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4693发布日期:2020-01-31 16:1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线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线缆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提升线缆的传输品质的线缆结构。



背景技术:

先前的线缆通常由一芯线及一以挤出成型的方式成型于所述芯线上的绝缘层组成。

然而,为达到高速传输,以挤出成型的方式成型的所述绝缘层之介电常数为2.0~2.1,使得所述线缆在高速传输时,本身的讯号衰减程度大,导致所述线缆的传输品质降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结构,能降低所述绝缘层之介电常数,使得线缆的高速传输品质能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线缆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提升线缆传输品质的线缆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结构,包括有:至少一层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由至少一对双轴线缆及一集绞层所组成,所述双轴线缆皆由两芯线、一地线及一第一屏蔽层组成,两所述芯线由一导体及一绝缘层组成,所述绝缘层系发泡成型包覆于所述导体之外,两所述芯线并排而设,所述地线设于相邻两所述芯线之间,所述第一屏蔽层填充式地包覆两所述芯线及所述地线,所述集绞层包覆于至少一对所述双轴线缆之外;一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包覆于所述连接层之外;至少一填充物,所述填充物装填于至少一对所述双轴线缆及所包覆的所述集绞层之间所产生的空隙中;一护套,所述护套成型包覆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外。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层设有一层,其中,所述连接层中具有两对所述双轴线缆、一所述填充物及一所述集绞层,两对所述双轴线缆环绕于所述填充物的周边,所述双轴线缆中的所述地线朝外而设,所述集绞层包覆两对所述双轴线缆而设。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层设有二层,即具有第一连接层及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包覆于所述第一连接层之外。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层中具有一对所述双轴线缆、数个所述填充物及一第一集绞层,具体地,一对所述双轴线缆并排而设,所述双轴线缆中的所述地线朝外而设,所述第一集绞层包覆一对所述双轴线缆而设,此时所述第一集绞层与一对所述双轴线缆之间产生有数个空隙,数个所述填充物设于数个所述空隙中,所述第二连接层具有三对所述双轴线缆及一第二集绞层,具体地,三对所述双轴线缆环绕所述第一集绞层之外而设,所述双轴线缆中的所述地线朝外而设,所述第二集绞层包覆三对所述双轴线缆而设。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层设有三层,即具有第一连接层、第二连接层及第三连接层,所述第二连接层包覆于所述第一连接层之外,所述第三连接层包覆于所述第二连接层之外。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层中具有一对所述双轴线缆、数个所述填充物及一第一集绞层,具体地,一对所述双轴线缆并排而设,所述双轴线缆中的所述地线朝外而设,所述第一集绞层包覆一对所述双轴线缆而设,此时所述第一集绞层与一对所述双轴线缆之间产生有数个空隙,数个所述填充物设于数个空隙中,所述第二连接层具有三对所述双轴线缆及一第二集绞层,具体地,三对所述双轴线缆环绕所述第一集绞层之外而设,所述双轴线缆中的所述地线朝外而设,所述集绞层包覆三对所述双轴线缆而设,此时所述集绞层与一对所述双轴线缆之间产生有数个空隙,数个所述填充物设于数个所述空隙中,所述第三连接层具有四对所述双轴线缆、数个所述填充物及一第三集绞层,具体地,四对所述双轴线缆环绕所述第二集绞层之外而设,每对所述双轴线缆并排而设,每两对所述双轴线缆之间皆具有一空隙,故具有四个所述空隙,数个所述填充物分别设于四个所述空隙中,所述双轴线缆中的所述地线朝外而设,所述第三集绞层包覆四对所述双轴线缆及数个所述填充物而设。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屏蔽层由金属屏蔽层及pet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成,所述pet层包覆于所述金属屏蔽层之外。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金属屏蔽层的材料为铝与pet的混合材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层是使用物理发泡工艺所制成的fep/pfa(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乙烯基烷氧基醚共聚物)材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屏蔽层由一金属屏蔽层及一金属编织网所组成,所述金属编织网包覆于所述金属屏蔽层之外。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线缆结构藉由将所述双轴线缆中的所述绝缘层以发泡工艺的方式成型所述绝缘层,使得所述绝缘层具有更小的介电常数,以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讯号衰减,进而提升线缆的传输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结构第一实施例之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结构第二实施例之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结构第三实施例之剖面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线缆结构100连接层1

双轴线缆11芯线111

导体1111绝缘层1112

地线112第一屏蔽层113

金属屏蔽层1131pet层1132

集绞层12第一集绞层121

第二集绞层122第三集绞层123

空隙13第一连接层14

第二连接层15第三连接层16

第二屏蔽层2填充物3

护套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和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之线缆结构100包括至少一层连接层1、一第二屏蔽层2、及至少一填充物3及一护套4。

所述连接层1由至少一对双轴线缆11及一集绞层12所组成。

所述双轴线缆11具有25gbps的传输速度,数个对所述双轴线缆11皆由两芯线111、一地线112及一第一屏蔽层113组成。两所述芯线111皆由一导体1111及一绝缘层1112组成。所述绝缘层1112发泡成型包覆于所述导体1111之外。两所述芯线111并排而设,所述地线112设于相邻两所述芯线111之间。所述第一屏蔽层113填充式地包覆两所述芯线111及所述地线112。所述第一屏蔽层113由金属第一屏蔽层1131及pet层1132(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成。所述pet层1132包覆于所述金属第一屏蔽层1131之外。所述金属第一屏蔽层1131的材料为铝与pet的贴合材料,可以屏蔽外部的杂讯干扰。所述pet层1132为一非导电材料,主要功能为将两所述芯线111、所述地线112及所述金属第一屏蔽层1131包覆紧实。

