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式电池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9545发布日期:2020-05-22 21:28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扣式电池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扣式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式电池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发展的日益加速,扣式电池因其轻便、小巧,故在各种微型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后备电源,如电脑主板,电子表、电子词典、电子秤、记忆卡、遥控器、cpc卡及电子显示屏等,而人们对扣式电池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目前在锂锰扣式电池行业,在扣式电池的制造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池进行封口,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手动液压方式或者单颗电池封口,但是手动操作进行电池封口时人为因素影响大,操作稳定性不高,单颗封口同样生产效率低,另外手动封口还存在对封口的压力不好掌握,导致电池的成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扣式电池大规模的生产与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扣式电池封口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扣式电池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包括:封口组件、输送组件以及气缸组件;所述封口组件包括上模芯、凹模、定位圈、下模芯、下模座、上模板以及下模板;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上料输送带、储料输送带以及出料输送带;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上料气缸、出料气缸、升降气缸以及移料气缸;其中,所述输送组件与所述输送组件垂直设置;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相对设置,所述上模板垂直所述升降气缸方向对称依次装设有所述凹模、所述上模芯以及所述第一气缸,所述下模板垂直所述升降气缸方向对称依次装设有所述下模芯、所述下模座以及所述定位圈;所述定位圈与所述凹模相对设置,用于将待封口电池居中定位到所述凹模的下部;所述上料传输带与上料推杆连接,所述上料传输带用于将待封口的电池输送到上料推杆处,所述上料推杆与所述上料气缸连接,所述上料气缸用于控制所述上料推杆,将待封口电池通过所述上料推杆送入到所述定位圈;所述出料气缸和出料推杆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出料推杆,将将封装完毕的电池送入到升降杆处;所述升降气缸和所述升降杆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杆,将封装完毕的电池送入到所述储料输送带处;所述移料气缸与移料推杆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移料推杆,将封装完毕的电池送入到所述出料输送带处。

其中,所述下模座内部设置有弹簧装置,所述下模芯与所述下模座连接,用于在电池封口时通过所述弹簧装置使所述下模芯压合在电池的正极面上。

其中,所述下模座内部设置有弹簧装置,所述下模芯与所述下模座连接,用于在电池所述上模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用于在电池封口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使所述上模芯压合在电池的负极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式电池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包括:封口组件、输送组件以及气缸组件;所述封口组件包括上模芯、凹模、定位圈、下模芯、下模座、上模板以及下模板;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上料输送带、储料输送带以及出料输送带;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上料气缸、出料气缸、升降气缸以及移料气缸;其中,所述输送组件与所述输送组件垂直设置;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相对设置,所述上模板垂直所述升降气缸方向对称依次装设有所述凹模、所述上模芯以及所述第一气缸,所述下模板垂直所述升降气缸方向对称依次装设有所述下模芯、所述下模座以及所述定位圈;所述定位圈与所述凹模相对设置,用于将待封口电池居中定位到所述凹模的下部;所述上料传输带与上料推杆连接,所述上料传输带用于将待封口的电池输送到上料推杆处,所述上料推杆与所述上料气缸连接,所述上料气缸用于控制所述上料推杆,将待封口电池通过所述上料推杆送入到所述定位圈;所述出料气缸和出料推杆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出料推杆,将将封装完毕的电池送入到升降杆处;所述升降气缸和所述升降杆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杆,将封装完毕的电池送入到所述储料输送带处;所述移料气缸与移料推杆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移料推杆,将封装完毕的电池送入到所述出料输送带处,如此,通过该扣式电池封口装置实现了一次封装两颗扣式电池,相比每次封装单颗扣式电池相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提升设备产能的同时,还能延长了气缸组件等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扣式电池封口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扣式电池封口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扣式电池封口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第一气缸1,上模芯2,凹模3,定位圈4,下模芯5,下模座6,上模板7,下模板8,上料气缸9,上料输送带10,储料输送带11,出料气缸12,升降气缸13,移料气缸14,出料输送带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结合参见图1、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式电池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包括:封口组件、输送组件以及气缸组件;所述封口组件包括上模芯2、凹模3、定位圈4、下模芯5、下模座6、上模板7以及下模板8;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上料输送带10、储料输送带11以及出料输送带15;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1、上料气缸9、出料气缸12、升降气缸13以及移料气缸14;其中,所述输送组件与所述输送组件垂直设置。

