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多芯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5342发布日期:2019-11-29 17:3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容量多芯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容量多芯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同轴通信电缆采用单根结构,如图1所示,该种电缆由单根的实心裸铜导体外依次包裹铝箔屏蔽层以及聚氯乙烯护套组成,其中导体与铝箔屏蔽层之间通过实心聚乙烯/发泡聚乙烯材料进行填充。该种电缆单位长度占用空间比较大,成本相对比较高,而通信带宽相对有限,只适用于3g及以下的通信容量要求,无法满足目前通信领域5g的发展需求。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该电缆绝缘采用实心聚乙烯或发泡聚乙烯,造成传输带宽有限,传输容量偏小的困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容量多芯同轴电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容量多芯同轴电缆,包括内护套层以及由该内护套层包裹的若干根通信芯线,所述内护套层外依次包裹有总铝箔屏蔽层、总编织屏蔽层以及外护套层,若干根所述通信芯线之间的间隙通过pp网带进行填充;每根所述通信芯线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外依次包裹有绝缘层、自粘铝箔屏蔽层、编织屏蔽层以及护套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护套层、内护套层以及护套层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层采用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体采用单根退火裸软铜丝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耐水阻燃性能,产品容量大,能够适用于5g的需求;另外敷设成本低,结构简单,特殊优化的产品结构适用于持续移动设备,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同轴通信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容量多芯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容量多芯同轴电缆中通信芯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护套层;2-通信芯线;201-导体;202-绝缘层;203-自粘铝箔屏蔽层;204-编织屏蔽层;205-护套层;3-总铝箔屏蔽层;4-总编制屏蔽层;5-外护套层;6-pp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多芯同轴电缆,包括内护套层1以及由该内护套层1包裹的若干根通信芯线2,所述内护套层1外依次包裹有总铝箔屏蔽层3、总编织屏蔽层4以及外护套层5,若干根所述通信芯线2之间的间隙通过pp网带6进行填充;每根所述通信芯线2包括导体201,所述导体201外依次包裹有绝缘层202、自粘铝箔屏蔽层203、编织屏蔽层204以及护套层205。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导体201采用单根退火裸软铜丝1/1。024;绝缘层202采用高密度发泡聚乙烯材料,皮泡皮结构(厚度分别为0。05mm,1。85mm,0。05mm),绝缘外径4。93mm;每根通信芯线2纵包自粘铝箔形成自粘铝箔屏蔽层203(加工时受到外部的热量自动会粘住),铝箔厚度0。1mm;紧接着采用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编织屏蔽层204(屏蔽密度≥80%),编织规格24×7/0。10镀锡;每根通信芯线2的最外层挤包一层防水阻燃聚氯乙烯护套层205,护套层205上用白色油墨印上编号,芯线外径6。60±0。30mm左右。

多芯成缆,排列3+9形式,方向右向,节距比≤30;成缆后整体挤包聚氯乙烯内护套层1,厚度0。8mm;整体绕包铝箔厚度0。1mm的总铝箔屏蔽层3;整体镀锡铜丝编织形成总编织屏蔽层4(屏蔽密度≥80%),编织规格24×8/0。20镀锡;最后挤包防水阻燃聚氯乙烯外护套层5,厚度1。80mm,成品外径在32。5±0。60mm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