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1123发布日期:2020-06-02 20:0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用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车端连接器是一种高精密,高品质的自动插拔、自锁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源与信号的连接,如led屏、医疗设备、工业控制、检测和测量设备、av系统、广播电视及通讯等领域。现有技术中车端连接器一般是插针与插孔相插合的结构,需要插头和插座的配合,才可以正常使用。但是由于车体安装位置的因素影响,一些车体位置空间及使用需求的限制,不能采用插头和插座结构,致使车辆所需的电气性能达不到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接线柱结构的连接器,但是由于一个连接器设置一个接线柱,在需要使用多个连接器的情况下,由于安装空间限制以及需满足爬电距离要求,每个接线柱的尺寸要求较高,不同规格的接线柱需要不同的连接器,由于相邻的连接器之间的距离较近,致使一些安装位置不能满足爬电距离要求,甚至一些连接器的接线柱接触,影响电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同时适用于多个线缆的接线要求、满足爬电距离、避免各接线柱接触的车端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端连接器,包括防水盒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水盒内的接线柱;

所述接线柱为多个且平行布置,每一个所述接线柱的第一端均设在防水盒的内部且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防水盒上设有用于线缆穿过且连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开口;每一个所述接线柱的第二端均穿过防水盒延伸至防水盒的外部,且每一个所述接线柱的第二端均连接有第二电连接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包括铜板以及与该铜板固定连接的线缆连接筒,该铜板设有套装在接线柱上的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线柱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依次连接铜板、弹簧垫圈和紧固螺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水盒包括上下固定连接形成容纳腔的盖板和防水壳,所述第一开口设在所述盖板与防水壳的连接处;

所述防水壳的底部预留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与防水壳螺纹固定密封连接的绝缘层,多个所述接线柱上下设置,每一个所述接线柱的第二端均穿过绝缘层并延伸至防水壳外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层为橡塑材料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接线柱穿过的安装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线柱上位于绝缘层的上部设有第一挡圈,所述接线柱上位于绝缘层的下部依次设有平垫圈和第二挡圈,以挡止所述接线柱的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水壳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连接座;

所述第一侧板呈圆弧状布置;

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对称呈锥形布置且分别与第一侧板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与第一侧板平滑过渡形成圆形的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底板的另外一侧连接有圆弧状的圆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圆板的边缘匹配连接,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圆板匹配连接形成圆柱状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预留有多个用于线缆通过的穿线孔;

所述连接座设在防水壳的侧面且同时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连接座和圆板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板和防水壳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线柱为四个,分别为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和第三接线柱的长度和直径均相同,所述第四接线柱的长度和直径均小于第一接线柱的长度和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端连接器内的接线柱为多个且平行的布置,多个接线柱的第一端均设在防水盒的内部且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电连接件,接线柱的第二端均穿过防水盒延伸至防水盒的外部,且每一个所述接线柱的第二端均通过第二电连接件连接线缆,这样实现了线缆能够自第一开口连接到接线柱的一端,接线柱的第二端能够用于连接其他的连接端,这样实现了连接器连接线缆的作用,且多个接线柱能够适用于多个不同线缆的连接需求,且接线柱之间的距离固定,这样在接线柱安装的时候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便能够实现连接器安全的连接线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端连接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端连接器的接线柱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端连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端连接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水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水盒;11、盖板;12、防水壳;121、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123、第三侧板;124、连接座;125、底板;126、圆板;127、挡板;13、第二开口;14、第一开口;2、接线柱;3、绝缘层;4、第一电连接件;41、铜板;42、线缆连接筒;5、线缆;6、第二电连接件;7、弹簧垫圈;8、紧固螺母;9、第一挡圈;10、第二挡圈;2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车端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5所示,包括防水盒和固定安装在防水盒1内的接线柱2,具体的防水盒1包括上下固定连接形成容纳腔的盖板11和防水壳12,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水盒1也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盒状体,本申请的设置为上下固定连接盖板11和防水壳12有助于方便安装防水盒1内的结构件。

