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1378发布日期:2020-06-20 15:2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腔滤波器,更详细地,涉及考虑到装配性及大小来改善滤波器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mimo)的天线用空腔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此部分记述的内容仅提供与本实施例有关的背景信息,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技术为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大大地放大数据传输容量的技术,在发送器通过各个发送天线传输互不相同的数据,在接收器通过适当的信号处理区分发送数据的空间复用(spatialmultiplexing)技术。因此,随着同时增加发送或接收天线的数量,使通道容量增加,来传输更多的数据。例如,若将天线数量增加为10个,则相比于当前的单一天线系统,通过使用相同的频带确保约10倍的通道容量。

在4glte-advanced中,使用8个天线,在当前的pre-5g阶段中,正在研发安装64个或128个天线的产品,预计在5g中使用具有更多的天线的基站设备,将这称为大规模天线技术。相比于当前的电池(cell)的运作为二维(2-dimension),若引进大规模天线技术,则可进行3d-beamforming,大规模天线技术还称为全维度多输入多输出(fd-mimo,fulldimension)。

在大规模天线技术中,随着天线器件的数量增加,发送器及接收器和滤波器的数量也一同增加。并且,以2014年为基准,在韩国,已设置20万个以上的基站。即,需要使安装空间最小化,需要可简单地进行安装的空腔滤波器的结构,并需要个别调谐的空腔滤波器安装于天线之后提供相同滤波器特性的射频(rf)信号线连接结构。

具有空腔结构的射频滤波器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由金属性导体形成的箱结构内部设置由作为导体的谐振杆等构成的谐振器,来仅使固有频率的电磁场存在,通过谐振仅使超高频的特性频率通过。上述空腔结构的带通和滤波器的插入损失小且有利于高输出,以多种方式用作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滤波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具有更超薄且紧凑的结构,并在本体内沿着厚度方向内置射频连接器。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具有可使当装配多个滤波器时产生的装配公差的累积量最小化的装配方式,还具有容易安装且均匀地维持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射频信号连接结构。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在射频销的分离类型的情况下,允许相对地移动并附加侧面张力,从而防止信号的损失。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空腔滤波器:吸收需要电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的装配公差,来维持规定的接点面积,同时,具有可简单地设置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目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目的。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的实施例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上述端子部包括:一侧端子,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以及另一侧端子,形成有收容上述一侧端子的一部分的收容空间,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上述一侧端子由与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相向地使一部分以放射状展开或收紧的弹性变形体形成。

其中,上述端子部可插入配置于端子插入口,上述端子插入口形成于在内部设置有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的滤波器主体。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以包围上述端子部的外侧的方式向上述端子插入口内插入的电介质。

并且,可在上述电介质形成有使上述端子部贯通的端子贯通孔,可在贯通上述端子贯通孔的上述一侧端子及上述另一侧端子中的一个形成有卡止端,上述卡止端的直径大于上述端子贯通孔的直径,以便卡止在上述电介质。

并且,上述一侧端子可由与接点部形成为一体的衬垫弹簧形成,上述接点部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

并且,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弹性部件,上述弹性部件设置于上述另一侧端子的收容空间的内部,朝向上述电极极板侧弹性支撑上述一侧端子。

并且,上述一侧端子可包括:卡止支撑板,以卡止于上述另一侧端子的收容空间的内侧的方式设置;以及上端突出部,朝向上述卡止支撑板的上侧延伸形成,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

并且,上述弹性部件可由对上述一侧端子的上述卡止支撑板的下端进行支撑的衬垫弹簧形成。

并且,上述一侧端子可包括:下端突出部,收容于上述另一侧端子的收容空间的内侧,向在上述另一侧端子的收容空间所形成的端子引导孔插入;以及上端突出部,朝向上述下端突出部的上侧延伸,来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

