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开关滑杆的双头弹套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8308发布日期:2019-10-13 00:1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开关滑杆的双头弹套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开关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开关滑杆的双头弹套安装设备。



背景技术:

现目前在电动开关领域,尤其是应用于电动工具上使用的启动开关,开关内部需要通过滑杆的推动实现电路的连通以及断开,而其原理是通过弹套接触电路芯片实现,而位于滑杆内部的弹套在制造时需要嵌入至滑杆内部,而其中有一种弹套为双头弹套,即在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一弹套,然后将装配好的弹簧与弹套的组合再整体安装至滑杆上的安装孔内,通过滑杆的推动实现位于弹簧两端的弹套与芯片的接触从而达到不同工作状态电路的连通,而对于该类开关的制造过程中,如何快速的将双头弹套与弹簧进行连接,同时将装配好的弹簧弹套与滑杆支架进行装配一致困扰着行业类的工作人员,现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人工手工进行装配,即分别将弹套装配置弹簧的两端,然后将装配好的弹簧弹套组合在塞入到滑杆支架的安装孔内,其工作效率低,且人工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装配错误或弹套丢失现象,且工人工作强度也较大,制约了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基于开关滑杆的双头弹套安装设备,其可以快速的对双头弹套进行组装,同时将装配好的弹簧弹套组装至开关滑杆支架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工作强度。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开关滑杆的双头弹套安装设备,包括底座、工作平台、弹套顶出机构、工作转盘组件、部装辅助盘以及顶出工作块,所述弹套顶出机构设置于底座的上部且其包括滑块座、滑块、顶针以及顶出电机,所述滑块座上纵向设置有一滑槽,所述滑块在顶出电机控制作用下能够沿滑槽上下滑动,所述顶针固定设置于滑块的顶部,所述工作平台位于滑块座的上部,所述工作转盘组件包括一大齿盘以及一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的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位于大齿盘的侧面且与大齿盘啮合传动,所述大齿盘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于工作平台的上部,所述大齿盘上环状均布有五个上下贯穿的型腔,所述部装辅助盘架设于大齿盘的上部且在其上设置有与型腔对应的多个输送管头,所述输送管头对应的型腔为连续性设置,所述顶出工作块固定于工作平台上且在其侧面设置有一方便大齿盘侧边穿过的容纳腔,顶出工作块的顶部设置有一与大齿盘上其中一个型腔位置对应的出料口,所述顶针穿过工作平台上设置的穿孔并能够将型腔的装配好的双头弹套从出料口顶出。

进一步的,所述大齿盘的侧面对应每一个型腔均设置有一导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头包括有三个且分别连接正弹套、弹簧以及反弹套的输送管。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头包括有四个且分别连接正弹套、弹簧反弹套以及稳定气源的输送管。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电机输出轴端设置有一圆盘,在圆盘的偏心位置设置有一滚轮,所述滑块上横向设置有一腰型槽,所述滚轮位于腰型槽内。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基于开关滑杆的双头弹套安装设备,其结合振动盘可以依次将两个弹套以及一个弹簧进行组装,同时可以快速的将组装后的弹簧弹套安装至开关滑杆支架上对应的安装孔内,其可以提高开关装配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图3是工作转盘上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弹套顶出机构示意图。

图5是滑块座内侧结构示意图。

1-底座;2-工作平台;3-弹套顶出机构;4-工作转盘组件;5-部装辅助盘;6-顶出工作块;31-滑块座;32-滑块;33-顶针;34-顶出电机;35-滑槽;41-大齿盘;42-驱动电机;43-小齿轮;44-型腔;45-导气孔;51-输送管头;6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基于开关滑杆的双头弹套安装设备,包括底座1、工作平台2、弹套顶出机构3、工作转盘组件4、部装辅助盘5以及顶出工作块6,所述弹套顶出机构3设置于底座1的上部且其包括滑块座31、滑块32、顶针33以及顶出电机34,所述滑块座31上纵向设置有一滑槽35,所述滑块32在顶出电机34控制作用下能够沿滑槽35上下滑动,所述顶针33固定设置于滑块32的顶部,所述工作平台2位于滑块座31的上部,所述工作转盘组件4包括一大齿盘41以及一通过驱动电机42带动的小齿轮43,所述小齿轮43位于大齿盘41的侧面且与大齿盘41啮合传动,所述大齿盘41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于工作平台2的上部,所述大齿盘41上环状均布有五个上下贯穿的型腔44,所述部装辅助盘5架设于大齿盘41的上部且在其上设置有与型腔44对应的多个输送管头51,所述输送管头51对应的型腔44为连续性设置,所述顶出工作块6固定于工作平台2上且在其侧面设置有一方便大齿盘41侧边穿过的容纳腔,顶出工作块6的顶部设置有一与大齿盘41上其中一个型腔44位置对应的出料口61,所述顶针33穿过工作平台2上设置的穿孔并能够将型腔44的装配好的双头弹套从出料口61顶出。

