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2902发布日期:2020-06-20 15:34阅读:792来源:国知局
天线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转接头。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天线转接头采用如下方式固定在电子设备上:使转接头的头部形成外螺纹,使转接头的头部穿设电子设备的板体并伸入至电子设备内部;将锁紧螺母套设于转接头的头部,通过旋拧螺母而使得板体被夹持在螺母与转接头的阶梯面之间,进而能够完成对转接头的固定。

现有技术中的转接头的上述固定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需要将旋拧工具(如扳手)伸入至电子设备内部方能够实施对螺母的旋拧,这势必增大了安装转接头的难度,且电子设备内部还需为进行旋拧操作预留足够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转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天线转接头,包括接头本体、第一螺母以及连接机构;天线借由连接机构连接至所述接头本体的尾部;其中:

所述接头本体的头部具有止挡台,所述接头本体形成有外螺纹;所述止挡台用于止挡于电子设备的板体的内板面,所述第一螺母套设于所述接头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板体的外部,所述第一螺母通过旋紧而使得所述板体夹持于所述止挡台与所述第一螺母之间。

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具有轴向贯通的通孔,用于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导线穿设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板体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具有多个弹性瓣的弹性垫圈。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所述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一对接柱,所述天线连接至所述第二对接柱;其中:

所述第一对接柱的端面形成有插脚,所述第二对接柱的端面形成有供所述插脚插入的插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

螺纹套,其具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套的头部伸入至所述第一螺母,并通过第一卡簧连接至所述第一螺母;

第二螺母,其头部套设于所述螺纹套并与所述螺纹套形成螺纹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对接柱位于所述螺纹套的内孔中,所述螺纹套的内孔中形成有第一阶梯面,所述第一对接柱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阶梯面抵靠的第二阶梯面;

所述第二对接柱穿过所述第二螺母伸入至所述螺纹套的内孔,所述第二对接柱通过第二卡簧连接至所述第二螺母。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接柱和第二对接柱的外周均形成有第一平台;所述螺纹套的内孔中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平台配合的第二平台。

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的尾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对接柱与所述接头本体相对的端面上形成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优选地,所述导线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对接柱上具有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线连接的两个所述插脚;所述第二对接柱形成有分别供两个所述插脚插入的两个所述插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接柱由塑料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的外周形成有第三平台,所述板体被所述接头本体穿设的穿孔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平台配合的第四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转接头的有益效果是:

1、可利用旋拧工具在电子设备外部旋拧第一螺母来固定接头本体,方便操作,且使得电子设备内部不必预留供旋拧工具操作的操作空间。

2、利用卡簧将连接部件中的各部件进行连接,且不限制两个螺母的转动,设计巧妙。

3、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头使得天线具有一定的转动角度范围。

4、接头本体和板体上设置平台,能够避免接头本体随第一螺母转动。

5、两个对接柱和螺纹套的内部通过设置配合的平台能够有效避免两个对接柱产生错位。

6、弹性垫圈不但能够保护板体的外板面不受损伤,且能够防止第一螺母自动旋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转接头的平面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转接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

10-接头本体;11-止挡台;12-平台;13-限位槽;14-通孔;20-第一螺母;30-连接机构;31-第一对接柱;311-第二阶梯面;312-挡块;32-第二对接柱;33-螺纹套;331-第一阶梯面;34-第二螺母;40-弹性垫圈;50-导线;51-插脚;61-第一卡簧;62-第二卡簧;71-平台;72-平台;100-天线;200-板体;201-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线转接头,该天线转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0、第一螺母20、弹性垫圈40以及连接机构30。

接头本体10的头部形成有止挡台11,接头本体10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且还形成有平台12;电子设备用于设置天线100的位置的板体200上开设有穿孔,该穿孔的孔壁上形成有平台201;接头本体10自板体200的内侧(即,电子设备的内部)向板体200的外侧穿出(即,电子设备的外部),使得止挡台11被板体200的内板面止挡。此外,接头本体10上还开设有通孔14,该通过供自电子设备内部引出的导线50穿设,该导线50用于连接至天线100。

