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连接器弹片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9813发布日期:2020-02-18 14:3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车用连接器弹片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端子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车用连接器弹片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a所示,传统弹片连接器10,其主要包括一导梢11及一弹片12,该导梢11具有一套筒部111,将该弹片12穿设且固定于该套筒部111内,最后在该套筒部111的末端处进行铆压以形成连接器结构,如图1b所示。

然而,该弹片12仅是通过两端的张力紧迫定位在该套筒部111内,其中间部位仍呈松弛状态,故其定位效果差,当导针(图中未示)与该导梢11经过一段时间的插拔后,该弹片12往往会被推至该套筒部111内的底端或者被拉出,从而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而为了改善该弹片12定位效果差的问题,在现有的技术中,都是以焊接的方式将该弹片12固定在该套筒部111内,不仅加工成本高,而且加工费时、费事,生产效率低。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的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连接器弹片端子结构,以达到定位效果佳、避免弹片移位与简化加工工序的目的。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连接器弹片端子结构,包含:

一导梢,具一套筒部、及一由该套筒部凹设的容置槽,该套筒部的开口处具有一末端、及两相对且设于该末端的定位沟;以及

一弹片,设置于该导梢的容置槽,并具有两分别卡制于该两定位沟的卡制段。

较佳地,当该弹片安装于该容置槽后,对该末端进行铆压以形成一呈渐缩状的缩口末端。

较佳地,该弹片具有两环部、及复数个连接该两环部的簧片部,且相邻的各该簧片部之间具有一穿孔。

较佳地,该两卡制段是一体成型在该弹片的一端。

据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连接器弹片端子结构,其主要特色是在该套筒部的末端设有两相对的定位沟,在该弹片的一端设有两分别卡制于该两定位沟的卡制段,借由该两卡制段与该两定位沟相互卡制定位,使该弹片可牢固于该容置槽,改善现有以焊接固定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可在稳固定位与避免该弹片移位的基础下,还可兼具简化加工工序,节省时间,并且能提高良品率,进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习用弹片连接器的铆压前的结构立体图。

图1b是习用弹片连接器的铆压后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现有技术:

连接器10;导梢11;套筒部111;弹片12;

本实用新型:

导梢20;套筒部21;末端211;定位沟212;容置槽22;弹片30;环部31;簧片部32;穿孔33;卡制段34。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连接器弹片端子结构,主要由一导梢20、以及一弹片30所组成,其中:

该导梢20,具一套筒部21、及一由该套筒部21凹设的容置槽22,该套筒部21的开口处具有一末端211、及两相对且设于该末端211的定位沟212。

该弹片30,设置于该导梢20的容置槽22,并具有两环部31、复数个连接该两环部31的簧片部32,且相邻的各该簧片部32之间具有一穿孔33,而其中一该环部31上设有两分别卡制于该两定位沟212的卡制段34;本实施例中,该两卡制段34是一体成型在该弹片30的环部31,但不以此为限制。

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组态说明。至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及功效作以下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特色是在该套筒部21的末端211设有两相对的定位沟212,在该弹片30的其中一该环部31上设有两分别卡制于该两定位沟212的卡制段34,借由该两卡制段34与该两定位沟212相互卡制定位,使该弹片30可牢固于该容置槽22,改善现有以焊接固定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可在稳固定位与避免该弹片30移位的基础下,还可兼具简化加工工序,节省时间,并且能提高良品率,进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参阅图2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一种车用连接器弹片端子结构,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当该弹片30安装于该容置槽22后,对该末端211进行铆压以形成一呈渐缩状的缩口末端,亦能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相同的效果,其中,对该末端211铆压后形成呈渐缩状的缩口末端,可达到导电更稳定的功效。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及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