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7489发布日期:2020-05-20 02:4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激光器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半导体激光器是成熟较早、进展较快的一类激光器,由于它的波长范围宽,制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大量生产,且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因此,品种发展快,应用范围广,已超过300种。半导体激光器的最主要应用领域是gb局域网,85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适用于1gb局域网,1260nm-165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适用于10gb局域网系统。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范围覆盖了整个光电子学领域,其自问世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最早走出实验室实现商用化且产值最大的一类激光器,成为了当今光电子科学的核心技术。

中国光通信器件市场的发展早已进入黄金期,对于光模块的核心器件半导体激光器,每年的需求量将达到千万甚至上亿只,市场前景乐观,容量巨大,而这些器件的制作过程,必然需要经过封装工艺的加工制作。常规带监控电流的to封装的一般流程如下:1、先在pd固晶机上银浆固晶pd垫块于to管座上,然后在另一台pd固晶机上银浆固晶pd芯片于pd垫块上,送烘烤固化,完成pd工序的封装;2、在ld共晶机上共晶ld热沉及ld芯片;3、将如上做好的产品送打线及封帽,至此完成to的简短封装。在此封装过程中,一个ld激光器芯片搭配一个pd光电二极管进行组合封装。其中,ld激光器芯片前光用于激光传输,背光面则由pd光电二极管负责接收激光,并产生相应的电流,从而间接监控ld激光器的前光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该封装结构易于实现,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包括安装有管脚的管座,所述管座上的凸台上前、后设置有第一热沉和第二热沉,所述第一热沉和第二热沉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激光器芯片ld1和第二激光器芯片ld2,用于发出激光的ld1芯片和用于接收激光的ld2芯片封装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ld1芯片与ld2芯片的出光脊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ld2芯片的正极连接第三管脚,所述ld2芯片的负极连接第二管脚,所述ld1芯片的正极连接第二管脚,所述ld1芯片的负极连接第四管脚。

进一步地,所述ld1芯片与ld2芯片的出光脊条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40um。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基于两个ld芯片同轴封装的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该结构在封装上没有使用pd芯片,而是使用ld芯片进行同轴封装,用于出光的ld芯片在前,用于实现原有pd芯片功能的ld芯片在后,从而利用ld激光器芯片的受激吸收来实现光电转换产生电流,该封装结构无需另购pd芯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能够在批量生产中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结构的测试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to-56、to-46、to-38等产品封装的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其使用ld芯片替代pd芯片来实现背光电流的监控。如图1所示,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安装有管脚的管座,所述管座上的凸台上前、后设置有第一热沉和第二热沉,所述第一热沉和第二热沉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激光器芯片ld1和第二激光器芯片ld2,用于发出激光的ld1芯片和用于接收激光的ld2芯片封装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ld1芯片与ld2芯片的出光脊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轴。

为了使两个ld芯片的最终测试性能与现有封装保持一致,特别是在引脚定义上与现有封装保持一致,所述ld2芯片的正极连接第三管脚,所述ld2芯片的负极连接第二管脚,所述ld1芯片的正极连接第二管脚,所述ld1芯片的负极连接第四管脚。

其中,所述ld1芯片与ld2芯片的出光脊条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40um。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共晶机上做共晶开发,目前共晶机的精度为x、y轴±20um,而实际为±15um,z轴上为同一管座平面,并使用同一款热沉,其z轴同轴亦在±20um内,满足同轴需求。

在原有基于ld与pd芯片的封装结构中,其测试背光电流主要由ld与pd之间的同轴度、pd光敏面的大小及响应度、ld背光的大小来决定,根据需求,pd芯片的背光电流(在ld芯片工作条件为if=ith+20ma时)一般控制在100-1000ua。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装结构的测试效果图,其为典型的to封装后的激光器特性,绿线对应右边坐标轴im数值,其参数显示ld2芯片的电流(在ld1芯片工作条件为if=ith+20ma时)大约为260ua,符合to激光器的参数设计要求。

为了使两个ld芯片在封装上互不干扰,封装的共晶机吸嘴外径尺寸由常规的300um改成≤250um(ld芯片尺寸250um),减小吸嘴共晶过程中的突出部分,以防干扰到靠近的另一个ld芯片的共晶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对应的封装方法为:步骤1)在管座上的凸台上的设定位置共晶第一热沉和第一激光器芯片ld1。步骤2)在凸台上第一热沉和ld1芯片前的设定位置共晶第二热沉和第二激光器芯片ld2,并保证ld1芯片与ld2芯片的出光脊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轴。在此过程中,通过减小ld1芯片与ld2芯片的同轴度误差和间距,增大背光电流,以满足监控需求。步骤3)进行打线,将ld2芯片的正极打在第三管脚上,将ld2芯片的负极打在第二管脚上,ld1芯片按常规方式打线,即将ld1芯片的正极打在第二管脚上,将ld1芯片的负极打在第四管脚上。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包括安装有管脚的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上的凸台上前、后设置有第一热沉和第二热沉,所述第一热沉和第二热沉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激光器芯片ld1和第二激光器芯片ld2,用于发出激光的ld1芯片和用于接收激光的ld2芯片封装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ld1芯片与ld2芯片的出光脊条在设定空间范围内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d2芯片的正极连接第三管脚,所述ld2芯片的负极连接第二管脚,所述ld1芯片的正极连接第二管脚,所述ld1芯片的负极连接第四管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d1芯片与ld2芯片的出光脊条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40u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该封装结构包括安装有管脚的管座,所述管座上的凸台上前、后设置有第一热沉和第二热沉,所述第一热沉和第二热沉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激光器芯片LD1和第二激光器芯片LD2,用于发出激光的LD1芯片和用于接收激光的LD2芯片封装在同一平面上,且所述LD1芯片与LD2芯片的出光脊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轴。该封装结构易于实现,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福生;薛正群;康瑞林;苏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中科光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3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