,在检测过程中只需推动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即可;检测隧道拱腰时,需要把底座调节为水平方向,可伸缩按钮10卡在水平限位孔9.2内,放置于检修车的工作斗中,通过吸盘8吸附固定,天线架1则需要根据拱腰的角度绕第一转轴2转转动并通过限位螺丝6固定;在检测隧道拱顶的时候需要把天线架1调节到与隧道拱顶贴合,其他操作与检测拱腰一致,在检测工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记录数据即可,可由原来的多名操作人员减少到一名,有效的减少人力的投入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且调整好高度后,操作人员可不必在检修车的工作斗站着举起地质雷达天线,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在调节支撑杆的高度至待测位置后,推动隧道地质雷达天线辅助装置,可保证地质雷达天线延一条直线移动,减小测量误差。

进一步地,天线架1的顶板和底板上设置有滚轮13;滚轮13的周向面与待测隧道壁接触,防止天线架1磨损。

进一步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14.1和套设在第一支撑杆14.1内的第二支撑杆14.2;第一支撑杆14.1靠近顶端的杆体上设置有弹簧减震器14.3,靠近底端的杆体上穿设有限位旋钮14.4。弹簧减震器14.3为现有结构,直接安装在第一支撑杆14.1上即可,也可在第一支撑杆14.1套设减震弹簧,并在减震弹簧外套设套筒组成弹簧减震器14.3。限位旋钮14.4可通过螺纹安装在第一支撑杆14.1上,向内旋转限位旋钮14.4压紧第二支撑杆14.2。

进一步地,压紧杆4上设置有减震弹簧,以减小压紧杆4的震动,防止压紧杆4。

进一步地,行走轮10上设置减震弹簧,以减小行走过程中震动。

进一步地,限位螺丝6为蝶形螺丝,便于拧动。

进一步地,底板7为三角形底板;吸盘8设置在底板1的三个角上,吸盘8为橡胶圆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