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3584发布日期:2020-03-17 15:5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服务器和交换机里的传输速度的越来越快,传输速度达到56gbps和112gbps,传统用的pcb传输高速信号的限制越来越大,pcb在传输高速信号时的衰减很大,影响信号的完整性,所以需要采用连接器的方案来减小衰减。目前,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连接器高度都比较高,不适合在服务器芯片周边,同时也需要考虑对主板空间的利用、便于拆卸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放于散热器下方的主板空间的连接器,且高度较小、便于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能够放于散热器下方的主板空间的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包括:

板端连接器,包括外壳和第一主体,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外,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部设有安装孔;

第一端子组合,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突出部,设于所述外壳的一个侧壁;

线端连接器,包括第二主体和上壳,所述上壳扣合于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部;

第二端子组合,设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部;

卡扣,转动连接于所述上壳的两侧,当所述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时,所述第二主体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的顶部,所述第二端子组合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第一端子组合电连接,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突出部。

优选地,所述突出部的外端顶部设有斜边,所述突出部的外端底部设有内向凹陷的缺口,所述卡扣能够沿所述斜边下滑至所述缺口处,并被所述缺口卡住。

优选地,所述线端连接器还包括导线和端子固定件,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部沿竖向设有通孔,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上壳拼接成空腔,所述端子固定件设于所述空腔内,且连接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二端子组合垂直设置,所述端子固定件设有竖向的端子孔,所述第二端子组合的一端穿过所述端子孔与所述导线相连接并固定于所述端子固定件的顶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部设有连接部,所述通孔贯穿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组合的另一端设于位于所述连接部处的所述通孔内;所述连接部能够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线端连接器还包括内模,所述内模设于所述上壳和所述端子固定件之间,用于压紧所述导线。

优选地,所述卡扣包括拉带和围杆,所述上壳的两侧设有连接孔,所述围杆包括封闭端和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拉带转动连接于所述封闭端,且所述封闭端能够在所述拉带的带动下卡接于所述突出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主体的侧壁围成沿所述外壳竖向贯通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底面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部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优选地,当所述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时,所述线端连接器的顶面到所述板端连接器的底面的距离不超过8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组合与所述第二端子组合均包括两排端子,且每排端子均包括地线端子g和信号端子s,每个所述地线端子g与两个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s间隔设置,且两排端子中的地线端子g交错设置;

所述地线端子g与所述信号端子s之间的距离a不小于两个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s之间的距离b,所述地线端子g的宽度w1不小于所述信号端子s的宽度w2。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其有益效果在于:卡扣与突出部的配合稳定,可靠性好,且便于拔出;高度尺寸小,节约安装空间;通过排线布置使信号完整性好,衰减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中板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b示出了板端连接器的底部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c示出了板端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中线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b示出了线端连接器的底部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c示出了线端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中第二端子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中第一端子组合与第二端子组合的端子排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板端连接器,2线端连接器,3第一端子组合,4第二端子组合,5突出部,6卡扣,7外壳,8第一主体,9安装孔,10第二主体,11端子固定件,12上壳,13导线,14内模,15拉带,16围杆,17连接孔,18第一定位柱,19第一定位孔,20第二定位孔,21第二定位柱,22连接部,23连接臂;

g地线端子,s信号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包括:

板端连接器,包括外壳和第一主体,外壳套设于第一主体外,第一主体的顶部设有安装孔;

第一端子组合,穿设于安装孔内;

突出部,设于外壳的一个侧壁;

线端连接器,包括第二主体和上壳,上壳扣合于第二主体的顶部;

第二端子组合,设于第二主体的底部;

卡扣,转动连接于上壳的两侧,当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板端连接器时,第二主体插接于板端连接器的顶部,第二端子组合插接于安装孔内,且与第一端子组合电连接,卡扣卡接于所述突出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卡扣与突出部的配合稳定,可靠性好,且便于拔出。

优选地,突出部的外端顶部设有斜边,突出部的外端底部设有内向凹陷的缺口,卡扣能够沿斜边下滑至缺口处,并被缺口卡住。突出部与外壳一体成型,突出部连接于外壳的一个侧壁,当卡扣沿突出部的斜边下滑时,突出部与外壳的连接处产生弹性形变,突出部的外端与外壳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受压变小,卡扣能够顺利下滑;当卡扣滑至缺口处时,卡扣对突出部的作用力减弱,突出部与外壳的连接处的弹性形变复位,卡扣被缺口的顶面卡住。当需要拔出时,外拉卡扣使卡扣从缺口处移至突出部的外端,并上滑至与突出部脱离,即可将线端连接器解锁。

优选地,线端连接器还包括导线和端子固定件,第二主体的底部沿竖向设有通孔,第二主体与上壳拼接成空腔,端子固定件设于空腔内,且连接于通孔内;

导线与第二端子组合垂直设置,端子固定件设有竖向的端子孔,第二端子组合的一端穿过端子孔与导线相连接并固定于端子固定件的顶面。第二端子组合的一端与导线的芯线通过焊接导通。

优选地,第二主体的底部设有连接部,通孔贯穿于连接部,第二端子组合的另一端设于位于连接部处的通孔内;连接部能够插接于安装孔内。连接部用于对线端连接器进行插接时导向,同时保护第二端子组合避免外露。

优选地,线端连接器还包括内模,内模设于上壳和端子固定件之间,用于压紧导线。内模压设于导线上,以保护第二端子组合与导线的连接,避免触碰而影响信号,上壳与第二主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将第二端子组合与导线的连接处和内模均容纳一起,对信号传输形成更好的保护。