其中,所述大齿盘41的侧面对应每一个型腔44均设置有一导气孔45;所述输送管头51包括有三个且分别连接正弹套、弹簧以及反弹套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头51包括有四个且分别连接正弹套、弹簧反弹套以及稳定气源的输送管,所述顶出电机34输出轴端设置有一圆盘,在圆盘的偏心位置设置有一滚轮,所述滑块32上横向设置有一腰型槽,所述滚轮位于腰型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基于开关滑杆的双头弹套安装设备,其在具体使用时,如连续设置三个输送管头51,则其分别连接正弹套、弹簧以及反弹套的输送管,而如连续设置四个输送管头51,则在前三个输送管头51分别连接正弹套、弹簧以及反弹套的输送管,在最末侧的输送管头51连接一具有稳定气源的输送管,其作用是为了将安装好的弹簧弹套组合进行气动组装辅助确认,通过具有一定冲击的气源确保弹簧与弹套能够稳定装配。

具体工作时,每次通过输送管分别对应输送管头51输送一个正弹套、一个弹簧以及一个反弹套,即对应的第一工位型腔44为正弹套,对应的第二工位型腔44为弹簧,对应的第三工位型腔44为反弹套,然后通过驱动电机42带动小齿轮43转动,小齿轮43通过与大齿盘41的啮合带动大齿盘41转动一个工位,该处一个工位距离为大齿盘41转动72°,然后输送管头51再次进行上次操作,此时一个正弹套落入至新的第一工位型腔44内形成下一循环的第一工位,一个弹簧落入至具有正弹套的第一工位型腔44内,当再次进行大齿盘41一个工位转动后,第一工位型腔44内即完成正弹套、弹簧以及反弹套的依次落入,且在每次填料过程中由于输送管是通过气源给料的,故可以实现正弹套、弹簧以及反弹套的装配,为保证装配确保完成,在第四工位对应的稳定气源输送管作用下,可以进行组装辅助确认,依次类推,大齿盘41每转动三个工位(即转动72°×3)即可以将一个装配完成的弹簧弹套组合输送至第四工位型腔44,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每次初始启动,即存在两个不完全装配组,所以在初始工作前需要将前两次装配剔除,而当位于第四工位型腔44内装配组合再次转动72°后则可以进入到顶出工作块6内侧的容纳腔位置,此时该型腔44与出料口61、工作平台2上的穿孔以及顶针33位于上下同一轴线位置,然后顶出电机34转动,带动位于其输出轴上圆盘上的滚轮做画圆动作,而由于滚轮位于滑块32的腰型槽内,且滑块32在滑槽35限位作用下,只能做上下滑动,因而当滚轮运动至上方位置时,即可拨动滑块32沿滑槽35向上顶起,即可将位于型腔44内的装配好的正反弹套与弹簧的组合从出料口61顶出,此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开关滑杆支架上的安装孔对应出料口61即可实现开关滑杆支架双头弹套的部件组装。

值得一提的上述工作步骤均通过PLC进行控制,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应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是能够熟练掌握的技术了,在此不做赘述,本装置通过一脚踏开关实现整个装置的启停,工人只需要在每次操作时将开关滑杆支架对准出料口61,踩踏脚踏开关即可,为降低工人操作难度,也可以在顶出工作块6的上部对应出料口61的位置设置有一工装,方便工人更好的将滑杆支架对应安装孔与出料口61对齐。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