这里,第一气缸1是气缸的一种,用于储存气体,型号可以是φ80-φ100,用于控制电池封口装置的上模芯2压力,和其他部件配合,控制电池总高。

所述上模板7与所述下模板8相对设置,所述上模板7垂直所述升降气缸13方向对称依次装设有所述凹模3、所述上模芯2以及所述第一气缸1,所述下模板8垂直所述升降气缸13方向对称依次装设有所述下模芯5、所述下模座6以及所述定位圈4;所述定位圈4与所述凹模3相对设置,用于将待封口电池居中定位到所述凹模3的下部。

这里,凹模3,是电池封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模芯2通过上模板7结合在一起,具有特定的r角,电池封口动作在凹模3内完成,与上模芯2和下模芯5配合使用,使得电池能够完成封口。

这里,定位圈4,将待封口的电池居中定位凹模3的下部,使得电池能够精准的进入凹模3,顺利封口。

这里,上模板7,封口模具的骨架部分,有连接第一气缸1、上模芯2和凹模3的功能,也起到定位作用。

这里,下模板8,封口模具的骨架部分,起到固定整个模具的作用,同时也是将下模芯5和下模座6连接到一起的零件。

所述上料传输带10与上料推杆连接,所述上料传输带10用于将待封口的电池输送到上料推杆处,所述上料推杆与所述上料气缸9连接,所述上料气缸9用于控制所述上料推杆,将待封口电池通过所述上料推杆送入到所述定位圈4;

所述出料气缸12和出料推杆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出料推杆,将将封装完毕的电池送入到升降杆处;

所述升降气缸13和所述升降杆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杆,将封装完毕的电池送入到所述储料输送带11处;

所述移料气缸14与移料推杆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移料推杆,将封装完毕的电池送入到所述出料输送带15处。

这里,上料气缸9,气缸的一种,通过电气配合,给予上料推杆一个推力,最后将待封口电池通过上料推杆送入到定位圈4。

这里,上料输送带10,将待封口的电池输送到上料推杆处,储料输送带11,暂时储存封口好的电池,最后将电池运送到移料气缸处,出料气缸12,气缸的一种,通过电气配合,给予出料推杆一个推力,最后将封口好的电池通过出料推杆送入到升降推杆处;升降气缸13,将出料气缸12上推出的封口好的电池,通过控制升降推杆,由高到低,把电池送入到储料输送带11上;移料气缸14,将储料输送带11上的封口好的电池,通过移料推杆送入到出料输送带15上;出料输送带15,将封口好的电池输送到下一个工序中,进行电池清洗。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座6内部设置有弹簧装置,所述下模芯5与所述下模座6连接,用于在电池封口时通过所述弹簧装置使所述下模芯5压合在电池的正极面上。

这里,下模芯5与下模座6连接在一起,电池封口时通过下模座6内部的弹簧给到下模芯压力,最后压合在电池的正极面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芯2与所述第一气缸1连接,用于在电池封口时通过第一气缸1使所述上模芯2压合在电池的负极面上。

这里,上模芯2与第一气缸1连接在一起,电池封口时通过第一气缸1给到上模芯2压力,最后压合在电池的负极面上。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描述待封口电池在扣式电池封口装置上的具体工作过程。

待封口电池经上料输送带10,输送到封口装置的上料推杆处,上料推杆与上料气缸9相互配合将待封口电池推到由下模板6和下模座6连接的定位圈4处,然后由上模板7、第一气缸1、上模芯2和凹模3组成的统一整体向下运行至合适位置,这样将待封口的电池通过上模芯2、凹模3和下模芯5的压力配合完成封口;然后封口好的电池由出料气缸12和出料推杆相互配合,将封口好的电池通过出料推杆送入到升降推杆处,紧接着升降气缸13通过和升降推杆相互配合,由高到低,把电池送入到储料输送带11上;然后储料输送带11上的封口好的电池,通过移料气缸14和移料推杆的相互配合被送入到出料输送带15上,整个电池通过封口模具16完成了封口。

如此,通过该扣式电池封口装置实现了一次封装两颗扣式电池,相比每次封装单颗扣式电池相比,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提升设备产能的同时,还能延长了气缸组件等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