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线头插座式快速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3252发布日期:2020-03-27 14:1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线头插座式快速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线头插座式快速充电器,属于快速充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时间是每个人都在抢夺却无法再次拥有的东西。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就连信息的发送也在不断的提速中,5g时代的来临更是催化了时间的脚步加快。在人手一部或者多部手机的社会状态下,工作效率的提高还是不能更好地应用手机的操作,在手机无电关机的情况下,一切的工作和学习以及消费都无法做到,现代人没有了手机仿佛与世界隔绝了。虽然市面上已经有充电宝、共享充电器等,还是无法全面的做到十全十美。例如忘记带充电器,带了数据线但是没有带充电器等多种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多线头插座式快速充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线头插座式快速充电器,包括暗线盒和插座面板,所述暗线盒内安装五孔插座和变压器充电模块,所述变压器充电模块上设有第一usb插孔,所述插座面板安装在暗线盒上,且所述插座面板上设有与五孔插座对应的插口,所述第一usb插孔与usb数据线的第二usb插孔连接,所述usb数据线穿过插座面板和安装在插座面板上的数据线自动回缩器设置,所述usb数据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充电接头。

优选的,所述数据线自动回缩器上设有付款二维码。

优选的,所述usb数据线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二充电接头和第三充电接头。

优选的,所述插座面板卡扣连接在暗线盒上。

优选的,所述插座面板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usb数据线穿过圆形通孔设置,且圆形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usb插孔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内,方便快捷,实现快速充电,解决出门忘带数据线或充电器的烦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线头插座式快速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线头插座式快速充电器的分解图。

图中:1、暗线盒;2、插座面板;3、五孔插座;4、变压器充电模块;5、第一usb插孔;6、usb数据线;7、第二usb插孔;8、数据线自动回缩器;9、第一充电接头;10、第二充电接头;11、第三充电接头;12、付款二维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多线头插座式快速充电器,包括暗线盒1和插座面板2,所述暗线盒1内安装五孔插座3和变压器充电模块4,变压器充电模块4的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为2.5a,可实现不同款式的手机同时充电的电压和电流。所述变压器充电模块4上设有第一usb插孔5,所述插座面板2可通过卡扣连接方式安装在暗线盒1上,且所述插座面板2上设有与五孔插座3对应的插口,所述第一usb插孔5与usb数据线6的第二usb插孔7连接,所述usb数据线6穿过插座面板2和安装在插座面板2上的数据线自动回缩器8设置,数据线自动回缩装置8可延伸1.5米长的数据线,使用时可根据距离随意拉伸至适当的长度充电,无工作状态下时,数据线自动回缩器8将usb数据线6回缩,整体外观整洁,不会有多余的线外漏,收纳功能强大。所述usb数据线6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充电接头9、第二充电接头10和第三充电接头11,所述第一充电接头9为安装数据线接头,第二充电接头10为苹果数据线接头,第三充电接头为type-c数据线接头。

所述插座面板2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usb数据线6穿过圆形通孔设置,且圆形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usb插孔7的长度,防止使用人员随便将usb数据线6取走。

所述数据线自动回缩器8上设有付款二维码12,当设置在公共场合进行收费模式充电时,该充电器可免费充电3分钟,避免手机完全没电处于关机状态无法扫码付款的问题,用户可将usb数据线6一端与手机匹配的充电接头与手机连接,然后,通过手机扫描付款二维码12,选择个人要充电时间,进入支付宝或微信平台支付后,变压器充电模块4接通并开始输出电能,手机开始充电,用户仍然可自己携带充电器和数据线进行充电。

本发明不但保留了普通五孔插座的功能,还能实现快速充电,而且可实现多线路多机型同时充电功能,不用担心充电器丢失的问题,还能与各个商场的业主实现共赢或提供便利服务,同时,可在家使用,充电方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