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用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5181发布日期:2020-06-26 21:5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航模用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模用电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航模用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航模是按照航空器外形制作的一种模拟飞机,是供运动用的一种不载人的飞行器,航模成了航空航天和飞行爱好者的一种学习和运动手段,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强,航模耗电也越来越大,传统的航模用电源连接器中,端子大多采用空心设计,这样会导致端子发热快,允许通过的电流值小,端子两端压降大,损耗大,无法满足要求。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款新型的航模用电源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航模用电源连接器,通过采用实心黄铜设计第一端子,使得电源连接器在满足较大电流传输需求的同时,能够减少或避免端子发热现象,降低端子发热导致的能耗损失,提高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并提高电源的传输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航模用电源连接器,包括一公座及与之配合的母座;该公座包括第一基座以及安装于第一基座上的两个第一端子,该第一基座前端设有一插接槽,该插接槽一侧内壁上设有防呆凹部;该第一端子包括插接段、过渡段和焊线段;该插接段位于插接槽内,并插接段为圆柱状的实心黄铜;该过渡段固定于第一基座内,该焊线段伸出于第一基座后端,并于第一端子之焊线段上开设有带敞开口的焊线槽,两第一端子之焊线槽的敞开口方向相反;该母座包括第二基座以及安装于第二基座上的两个第二端子,该第二基座包括有座体和一体设置于座体前侧的插接端,该插接端与上述插接槽相适配;该插接端一侧壁设置有与上述防呆凹部相适配的防呆凸部,防呆凸部与防呆凹部配合;该第二端子包括配合段、过渡段和焊线段,该配合段穿设于插接端上,并该配合段中形成有插接孔,第一端子之插接段可分离式位于插接孔内;该第二端子之过渡段固定于第二基座中,该焊线段伸出于第二基座后端,并于两第二端子之焊线段上分别设有一焊线平台,其中一焊线平台朝上设置,另一焊线平台向下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插接段为直径1-1.2mm的实心柱状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座上对应两第一端子设有两阶梯孔,两第一端子分别对应安装于两阶梯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之插接段前端为半圆球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之过渡段上设置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卡持于阶梯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之插接段与过渡段之间设有一限位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基座内对应两第二端子设有两容置孔,两第二端子对应安装于两容置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端子之配合段两侧分别设有一便于第一端子插接的竖向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呆凸部和防呆凹部均呈圆弧形,防呆凸部可分离式插置于防呆凹部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体上设有台阶,并于该台阶上凸伸有一凸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母座与公座进行防呆设计,有效避免了正负极插反的情况;将第一端子之插接段设计为黄铜材质的柱状结构,使得电源连接器耗电量较小,避免温度过高,且端子发热损耗小,可提高允许通过端子的电流值,从而满足较大功率航模电源需求;另外将第一端子之焊线槽处敞开口方向设置为相反的形式,从而使相邻端子之多出焊料部分具有较大的安全间隙,有利于防止正负极短接及增加绝缘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母座和公座配合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母座和公座配合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母座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公座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公座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母座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端子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端子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基座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基座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公座11、第一基座

111、插接槽112、防呆凹部

113、阶梯孔12、第一端子

121、插接段122、限位斜面

123、过渡段124、环形凹槽

125、焊线段126、焊线槽

20、母座21、第二基座

211、座体212、容置孔

213、台阶214、插接端

215、防呆凸部216、凸块

22、第二端子221、配合段

222、插接孔223、过渡段

224、竖向开口225、焊线段

226、焊线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航模用电源连接器,包括一公座10及与之配合的母座20。

该公座10包括第一基座11以及安装于第一基座11上的两个第一端子12;该第一基座11前端设有一插接槽111,该插接槽111一侧内壁上设有圆弧形防呆凹部112;于第一基座11上对应第一端子12设有两阶梯孔113,两第一端子12分别对应安装于两阶梯孔113内;该第一端子12包括插接段121、过渡段123以及焊线段125;该插接段121位于插接槽111内,该插接段121为直径1-1.2mm的圆柱状,且插接段121为实心黄铜材质,插接段121前端为半圆球状;该过渡段123固定于第一基座11内,于该过渡段123上设有一环形凹槽124,环形凹槽124卡持于阶梯孔113内,可以起到对第一端子12轴向限位的作用;该焊线段125伸出于第一基座11后端,并于焊线段125上开设有带敞开口的焊线槽126,两第一端子12之焊线槽126的敞开口方向相反,这样可以使得焊线段125与导材焊接后,线材之间、包括焊接多出的锡料之间的安全间隙更大,更有利于防止焊接过程中正负极之间短接,也更方便焊接完成后在正负极之间增加绝缘层。于插接段121和过渡段123之间设有限位斜面122,该限位斜面122可使第一端子12更加稳固的位于第一基座11内。

该母座20包括第二基座21以及安装于第二基座21上的两个第二端子22;该第二基座21包括有座体211和一体设置于座体211前侧的插接端214,于该座体211上设有与电源外壳相适配的台阶213,并于台阶213上凸伸有一与电源外壳卡紧配合的凸块216,通过台阶213与凸块216的设计,可以将该连接器安装于电源内。该插接端214与上述插接槽111相适配,于插接端214一侧壁设置有圆弧形防呆凸部215,圆弧形防呆凸部215可拆卸式插置于上述圆弧形防呆凹部112内。该第二端子22包括配合段221、过渡段223和焊线段225;于第二基座21内对应两第二端子22设有两容置孔212,该第二端子22之配合段221和过渡段223位于容置孔212内。该配合段221穿过插接端214,并该配合段221中形成有插接孔222,上述插接段121位于插接孔222内;于配合段221两侧壁分别设有一竖向开口224,该两竖向开口224均与插接孔222连通(配合段221两侧所设的竖向开口224,更有利于第一端子12之插接段121的插入)。该过渡段223固定于座体211中;该焊线段225伸出于座体111后端,并于两第二端子22之焊线段225上分别设有一焊线平台226,其中一焊线平台226朝上设置,另一焊线平台226向下设置。该焊线平台226与其他所配合的金属件垂直焊接。

该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21表面均设置有正负极指示标志。

本航模用电源连接器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将第一端子12之焊线段125以及第二端子22之焊线段225分别与对应的导线和金属件进行焊接,在焊接完成后将公座10与母座20对应连接,防呆凸部215插置于上述防呆凹部112内,由于母座20的插接端214和公座10的插接槽111采用防呆设计,可以避免正负极反接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母座与公座进行防呆设计,有效避免了正负极插反的情况;将第一端子之插接段设计为黄铜材质的柱状结构,使得电源连接线耗电量较小,避免温度过高,且端子发热损耗小,可提高允许通过端子的电流值,从而满足较大功率航模电源需求;另外将第一端子之焊线槽处敞开口方向设置为相反的形式,从而使相邻端子之多出焊料部分具有较大的安全间隙,有利于防止正负极短接及增加绝缘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