并且,上述弹性部件可由如下的衬垫弹簧形成,即,上述衬垫弹簧通过卡止于在上述一侧端子的上端突出部与下端突出部之间所形成的卡止筋来朝向上述电极极板侧弹性支撑上述一侧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一实施例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以与在一侧面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外部部件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及端子部,使上述外部部件的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电连接,吸收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并预防上述电极极板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上述端子部包括:一侧端子,与上述电极极板形成接点;以及另一侧端子,形成有收容上述一侧端子的一部分的收容空间,与上述射频信号连接部相连接,上述一侧端子由与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相向地使一部分以放射状展开或收紧的弹性变形体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射频连接器沿着厚度方向内置于本体内,可设计更加超薄且紧凑的结构,具有可使当装配多个滤波器时产生的装配公差的累积量最小化的装配方式,可设计容易装配且均匀地维持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射频信号连接结构,允许相对地移动并赋予侧面张力来稳定地相连接,从而可防止天线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图示化的方式示出例示性的大规模天线技术天线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层叠于天线板与控制板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从底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图4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图7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0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

图12为示出图10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为示出向图13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为示出图13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6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7为示出向图16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为示出图16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19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0为示出向图19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1为示出图19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2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3为示出向图22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为示出图22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2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0:空腔滤波器21:滤波器主体

25:端子插入口27:设置槽

30:滤波器模块31:射频信号连接部

32:焊接孔40:端子部

50:一侧端子60:另一侧端子

70:电介质71:端子贯通孔

80:弹性部件95: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例示性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需注意的是,在对各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的过程中,即使出现在不同附图,但对相同的结构要素尽可能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在判断为与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有关的具体说明有碍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的过程中,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的术语。这种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结构要素和其他结构要素,相应结构要素的本质、次序或顺序等并不局限于上述术语。并且,除非另行定义,则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的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具有与通常使用的词典定义的含义相同的含义的术语具有与相关技术的文脉具有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则不应解释为理想或过于形式上的含义。

图1为以图示化的方式示出例示性的大规模天线技术天线的层叠结构的图。

图1为仅示出内置有包括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天线组件的天线装置1的例示性外形的图,并不限定实际层叠时的外形。

天线装置1包括:壳体2,形成有散热装置(heatsink);以及天线罩3(radome),与壳体2相结合。在壳体2与天线罩3之间可内置有天线组件。

例如,壳体2的下部通过对接(docking)结构与供电单元4(psu,powersupplyunit)相结合,供电单元4提供用于使设置于天线组件的通信部件进行工作的动作电源。

通常,天线装配体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前面排列多个天线器件6的天线板5的背面配置与天线的数量相同的空腔滤波器7(cavityfilter),并接着层叠相关的印刷电路板8。在装配之前,空腔滤波器7可详细地调谐及验证来准备,从而个别地具有符合规格的频率特性。优选地,需在于装配状态相同的特性环境中迅速进行如上所述的调谐及验证过程。

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层叠于天线板与控制板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排除图1中示出的常规射频连接器90,因此,可提供变得容易连接且具有更低的高度剖面的天线结构。

并且,在高度方向的两侧面设置射频连接部,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相连接,从而即使在天线板5或印刷电路板8中产生振动及热变形,也维持相同的射频连接,从而使频率特性无变化。

图3为从底面侧观察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结构的平面透视图。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第一外壳(未标记附图标记),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参照图4以下的附图标记31),内部呈中空状;第二外壳(未标记附图标记),覆盖第一外壳;端子部(参照图4的附图标记40),在第一外壳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沿着空腔滤波器20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及滤波器模块30,包括形成于端子部40的两侧的多个装配孔23。端子部40贯通形成于第一外壳的端子插入口25来使外部部件8,如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的电极极板(未标记附图标记)与射频信号连接部31电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端子部40中,附图上的其下端被射频信号连接部31支撑,当上侧与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紧贴结合时,一直与在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设置的电极极板接点并以能够解除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的方式弹性支撑。

即,如后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端子部40分离为一侧端子及另一侧端子来设置,可根据用于赋予侧面张力的形状及用于吸收装配公差的具体结构以多种实施例实现。

更详细地,端子部40由附图上的上侧部与下侧部之间分离的两个部件设置,可由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一部分向另一个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分离型形成。

通常,虽未图示,在端子部40以一体型滤波器形成的情况下,若为解除装配公差而接收基于装配人员的规定的装配力,则由形成端子部40的一部分弹性变形的弹性体形成。但是,在与端子部40形成为一体的一体型滤波器中,无法预测其一端至另一端之间为止的电流动的中断,无需设计用于额外赋予侧面张力的额外的形状。

