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5139发布日期:2020-01-31 16:2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装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夹。



背景技术:

工业应用或实验时,经常需要快速解决电缆与铜排搭接的问题。常用的电缆与铜排搭接方案如图1所示,先将电缆1剥去绝缘层将铜芯线缆压上冷压端头2,然后使用螺栓将冷压端头2压接到铜排3上;而使用冷压端头这种方案需要液压钳压接冷压端头,冷压端头需要与电缆配套,耗时较长,使用工具较多切搭接位置裸露需要考虑电气安全间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接线快速且省时省力的电缆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缆夹,包括上半夹、下半夹及连接上半夹和下半夹的扭簧;所述上半夹包括上夹头、上活动板及用于连接上夹头和上活动板的上连接部,所述下半夹包括下夹头、下固定板及用于连接下夹头和下固定板的下连接部,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上连接部上,所述扭簧另一端固定在下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活动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旋紧螺母的螺纹通孔,所述上活动板和下固定板对合后形成供电缆穿过的导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活动板和所述下固定板对合后两端均采用带弹簧的u型夹板连接,每个所述u型夹板的上部侧面向外延伸有上连接板,每个所述u型夹板的下部侧面向外延伸有下连接板,且所述上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旋紧螺栓相配合的螺纹通孔,所述下连接板上开设有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活动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压花。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头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下夹头上开设有供螺母安装的螺母安装槽,所述螺母安装槽由内向外包括直径增大的螺母安装槽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上活动板和所述下固定板的外表面均套有绝缘护套。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均包括软铜排导电层和覆盖在软铜排导电层上下表面的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电缆夹,无需使用冷压端头,上活动板和下固定板直接将电缆压接,方便、快速且压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缆与铜排搭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夹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螺母安装槽示意图;

图5为图2中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另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电缆1、冷压端头2、铜排3、上夹头4、上连接部5、上活动板6、下夹头7、下连接部8、下固定板9、扭簧10、软铜排导电层11、绝缘层12、螺母13、螺栓14、导向孔15、旋紧螺母16、压花17、螺母安装槽单元18、u型夹板19、弹簧20、上连接板21、下连接板22、旋紧螺栓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为电缆夹包括上半夹、下半夹及连接上半夹和下半夹的扭簧;其中,上半夹包括上夹头4、上活动板6及用于连接上夹头4和上活动板6的上连接部5,下半夹包括下夹头7、下固定板9及用于连接下夹头7和下固定板9的下连接部8,扭簧10一端固定在上连接部5上,扭簧10另一端固定在下连接部8上。本实施例中,上连接部5和下连接部8均包括软铜排导电层11和覆盖在软铜排导电层11上下表面的绝缘层12。

结合图3所示,上活动板6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旋紧螺母16的螺纹通孔,上活动板6和下固定板9对合后形成供电缆穿过的导向孔15,旋紧螺母16旋入螺纹通孔中直至将电缆压紧在下固定板9上;且上活动板6的下表面和下固定板9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压花17,从而保证电缆铜线压接面积;另外,上活动板6和下固定板9的外表面均套有绝缘护套,保证电气隔离。

结合图5所示,上活动板6和下固定板9对合后两端均采用带弹簧20的u型夹板19连接,每个u型夹板19的上部侧面向外延伸有上连接板21,每个u型夹板19的下部侧面向外延伸有下连接板22,且上连接板21上开设有与旋紧螺栓23相配合的螺纹通孔,下连接板22上开设有固定孔,旋紧螺栓23可以使上活动板6向上/向下移动,向上移动放入电缆后,旋转旋紧螺栓23让上活动板6向下移动压紧电缆,弹簧20加强夹紧力使电缆接触更好。

结合图4所示,上夹头4上开设有供螺栓14穿过的通孔,下夹头7上开设有供螺母13安装的螺母安装槽,螺母安装槽由内向外包括直径增大的螺母安装槽单元18,通过更换螺母13和螺栓14来适应铜排不同直径的开孔。

本实用新型电缆夹,无需使用冷压端头,上活动板和下固定板直接将电缆压接,方便、快速且压接牢固;而扭簧的扭力对电缆的安装进一步防止松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