防水盒1的位于防水壳12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13,防水盒1的上部侧面预留有第一开口14,第二开口13处密封安装有绝缘层3,绝缘层3具体为橡塑材料的绝缘板,绝缘板与防水壳12内壁的凸起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接线柱2有多个且平行布置,每一个接线柱2均上下设置穿过绝缘板。接线柱2的上部端部为第一端,接线柱2的下部端部为第二端,每一个接线柱2的第一端均设在防水盒1的内部且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电连接件4,同时第一电连接件4也设置于防水盒1的内部,线缆5从第一开口14进入防水壳12内部连接到第一电连接件4上,第一电连接件4同时连接接线柱2,这样将线缆5的连接到了接线柱2上;每一个接线柱2的第二端均穿过防水盒1延伸至防水盒1的外部,即接线柱2的第二端穿过绝缘板延伸到防水壳12的外部,且每一个接线柱2的第二端均连接有第二电连接件6,接线柱1的第二端能够与接线柱1的第一端连接的线缆5的信号进行相互的传递,接线柱2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其他的连接件,例如其他的线缆,连接接线柱2的第二端即可实现线缆信息的传递和转接。这样多个接线柱2的竖直平行设置能够固定相邻两个接线柱2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时,设定合适的满足爬电距离要求的距离能够避免当多个接线柱2位置不定引起的连接器接触,从而引起电路连接的隐患。

具体当接线柱2的第二端连接另外一个线缆的时候,第二电连接件6可以与第一电连接件4的结构设置相同。本申请中的第一电连接件4和第二电连接件6结构相同,均包括铜板41以及与该铜板41固定连接的线缆连接筒42,该铜板41设有套装在接线柱2上的通孔。本申请的铜板41与线缆连接筒42一体成型,接线柱2的一端穿过通过通孔之后依次连接弹簧垫圈7和紧固螺母8,用于将铜板41与接线柱2固定。线缆连接筒42为水平延伸的筒状连接筒,线缆6的线芯插接在线缆连接筒42内。同时,接线柱2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似的依次连接铜板41、弹簧垫圈7和紧固螺母8。

其中,本申请的接线柱2与绝缘层3的具体连接为,在绝缘层3上开设有用于接线柱2穿过的穿孔,接线柱2上位于绝缘层的上面和下面分别设有挡止接线柱移动的第一挡圈9和第二挡圈10,第一挡圈9挡止绝缘层3的向上移动,第二挡圈10与绝缘层3之间的接线柱2上还套装有平垫圈,这样利用第一挡圈9和第二挡圈10实现了将接线柱2固定到绝缘层3上的目的,其中第一挡圈9与接线柱2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挡圈10和平垫圈套装在接线柱2上预留的凹槽内,且第二挡圈10和平垫圈的直径均大于穿孔的直径,用于挡止接线柱2的向上移动。

其中,如图1-2所示,本申请的接线柱2为四个,分别为均匀设置在绝缘层上的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和第三接线柱的长度和直径均相同,第四接线柱的长度和直径均小于第一接线柱的长度和直径。这样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线缆5连接的需求。

其中,本申请中的第一开口14设在所述盖板11与防水壳12的连接处。具体的,防水壳12包括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连接座124;第一侧板121呈圆弧状布置;第二侧板122和第三侧板123对称呈锥形布置且分别与第一侧板121的两端连接,第二侧板122和第三侧板123的底部连接有底板125,底板125的一侧与第一侧板121平滑过渡形成圆形的第二开口13,底板125的另外一侧连接有圆弧状的圆板126;盖板11与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圆板126的边缘匹配连接,盖板11具体为向下凹的圆弧状,盖板11的一端与圆板匹配连接形成圆柱状的第一开口14,且在第一开口14内设有挡板127,挡板127上预留有多个用于线缆5通过的穿线孔,穿线孔的尺寸与线缆5的尺寸匹配,用于密封线缆5。连接座124呈圆弧状设在防水壳12的侧面,且同时与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和第三侧板123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增加防水壳12的强度和密封性能,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连接座124和圆板126一体成型。为增加盖板11和防水壳12连接处的密封性能,盖板11和防水壳12的连接处匹配设有密封圈2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