但是,在端子部40由分离为两个部件的分离型滤波器形成的情况下,装配公差的解除可使分离的一侧端子50与另一侧端子60借助上述规定的装配力以相互重叠的方式移动并可使整体长度收缩,可额外设置当去除装配力时使其整体长度伸长并复原的额外的弹性部件80。但是,端子部40分离为一侧端子50与另一侧端子60,当相互重叠地移动时,具有产生电流动的中断的担忧,因此,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中的一个由弹性体设置,或者需要用于赋予侧面张力的额外的形状变更。

尤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一侧端子50由与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相向地一部分以放射状展开或收紧的弹性变形体实现,来可实现上述侧面张力的功能。并且,作为一侧端子50的弹性变形体部位以放射状展开或收紧地进行形状变形,从而可防止与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有关的接点率降低的现象。

其中,如上所述,“侧面张力”的定义如下:为了防止一侧端子50与另一侧端子60之间的电流动的中断,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中的一个朝向另一个沿着与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传递力。

另一方面,由于天线装置的特性,当设计上述端子部40的形状变更时,需同时进行上述端子插入口25内的阻抗匹配设计,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以端子插入口25内的阻抗处于匹配的状态为前体记述。因此,在通过图4以下的附图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的实施例的结构中,与端子部40一同向端子插入口25内插入的如电介质或加强板的结构的外形可根据阻抗匹配设计分别呈不同的形状。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图6为示出图4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包括:射频信号连接部31,与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假设,电极极板)隔开规定距离;以及端子部40,使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与射频信号连接部31电连接,可解除存在于上述规定距离的装配公差,同时,可防止电极极板与射频信号连接部之间的电流动中断的现象。

其中,如图2所示,外部部件8可为统称在另一面配置多个天线器件的天线板或放大器(poweramplifier,pa)、数字板(digitalboard)及tx校准(txcalibration)形成为一体的单板(one-board)的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的术语。

以下,如图3所示,不将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的实施例的外观构成区分为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统称为形成有端子插入口25的滤波器主体21,并赋予附图标记21。

如图4至图5所示,滤波器主体21可形成中空形态的端子插入口25。端子插入口25的形态可根据适用于后述的多个实施例的阻抗匹配设计呈不同形态。

在滤波器主体21的一侧面,尤其,在设置有后述的端子部40中的一侧端子50的侧的一侧面可进行槽加工来形成衬垫设置部27。衬垫设置部27能够以具有大于端子插入口25的内径的方式进行槽加工来形成,来卡止后述的星形衬垫90的外侧边缘部位并防止朝向上侧脱离的现象。

同时,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还可包括设置固定于衬垫设置部27的星形衬垫90。

以下,以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在内的后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共同设置星形衬垫90为前体进行说明。因此,需理解的是,即使在除第一实施例之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未额外具体说明星形衬垫90,也包括星形衬垫90。

在星形衬垫90中,呈环形的固定端91固定于衬垫设置部27,可包括从固定端91朝向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的电极极板侧的中心向上倾斜地形成的多个支撑端92。

在如上所述的星形衬垫90中,在借助装配人员在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装配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相对于借助通过上述装配孔的未图示的连接部件等的连接力,多个支撑端92支撑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的一侧面并附加弹力。

如上所述的多个支撑端92的弹力附加可均匀地维持与端子部40的电极极板有关的接触面积。

并且,星形衬垫90的环形状的固定端91以包围端子部40的外侧的方式设置来起到一种接地端子(groundterminal)的作用,上述端子部40用于传递电信号。

进而,星形衬垫90用于解除存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20的实施例的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之间的装配公差。

但是,如后所述,被星形衬垫90吸收的装配公差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为区别于被端子部40吸收的装配公差的概念。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以在单一的装配过程中通过额外的部件在至少两个位置吸收整体装配公差的方式设计,从而可实现更稳定的结合。

如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端子部40可包括:一侧端子50,与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接点;以及另一侧端子60,作为射频信号连接部31,固定于在以板形态延长的部位的焊接孔32。

其中,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可收容于另一侧端子60的内部。为此,在另一侧端子60的上端部可向下凹陷形成收容空间,来与一侧端子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收容结合。

