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数据跳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5960发布日期:2019-11-15 21:3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数据跳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数据总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数据跳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进步,列车已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对象,在列车上,线缆是不可或缺的,是整个列车供电和通电的灵魂,比如当一些数据信号需要实现跨车厢间连接传输时,需要使用数据电缆实现,目前的120欧姆列车数据总线由于其机械强度不足无法直接用于车厢间的跨接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数据跳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120欧姆列车数据总线由于其机械强度不足无法直接用于车厢间的跨接连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数据跳线,包括绞线、芯线、钢丝、第一聚酰亚胺带、铜丝编织层、铝箔、高强度纤维层、第二聚酰亚胺带和硅橡胶绝缘层,所述铜丝编织层的内部布置有两根绞线,两根绞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芯线和钢丝,所述铜丝编织层的外表面包裹有铝箔,铝箔的外表面包裹有高强度纤维层,高强度纤维层的外侧挤覆有硅橡胶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绞线的直径等于铜丝编织层内侧的半径,且两根绞线等绞距绞合。

优选的,所述钢丝由弹簧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铜丝编织层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一聚酰亚胺带,高强度纤维层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聚酰亚胺带。

优选的,所述高强度纤维层由凯夫拉纤维编织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铜丝编织层的内部布置有两根等绞距绞合的绞线,两根绞线构成一个一个整体线芯,增加了该电缆的特性阻抗,同时也提高了电缆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

2.钢丝采用弹簧钢制成,由于弹簧钢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尤其是弹性性能,可满足电缆拉长与缩短的需求;

3.高强度纤维层是由凯夫拉纤维编织而成,凯夫拉纤维的覆盖率为80%,由于凯夫拉纤维具有优良的坚韧耐磨特性,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强度;

4.绝缘层是由硅橡胶制成,由于硅橡胶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和柔韧性,可保证电缆的柔韧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绞线;2、芯线;3、钢丝;4、第一聚酰亚胺带;5、铜丝编织层;6、铝箔;7、高强度纤维层;8、第二聚酰亚胺带;9、硅橡胶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强度数据跳线,包括绞线1、芯线2、钢丝3、第一聚酰亚胺带4、铜丝编织层5、铝箔6、高强度纤维层7、第二聚酰亚胺带8和硅橡胶绝缘层9,铜丝编织层5的内部布置有两根绞线1,绞线1的直径等于铜丝编织层5内侧的半径,且两根绞线1等绞距绞合,使之达到特性阻抗在120±15欧姆的公差范围内;

两根绞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芯线2和钢丝3,钢丝3由弹簧钢制成,既保证了整根电缆的机械强度,也增加了电缆的直径,从而满足了电缆的弯曲半径要求;

铜丝编织层5的外表面包裹有铝箔6,铝箔6的外表面包裹有高强度纤维层7,铜丝编织层5的内壁上覆盖有第一聚酰亚胺带4,高强度纤维层7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聚酰亚胺带8,聚酰亚胺带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耐酸碱、耐溶剂、电气绝缘、防辐射等性能,用于对电缆进行保护,高强度纤维层7由凯夫拉纤维编织而成,凯夫拉纤维的覆盖率为80%,进一步提高了电缆的机械强度;

高强度纤维层7的外侧挤覆有硅橡胶绝缘层9,采用硅橡胶可保证电缆的柔韧性。

工作原理:在车厢与车厢之间需要传输特定的数据信号时,可以选用特性阻抗为120欧姆的连接器将所述高强度数据跳线的芯线2和绞线1压接合适的端子插入连接器,并在连接器外安装带电缆锁紧装置的外壳,将电缆固定于外壳上,将需要长度在电缆的两端分别按此方法装上连接器,两端连接器分别与两节车厢连接;

使用时,由于两根绞线1按照一定绞距进行绞合,可达到使用所需要的特性阻抗,即120±15欧姆,在绞线1一侧设计增加一根钢丝3以增加电缆强度,因为当列车运行时,该电缆会随着车厢与车厢间距离变化而不断伸长或缩减,同时伴有一定的振动,因电缆内部附有钢丝3和高强度纤维层7,可以满足电缆处于持续动态中正常工作而不损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