优选地,卡扣包括拉带和围杆,上壳的两侧设有连接孔,围杆包括封闭端和开口端,开口端的两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孔,拉带转动连接于封闭端,且封闭端能够在拉带的带动下卡接于突出部。上壳与第二主体扣合并固定连接,围杆连接于上壳,拉动拉带以带动围杆卡接或脱离突出部,便于插拔,节约连接器两侧的空间。

优选地,第二主体的底面设有第一定位柱,外壳与第一主体的侧壁围成沿外壳竖向贯通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柱能够插接于第一定位孔内。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柱均为矩形,用于定位和导向,第一定位柱与连接部相邻设置,且插接方向相同。

优选地,连接部的底面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一主体的顶部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能够插接于第二定位孔内。

优选地,当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板端连接器时,线端连接器的顶面到板端连接器的底面的距离不超过8mm。

板端连接器固定连接于主板上,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板端连接器后,整体高度尺寸小,节约安装空间,扩大使用范围,能够放置于散热器底部。第一端子组合的一端设于安装孔内与第二端子组合的另一端接触并导通;第一端子组合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孔至第一主体外与主板通过焊接导通。外壳的底部设有多个连接臂,用于与主板插接和导向。

优选地,第一端子组合与第二端子组合均包括两排端子,且每排端子均包括地线端子g和信号端子s,每个地线端子g与两个相邻的信号端子s间隔设置,且两排端子中的地线端子g交错设置;

地线端子g与信号端子s之间的距离a不小于两个相邻的信号端子s之间的距离b,地线端子g的宽度w1不小于信号端子s的宽度w2。通过该种排线布置,使信号完整性好,满足56gbps和112gbps的信号的完整性要求,相对主板pcb走线,衰减性能好。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带锁杆连接器组件,包括:

板端连接器1,包括外壳7和第一主体8,外壳7套设于第一主体8外,第一主体8的顶部设有安装孔9;

第一端子组合3,穿设于安装孔9内;

突出部5,设于外壳7的一个侧壁;

线端连接器2,包括第二主体10和上壳12,上壳12扣合于第二主体10的顶部;

第二端子组合4,设于第二主体10的底部;

卡扣6,转动连接于上壳12的两侧,当线端连接器2插接于板端连接器1时,第二主体10插接于板端连接器1的顶部,第二端子组合4插接于安装孔9内,且与第一端子组合3电连接,卡扣6卡接于所述突出部5。

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5的外端顶部设有斜边,突出部5的外端底部设有内向凹陷的缺口,卡扣6能够沿斜边下滑至缺口处,并被缺口卡住。

突出部5与外壳7一体成型,突出部5连接于外壳7的一个侧壁,当卡扣6沿突出部5的斜边下滑时,突出部5与外壳7的连接处产生弹性形变,突出部5的外端与外壳7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受压变小,卡扣6能够顺利下滑;当卡扣6滑至缺口处时,卡扣6对突出部5的作用力减弱,突出部5与外壳7的连接处的弹性形变复位,卡扣6被缺口的顶面卡住。当需要拔出时,外拉卡扣6使卡扣6从缺口处移至突出部5的外端,并上滑至与突出部5脱离,即可将线端连接器2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线端连接器2还包括导线13和端子固定件11,第二主体10的底部沿竖向设有通孔,第二主体10与上壳12拼接成空腔,端子固定件11设于空腔内,且连接于通孔内;导线13与第二端子组合4垂直设置,端子固定件11设有竖向的端子孔,第二端子组合4的一端穿过端子孔与导线13相连接并固定于端子固定件11的顶面。第二端子组合4的一端与导线13的芯线通过焊接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0的底部设有连接部22,通孔贯穿于连接部22,第二端子组合4的另一端设于位于连接部22处的通孔内;连接部22能够插接于安装孔9内。线端连接器2还包括内模14,内模14设于上壳12和端子固定件11之间,用于压紧导线13。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6包括拉带15和围杆16,上壳12的两侧设有连接孔17,围杆16包括封闭端和开口端,开口端的两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孔17,拉带15转动连接于封闭端,且封闭端能够在拉带15的带动下卡接于突出部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0的底面设有第一定位柱18,外壳7与第一主体8的侧壁围成沿外壳7竖向贯通的第一定位孔19,第一定位柱18能够插接于第一定位孔19内。第一定位孔19和第一定位柱18均为矩形,第一定位柱18与连接部22相邻设置,且插接方向相同。连接部22的底面设有第二定位孔20,第一主体8的顶部设有第二定位柱21,第二定位柱21能够插接于第二定位孔20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线端连接器2插接于板端连接器1时,线端连接器2的顶面到板端连接器1的底面的距离不超过8mm。

板端连接器1固定连接于主板上。第一端子组合3的一端设于安装孔9内与第二端子组合4的另一端接触并导通;第一端子组合3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孔9至第一主体8外与主板通过焊接导通。外壳7的底部设有多个连接臂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合3与第二端子组合4均包括两排端子,且每排端子均包括地线端子g和信号端子s,每个地线端子g与两个相邻的信号端子s间隔设置,且两排端子中的地线端子g交错设置;

地线端子g与信号端子s之间的距离a不小于两个相邻的信号端子s之间的距离b,地线端子g的宽度w1不小于信号端子s的宽度w2。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