在一侧端子50中,在上端部51的末端部位形成有接点部53,可包括形成下端部并借助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弹性变形的弹簧端子部52。

其中,弹簧端子部52从形成有接点部53的一侧端子50的上端部51的下侧以放射状向下倾斜地延伸多个,边缘端部可卡止固定于在另一侧端子60的收容空间的内侧形成的弹簧设置槽64。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一侧端子50中,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作为杆形态的接点端子的上端部51与在下部朝向上部弹性支撑上端部51的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端子部52形成为一体。尤其,弹簧端子部52可由弹性变形体形成,在上述弹性变形体中,与之前说明的星形衬垫90的固定端相对应的部位分别分离,与星形衬垫90的支撑端相对应的部位和与接点端子相对应的上端部51部位形成为一体。

由此,若通过一侧端子50的接点部53提供借助装配人员的装配力,则一侧端子50的上端部51可通过与朝向下方按压且弹簧端子部52弹性变形的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相向地以放射状展开或收紧的动作解除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当与弹簧端子部52的结构中的星形衬垫90的固定端相对应的部位通过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弹性变形时,朝向在另一侧端子60的收容空间形成的弹簧设置槽64的内周壁扩张并进行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还可包括在与设置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端子部40的关系中为了端子插入口25的内部的阻抗匹配设计而插入的电介质70。在电介质70可形成有使另一侧端子60的下端部62贯通的端子贯通孔71。

其中,电介质70可为特氟隆(teflon)材质。但是,电介质70的材质并不限定于特氟隆,只要是具有可在端子插入口25内阻抗匹配的介电常数的材质,均可替代。

并且,在电介质70中,下侧边缘端部卡止于在端子插入口25内形成的插入口支撑端28,支撑以贯通端子贯通孔71的方式设置的另一侧端子60,最终,通过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加强焊机固定另一侧端子60的下端部62的射频信号连接部31。

其中,一侧端子50及另一侧端子60均由使电流动的导电性材质形成,即使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端子部40划分为两个以上,可在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借助装配人员的装配力紧贴于一侧端子50的限度内通过一侧端子50的弹簧端子部52的弹性变形预防电流动的中断。

以下,参照附图(尤其,图5)对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装配的装配公差吸收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紧贴于设置有电极极板的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的一侧面之后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部件与装配孔连接的动作向空腔滤波器20传递规定的连接力。但是,无需在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的一侧面紧贴空腔滤波器20,与此相反地,还可在以规定间隔整列的空腔滤波器20紧贴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的一侧面来传递装配力。

那么,如图5所示,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之间的距离减少,同时,星形衬垫90的支撑端92的形状通过上述连接力变形,从而第一次吸收存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与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之间的装配公差。

与此同时,端子部40中的一侧端子50的弹簧支撑端52弹性变形而按压,从而第二次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其中,在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通过上述连接单元等继续残留的过程中,弹簧支撑端52紧贴设置于另一侧端子60的收容空间的底面,可防止一侧端子50与另一侧端子60之间的电流动中断的现象。

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图9为示出图7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端子部140可包括:一侧端子150,与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接点;另一侧端子160,固定于在射频信号连接部31的板形成的焊接孔32;以及弹性部件180,设置于一侧端子150与另一侧端子160之间,与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相向地弹性支撑一侧端子150。

其中,一侧端子1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参照后述的卡止支撑板151)可收容于另一侧端子160的内部。为此,在另一侧端子160的上端部向下凹陷形成有收容空间,来与一侧端子1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收容结合。

一侧端子150可包括:卡止支撑板151,收容于另一侧端子160的收容空间的内部,卡止于另一侧端子160的收容空间的内部来防止一侧端子150的上部脱离;上端突出部152,形成有从卡止支撑板151的上面部朝向上侧突出规定长度来与设置于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的电极极板接点的接点部153。

