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包线去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5300发布日期:2020-01-31 16:2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漆包线去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电机制造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漆包线去漆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的定子属于电动机定子系列,由硅钢片叠加成的铁芯,铁芯两侧设置有绝缘层,在铁芯上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漆包线卷绕在卷绕柱上而形成,在漆包线卷绕完成后,漆包线端部要相互连接或者漆包线要与其他导线连接,由于漆包线外的油漆具有绝缘性能,所以在漆包线互连或者漆包线要与其他导线连接前要将漆包线外的油漆去除,现有的去除方式是人工打磨去除,这种去除方式劳动强度大,去除效率低,由于采用人工去除,其去除的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漆包线去漆装置,其结构简单,在保证了漆包线油漆去除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漆包线去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张紧轴,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支撑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驱动轮,驱动皮带依次连接驱动轮、张紧轮、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驱动轮,形成循环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第一打磨头、所述第二旋转轴连接第二打磨头,所述第一打磨头和所述第二打磨头相互配合。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磨头和所述第二打磨头为钢丝轮;所述张紧轴通过导槽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第一打磨头和所述第二打磨头设置有外罩,所述外罩上对应所述第一打磨头和所述第二打磨头配合处设置有开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中,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张紧轴,底座上对应支撑座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驱动轮,驱动皮带依次连接驱动轮、张紧轮、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驱动轮,形成循环连接,第一旋转轴连接第一打磨头、第二旋转轴连接第二打磨头,第一打磨头和第二打磨头相互配合,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皮带带动第一打磨头和第二打磨头旋转,将漆包线放置在第一打磨头和第二打磨头相互配合处,简单地实现了漆包线外油漆的去除,其结构简单,在保证了漆包线油漆去除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漆包线去漆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外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一种漆包线去漆装置,其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座2,支撑座2上设置有第一旋转轴3、第二旋转轴4和张紧轴5,底座1上对应支撑座2设置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连接驱动轮7,驱动皮带8依次连接驱动轮7、张紧轮5、第一旋转轴3、第二旋转轴4和驱动轮7,形成循环连接,第一旋转轴3连接第一打磨头9、第二旋转轴4连接第二打磨头10,第一打磨头9和第二打磨头10相互配合,第一打磨头和第二打磨头优选为钢丝轮,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皮带带动第一打磨头和第二打磨头旋转,将漆包线放置在第一打磨头和第二打磨头相互配合处,简单地实现了漆包线外油漆的去除,其结构简单,在保证了漆包线油漆去除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较。

张紧轴5通过导槽11连接支撑座2,通过导槽调节张紧轴左右运动,从而调节驱动皮带的张力,保证了第一打磨头和第二打磨头旋转的稳定性。

见图2、图3,底座1上对应第一打磨头9和第二打磨头10设置有外罩12,外罩12上对应第一打磨头9和第二打磨头10配合处设置有开口13,漆包线通过开口伸入第一打磨头和第二打磨头配合处,实现漆包线油漆的去除,采用外罩有效防止旋转的第一打磨头和第二打磨头对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同时防止磨削产生的尘埃影响人体健康。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