第一螺母20套设于位于板体200外侧的接头本体10上,第一螺母20通过旋紧而使得板体200被夹持于止挡台11与第一螺母20之间,如此,接头本体10便固定在了电子设备的板体200上。并且,通过使接头本体10的平台12与穿孔的平台201配合能够有效避免接头本体10随第一螺母20转动。

弹性垫圈40为具有多个弹性瓣的弹性垫圈40,其被置于第一螺母20与板体200之间以避免第一螺母20损伤板体200的外板面,且能够防止第一螺母20自动旋松。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机构30包括:第一对接柱31、第二对接柱32、螺纹套33、第二螺母34、第一卡簧61以及第二卡簧62。

第一对接柱31与第二对接柱32相对设置;穿过接头本体10的导线50连接至第一对接柱31的头部,第一对接柱31的尾部形成有插脚51,该插脚51与导线50连接;第二对接柱32的头部形成有插孔,第一对接柱31的插脚51插入插孔中,天线100连接至第二对接柱32的尾部。

螺纹套33具有外螺纹,螺纹套33的头部伸入至第一螺母20的尾部,在螺纹套33的头部的外周和第一螺母20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嵌设槽,第一卡簧61嵌设于嵌设槽中,该第一卡簧61被嵌设槽止挡而使得螺纹套33连接至第一螺母20,如此,第一螺母20能够带动螺纹套33轴向移动。

第二螺母34套设于螺纹套33上并与螺纹套33形成螺纹连接;第一对接柱31位于螺纹套33的内孔中,螺纹套33的内孔中形成有第一阶梯面331,第一对接柱31形成有用于与第一阶梯面331抵靠的第二阶梯面311;第二对接柱32穿过第二螺母34伸入至螺纹套33的内孔。

第二对接柱32的外周以及第二螺母34的内壁均开设有嵌设槽,第二卡簧62设置于嵌设槽中,该第二卡簧62被嵌设槽止挡而使得第二对接柱32连接至第二螺母34,如此,第二螺母34能够带动螺纹套33轴向移动。

第一对接柱31(可由塑料材料制成)和第二对接柱32的外周均形成有平台71;螺纹套33的内孔中也形成有用于与对接柱配合的平台72。如此,当第一对接柱31和第二对接柱32均伸入至螺纹套33的内孔后,对接柱的平台71与螺纹套33的平台72配合,使得第一对接柱31与第二对接柱32不会产生周向的错位,进而使得插脚51自动的与插孔对准而插入至插孔中,并且,使得两个对接柱不会在螺纹套33内相对于螺纹套33转动。

下面介绍一下上述的天线转接头安装过程:

首先,使接头本体10从自内向外穿设板体200,然后,将安装有连接机构30的第一螺母20套设于接头本体10上,并旋紧而使接头本体10固定在板体200上;然后,旋拧第二螺母34,第二螺母34带动第二对接柱32朝电子设备的板体200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对接柱32压靠第一对接柱31,而第一对接柱31借由两个阶梯面的配合而压紧。

应该说明:因对接柱和螺纹套33设置了用于配合的平台71,72,使得两个对接柱得以能够随天线100同步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本体10的尾部开设有限位槽13,第一对接柱31与接头本体10相对的端面上形成有挡块312,挡块312位于限位槽13中。限位槽13允许挡块312在其内具有一定转动角度,这使得天线100具有一定的转动角度。

应该说明:该天线100可用于连接多个导线50,如,两个导线50;对应地,第一对接柱31上设置有两个插脚51,而第二对接柱32上形成有供两个插脚51插接的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转接头的优势在于:

1、可利用旋拧工具在电子设备外部旋拧第一螺母20来固定接头本体10,方便操作,且使得电子设备内部不必预留供旋拧工具操作的操作空间。

2、利用卡簧将连接部件中的各部件进行连接,且不限制两个螺母的转动,设计巧妙。

3、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头使得天线100具有一定的转动角度范围。

4、接头本体10和板体200上设置平台,能够避免接头本体10随第一螺母20转动。

5、两个对接柱和螺纹套33的内部通过设置配合的平台能够有效避免两个对接柱产生错位。

6、弹性垫圈40不但能够保护板体200的外板面不受损伤,且能够防止第一螺母20自动旋松。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