所述绝缘层1112是使用物理发泡工艺所制成的fep/pfa材料,所述fep(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为一种不具有黏性的无孔塑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200c的耐热性。所述pfa(四氟乙烯-全氟乙烯基烷氧基醚共聚物)为一种不具有黏性的无孔塑胶材料,具有260c的耐热性且具有强的刚韧性,适合使用在高温条件下防黏和耐化学性的材料。所述fep/pfa材料作为所述绝缘层1112的情形中,绝缘介电常数为1.5~1.65,较先前技术的fep/pfa材料之介电常数小,因此可以具有较好的绝缘效果。此外,经由物理发泡工艺制成的fep/pfa材料之成品尺寸较先前技术之fep/pfa材料小约有7.4%,使得所述双轴线缆11能更有弹性的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线缆结构100中,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调整本实用新型线缆结构100中的所述双轴线缆11,以达到不同效能的高速传输功能。因着发泡工艺所成型的fep/pfa材料具有较小的介电常数,在传输过程中的讯号衰减程度较少,能更有效的传输讯号。

所述集绞层12包覆于至少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之外。所述集绞层12的材料为pet胶带,用以将至少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紧实地包覆住,如此形成所述连接层1。所述第二屏蔽层2包覆于所述连接层1之外,用以屏蔽外部的杂讯干扰。所述第二屏蔽层2由一金属屏蔽层及一金属编织网所组成,所述金属编织网包覆于所述金属屏蔽层之外,所述金属屏蔽层的材料为铝与pet的贴合材料,可以屏蔽外部的杂讯干扰,所述金属编织网为多根铜丝编织而成的金属网,也具有屏蔽外部杂讯干扰的能力,如此形成双层的所述第二屏蔽层2,得以更有效的屏蔽外部的杂讯干扰。所述填充物3装填于至少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及所包覆的所述集绞层12之间所产生的空隙13中。由于至少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及所包覆的所述集绞层12之间会产生空隙13,所述空隙13会使得所述双轴线缆11容易因受到外力影响而在所述集绞层12之间滑动,容易造成所述双轴线缆11变形。故需要所述填充物3装填于所述空隙13中,以增加本实用新型之线缆结构100之集合圆整度,以稳固所述双轴线缆11在所述集绞层12中的位置,使所述双轴线缆11不容易受外力影响而变形,进而保护本实用新型之线缆结构100不容易受损。

所述护套4成型包覆于所述第二屏蔽层2之外。具体地,所述护套4的材料为pvc、tpe。所述护套4为绝缘材料,且pvc、tpe的材料特性得以使得所述护套4具有柔软、有弹性、高强度及耐磨性好等特性,得以保护本实用新型线缆结构100中的各部位,不容易受外力影响而受损。

请参阅图1所示,为达到100gbps的传输速度,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层1设有一层,其中,所述连接层1中具有两对所述双轴线缆11、一所述填充物3及一所述集绞层12。两对所述双轴线缆11环绕于所述填充物3的周边,所述双轴线缆11中的所述地线112朝外而设,所述集绞层12包覆两对所述双轴线缆11而设。

请参阅图2所示,为达到200gbps的传输速度,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层1设有二层,即具有第一连接层14及第二连接层15,所述第二连接层15包覆于所述第一连接层14之外。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层14中具有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数个所述填充物3及一第一集绞层121。具体地,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并排而设,所述双轴线缆11中的所述地线112朝外而设,所述第一集绞层121包覆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而设,此时所述第一集绞层121与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之间产生有数个空隙13,数个所述填充物3设于数个所述空隙13中。

所述第二连接层15具有三对所述双轴线缆11及一第二集绞层122。具体地,三对所述双轴线缆11环绕所述第一集绞层121之外而设,所述双轴线缆11中的所述地线112朝外而设,所述第二集绞层122包覆三对所述双轴线缆11而设。

请参阅图3所示,为达到400gbps的传输速度,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层1设有三层,即具有第一连接层14、第二连接层15及第三连接层16,所述第二连接层15包覆于所述第一连接层14之外,所述第三连接层16包覆于所述第二连接层15之外。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层14中具有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数个所述填充物3及一第一集绞层121。具体地,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并排而设,所述双轴线缆11中的所述地线112朝外而设,所述第一集绞层121包覆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而设,此时所述第一集绞层121与一对所述双轴线缆11之间产生有数个空隙13,数个所述填充物3设于数个所述空隙13中。

所述第二连接层15具有三对所述双轴线缆11及一第二集绞层122。具体地,三对所述双轴线缆11环绕所述第一集绞层121之外而设,所述双轴线缆11中的所述地线112朝外而设,所述第二集绞层122包覆三对所述双轴线缆11而设。

所述第三连接层16具有四对所述双轴线缆11、数个所述填充物3及一第三集绞层123。具体地,四对所述双轴线缆11环绕所述第二集绞层122之外而设,每对所述双轴线缆11并排而设,每两对所述双轴线缆11之间皆具有一空隙13,故具有四个所述空隙13,数个所述填充物3分别设于四个所述空隙13中,所述双轴线缆11中的所述地线112朝外而设,所述第三集绞层123包覆四对所述双轴线缆11及数个所述填充物3而设。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线缆结构100藉由将所述双轴线缆11中的所述绝缘层1112以发泡成型的方式成型于所述芯线111上。以发泡工艺所成型的所述绝缘层1112具有更小的介电常数,以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讯号衰减,进而提升线缆的传输品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