另一方面,弹性部件180设置于另一侧端子160的收容空间的内部的底面,朝向上侧弹性支撑一侧端子150的卡止支撑板151的下面。其中,弹性部件180作为弹性变形体使支撑一侧端子150的部位(后述的多个支撑端)以与一侧端子150借助装配人员的装配力朝向下方按压的距离相同的长度以放射状展开或收紧的方式弹性支撑,从而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上述弹性部件180大致呈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已说明的星形衬垫90相同的形状,可为小于星形衬垫90的衬垫弹簧。因此,在衬垫弹簧中,呈环形状的固定端(未标记附图标记)固定于后述的弹簧设置槽164,包括从固定端朝向一侧端子150的卡止支撑板151的下面中心向上倾斜地形成的多个支撑端(未标记附图标记)。

同时,如图7所示,在另一侧端子160的收容空间中,上端面161朝向下方凹陷形成,来收容一侧端子150的卡止支撑板151,可形成有固定设置有弹性部件180形成的衬垫弹簧的固定端的弹簧设置槽164。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包括在与设置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端子部140的关系中为了端子插入口25的内部的阻抗匹配设计而插入的电介质170。在电介质170可形成使另一侧端子160的下端部162贯通的端子贯通孔171。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星形衬垫90解除存在于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之间的装配公差,同时,可通过作为弹性部件180的衬垫弹簧解除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图10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剖视图,图12为示出图10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端子部240可包括:一侧端子250,与外部部件8的电极极板接点;另一侧端子260,固定于在射频信号连接部31的板形成的焊接孔32;以及弹性部件280,设置于一侧端子250与另一侧端子260之间,与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相向地弹性支撑一侧端子250。

其中,一侧端子2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参照后述的下端突出部251)可收容于在另一侧端子260的内部形成的端子引导孔263。为此,在另一侧端子260的上端部可朝向下方凹陷形成有收容空间,来与一侧端子2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251收容结合。同时,在另一侧端子260的收容空间中的底面可形成有上述端子引导孔263。

一侧端子250可包括:下端突出部251,收容于另一侧端子260的收容空间的内部,向在另一侧端子260的收容空间的内部形成的端子引导孔263插入;以及上端突出部252,形成有与在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8设置的电极极板接点的接点部253。

并且,如后所述,一侧端子250还可包括以卡止于由衬垫弹簧形成的弹性部件280的方式形成于下端突出部251与上端突出部252之间的卡止筋254。

另一方面,弹性部件280设置于另一侧端子260的收容空间的内部底面,可朝向上侧弹性支撑一侧端子250。其中,弹性部件280作为弹性变形体使支撑一侧端子250的部位(后述的多个支撑端)以与一侧端子250借助装配人员的装配力朝向下方按压的距离相同的长度以放射状展开或收紧的方式弹性支撑,从而吸收存在于端子插入口25内的装配公差。

更详细地,弹性部件280可由如在第二实施例中已说明的衬垫弹簧形成。

因此,在弹性部件280中,呈环形状的固定端(未标记附图标记)固定于后述的弹簧设置槽264,可包括从固定端朝向一侧端子250的卡止筋254向上倾斜地形成的多个支撑端(未标记附图标记)。

同时,如图10所示,在另一侧端子160的收容空间中,上端面261朝向下方凹陷形成,来收容一侧端子250的下端突出部251,可形成有固定设置有弹性部件280形成的衬垫弹簧的固定端的弹簧设置槽264。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一侧端子250和另一侧端子260均由导电性材质形成,设置于一侧端子250与另一侧端子260之间来提供弹力的作为弹性部件280的衬垫弹簧也由导电性材质形成,无需为了防止电流动的中断而额外的设置用于附加侧面张力的张力切开部。

另一方面,为了端子插入口25内的阻抗匹配而插入的电介质270及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相似或相同,通过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代替其具体说明。

图1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为示出向图13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为示出图13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包括端子部340,上述端子部340可包括:一侧端子350,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中的上侧,可与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形成的电极极板接点;以及另一侧端子360,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中的下侧,通过形成端子收容孔(未标记附图标记)来收容一侧端子3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焊接固定于在射频信号连接部31的板形成的焊接孔32。

端子部340还可包括弹性部件380,上述设置于端子收容孔的内部,由朝向设置有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上侧弹性支撑一侧端子350的下面351的弹簧形成。

其中,如图13及图14所示,一侧端子350大致以“u”字形状弯曲形成,能偶以在上端形成两个接点面的方式呈夹子形状。优选地,在上端面形成有两个接点面的一侧端子350的接点部352以圆弧形弯曲形成,来使与电极极板有关的接点面积最小化。

