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簧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7546发布日期:2020-05-06 23:32阅读:1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簧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簧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插簧端子是电子电气连接件,其主要由公插片和母插簧构成,广泛应用于广泛用于照明电器,家用电器,接插件,镇流器,灯饰,灯具,电子仪表等品上。现有的公插片与母插簧连接过程不稳定,从而影响连接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簧接线端子,提高公插片与母插簧连接过程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簧接线端子,包括压线部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为方形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相对的弹片,所述弹片由倾斜部、弧形部、水平部构成,所述倾斜部从靠近压线部一端向插入口一端延伸,所述倾斜部靠近压线部一端与插槽内侧壁连接,所述水平部上设有正向相对设置的弧形凹陷部。

优选的,所述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为10-15度。

优选的,所述水平部和弧形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为2-3mm。

优选的,所述弧形凹陷部与水平部连接处设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压线部由压紧导线绝缘端的第一压线部和压紧导线线芯的第二压线部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点是:通过弹片能够使公插片和母插簧的连接过程的稳定性,弹片上的弧形凹陷部起到限位作用,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簧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线部,10-第一压线部,11-第二压线部,2-插接部,20-插槽,3-弹片,31-倾斜部,32-弧形部,33-水平部,34-弧形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插簧接线端子,包括压线部1和插接部2,所述插接部2为方形的插槽20,所述插槽20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相对的弹片3,所述弹片由倾斜部31、弧形部32、水平部33构成,所述倾斜部31从靠近压线部一端向插入口一端延伸,所述倾斜部31靠近压线部一端与插槽20内侧壁连接,所述水平部33上设有正向相对设置的弧形凹陷部34。弧形凹陷部34起到一个公插片和母插簧的插接连接限位作用。

所述倾斜部31的倾斜角度为10-15度。该倾斜度使得公插片插入母插簧时需要撑开的角度比较小,插入较为省力。

所述水平部33和弧形部3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为2-3mm。由于公插片上设有与母插簧弧形弯折部相配合的弧形凸起,该结构使得公插片插入时,水平部有可活动的空间,插入更省力。

所述弧形凹陷部34与水平部连接处设有倒角。该结构使得公插片插入母插簧时起到平滑作用,插入较为顺畅,不会损伤到公插片。

所述压线部1由压紧导线绝缘端的第一压线部10和压紧导线线芯的第二压线部11组成。压线部用于固定导线,同时起到导电连接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片能够使公插片和母插簧的连接过程的稳定性,弹片上的弧形凹陷部起到限位作用,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插簧接线端子,包括压线部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为方形的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相对的弹片,所述弹片由倾斜部、弧形部、水平部构成,所述倾斜部从靠近压线部一端向插入口一端延伸,所述倾斜部靠近压线部一端与插槽内侧壁连接,所述水平部上设有正向相对设置的弧形凹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簧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为10-1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簧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和弧形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为2-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簧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陷部与水平部连接处设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簧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部由压紧导线绝缘端的第一压线部和压紧导线线芯的第二压线部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簧接线端子,包括压线部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为方形的插槽,所述插槽的两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相对的弹片,所述弹片由倾斜部、弧形部、水平部构成,所述倾斜部从靠近压线部一端向插入口一端延伸,所述倾斜部靠近压线部一端与插槽内侧壁连接,所述水平部上设有正向相对设置的弧形凹陷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片能够使公插片和母插簧的连接过程的稳定性,弹片上的弧形凹陷部起到限位作用,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加登;李家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讯本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