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5258发布日期:2020-07-07 14:1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电缆可用于减少消耗损失,由复合材料做成的运输和配送电缆线,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可设计性好、不蠕变、耐腐蚀和使用方便的优点,在防火性能方面,研制的复合材料电缆支架的氧指数大于等于70%,符合防火、低烟、无卤、无毒的安全要求,传统的复合材料整体的导热效果较差,同时大多只能进行单一方向传导,极大的提高了材料本体的使用局限性。

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复合材料整体的导热效果较差,同时大多只能进行单一方向传导,极大的提高了材料本体的使用局限性,提高了整体的使用成本,同时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传统的单一传导整体导热效率较低,无法匹配多种工况使用,降低了材料本体整体适应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解决了传统的复合材料整体的导热效果较差,同时大多只能进行单一方向传导,极大的提高了材料本体的使用局限性,提高了整体的使用成本,同时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包括材料本体、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以及两组散热部,所述一号导热部匹配嵌设在材料本体内部顶端,所述二号导热部匹配嵌设在材料本体内部底端,所述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之间安装有两组导热条,两组所述散热部匹配安装在材料本体内部两端,所述一号导热部包括一号放置腔、一号吸热板、一号导热空腔以及一号导热板,所述一号放置腔嵌设在材料本体内部顶端,所述一号吸热板安装在一号放置腔内部顶端,所述一号导热板贴合一号放置腔内部底端安装,所述一号导热空腔安装在一号吸热板与一号导热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二号导热部包括二号放置腔、二号吸热板、二号导热空腔以及二号导热板,所述二号放置腔嵌设在材料本体内部顶端,所述二号吸热板安装在二号放置腔内部顶端,所述二号导热板贴合二号放置腔内部底端安装,所述二号导热空腔安装在二号吸热板与二号导热板之间,两组所述导热条分别安装在一号导热板、二号导热板之间。

优选的,两组所述导热条之间平行设置,且两组所述导热条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导热板、二号导热板贴合。

优选的,两组所述散热部均包括散热腔、散热板以及两组导热通管,所述散热腔嵌设在材料本体内部两端,所述散热板贴合设置在散热腔的端处,两组所述导热通管的一端与散热腔内部连通,且两组所述导热通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号导热空腔、二号导热空腔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整体呈圆环状结构,且散热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散热通孔。

优选的,所述一号吸热板、二号吸热板的尺寸相同,且一号吸热板、二号吸热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导热通孔。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通过设置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匹配安装在材料本体的顶端、顶端,同时利用两组导热条的作用下,可同步的利用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进行快速稳定对向导热处理,保证了材料本体的良好导热效果,提高了整体使用性能,且整体结构简单,规避了传统单向导热的弊端;同时通过设有两组散热部,利用导热通管的作用下,可同步的将一号导热空腔、二号导热空腔内部的热量输送至散热腔内部,提高了整体输送效率,同时利用散热板的作用下,可快速的将散热腔内部热量进行排放,保证了材料本体的良好使用状态,同时有效的提升了材料本体的整体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一号导热部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散热板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材料本体;2、导热条;3、一号放置腔;4、一号吸热板;5、一号导热空腔;6、一号导热板;7、二号放置腔;8、二号吸热板;9、二号导热空腔;10、二号导热板;11、散热腔;12、散热板;13、导热通管;14、散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一号导热部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散热板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包括材料本体1、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以及两组散热部,所述一号导热部匹配嵌设在材料本体1内部顶端,所述二号导热部匹配嵌设在材料本体1内部底端,所述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之间安装有两组导热条2,两组所述散热部匹配安装在材料本体1内部两端,所述一号导热部包括一号放置腔3、一号吸热板4、一号导热空腔5以及一号导热板6,所述一号放置腔3嵌设在材料本体1内部顶端,所述一号吸热板4安装在一号放置腔3内部顶端,所述一号导热板6贴合一号放置腔3内部底端安装,所述一号导热空腔5安装在一号吸热板4与一号导热板6之间。

所述二号导热部包括二号放置腔7、二号吸热板8、二号导热空腔9以及二号导热板10,所述二号放置腔7嵌设在材料本体1内部顶端,所述二号吸热板8安装在二号放置腔7内部顶端,所述二号导热板10贴合二号放置腔7内部底端安装,所述二号导热空腔9安装在二号吸热板8与二号导热板10之间,两组所述导热条2分别安装在一号导热板6、二号导热板10之间,同时利用两组导热条2的作用下,可同步的利用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进行快速稳定对向导热处理,保证了材料本体1的良好导热效果,提高了整体使用性能,且整体结构简单,规避了传统单向导热的弊端;

两组所述导热条2之间平行设置,且两组所述导热条2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导热板6、二号导热板10贴合;

两组所述散热部均包括散热腔11、散热板12以及两组导热通管13,所述散热腔11嵌设在材料本体1内部两端,所述散热板12贴合设置在散热腔11的端处,两组所述导热通管13的一端与散热腔11内部连通,且两组所述导热通管13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号导热空腔5、二号导热空腔9内部连通,利用导热通管13的作用下,可同步的将一号导热空腔5、二号导热空腔9内部的热量输送至散热腔11内部,提高了整体输送效率,同时利用散热板12的作用下,可快速的将散热腔11内部热量进行排放,保证了材料本体1的良好使用状态,同时有效的提升了材料本体1的整体散热效果;

所述散热板12整体呈圆环状结构,且散热板1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散热通孔14,保证了散热板12的良好散热效果以及散热均匀度;

所述一号吸热板4、二号吸热板8的尺寸相同,且一号吸热板4、二号吸热板8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导热通孔,可同步快速的对热量进行传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通过设置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匹配安装在材料本体1的顶端、顶端,同时利用两组导热条2的作用下,可同步的利用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进行对向导热处理,保证了材料本体1的良好导热效果,提高了整体使用性能,且整体结构简单,规避了传统单向导热的弊端,具体使用时,利用一号吸热板4、二号吸热板8可有效的对热量进行吸收,同时利用一号导热板6、二号导热板10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的将热量进行稳定快速传导,保证了整体双向传导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整体导热效果,同时通过设有两组散热部,利用导热通管13的作用下,可同步的将一号导热空腔5、二号导热空腔9内部的热量输送至散热腔11内部,提高了整体输送效率,同时利用散热板12的作用下,可快速的将散热腔11内部热量进行排放,保证了材料本体1的良好使用状态,同时有效的提升了材料本体1的整体散热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热功能的复合材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匹配安装在材料本体1的顶端、顶端,同时利用两组导热条2的作用下,可同步的利用一号导热部、二号导热部进行快速稳定对向导热处理,保证了材料本体1的良好导热效果,提高了整体使用性能,且整体结构简单,规避了传统单向导热的弊端;同时通过设有两组散热部,利用导热通管13的作用下,可同步的将一号导热空腔5、二号导热空腔9内部的热量输送至散热腔11内部,提高了整体输送效率,同时利用散热板12的作用下,可快速的将散热腔11内部热量进行排放,保证了材料本体1的良好使用状态,同时有效的提升了材料本体1的整体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