另一方面,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还可包括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内且形成有使另一侧端子360贯通的端子贯通孔397的加强板395。

其中,已在上述实施例对加强板395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说明,将省略具体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尤其,执行作为弹性变形体的功能的一侧端子350的接点部352被装配人员提供的装配力朝向下方按压来以放射状朝向外侧展开或收紧的方式弹性变形,同时,通过弹性部件480持续朝向电极极板侧弹性支撑,可通过防止接点面接随时缩小或增加的现象来生成稳定的电流动。

图16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7为示出向图16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8为示出图16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可包括端子部440,端子部440可包括:一侧端子450,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中的上侧,可与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的电极极板接点;以及另一侧端子460,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中的下侧,形成有端子收容孔(未标记附图标记),来收容一侧端子4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焊接固定于在射频信号连接部31的板形成的焊接孔32。

相比于之前说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在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一侧端子450还可包括:接点突起452',在接点部452朝向上侧以突起形状突出形成有两个接点面;以及防脱离突起451',在上述一侧端子450的侧面451突出形成,来卡止于另一侧端子460的端子收容孔的内部。

接点突起452'可使与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形成的电极极板有关的接点部452的接点面积定型化。因此,一侧端子450被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的弹性部件480弹性支撑来在与电极极板接点的限度内以规定的方式维持接点面积。

除此之外的剩余结构采用与第四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相同的结构,通过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代替具体说明。

图19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0为示出向图19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1为示出图19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19至图2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端子部540可包括:一侧端子550,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中的上侧,可与在由天线板及印刷电路板中的一个形成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形成的电极极板接点;另一侧端子560,配置于端子插入口25中的下侧,形成有端子收容孔(未标记附图标记),来收容一侧端子550的下端部的一部分,焊接固定于在射频信号连接部31的板形成的焊接孔32。

其中,与之前说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相同地,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一侧端子550还可包括:接点突起552',在接点部552朝向上侧以突起形状突出形成有两个接点面;以及防脱离突起551',在上述一侧端子550的侧面551突出形成,来卡止于另一侧端子560的端子收容孔的内部。

同时,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还可包括收容配置于另一侧端子560的端子收容孔的内部且收容于一侧端子550的内部来防止一侧端子550的外部脱离的防脱离壳体555。

在防脱离壳体555形成有使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中的一侧端子550的接点突起552'及防脱离突起551'朝向突出突出地切开的引导槽部557。

一侧端子550的接点突起552'可朝向引导槽部557中的上侧556突出来与电极极板接点,一侧端子550的防脱离突起551'也朝向引导槽部557中的左右侧部突出来卡止于端子收容孔的内部。

防脱离壳体555具有用于收容一侧端子550的内部空间,当借助装配人员的装配力弹性变形时,防止一侧端子550由于过多的变形超过屈服点(用于再次弹性复原的阈值)而变形的现象。

除此之外的剩余结构采用与第五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相同的结构,通过第五实施例代替具体说明。

图2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3为示出向图22的结构中的端子插入口插入设置端子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4为示出图22的结构中的端子部的立体图。

如图22至图2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中,除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结构之外,还可使形成于防脱离壳体655的引导槽657呈“+”字形态。

这与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端子部540中防脱离壳体555的引导槽557以“-”字形态切开形成的情况不同地,在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的端子部640的情况下,在防脱离壳体655以“+”字形态切开形成引导槽657,来可向防脱离壳体655自行赋予借助外力的规定的弹性复原力。

除此之外的结构采用与第六实施例的空腔滤波器20相同的结构,通过第六实施例的说明代替具体说明。

图25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以上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腔滤波器的各种实施例局限于如下的形态进行了说明,即,制造为一个模块来附着于如天线板或印刷电路板的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如图25所示,与模块形态的制造与否无关地,还可实施如下的变形,即,可实现为包括端子部40的连接器1',上述端子部40设置于与电极极板之间来实现与另一连接部件31'的电连接,上述电极极板设置于外部部件8的一侧面。

以上的说明仅为例示性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只要是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揭示的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是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通过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解释,与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