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3028发布日期:2020-06-09 20:17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原理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的,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经常有线路的全部电流流过,二次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它的二次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电流互感器就起到电流变换和电气隔离作用。

但是,传统的电流互感器在进行安装时,通过固定螺栓将其可靠固定,需要耗费较大力气将螺栓拧紧,且一般的电流互感器的安装空间狭窄有限,不能大幅度的进行螺栓的旋转安装,不仅耗费较多力气也增加了安装时长,使用不便,为此,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流互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流互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流互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本体、两个固定座、两个缺口槽、四个第一定位槽、两个第二定位槽和连接座,两个所述固定座均位于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的下方,两个所述缺口槽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固定座相互靠近的一侧,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定位槽均开设在相对应的所述缺口槽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缺口槽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连接座设置在两个所述缺口槽上,所述连接座的顶部与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定位柱,四个所述定位柱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开设有底槽,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底槽相连通的通槽,两个所述通槽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通槽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卡板的顶部开设有限位盲孔,所述连接座上滑动安装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限位盲孔内,两个所述推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上铰接有挂环,所述底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挂钩,所述挂环与所述挂钩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卡板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卡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连接座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环,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所述衔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滑槽外并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推杆上滑动套设有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相连通的第二轴承孔,两个所述固定杆上均滑动套设有第二直线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孔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直线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流互感器本体、固定座、缺口槽、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连接座、定位柱、底槽、通槽、固定板、推杆、滑动板、卡板、限位盲孔、固定杆、连接板、铰接块、挂环、挂钩和第一弹簧相配合,安装时,将固定座固定在指定位置,然后将连接座放在两个缺口槽上,并使四个定位柱卡进对应的第一定位槽内,然后将挂环从挂钩上取出,往相反的方向推动两个推杆,待固定杆卡进限位盲孔内便将电流互感器本体可靠固定,拆卸时,只需往上拉动两个提环,推杆便带动卡板离开第二定位槽,然后将挂环挂在挂钩上即可,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通过定位柱和卡板便可将电流互感器本体可靠固定,无需用到传统的紧固螺栓,省时省力,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卡板、滑动板和推杆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电流互感器本体;2、固定座;3、缺口槽;4、第一定位槽;5、第二定位槽;6、连接座;7、定位柱;8、底槽;9、通槽;10、固定板;11、推杆;12、滑动板;13、卡板;14、限位盲孔;15、固定杆;16、连接板;17、铰接块;18、挂环;19、挂钩;20、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流互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本体1、两个固定座2、两个缺口槽3、四个第一定位槽4、两个第二定位槽5和连接座6,两个所述固定座2均位于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1的下方,两个所述缺口槽3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固定座2相互靠近的一侧,相对应的两个第一定位槽4均开设在相对应的所述缺口槽3的底部,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5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缺口槽3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连接座6设置在两个所述缺口槽3上,所述连接座6的顶部与所述电流互感器本体1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座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定位柱7,四个所述定位柱7分别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槽4内,所述连接座6的底部开设有底槽8,所述连接座6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底槽8相连通的通槽9,两个所述通槽9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上滑动连接有推杆11,所述通槽9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板12,两个所述推杆1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滑动板12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12远离所述固定板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板13,所述卡板13远离所述固定板10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定位槽5内,所述卡板13的顶部开设有限位盲孔14,所述连接座6上滑动安装有两个固定杆15,两个所述固定杆15的底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限位盲孔14内,两个所述推杆1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6,两个所述连接板1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铰接块17,所述铰接块17上铰接有挂环18,所述底槽8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挂钩19,所述挂环18与所述挂钩19相适配。

所述推杆1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靠近所述卡板13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0远离所述卡板13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1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5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连接座6的上方并固定安装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环,所述固定杆15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所述衔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所述连接座6固定连接,所述通槽9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滑槽外并与所述滑动板1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0上开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推杆11上滑动套设有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6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5相连通的第二轴承孔,两个所述固定杆15上均滑动套设有第二直线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孔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直线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通过电流互感器本体1、固定座2、缺口槽3、第一定位槽4、第二定位槽5、连接座6、定位柱7、底槽8、通槽9、固定板10、推杆11、滑动板12、卡板13、限位盲孔14、固定杆15、连接板16、铰接块17、挂环18、挂钩19和第一弹簧20相配合,安装时,将固定座2固定在指定位置,然后将连接座6放在两个缺口槽3上,并使四个定位柱7卡进对应的第一定位槽4内,然后将挂环18从挂钩19上取出,往相反的方向推动两个推杆11,待固定杆15卡进限位盲孔14内便将电流互感器本体1可靠固定,拆卸时,只需往上拉动两个提环,推杆11便带动卡板13离开第二定位槽5,然后将挂环18挂在挂钩19上即可,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通过定位柱7和卡板13便可将电流互感器本体1可靠固定,无需用到传统的紧固螺栓,省时省力,适合广泛推广。

工作原理:本装置中两个固定座2的两边均焊接有固定脚,在初始状态下,两个挂环18均挂在对应的挂钩19上;

在对电流互感器本体1进行安装时,先将调整好两个固定座2之间的距离,然后将两个固定座2可靠固定在指定位置,然后将连接座6放在两个缺口槽3上,并使四个定位柱7卡进对应的第一定位槽4内,此时连接座6的到初步限定,然后将两个挂环18从挂钩19上取出,之后往相反的方向推动两个推杆11,使得第一弹簧20受到挤压而压缩,当卡板13触碰到固定杆15时,将两个固定杆15往上顶,使得第二弹簧受到挤压而压缩,直至两个限位盲孔14与对应的固定杆15处于同垂直面时,第二弹簧释放压力,便将固定杆15卡进限位盲孔14内,从而能够将电流互感器本体1可靠固定;

在后期拆卸时,只需将两个提环往上拉动,使得固定杆15离开限位盲孔14,然后在第一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推杆11便带动卡板13离开第二定位槽5,然后将挂环18挂在挂钩19上即可完成拆卸,操作方便,节省了安装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